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分散测试,试卷不得外传
漳州市 2020 届高三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第1页(共 7 页)
漳州市 2020 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高考适应性测试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解析版)
第 7 题:【答案】D
【解析】A 中司南具有磁性,是 Fe3O4;B 中蚕丝是蛋白质;C 中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
碳酸铜;D 中釉彩大瓶是瓷器,是高岭土制成,高岭土主要是硅铝酸盐,主要成分
AL2(Si2O5)(OH)4 ,或写成 Al2O3·2SiO2·2H2O ,因而瓷器的主要成分不是二氧化硅。
第 8 题:【答案】A
【解析】A 中乙烯 C2H4 与环丙烷 C3H6 最简式都是 CH2。故 28 g 乙烯和环丙烷混合气
体分子中有 2 mol 的 CH2 即 2 mol C 原子和 4 mol H 原子;B 中 9.2 g NO2 的物质的量
是 0.2 mol,但有一部分 NO2 转化为 N2O4,所含分子数小于 0.2 NA;C 中常温下铁遇到
浓硫酸发生钝化;D 中 1 mol 乙醇分子中含有 8 mol 共价键。
第 9 题:【答案】C
【解析】A 中 a 中没有苯环,b 中含有 O 原子,二者都不是芳香烃;B 中 a、c 中都有
多个饱和碳原子相连,因此不可能所有碳原子共面;D 中 b 中不含醛基,不能与新制氢
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第 10 题:【答案】D
【解析】A 中由实验装置可知,W 中制备二氧化碳,X 中除去 HCl,Y 中制备氨气,在
Z 中制备碳酸镧。由氨气极易溶于水,可知 E 管连接制氨气的装置。所以制备碳酸镧实
验流程中导管从左向右的连接顺序为:F→A→B→D→E→C;C 中二氧化碳在制备过程
中会混有 HCl,应采用饱和 NaHCO3 溶液吸收; D 中 NH3 极易溶于水,二氧化碳在水
中溶解度不大,先通 NH3 才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生成较大浓度的 NH4HCO3。
第 11 题:【答案】C
【解析】依据题意可知 z 是 SO2、w 是 NaOH 溶液、n 是 O2、q 是 S、y 是 Na2O2 、x
是 H2O、m 是 H2 、p 是 Na,从而推出 a、b、c、d 分别是 H、O、Na、S。
第 12 题:【答案】D
【解析】A 中铜单质失 e-,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B 中正极发生吸氧腐蚀;D 中
生成 2molCu2(OH)3Cl,腐蚀 Cu 是 4mol。标准状况下消耗氧气的体积应为 44.8 L。
第 13 题:【答案】B 居家分散测试,试卷不得外传
漳州市 2020 届高三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第2页(共 7 页)
【解析】A 中若 a = - 8, ,8
)OH(
lg
)OH(
)H(lgAG −=== −−
+
2c
K
c
c w 计算可得出
c(OH-)=10-3 mol·L -1 ,则 Kb(XOH) = 5
3-
2-3-
101
1011.0
)10(1
(XOH)
)(OH)(X −
+
−
=
c
cc ;
B 中 M 点 AG=0,说明 c(H+) = c(OH-),是中性点而不是中和点;如果盐酸与 XOH 两者
恰好反应,此时溶液显酸性。中性点 XOH 没有完全反应;C 中 R 点有可能是中和点,
如果是中和点二者就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根据物料守恒 c(X+) + c(XOH) = c(C1-);D 中
M 点到 N 的过程中,正是经历中性点到中和点,该阶段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到达中和
点即酸碱恰好反应时水的电离达到最大,然后随着盐酸过量,水的电离程度又不断减小。
第 26 题:【答案】
(1)圆底烧瓶
(2)K1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 NO 被氧化
(3)平衡气压,避免装置中压强过大
(4)浓硫酸
(5)冷凝收集亚硝酰氯
(6)① 1 : 1 ② 2HSO3- + 2e- + 2H+ ═ S2O42- + 2H2O
(7)用玻璃棒蘸取 NaNO2 溶液点在红色石蕊试纸上,若试纸变蓝,则说明 HNO2 是弱
酸。(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2)打开 K2 然后再打开 K1,通入一段时间氯气,其目的为排尽装置内的空
气,防止 NO 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3)装置 B 中的长直玻璃管可以平衡气压,避免装置中压强过大
(4)NOCl 易与水反应,所以氯气进入装置 E 前要先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
(5)依据实验目的以及亚硝酰氯的物理性质,装置 D 中冰盐水的作用是冷凝亚硝酰氯,
便于产品收集;
(6)①吸收塔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S2O42−+2H2O=N2+4HSO3−,其中氧
化剂是 NO,还原剂是 S2O42−,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1 : 1。
②阴极 HSO3−得到电子生成 S2O42−,其电极反应式为:2HSO3−+2H++2e−=S2O42−+2H2O。
(7)要证明 HNO2 是弱酸可证明 HNO2 中存在电离平衡或证明 NaNO2 能发生水解等。
用玻璃棒蘸取 NaNO2 溶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若试纸变蓝,则说明 HNO2 是弱酸。
用 pH 试纸测定 NaNO2 溶液的 pH,若测出的 pH>7,则说明 HNO2 是弱酸。 居家分散测试,试卷不得外传
漳州市 2020 届高三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第3页(共 7 页)
配制 0.1 mol·L -1 HNO2 溶液,测定该溶液的 pH,若测出的 pH>1,则说明 HNO2 是弱
酸。
配制一定浓度的 HNO2 溶液,滴入几滴甲基橙,逐滴滴入少量 NaNO2,若溶液由红色
逐渐变浅,则说明 HNO2 是弱酸。
(或其他合理答案)
第 27 题:【答案】
(1)
(2) 2.8 无
(3)3.02 Ni2+ + H2C2O4 = NiC2O4↓ + 2H+
(4)Fe2+和 H2O2 发生反应使 c(R-)减小,使平衡 NiR2(aq) Ni2+(aq)+2R-(aq)向正反应
方向移动,实现“脱络”
(5)ClO- + 2Ni(OH)2 == Cl- + Ni2O3 + 2H2O
【解析】(1)·OH 有一个孤电子,核外为 9 个电子,其电子式为: 。
(2)Ksp[Fe(OH)3]=2.16×10-39,则使 Fe3+恰好沉淀完全所需的
( )
( ) 123
5
39
3 3
3sp- 106
100.1
1016.2
Fe
OHFe= )(OH −
−
−
+ =
=c
K
c
,8.26lg2
106
101lg)H(lgpH 12
14
=+=
−=−= −
−
+c此时溶液的
因溶液中 c(Ni2+)=0.01mol·L-1,则 c(Ni2+)×c2(OH−) = 0.01mol·L-1×(6×10-12)2 = 3.6×10-25 <
Ksp[Ni(OH)2],因此无 Ni(OH)2 沉淀。
(3)草酸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第一电离方程式为:H2C2O4 H+ + HC2O4
-,其电离
平衡常数 Ka1(H2C2O4) = ,同理第二步电离方程式为:
HC2O4
- H+ + C2O42-,其电离平衡常数 Ka2(H2C2O4) = ,
沉镍过程加入草酸,其离子方程式为:Ni2+ +H2C2O4 = NiC2O4↓ + 2H+,
)OC(H
)(H)O(HC
422
-
42
c
cc +
)(H
1
)OC(H
)(H)O(HC
)O(HC
)(H)O(C
)OC(H
)O(C
422
-
42
-
42
-2
42
422
-2
42
+
++
= 2cc
cc
c
cc
c
c
)O(HC
)(H)O(C
-
42
-2
42
c
cc +
,02.3
)101(
1106.5104.5
)(H
1)OC(H )OC(H 23-
25
422a1422a2
== −−
+2c
KK居家分散测试,试卷不得外传
漳州市 2020 届高三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第4页(共 7 页)
故答案为:3.02;Ni2+ +H2C2O4 = NiC2O4↓ + 2H+。
(4)根据已知信息可知,Fe2+和 H2O2 会发生反应生成·OH,·OH 将 R-转化成·R ,c(R-)
减小,
使平衡 NiR2(aq) Ni2+(aq)+2R-(aq)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实现“脱络”。
(5)Cl 由+1 价降低到-1 价,Ni 由+2 价升高到+3 价,利用化合价升降数目相等可配平
ClO-、Ni(OH)2、Cl-、Ni2O3 的系数,再利用 H 原子守恒配平水的系数,最后可利用 O
原子检查配平是否正确;依据化学方程式和元素守恒计算得到 ClO- + 2Ni(OH)2 == Cl- +
Ni2O3 + 2H2O 。
第 28 题:【答案】(14 分)
(1)<
(2)①-33.5
②向左
(3)①3×10-7mol·L-1·min-1
②3.2×10-8 mol·L-1
(4)B cd BD
【解析】(1)溶液存在电荷守恒:2c(CO32-)+c(HCO3-)+c(OH-))=c(Na+)+c(H+),碳酸
钠在溶液中水解显碱性,c(OH-)>c(H+),所以 2c(CO32-))+ c(HCO3-)K=0.4,
则反应向左进行。
(3)①2min 内 O 的浓度增大 0.6×10-6mol·L-1,则二氧化碳减小 0.6×10-6mol·L-1,
则 v(CO2)==3×10-7mol•L-1•min-1
②设生成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xmol,
2CO2 (g) 2CO(g)+O2(g)
起始量(mol):1 0 0
转化量(mol):2x 2x x
平衡量(mol):1-2x 2x x 居家分散测试,试卷不得外传
漳州市 2020 届高三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第5页(共 7 页)
平衡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0.2,则 %2.0%100x1
x =+
,则 x ≈ 0.002,
则平衡时,c(CO2) ≈ 0.996mol·L-1,c(CO) ≈ 0.004mol·L-1,c(O2) ≈ 0.002mol·L-1,
则
)(CO
)(O(CO)K
2
2
2
2c
cc = ≈ 3.2×10-8 mol•L-1;
故答案为:3.2×10-8 mol•L-1;
(4)①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温度 ab 段和 bc 段温度升高 K 增大,说明
未达到平衡状态。cd 段已达到平衡状态。②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降温有利于正向
移动,催化剂只影响速率不影响平衡。D 选项同时增加两种气体,相当于加压。
第 35 题:【答案】
(1)原子晶体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