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广东省广州市六区高三9月教学质量检测(一)生物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广东省广州市六区高三9月教学质量检测(一)生物试题(解析版)

ID:282386

大小:252.5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9-2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 生 物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有关内质网、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者都含有 DNA B. 三者都存在于大肠杆菌中 C. 三者都是 ATP 合成的场所 D. 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线粒体和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结构上不同之处:线粒体形状是短棒状,圆球形;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脊,脊上有基 粒;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叶绿体形状是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分布在 植物的叶肉细胞里 以及幼嫩茎秆的表皮细胞内;内膜光滑无折叠,基粒是由类囊体垛叠而成;基质中含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 关的酶; 2.结构上相同之处:都是双层膜结构,基质中都有基粒和酶,都含有少量的 DNA 和 RNA; 3.功能上不同之处: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 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 4.功能上相同之处:都需要水作为生理功能的原料,都能产生 ATP,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详解】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 DNA,内质网中不含 DNA,A 错误; B、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其中不含内质网、线粒体和叶绿体,B 错误; C、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 ATP 合成的场所,内质网中无 ATP 产生,C 错误; D、三者都含有膜结构,且膜结构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D 正确。 故选 D。 2.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 B. 蛋白质可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C. 有些蛋白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 D. 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答案】A 【解析】【分析】 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种类不同,氨基酸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次序变化多端,肽链 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蛋白质的功能多种多样,有的蛋白质构成细胞和生物体 结构称为结构蛋白,有的蛋白质有催化作用比如有些酶,有的蛋白质有运输作用比如血红蛋白,有的蛋白 质有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比如胰岛素,有的蛋白质有免疫作用识别作用比如抗体。 【详解】A、氨基酸种类和数目相同的蛋白质可能氨基酸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不一定是同一 种蛋白质,A 错误; B、蛋白质是有机化合物,可以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B 正确; C、有些蛋白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可以调节血糖平衡,C 正确; D、真核细胞具有染色体,染色体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D 正确。 故选 A。 【点睛】本题涉及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掌握各种蛋白质结构不同的 原因和各种蛋白质的不同功能是本题解题的基础。 3. 下列叙述中不能体现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的是( ) A. 组成细胞的元素在无机环境中都能找到 B. 不同生物的细胞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 C. ATP 和 ADP 相互转化的供能机制在不同生物的细胞内都是一样的 D. 生物界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说明生物界 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差异很大。这说明生 物界与非生物界差异性。 生物的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这能反映细胞的统一性,也反映生物界的 统一性。 【详解】A、组成细胞的元素在无机环境中都能找到,这能体现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但不能体现生物 界的统一性。A 符合题意; B、不同生物的细胞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能体现生物界具有统一 性,B 不符合题意; C、ATP 和 ADP 相互转化的供能机制在不同生物的细胞内都是一样的,能体现生物界具有统一性,C 不符合题意; D、生物界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能体现生物界具有统一性,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睛】本题关键在于区分生物界与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生物界的统一性这两个不同概念。 4. 红苋菜的叶肉细胞中含有花青素。若将红苋菜叶片放在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对其进行加热, 随着水温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成红色,其原因是( ) A. 高温使细胞壁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B. 花青素在水等无机溶剂中难以溶解 C. 水温升高使花青素的溶解度增大 D. 高温使叶肉细胞的生物膜被破坏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将红苋菜叶片放在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对其进行加热,随着水温升 高,水的颜色逐渐变成红色,原因是花青素不能透过原生质层。加温后,细胞膜和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被 破坏,花青素透过原生质层进入水中,从而水的颜色逐渐变红。 【详解】A、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也不具有生物活性,其透性与温度无关,A 错误; B、花青素能溶于水,B 错误; C、水温升高,花青素的溶解度会增大,但是这不会导致色素流出细胞,C 错误; D、由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花青素无法扩散细胞外,加热后生物膜失去选择透过性,花青素通过液泡膜 和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外,D 正确。 故选 D。 5. 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B.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 C.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能生成 ATP D. 储藏库中氧气浓度升高会使马铃薯块茎酸味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糖酵解,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并产生少量ATP,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据此分析。 【详解】A、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酸味,因此其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A 正确; 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第二阶段中丙酮酸转化成乳酸,B 正确; 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会生成少量 ATP,C 正确; D、马铃薯块茎储存时,氧气浓度增加会抑制其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会减少,则酸味会减少,D 错误。 故选 D。 6. 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 该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C. 若染色体①有基因 A,则染色体④、⑤、⑧都有基因 A D. 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A、图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 错误; B、该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B 错误; C、若染色体①有基因 A,则染色体④是其同源染色体,所以其上有基因 A 或 a,C 错误; D、该细胞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D 正确。 故选 D。 7. DNA 分子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 ) A. 构成 DNA 的核苷酸种类不同 B. DNA 分子的核苷酸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 C. DNA 分子的空间结构具有多样性 D. 不同 DNA 分子的复制方式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研究表明,DNA 分子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 4 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 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 DNA 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 DNA 分子的特异 性;DNA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DNA 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 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详解】A、构成 DNA 的核苷酸有四种,与 DNA 分子具有多样性有关但不是主要原因,A 错误; B、DNA 分子的核苷酸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导致不同的 DNA 具有不同的结构携带不同遗传信息,B 正确; C、DNA 分子都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构成的双螺旋结构,C 错误; D、DNA 分子的复制方式都是半保留复制,D 错误。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 DNA 分子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即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 8. 果蝇的一条染色体片段与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互换片段可能会导致果蝇正常眼变为花斑眼,这种变异属 于( )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染色体结构变异 D. 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缺失某一片段)、重复(增加某一 片段)、倒位(某一片段位置颠倒)、易位(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 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 增加或减少。基因重组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其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以 及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而导致的基因重组。 【详解】由题意可知,果蝇的一条染色体片段与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互换片段可能会导致果蝇正常眼变为 花斑眼,可知该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即 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 C。 9. 下图Ⅰ、Ⅱ表示某生物细胞内发生的某些生理过程,X 表示某种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Ⅰ过程中的 X 表示 DNA 聚合酶 B. Ⅰ过程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Ⅱ过程的原料是氨基酸 C. tRNA 参与过程Ⅱ,主要功能是传递遗传信息 D. 图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右到左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Ⅰ过程表示转录过程,Ⅱ过程表示翻译过程。转录过程的模板为 DNA 分子的一条链,原料为四 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需要 RNA 聚合酶的参与整个过程需要 ATP 提供能量。翻译过程有三种 RNA 参与, mRNA 作为翻译的模板,tRNA 作为氨基酸转运的“搬运工”,rRNA 是核糖体的结构物质。翻译过程的模板 是 mRNA,原料是 20 种氨基酸。 【详解】A、Ⅰ过程的 X 表示 RNA 聚合酶,A 错误; B、转录过程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翻译过程的原料是氨基酸,B 正确; C、tRNA 在翻译过程中作为氨基酸转运的“搬运工”,C 错误; D、图中翻译过程中一条 RNA 同时有三个核糖体与之结合,其中左侧的肽链最短,所以核糖体移动的方向 是从左到右,D 错误。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生物体内同时进行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相关知识,掌握转录和翻译过程中需要的模 板、原料、能量和酶是本题正确解答的关键。 10.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 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 C. 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会发生改变 D. 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答案】B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 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 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 【详解】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而变异是不定向的,A 错误; B、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但基因突变的结果能产生新的基因,因此能为进化提供最初的原材料,对生物的 进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B 正确; C、环境发生的变化如果影响到某些基因型,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就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如果环境 发生的变化不影响种群中各基因型的适应性,也可能不起选择作用,使基因频率不变,因此,环境发生变 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会发生改变,C 错误; D、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 错误。 故选 B。 【点睛】 11. 新冠病毒(SARS—CoV—2)是一种单链 RNA 病毒,可使人患肺炎,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该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氨基酸合成自身蛋白质 B. 新冠病毒和肺炎双球菌遗传信息传递的途径相同 C. 通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可排查新冠病毒感染者 D. 病毒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是胞吞,需要消耗能量。 2.新冠病毒无核糖体,只能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 3.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 DNA。 【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进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的氨基酸原料在宿主细胞核糖体上合成自身的蛋 白质,A 正确; B、新冠病毒和肺炎双球菌遗传信息传递的途径不相同,前者是 RNA 的复制和翻译,后者是 DNA 复制,DNA 转录出 RNA,RNA 再翻译蛋白质,B 错误; C、新冠病毒含有核酸和蛋白质,通过核酸检测可排查新冠病毒感染者,C 正确; D、病毒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D 正确。 故选 B。12. 植物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等过程都离不开植物激素的调节。植物激素主要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 素、脱落酸和乙烯等,其中存在拮抗作用的两种激素是( ) A.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B. 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 C. 生长素和赤霉素 D. 脱落酸和乙烯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 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 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类: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 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 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 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 【详解】A、生长素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生长,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从而促进细胞生长,二 者具有协同作用,A 错误; B、细胞分裂素可延缓叶片衰老,脱落酸可促进叶片脱落,二者为拮抗作用,B 正确; C、生长素和赤霉素均可促进细胞伸长,二者为协同作用,C 错误; D、脱落酸可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也具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二者为协同作用, D 错误。 故选 B。 13. 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先将淀粉、淀粉酶混合再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 验证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进行结果的鉴定 C. 给植物同时提供 H218O 和 C18O2,不能证明光合作用释放 氧全部来自水 D.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实验顺序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答案】C 的【解析】 【分析】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 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 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详解】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需要分别将淀粉和淀粉酶用不同的温度进行处理而后在相同的 温度条件下混合再置于相应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A 错误; B、验证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不可用碘液进行结果的鉴定,因为碘液不能对蔗糖是否水解 进行检测,B 错误; C、给植物同时提供 H218O 和 C18O2,不能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C 正确; D、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实验顺序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D 错误。 故选 C。 【点睛】 14. 研究发现,线粒体中存在一种促进细胞凋亡的关键蛋白(Smac)。当线粒体接收到释放该“关键蛋白” 的凋亡信号 X 时,就会将它释放到线粒体外与抑制凋亡蛋白(IAPS)结合,解除 IAPS 的作用从而促进细 胞凋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细胞感染某种病原体时,信号 X 可能会加强 B. Smac 一定是由线粒体中的 DNA 转录合成的 C. IAPS 可用作肿瘤治疗药物 D. Smac 与 IAPs 反应加强将导致细胞中溶酶体活动减弱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 的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由题干信息可知,凋亡信号 X 能作用于线粒体,使其释放 Smac, 与线粒体外的 IAPS 结合,解除 IAPS 的抑制凋亡作用,从而促进细胞凋亡。 【详解】A、在成熟的生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因此当细胞感染某种 病原体时,信号 X 可能会加强,促进线粒体释放 Smac,进而促进细胞凋亡,A 正确; B、细胞中的线粒体具有半自主性,其内的 DNA 只能控制合成其部分的蛋白质,Smac 也可能是由核基因控 制合成后运输至线粒体内储存的,B 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抑制凋亡蛋白(IAPS)能抑制细胞凋亡,而肿瘤治疗药物需要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以清除肿瘤细胞,因此 IAPS 不能用作肿瘤治疗药物,而 Smac 可用作肿瘤治疗药物,C 错误; D、Smac 与 IAPs 反应加强,会促进细胞凋亡,导致细胞内溶酶体活动增强,D 错误。 故选 A。 15. 某植物果皮的有毛和无毛由一对等位基因 D 和 d 控制,果肉的黄色和白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 E 和 e 控 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利用该种植物进行三次杂交,结果如下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杂交实验一 杂交实验二 杂交实验三 亲本 有毛白肉 A×无毛黄肉 B 无毛黄肉 B×无毛黄肉 C 有毛白肉 A×无毛黄肉 C ↓ ↓ ↓ 子一代 有毛黄肉:有毛白肉=1:1 全部为无毛黄肉 全部为有毛黄肉 A. 果皮的有毛和果肉的黄色是显性性状 B. 亲本 A 和亲本 C 都是纯合体 C. 子一代中的有毛黄肉个体基因型相同 D. 子一代无毛黄肉个体相互进行杂交,子二代中黄肉:白肉=3:1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意分析,根据实验三 结果可知,有毛对无毛为显性,白肉对黄肉为隐性,则有毛白肉 A 的基因型为 eeDD、无毛黄肉 C 的基因型为 EEdd,根据杂交实验一的结果再结合 A 和 C 的基因型可推测无毛黄肉 B 的 基因型为 Eedd。 【详解】A、由分析可知:有毛对无毛是显性性状、黄肉对白肉是显性性状,A 正确; B、根据杂交组合三可知,亲本 A、C 均为纯种,B 正确; C、根据亲本的基因型推出,实验一和实验三中子一代中的有毛黄肉个体基因型均为 EeDd,C 正确; D、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 Eedd、EEdd,则子一代无毛黄肉个体的基因型为 Eedd、EEdd 且比例为 1∶1, 该群体中 E 的基因频率为 3/4,e 的基因频率为 1/4,则无毛黄肉个体相互进行杂交,子二代中白肉个体的比 例为 1/4×1/4=1/16,则黄肉:白肉=15:1 ,D 错误。 故选 D。 【点睛】 的16. 下表为某成年人体检表上的五项血常规指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项目名称 红细胞计数 (×1012/L) 血红蛋白 (g/L) 甘油三脂 (mmol/L) 葡萄糖 (mmol/L) 甲状腺激素 (nmol/L) 检查结果 3.2 100.78 4.21 8.48 201.31 参考值 4.09~5.74 131~172 0.48~1.88 3.6~6.1 50~160 A. 表中五项指标都是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 此人的饮食需注意补充铁元素和脂质 C. 血糖超出正常值说明此人是糖尿病患者 D. 此人可能有兴奋、多汗、易怒、心率增快等症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表格数据可知,甘油三脂、葡萄糖、甲状腺激素三项指标都较正常值偏高,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两 项指标都较正常值偏低,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血红蛋白属于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 错误; B、据表格数据可知:此人甘油三酯含量偏高,故应控制脂质的摄入,B 错误; C、此人血糖超出正常值,可能是短时间内摄入糖过多,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C 错误; D、此人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并提高代谢水平,故此人可能有兴奋、 多汗、易怒、心率增快等症状,D 正确。 故选 D。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17. 水稻是南方的一种重要粮食作物。福寿螺啃食水稻幼茎叶,稻飞虱以刺吸植株汁液危害水稻,它们是稻 田常见的两种有害生物。 (1)该稻田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其中各种组成成分通过_______________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 整体。 (2)稻田的群落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稻飞虱与水稻的种间关系为______。调查单位面 积内福寿螺数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采用不同种类的杀虫剂交替使用来防治稻飞虱,其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采用稻田 养鸭的办法防治福寿螺和稻飞虱,与使用杀虫剂相比,优点在于_______________。(写两点) 【答案】 (1).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2).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3). 寄生 (4). 样方 法 (5). 稻飞虱种群对同种杀虫剂的抗药性会增强 (6). 提高能量利用率(或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利的 方向)、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生产成本等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个能量)和营养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由题干信息可知,福寿螺啃食水稻幼茎叶,则福寿螺与水稻为捕食关系;稻飞虱以刺吸植株汁液危害水稻, 则稻飞虱与水稻为寄生关系。 【详解】(1)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是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 的整体。 (2)稻田的群落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由题干信息可知,稻飞虱以刺吸植株汁液危害水稻, 说明稻飞虱与水稻的种间关系为寄生;福寿螺运动能力极低,因此调查其种群密度的一般方法为样方法。 (3)长期使用单一类型的杀虫剂,具有抗药性的个体逐渐保留下来并不断繁殖,会使稻飞虱群体中的抗药 性逐渐增强,因此应采用不同种类的杀虫剂交替使用来防治稻飞虱。采用稻田养鸭的办法防治福寿螺和稻 飞虱,与使用杀虫剂相比,优点在于能提高能量利用率(或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减少环境污染、 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生产成本等。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进化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准确提取题 干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作答,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18. 研究人员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活动中,选用某植物 A、B 两个品种,在正常光照和 弱光照下进行实验,部分实验内容与结果见下表。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品种 光照处理 叶绿素 a 含量 (mg/cm2) 叶绿素 b 含量 (mg/cm2) 胡萝卜素总含 量(mg/cm2) 光合作用速率 (μmol CO2/m2·s) 一 A 正常光照 1.81 0.42 1.02 4.59 二 A 弱光照 0.99 0.25 0.46 2.60 三 B 正常光照 1.39 0.27 0.78 3.97 四 B 弱光照 3.80 3.04 0.62 2.97(1)表中的光合色素分布于叶绿体的______上,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将品种 A 从正常光照环境 转入弱光照环境,短时间内叶绿体中 C3 含量变化是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分别提取经两种光照处理的品种 B 的光合色素,用纸层析法进行分离。与正常光照相比,弱光照处理 的滤纸条上,自上而下的第 3 条色素带变______(填“宽”或“窄”)。实验结果表明,A、B 两个品种中, 品种______的耐阴性更强。 (3)为了验证植物叶片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以及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消耗,研究人员对表 中植物 A 品种进一步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①:剪取若干相同小块的植物 A 品种叶片,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放入盛有等量蒸馏水(甲组)和 NaHCO3 溶液(乙组)的两支试管中,叶片均浮在液面上。 步骤②:用真空泵抽去两支试管内液体中和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气体后,敞开试管口,可观察到叶片均下沉 到试管底部。 步骤③:将两支试管放置光照下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将两支试管放置黑暗环境下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以分析得出植物叶片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以及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消耗。 【答案】 (1). 类囊体 (2). 光照强度 、植物种类 (3). 增加 (4). 宽 (5). B (6). 甲组叶 片沉于底部,乙组叶片上浮 (7). 甲组叶片沉于底部、乙组叶片沉于底部 【解析】 【分析】 1.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 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 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 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 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2.光合作用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的产物为氧气、ATP 和还原氢;暗反应可以分为二氧 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两个过程。本题使用叶圆片沉浮法测定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利用了光合 作用或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的浮力使叶圆片浮在液体表面。 【详解】(1)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分析表格数据,正常光照和弱光照形成对照,自变 量是光照强度;植物 A 和植物 B 形成对照,自变量是植物种类,所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植物种类,无关变量是除了自变量以外可以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该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是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若降低光照强度,则光反应产生的[H]、ATP 减少,C3 的还原减少,二氧化碳固定生成的 C3 不变,则短时间 内叶绿体中 C3 的含量增加。 (2)从表中看出,B 品种在弱光的条件下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的含量增加,胡萝卜素总含量减少,所以自 上而下的第 3 条色素带(叶绿素 a)变宽。表中信息显示:弱光照时品种 A 的叶绿素 a、叶绿素 b 和胡萝卜 素总量均低于正常光照,而品种 B 却与之相反,这一结果表明:经弱光照处理,该植物可通过改变光合色 素的含量及其比例来适应弱光环境。在弱光照处理时,品种 A 和品种 B 的光合作用速率都减慢,但品种 B 比品种 A 的光合作用速率减慢程度低,所以品种 B 的耐荫性更强。 (3)光照下,NaHCO3 溶液(乙组)中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的 O2 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 O2,叶肉细胞 间隙中的 O2 增加,叶片上浮;而蒸馏水(甲组)中缺乏 CO2 和 O2,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叶 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因此叶片仍位于试管底部。 黑暗中,NaHCO3 溶液(乙组)中的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叶肉细胞间隙中的 O2,放出的 CO2 溶于 NaHCO3 溶液中,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叶片下沉;蒸馏水(甲组)中缺乏 O2,叶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叶肉细 胞间隙仍缺乏气体,因此叶片仍位于试管底部。 【点睛】本题以实验为依托,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围绕题意和实验设计遵循的原 则、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相应实验数据,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19. 进食可刺激胃腺细胞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酸及胃蛋白酶,有利于消化,胃窦 G 细胞分泌的胃泌素 能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胃泌素通过______运输到达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若胃酸分泌过多又可抑制胃泌素的分泌, 这种调节方式叫做__________。由图可知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除胃泌素外还有___________, 胃液分泌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 (2)当 a 处兴奋时,膜电位将变为______。胃窦 G 细胞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______部分。 (3)胃酸有杀菌和抑菌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这属于机体的______免疫。 【答案】 (1). 体液 (2). (负)反馈调节 (3). 神经递质 (4). 神经—体液调节 (5). 内正外负 (6). 效应器 (7). 强酸环境会导致细菌蛋白质变性失去功能,影响细菌的正常代谢活动 (8). 非 特异性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进食可通过传出神经直接作用于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该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也可 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胃窦的胃窦 G 细胞,刺激其产生胃泌素,胃泌素能作用于胃腺细胞,促进其分泌胃液, 该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详解】(1)图中胃泌素是由内分泌细胞(胃窦 G 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至靶细胞(胃腺细胞) 发挥作用。若胃酸分泌过多又可抑制胃泌素的分泌,使胃泌素的分泌量维持稳定,这种调节方式叫做负反 馈调节。由图可知,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除胃泌素外还有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因此胃 液分泌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2)当 a 处神经纤维兴奋时,膜电位将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胃窦 G 细胞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效应器 部分。 (3)胃酸有杀菌和抑菌作用,因为强酸环境会导致细菌的蛋白质变性失去功能,进而影响细菌的正常代谢 活动;胃腺细胞分泌胃液,属于皮肤及黏膜的分泌物,胃酸能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 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利用图示强化考生对机体神经—体液—免 疫调节过程的理解,准确识图分析图示过程并掌握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是解题关键。 20.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其三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 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如图是雄果蝇 M 的三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 M 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基因型是__________。 (2)欲测定此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的______条染色体进行 DNA 测序。 (3)若只考虑图中的三对等位基因,果蝇 M 产生配子时(不考虑交叉互换),最多可产生______种基因型 的配子。若只考虑眼色,果蝇 M 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个体杂交,子代的雄果蝇全是白眼,雌蝇全是红 眼性状。(4)果蝇 M 与基因型为 BBXEXE 的个体杂交,F1 中表现型为灰身红眼的雌蝇中纯合子的比例是______。 【答案】 (1). 灰身长翅红眼的雄果蝇 (2). BbVvXEY (3). 5 (4). 4 (5). XeXe (6). 1/2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B、b 和 v、V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表现为连锁,而 E 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表现为伴性遗 传。 【详解】(1)已知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根据果 蝇 M 所含有的基因可知,其基因型为 BbVvXEY,表现型为灰身长翅红眼的雄果蝇。 (2)果蝇为 XY 型决定性别的生物,由于 X 和 Y 染色体结构不同,所以欲测定此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 其中的 5 条染色体(3 条常染色体+X+Y)进行 DNA 测序。 (3)若只考虑图中的三对等位基因,果蝇 M 产生配子时(不考虑交叉互换),最多可产生 4 种基因型 (BvXE、BvY、bVXE、bVY)的配子。若只考虑眼色,果蝇 M(XEY)与基因型为 XeXe 的个体杂交,子 代的雄果蝇全是白眼,雌蝇全是红眼性状。 (4)果蝇 M(BbXEY)与基因型为 BBXEXE 的个体杂交,F1 中表现型为灰身红眼的雌蝇中纯合子的比例是 1/2×1=1/2。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组测序、伴性遗传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能力。 (二)选考题: 【生物技术实践】 21. 牛奶消毒不过关容易携带细菌。根据国家标准(GB19645—2010)规定,每亳升合格的牛奶细菌总数不 能超过 50000 个。某兴趣小组利用恒温水浴锅对新鲜牛奶进行消毒然后检测消毒的效果,如下图所示。 (1)图中步骤①对牛奶的消毒的方法是______,一般采用______对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进行灭菌,蛋白胨 的作用有__________(写两点)。 (2)步骤②将牛奶进行梯度稀释的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便于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______。 【步骤③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这种方法可以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其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兴趣小组通过步骤①~③接种了 3 个平板和 1 个未接种的平板放入恒温培养箱,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 培养 48h,然后统计出 4 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是 57、53、55 和 9。根据这样的实验结果______(填“能” 或“不能”)判断该兴趣小组消毒后的牛奶细菌超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要检测牛奶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填物质),观察是否出现黑色(或 蓝黑色)的菌落。 【答案】 (1). 巴氏消毒 (2). 高压蒸汽灭菌 (3). 提供碳源、氮源等 (4). 单个菌落 (5). 稀 释涂布平板法 (6).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 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7). 不能 (8). 因为未接种的 培养基上有菌落出现,说明培养基灭菌不彻底,则其它培养基上的菌落数不能表示牛奶中细菌数量 (9). 伊红美蓝 【解析】 【分析】 (1)常用灭菌方法: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法。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 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和消毒方法依次: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灼烧灭菌、化学消毒、紫外线 灭菌、巴氏消毒法。 (2)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的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 细胞,并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细菌繁殖而成的子细胞群体,即菌落。 【详解】(1)图中步骤①对牛奶的消毒方法是巴氏消毒,既可以杀灭牛奶中的微生物,又可以使牛奶中的 营养成分不会被破坏。对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进行灭菌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蛋白胨含多种有机物,能为 微生物提供碳源、氮源、维生素等。 (2)步骤②将牛奶进行梯度稀释的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便于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步骤③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这种方法可以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其原理是样品稀释度足 够高时,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可在平板上长出一个单菌落,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 约含有多少活菌。 (3)由于未接种的平板上也有菌落,说明培养基灭菌不合格,则其它培养基上的菌落数不能表示牛奶中细 菌数量,故不能由上述平板上菌落数计算消毒后的牛奶细菌是否超标。 (4)伊红美蓝可使大肠杆菌的菌落呈现黑色,所以要检测牛奶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 伊红美蓝,观察是否出现黑色(或蓝黑色)的菌落。 【点睛】本题考查无菌技术、微生物的接种方法以及微生物的计数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22. 如图是应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人们所需要的生物新品种或新产品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培育转人生长激素基因牛过程中,①过程需要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过程常用的方 法是___________。③过程先通过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培养到__________或囊胚阶段,可以采用__________技 术,培育出多头相同的转基因犊牛。 (2)prG 能激发细胞不断分裂,通过基因工程导入该调控基因来制备单克隆抗体,Ⅱ是_______细胞,Ⅲ代 表的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在抗虫棉的培育过程中,④过程中的受体细胞一般采用愈伤组织细胞,与采用叶肉细胞相比较,其优 点是___________,⑤过程采用的技术是___________。若从个体水平检测抗虫棉是否培育成功,请写出具 体的鉴定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限制酶、DNA 连接酶 (2). 显微注射法 (3). 桑椹胚 (4). 胚胎分割 (5). 浆 (6).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7). 愈伤组织的全能性高于叶肉细胞 (8). 植物组织培养 (9). 让害虫吞食转基因棉花的叶子,观察害虫的存活情况,以确定其是否具有抗虫性状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可以看出,利用了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了转基因牛、抗虫棉、单克隆抗体。图中①表示基因表达载 体的构建、②表示利用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受精卵中、③表示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④ 表示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 ⑤表示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详解】(1)在培育转人生长激素基因牛过程中,①过程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需要限制酶切割质粒和 目的基因并用 DNA 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质粒进行连接,②过程是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动物细胞的受精卵中, 常用显微注射法。③过程是胚胎移植,先通过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培养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可以采用胚胎分割技术,培育出多头相同的转基因犊牛。 (2)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必须具备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能力,由图可知,给细胞Ⅱ 导入无限增殖调控基因(prG)能产生单克隆抗体,可知细胞Ⅱ本身具备产生抗体的能力,故为浆细胞(效 应 B 细胞)。Ⅲ代表的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愈伤组织的全能性比叶肉细胞高,因此在抗虫棉培育过程中,④过程中的受体 细胞如果采用愈伤组织细胞其全能性更易表达(或分生能力强、分化程度低)。⑤过程采用的技术是植物组 织培养技术。若从个体水平检测抗虫棉是否培育成功的方法:让害虫吞食转基因棉花的叶子,观察害虫的 存活情况,以确定其是否具有抗虫性状。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多做类似的图文 转换的练习,将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地固化到模式图中,既有利于识记,又有利于理解,同时将类似的知识 点多加归纳,多加比较。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