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文言文词汇积累、文化常识 知识清单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 文言文词汇积累、文化常识 知识清单

ID:271756

大小:24.4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6-2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文言文二轮复习之习题讲评(一)知识清单 示例 词汇积累、文化常识 一、户籍编制/ 1. 什伍制制度:春秋时期,齐国就推行什伍制,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有什 长,伍有伍长。什长、伍长负责闾里治安. 2. 保甲制度:宋朝带有军事管理的户籍编制。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保。 3. 里甲制度:明初,明太祖制定一百十户为一里的规定。 4. 廛:古代城市平民一户人家所居的房地 二、官员相关 【文化常识、重点实词】官员品级、升降 注意结合:《三维设计》和收官学案-实词-【分类积累示例】 1. 遥授:授予官衔,而不须到任。 2. 典:主持,主管 3. 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4. 表兼任的:兼、领、行(可翻译为“兼任”); 5. 表暂代的:权、假、署、守(可翻译为“暂任、代理”) ; 6. 表退休/辞官的:辞、致政、致仕、告退、退、归故里、悬车(2018《鲁芝 传》)、告老(2018《鲁芝传》)、请老、乞身、乞休、乞骸骨、移病、移疾、 解印、解佩、解官。 7. 起家:起之于家而任官职。古代指由平民出身而晋升为官员。 8. 劾罢:弹劾罢免 9. 褫 chǐ :脱去;剥夺 10. 谢病:托病谢绝会客或自请辞职。 (移病/移疾: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 11. 拾遗:补正阙失 12. 秩:官职级别 13. 俸满:任职满一定年限后,得依例升调,称为"俸满"。同“秩满” 14. 营迁:谋求升迁。 15. 下车:官吏到任 16. 褒赠:嘉奖死者而赠予其官爵。 17. 简:挑选 18. 谏垣 yuán: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 19. 廨: 官署 20. 西市:明代刑场名。专为处决官吏之用 21. 东市:汉代在长安东市处决判死刑的犯人。后以“东市”泛指刑场。(2018I 卷《鲁芝传》“公居伊周之任,挟天子,杖天威,孰敢不从?舍此而欲就东 市,岂不痛哉!”) 22. 提学:专门负责文化教育的高级地方行政官。 23. 宪臣:御史。 24. 射生手:精于骑射的武士。25. 辅臣:指辅弼之臣、股肱之臣,多指辅政的大臣,后多用以称宰相。 26. 二千石:汉郡守俸禄为两千石,后称郡守为二千石。 27. 遗佚:遗漏;遗失;隐居等。此处指隐士,遗才,没有做官的贤人。 28. 贪墨:贪污,贪官污吏 29. 坐: 30. 〈动〉定罪,由…而获罪, 因…犯罪,触犯法律 31. 〈连〉因为;由于 32. 当:判罪、判处 33. 鞭板:马鞭和手板。古代礼制:武将执鞭清道和文官执板侍立为见到上官时 的礼节。 34. 发遣:派遣 35. 聘:访问 36. 谘议:谘询议论 37. 陪列:陪侍 38. 就:走进、靠近/归于 (就班:按次序归位) 39. 笺修:修书致意。 40. 科道:明、清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总称(负责监督、进谏) 三、选拔人才制度相关 (一)察举制:察举的科目可分为常科(岁科)与特科两大类。岁科有孝廉、茂 才(秀才)、察廉(廉吏)、光禄四行;特科有贤良方正、明经等。 1. 孝廉: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考试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 直”的意思。;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2. 明经: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3. 对策: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 4. 高第:名列前茅 (二)科举: 秀才:选拔人才的科目之称。始于汉察举制中的科目,后避光武讳改称茂才,唐 与明经、进士并设科目,宋则凡应举者皆称秀才,明清专称入县学的生员。 (三)太学和国子监 【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武帝时在京师设立太 学作为全国最高教育机构。 【国子监】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统辖其下设的国子学、太学、四 门学等。晋武帝司马炎始设国子学,至隋炀帝时,改为国子监。 四、皇帝相关词 1. 称制:秦始皇 统一 中国 后以命为“制”,令为“詔”。后因谓即位执政为“称 制”。(补充:敕:皇帝的诏令;告诫)2. 修德政:实行德政 3. (修政:整治政务) 4. 布惠化:施行惠政教化 5. 薨:《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甍,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 庶人曰死。” 6. 陵邑:1.汉代为守护帝王陵园所置的邑地。借指帝王陵墓所在地。 2.山丘 和城邑。 五、赋税相关 1. 科:课税,征税 2. 表“征收”:科、课、赋、敛、征、税 3. 逋赋:拖欠的赋税 4. 蠲:免除 六、人物评价相关 1. 行谊:品行,道义。 2. 德色:自以为对别人有恩德而流露出来的神色。(延伸:巧言令色) 3. 腼颜:厚着脸皮。面带羞惭 4. 腼:害羞,不自然;使感到羞愧。 5. 下士:结交身分比自己低而有才识的人。 6. 【拓展】表示称赞的实词: 高:意动用法,此处可翻译为“赞赏” 壮:以…为壮美;赞赏。“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多:赞许,推崇。“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 7. 感风:感化讽喻 8. 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9. 简率:1.简朴真率。 2.简略草率。 10. 弘达:才识广博通达 11. 自任:自信 12. 俊异:杰出异常的人 13. 弃嫌录善:不计前嫌录用善人 14. 轻慢:轻视怠慢 15. 修:修养。(不修小节,意义为不注意小节) 16. 谠:正直的 17. 冲静:淡泊宁静 18. 栖遁:避世隐居 19. 居士:出家人对在家信道的人的泛称;文人雅士的自称 20. 笃行:品行纯厚;切实地实行 21. 造次必于仁厚:仓猝间行事也必是仁义厚道的。 22. 知足不辱:自知满足就不会招致羞辱。 23. 至行:卓绝的品行。七、颜色相关 1. 赭:红褐色 2. 绯色:红色,深红色 3. 青:靛青,深蓝色。 八、年龄相关 1.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 2. 及笄:古代汉族女子满 15 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 15 周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3. 【古语年龄】 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 垂髫:也指儿童幼年。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 豆蔻:是指女孩十三四岁,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束发一般 15 岁左右, 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九、时间相关 1. 寻:不久 2. 期年:一年 3. 朔:阴历每月初一 4. 望:阴历每月十五 5.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十、常见副词: 1. 竟:最终 〈动〉结束——完成——追究 〈副〉终于——竟然 〈形〉全部,整个 2. 直:价值 〈副〉 (1) 径直,一直 (2) 只;仅仅。“不可,直不百步耳。” 3. 但:只有 4. 每:〈副〉常常,经常; 每一次 5. 雅:向来 6. 恒:〈形〉永久;寻常;普通 〈副〉经常,常常 〈名〉恒心;规律、法则 7. 阳:假装〈动〉;表面上〈副〉 8. 潜:秘密地;暗中 9. (阴:暗中,暗地里) 10. (私:私下,偷偷地。) 11. (窃:私下,偷偷地。多作谦词)12. 微:秘密,偷偷;稍微,稍稍。 13. (稍:逐渐;稍微) 14. 辄〈副〉 (1) 立即;就 (2) 总是,每次 (3) 则 十一、重点虚词 因: 〈名〉 (1) 本义:“茵”的本字,坐垫,车垫 (2) 原因 (3) 机会。“于今无会因。” 〈动〉 (1) 依靠;凭借。“因人成事者” (2) 沿袭,承袭。“因遗策。” (3) 顺;顺应。“因其固然。” 〈介〉 (1) 由于,因为 (2) 趁着;乘便。“因利乘便。” (1) 于是,就 (2) 因而(因此) 十二、其他实词 1. 吭:喉咙 2. 旌:表彰 3. 旗子——表彰——识别——发挥 4. 衲:僧衣、僧人 5. 驷马:1、指驾一车之四马。2、指显贵者所乘的驾四匹马的高车。表示地位 显赫。 6. 烦剧:1.繁重。 2.指繁重的事务。 7. 矫:纠正;假托;高举;违背; 8. 袭:因袭;继承 9. 辟:罪、罪行 〈名〉法律,法度——罪、罪行 〈动〉(1) 通“避”。回避,躲避(2) 征召来授予官职 〈动〉(1)打开,开启(2)开辟;开拓 〈形〉(1) 通“僻”。偏僻, 邪僻 10. 淖:泥沼,烂泥 11. 寇:〈动〉入侵;砍伐 〈名〉 入侵者;敌人;敌军;盗匪 12. 酋长:部落的首领 13. 殪:杀死14. 怜:爱惜 15. 哀怜—爱惜—吝惜—遗憾 16. 拔归:脱身归来 17. 蔽:遮掩——庇护——蒙蔽——审断,判决 ——概括 18. 填委:纷集;堆积。 19. 委:曲折;堆积,存放;推卸;确实 20. 诣:前往,去到;拜访 21. 谒:禀告、陈述;请求;拜访 22. 如:到 23. 懼:惧 24. 骇:惊惧 25. 辎重:军队物资(区别:取之尽锱铢) 26. 礼:动词,礼待 27. 文绮:华丽的丝织物;华丽的文辞。 28. 戎事:军事 29. 重綵: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 30. 伪:不合法的 31. 属文:撰写文章 本义——连接;类 常见义——“嘱”;恰逢。 32. 结婚:古代为缔结婚姻关系。此处指陈宝应与留异两家结为儿女亲家。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鸿门宴》) 2017 年 I: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 中的 一部分。 33. 道左:路旁。 34. 拔:拔起——提拔——超出——脱身——攻取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