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理环境整体性原因的分析思路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理环境整体性原因的分析思路

ID:284333

大小:777.6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10-1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理环境整体性原因的分析思路 一、专题讲解 1.地理环境整体性原因的分析思路 2.“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表现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如下图: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整体性的表现 举例说明 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 的演化过程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及危害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 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 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 发而动全身” 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 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 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 共同的家园——地球 二、同步训练 树干液流是自然环境中营养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树干的液流变化特征受 环境因素影响明显,下图为我国某地樟树在同一月份内三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液 流速率和液流量变化图,据此完成 1—2 题。 1.依图中信息推测一年中樟树的液流量最大的时期出现在 A.春季 B.秋季 C.夏季 D.冬季 2.樟树对干旱环境反映敏感,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减少,樟树适应干旱的特征表 现在 A.树干脱皮,抑制水分蒸发 B.根系枯萎,减少地下水吸收 C.气孔收缩,削弱蒸腾耗水 D.干旱后期,树木大量落叶 加拿大的塞布尔岛东西长 40 公里,面积约 80 平方公里。表面为细沙覆盖,小岛 四周布满流沙浅滩,水深约 2 至 4 米,因每年平均移动 100 米而为人称奇,又被 称为旅行岛。全岛没有高大的树木,只有一些沙滩小草和矮小的灌木。下图示意塞布尔岛位置,据此完成 3—5 题。 3.塞布尔岛的类型和移动方向分别是 A.冲积岛向西 B.冲积岛向东 C.珊瑚岛向南 D.火山岛向东 4.塞布尔岛上没有高大树木 是因为 A.远离大陆 B.热量条件不足 C.降水较少 D.土壤发育差 5.该岛将来会 A.逐渐缩小 B.不断抬升 C.持续扩大 D.基本不变 石笋(如左下图所示)是指雨水沿石灰岩的裂隙下渗并在喀斯特溶洞泂顶渗出, 滴水到溶泂底面的碳酸钙沉积而形成。科学家对地中海沿岸地区索雷克洞的研究 表明,石笋在生长过程中随季节变化形成明暗相间的微层(如右下图所示),暗 条纹形成与有机质密切相关;石笋年微层厚度变化与同时代树木的年轮记录相一 致。据此完成 6—8 题。 6.该洞石笋微层暗条纹中的有机质最主要来源于A.洞穴外的动物 B.洞穴上覆的土壤 C.洞穴中的植被 D.洞穴中的地下河 7.该洞石笋微层暗条纹最主要形成于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该洞石笋年微层近几十年来逐渐变厚,反映了当地气候 A.变冷变干 B.变冷变湿 C.变暖变湿 D.变暖变干 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 9—11 题。 9.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A. B. C. D. 10.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水文 D.生物 11.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 B.整体性 C.差异性 D.开放性 行道树是指种在道路两旁及分车带,给车辆和行人遮荫并构成街景的树种。南昌 地区行道树以樟树为主。下图是摄影爱好者在南昌市东西向道路上朝正东方向拍 摄到的景观图片。据此完成 12—13 题。 12.景观树要与当地地理环境相适应,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季节性 D.周期性 13.2018 年 2 月 3 日,南昌遭遇今年首次雨雪冰冻灾害,行道树中樟树受损明 显,原因是樟树 A.树干高大 B.根系薄弱 C.枝叶茂盛 D.冬季落叶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 14—15 题。 14.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 同 B.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 C.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 D.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 15.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A. ⑧ B. ⑦ C. ⑥ D. ⑤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 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 1990 年和 2016 年观 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 16—17 题。 16.近几十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增加 B.河流流量增加 C.植被覆盖率上升 D.河流含沙量增加 17.近几十年来,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水库面积增加 经济林面积增大 灌溉面积增加 A. B. C. D. 二、综合题 18.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2 年,中央电视台作为全球电视媒体首次对“第七大自然奇 迹”——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直播。让国内观众近距离感受了那悲壮的史诗般旅 程,真实生动呈现了一场原始自然生态下物种迁徙的“视听盛宴”。我们看到的这支迁徙大军,穿越狮群、猎豹们埋伏的草原,强渡布满鳄鱼、河马的马拉河, 大批的角马在路上毙命的同时又有大批小角马在途中诞生……下图为该区域的 动物迁徙路线。 材料二 在东非国家肯尼亚西北部荒凉的沙漠与戈壁滩上横亘着一个狭长的 湖泊—— 图尔卡纳湖,它是东非大裂谷和肯尼亚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世界第 四大咸水湖,湖中渔业资源丰富,图示范围以北为埃塞俄比亚高原,以南为东非 高原,N 区域是查尔比沙漠。(见下图) (1)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析该区域地形对其主要植被的影响。 (2)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央视记者在漫长的直播路程中,在甲地遇到狮 群,说明甲地有利于狮群生存的自然条件。 (3)肯尼亚西北部及 N 区域接近赤道,但常年少雨形成荒漠,请解释其原因。 19.阅读图文资 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尔卡班巴(见下图)意为“神的山谷”,也有土著人称它为“青春谷”,是南美赤道国厄瓜多尔南部小镇,为世界著名的长寿之谷。小镇处于安第斯山脉中段靠 近大陆分水岭的山谷中,面临太平洋,海拔为 1500 米,终年气温 18—24,湿度 68%,无季候风。小镇风景秀丽,常见清澈溪流,溪中富含镁、钙等营养元素。 当地居民以玉米、芋头、豆类、小米等为主食,肉食少;没有代步工具,没有机 器劳动,老少脚力惊人,喜欢劳动,无金钱和竞争概念。 随着比尔卡班巴名声渐响,越来越多的外乡人移居或旅游于此,这里的房地产公 司甚至打出“70 万美金坐拥 20 英亩健康山林”的广告吸引客户。 (1)分析比尔卡班巴河谷平原的成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比尔卡班巴河曲发展变化对当地自然地理 环境的有利影响。 (3)分析小镇比尔卡班巴形成“长寿之谷”美誉的原因。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高加索山脉位于黑海、里海之间,全长 1100 km,山势陡峻,4800 m 以上山峰 15 座,山上多积雪冰川。西高加索山位于大高加索山脉的最西部,是欧洲少有 的尚未受到人类干扰的山区。从山麓到山顶,森林茂密,物种丰富。黑海沿岸有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山脉北侧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高加索山脉矿产资源丰富。 下图示意大高加索 山脉位置与矿产资源分布。(1)分析西高加索山物种丰富的原因。 (2)说明大高加索山脉对区域内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 【答案】1.C 2.D 【解析】 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不同天气状况的三天的液流量比较可知,晴天的液流量 大于阴天,阴天大于雨天,说明液流量的变化与温度和光照有关,夏天温度高, 光照强,植物的生长速度快,影响输送较快,因此液流量应该是最大的。据此选 C。 2、树木适应干旱应该减少水分蒸发,可以气孔收缩,减少蒸腾作用,削弱蒸腾 耗水,也可以在干旱后期,通过大量落叶,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因此正确;树 干脱皮是树木生长的一种表现,并非耐旱的特征,错误;植被耐旱,根系应该发 达,错误。据此选 D。 【答案】3.B 4.D 5.A 【解析】3.根据材料,塞布尔岛表面为细沙覆盖,小岛四周布满流沙浅滩,水 深度较浅,每年都在移动位置。判断塞布尔岛是由海流携沙冲积形成;根据经纬 度,该岛位于美洲东岸,中纬度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该岛的移动方向是 向东。故选 B。 4.本题主要考查塞布尔岛上没有高大树木的原因。海陆位置对植被的生长影响 不大,因此塞布尔岛上没有高大树木与远离大陆没有关系,A 错误;该地位于温 带地区,而且受北大西洋洋流的影响,热量条件和降水条件能够满足乔木的生长, B、C 错误;该地主要为细沙覆盖,土壤发育差,因此不利于高大乔木的生长,D 正确。故选 D。5.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岛是由海流携沙冲积形成,而且周围多浅滩,由于全球 气候变暖,海平面不断上升,因此该岛屿会不断减小,A 正确。故选 A。 【答案】6.B 7.D 8.C 【解析】6.该洞石笋微层暗条纹中的有机质最主要来源于水滴渗流经过的洞穴 上覆的土壤,沉积在石笋上,B 对。明暗相间的微层形成与有机质相关,不是动 物、植被的遗体、遗迹,A、C 错;石笋是滴水到溶泂底面的碳酸钙沉积而形成, 不是流水侵蚀形成,D 错。故选 B。 7.结合石笋成因,冬季滴水量小,石笋发育慢,形成暗条纹。该洞石笋微层暗 条纹最主要形成于冬季,含有的有机质少,D 对。夏季滴水多,沉积物质中含有 机质多,形成亮条纹,B 错;春季、秋季不明显,A、C 错。故选 D。 8.该洞石笋年微层近几十年来逐渐变厚,说明水滴落的量大,反映了当地气候 变暖变湿,C 对;变冷变干时,微层逐渐变薄变暗,A、B、D 错。故选 C。 【答案】9.A 10.D 11.B 【解析】 9.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湖泊泥沙沉积量逐渐增加,水量减少,湖泊面积 缩小,到后期陆生生物生长,演变过程结束;结合四幅图可知,湖泊演变为陆地 的过程是,故 A 项正确。 10.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植物营养素沉积湖底(动植物枯死、腐烂)是最早 发生的现象,生物的生长是在营养素的条件下发生的,并且一直持续到陆生生物 的形成,故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生物,故 D 项正确。 11.图中演变过程最初是由生物因素发生的变化,导致水文、地形等因素的改变, 最终使环境整体发生变化,故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故选 B。 【答案】12.A 13.C 【解析】12.景观树要与当地地理环境相适应,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A 对。差异性体现环境的不同点,B 错; 与环境相适应,没有季节性、周期性变化,C、D 错。故选 A。 13.南昌遭遇雨雪冰冻灾害,行道树中樟树受损明显,原因是樟树枝叶茂盛,叶 片水分含量大,受冻害面积大,C 对。树木受冻害能明显看出来的主要是叶片受 冻害,树干受冻害不易看出,A 错;树木高大,根系也深,B 错;南昌位于亚热带,植被是常绿植被,D 错。故选 C。 【答案】14.A 15.D 【解析】14.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A 项正确;喀斯特地貌是多 种因素对地貌的影响,而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B 项错;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 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体现的是流水对地貌的影响,而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C 项错;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而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D 项错误。故选 A。 15.右图是风积沙丘地貌和驼队,分布在干旱区域,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故选 D。 【答案】16.C 17.B 【解析】16.与 1990 年相比,该河雨后流量曲线变化和含沙量曲线波峰降低, 说明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提高。故选 C。 17.除植被增加因素外,水库也有明显的调节径流量和拦截泥沙的作用。故选 B。 18.【答案】(1)由于地势较高,气温较低,空气对流不旺盛,降水少,形成热 带草原气候,由此发育了热带草原植被;高原面较为平坦开阔,使得草原植被分 布面积广,类型较单一。 (2)甲处于动物迁徙路线中间位置,且由于靠近河流,草类茂盛,食草动物多, 狮子的猎物丰富;植被茂盛,利于狮群隐蔽捕食;河流附近,狮群饮水充足;地 形较为开阔,生存空间大。 (3)该地地势较低,地形闭塞;周围高原、山脉阻挡水汽进入降水少;纬度低, 常年高温,蒸发旺盛。 【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该地位于非洲,主要以高原为主,地势较高,气温 较低,空气对流不旺盛,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由此发育了热带草原植被; 该地地形单一,原面上起伏较小,使得草原植被分布面积广,类型较单一。 (2)有材料可知,在甲处有大规模的狮子出现,说明该地对于狮子来说有丰富 的食物、引水和适合的生存栖息地。 (3)主要从气候、地形、纬度等因素进行分析。该地地势较低,地形闭塞;周 围高原、山脉阻挡水汽进入降水少;纬度低,常年高温,蒸发旺盛,因此形成荒漠。 19.【答案】(1)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 形成高山峡谷;河谷上游水土 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在河谷堆积形成河谷平原。 (2)河曲扩大了河谷水面,调节了沿线地区气候;河曲的发展减缓水流速度, 有利于泥沙沉积;河曲泥沙堆积拓宽了河谷平原;泥沙堆积使土壤肥力提高、土 层更加深厚;河曲扩张,湿地面积增加,丰富了生物多样性。 (3)原因:海拔较高,温度、湿度适中,适宜居住;淡水矿物营养元素丰富, 有益于人体健康;居民多食用低脂肪,粗纤维的健康食品,利于身体健康;赤道 附近长年昼夜长短相近,村民作息时间很有规律;长年健步出行和劳作,体格健 康;环境优美,社会环境和谐宁静。 【解析】(1)根据材料,比尔卡班巴河谷平原处于安第斯山脉中段靠近大陆分水 岭的山谷中,大陆分水岭地区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形成高山峡谷;河 谷上游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流经河谷,堆积作用显著形 成河谷平原。 (2)河曲在一定意义上延长了河流,扩大了河谷水面,调节了沿线地区气候; 同时,河曲的发展减缓水流速度,有利于泥沙沉积;河曲由于减缓流速,使得泥 沙堆积增多,拓宽了河谷平原;泥沙堆积也使土壤肥力提高、土层更加深厚;河 曲扩张,湿地面积增加,丰富了生物多样性。 (3)通过材料可知,“长寿之谷”美誉源于当地的地势较高提供了较为舒适的 气温湿度;清澈的溪流富含淡水矿物营养元素,有益于人体健康;居民食品搭配 合理,有益于健康;该地位于赤道附近,长年昼夜长短相近,村民作息时间很有 规律;坚持长年健步出行和劳作,体格健康;环境优美,社会环境和谐宁静。 20.【答案】(1)气候温暖湿润;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大,垂直分异显著;受 人类活动影响小,对生态环境破坏小。 (2)水文特征:森林茂密,河流含沙量少;纬度高,冬季气温低,有结冰期; 海拔高,高山上多积雪和冰川,形成春汛、夏汛。 水系特征:区域内地势中间高,河流呈放射状水系;距海近,河流流程短;海拔 高,山势陡峻,河流落差大,流速快。 【解析】分析西高加索山物种丰富的原因可从当地的气候、地形以及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等方面思考。物种丰富,说明当地基带所处纬度位置不 是太高,相对高度大,垂直地带性明显,导致物种丰富,同时,人类活动对植被 的破坏少,生态环境受影响小,导致生物多样性丰富。 (2)考査地形对河流的水文、水系的影响,结合材料及图示信息分析。水文主 要从含沙量、结冰期、汛期等方面考虑;水系主要从河流流程、支流等方面考虑。 森林茂密,河流含沙量少;纬度高,冬季气温低,有结冰期;海拔高,高山上多 积雪和冰川,形成春汛、夏汛。区域内地势中间高,河流呈放射状水系;距海近, 河流流程短;海拔高,山势陡峻,河流落差大,流速快。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