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期末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1.C(A项,理解错误。“以自我为核心”、“从自我出发”并非推崇自我至上,并且“获得同一性”不能将“自我”排除在外,即在自我、家族、国家和天下的连续体中获得同一性。B项,理解片面绝对。后来虽礼崩乐坏,但家国一体却在大一统的秦汉体制中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董仲舒提出的“三纲”思想成为两千年中华帝国的意识形态核心。D项,张冠李戴。此项前半说的是前一个“天下”,后面的“达致”却是后一个“天下”的结果。)
2.D(对文本中心论点概括错误,孟子言论只是作者论述家国天下思想的论据之一,本文重在阐述家国天下的内涵、发展以及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巨大影响等。)
3.A(A项,文章第二段谈的是“中国的古代社会政治关系”,不是“社会治理”。而且“仅仅重视”礼乐制度、“一贯无视以契约为核心的法律制度”太绝对。)
(二)4.A(“已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支撑”有误,原文是“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不能有效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5.C(A项,“中小学课程课标”,扩大范围,原文是对中小学阶段“科学课程课标”进行修订。B项,“不同地区”有误,文中没有提到不同地区的公民科学素质差距拉大。D项,“他们的科学素养增长比例会自然下降”不当。)
6.(6分)①制订计划:颁布《科学素质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促进了相关工作的开展。②加强教育:相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推动了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显著提升。③做好重点人群的提升工作:将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与公务员作为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点人群,使他们的科学素质水平大幅提升。
【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三)7.C(“并没有流露出个人情感和思想倾向”分析有误,从小说倒数第三段“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泪流下来了”等语句可知。)
8.(6分)
①“我”问张丙有什么新闻时,不轻易发笑的他笑了笑,他为自己敢于教训欺侮小孩子的壮小伙而自豪,(1分)表明他天性善良,富有正义感。(1分)②他平时“最厌恶武侠小说”“不要作什么武侠”,但当他看到小孩被欺负时能行侠仗义,(1分)这凸显了他不惧强暴、打抱不平的勇敢形象。(1分)③平常他的批评结束在“中国是无望的”,这次他没有说这句话,也没有喝完茶就走了,(1分)表明他从标语中受到了鼓舞,反映出他从沉沦、失望到觉醒、看到希望的变化。(1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6分)
①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1分)对话描写凸显了张丙爱发议论、善良、勇敢、正义的觉醒者形象,以及打小孩的壮小伙卑躬屈膝、欺压同胞的洋奴形象。(1分)
②使情节紧凑集中。(1分)小说的主要情节通过“我”的反复发问和张丙的回答来展开推动,不枝不蔓,简单高效,线索清晰。(1分)
③契合人物活动。(1分)故事写张丙和“我”喝茶聊天,以对话展开合情合理。(1分)
④巧妙点出小说主题和时代背景。(1分)结尾借人物之口点出“五九”的含义,表现社会环境和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主题。(1分)
⑤提升读者阅读体验。(1分)通过独立成段的对话叙述故事,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1分)
【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答案】
10. B
11. D(“历代均为负责地方监察的官职”错误,刺史后来逐渐成为地方行政长官。)
12. D(“带领”错误,于文无据。原文是“诏太子及百官并出临送”。)
13. (1)过去孔子积累学问成了圣人,在当时仍然生活窘迫,漂泊失意到那样的地步,你效仿这种做法,又想追求什么呢?
(得分点:狼狈、栖迟、效、何求各1分,句意1分)
(2)近来看到函谷关以东的人和崔氏、卢氏结亲,还自我夸耀,您家世代为帝王亲戚,不也很高贵吗!
【得分点:关东、矜伐、代、贵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陵人,是太穆皇后的堂兄。父亲窦炽,是隋朝的太傅。窦威家世代都是功臣显贵,几位兄弟都崇尚武艺,而窦威专心研习文史,意志专一,自我坚守。兄长们都嘲笑他,称他是“书痴”。
隋内史令李德林主持科举,他参加秀异科考试,考中甲科,被授予秘书郎的官职。窦威任期满后应当升迁,他却坚守原职不愿调任,任秘书郎一职有十多年,他的学业更加精进。当时各位兄长都因军功官运通达显贵,交往结识豪门权贵,宾客很多,但窦威的官职仍是闲散官。各位兄长又对窦威说“过去孔子积累学问成了圣人,在当时仍然生活窘迫,漂泊失意到那样的地步,你效仿这种做法,又想追求什么呢?功名地位不显达,原本也应该是这样了。”窦威笑笑没有回答。
过了很久,蜀王(杨)秀征召他担任记室一职,因杨秀做事大多不守法,窦威自称有病返回乡里。等到杨秀被废位放逐后,他幕府中的官吏大多获罪,只有窦威因为有先见之明而得到保全。大业四年,窦威多次升迁官职至內史舍人,因为多次陈述朝廷得失违背了皇上的旨意,被改任为考功郎中,后来因事获罪免职,返回京城。后高祖进入关中,征召窦成补任大丞相府司录参军一职。
当时军队刚刚建立,五礼(指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被荒疏废弃。窦威博学多识,很熟悉以往的礼仪,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都是他制定的,禅让继位的文书他也大多参与起草。高祖常对裴寂说:“叔孙通也不能超过窦威呀。”武德元年,窦威担任内史令一职。窦威奏议时仪态文雅,多引用古事说明,高祖很亲近器重他,有时将窦威领到卧室,常常与他促膝而谈。又曾经对他说:“过去周朝(北周)有八柱国的贵位,我的家人和您的家人都担任过八柱国这一职位。现在我已是天子,您任内史令一职,我们其实是同一本源,只是衍生出来的末流不同而己,竟这样不平等了。”窦威拜谢说:“臣的家以前在汉朝时做过两次外戚,到了后魏,三次是外戚,陛下您成为皇上,我家又出了皇后。臣又凭借外戚的身份,愧居中书省,自认为很惭愧,早晚都很谨慎害怕。”高祖笑着说:“近来看到函谷关以东的人和崔氏、卢氏结亲,还自我夸耀,您家世代为帝王亲戚,不也是很高贵吗!”等到窦威卧病时,高祖亲自前去探望。不久后窦威就去世了,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遗言让家人简单安葬他。谥号称靖,追赠同州刺史,加封为延安郡公。下葬那天,高祖下诏让太子及百官一起去为他送葬。
14. B(“很想去观赏”错,应是作者开箱睹物之后的联想想象。相见,推想而知。)
15.(6分)
①运用拟人手法,把竹鞭人格化,赞美了竹鞭具有正直和经历寒冬却不屈服的品性。②借物喻人,用竹鞭喻人、喻己,借竹鞭的意志品格,来赞美元稹的刚正不阿、坚贞不屈的品性,也表明自己的人格节操。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竹鞭生长环境的描写,引起下文希望结束贬谪生活,共同回到京城长安的心愿;使诗歌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每点2分;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1)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A (上文强调的重点“冷始”应该做主语,B和D排除,C的连贯性不如A)
18.D
(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等。宵衣旰食:形容勤于政务。博采众长:指广泛采纳各家的长处。集思广益: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匠心独运:指独具创新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形容文学、艺术等方面构思巧妙。独出心裁:原来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来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名冠一时:指在一个时期内名望极高。名闻天下:形容名声很大,传播的范围很广)
19.C (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结构混乱,“基于”与“以……为基础”错误;二是语序不当,应为“建造、调试”;三是成分残缺,“运行”后面缺中心语)
20. (1)这种认识是不准确的
(2)竹笋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3)这与经常吃竹笋有一定关系
【一句2分,三句6分。】
21. ①革新绘画题材;②学习西方绘画技法;③发展中国画的传统技法。
【答对一处2分,答对2处4分,全对5分。意思对即可。】
22. 参照2018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关联组合式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紧扣时政语境,切合时代精神,贴近青年成长之现实。第一则材料呈现专题调查数据与结论,反映了当下家庭教育(或说青少年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越俎代庖、包办专制的误区,这不利于孩子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不利于孩子的自立自强。而青少年一代如若不能养成自强自立、自律自省的意识,不具备独立精神与奋斗意志,将直接关乎国家与民族的未来。第二则材料呈现三句名人名言,其关联的历史语境是五四运动的背景,这三句名言共性在于都强调青年之于社会、国家的紧密联系,而又各有侧重:李大钊强调青年之于民族、国家未来的制约作用;陈独秀强调青年之活力、青年之奋斗,之于激活社会的作用;毛泽东强调青年在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特性。将两则材料关联起来阅读、思考,不难发现,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关乎青少年的健康、茁壮成长。“包办”型的家教理念及其行为,将妨碍青少年的蓬勃活力的养护。孩子过度依赖的思想与行为,将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埋下隐患。基于“新时代·新青年——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这一交际语境的发言稿写作任务,显然是要求考生将两则材料关联研判、分析,从而建构自己对于“新时代·新青年”这一宏达话题的自我个体的思考。
审题立意环节需运用系统关联思维,大中取小,点面结合。
立意参考角度:(1)从青年自我成长角度出发:新时代,青年人更应学会自立、自强;(2)从家庭教育角度出发:新时代呼唤具有独立、自强的青年,父母要学会放手,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的意识与能力;(3)从青年成长与国家建设的角度出发:新时代青年要成长为不辱使命的强国一代,必须从自我、从小事做起,增强自己的自理能力,培养自己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意识;等等。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60分)
作文等级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基
础
等
级
内
容
20
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没有什么内容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
达
20
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展
等
级
特
征
20
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1.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2.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级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实;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语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3.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