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一语文4月阶段试题(有答案山西太原五中)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2019高一语文4月阶段试题(有答案山西太原五中)》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 一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1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①中西方在饮食、服饰与住房等方面的消费习惯存在着很大的冲突,但从现实来看,每一种消费习惯都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沉淀与积累,因而不存在着“孰优孰劣”的问题。‎ ②具体来说,在服饰消费习惯方面,中国侧重于外在的气质,西方则侧重于内在的舒适;在饮食环境方面,中国侧重于热闹的气氛,西方则侧重于宁静与优雅;在住房方面,中国侧重于稳定,西方则侧重于自由。因此,每一种消费习惯都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各自的合理性,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也通过改变消费习惯的方式,来体验彼此的历史文化,甚至在某些场合,一种消费习惯也会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商业服务。‎ ③与消费习惯不同的是,中西方消费观念的融合并不是表现在相互对等地位的借鉴上,而是表现为西方精神消费与享乐主义的消费理念以强大的渗透力影响中国消费者,这也是我们在全球化进程中不可否认的事实。一方面,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文化传播媒体,从根本上变革了国家贸易信息传播模式,并产生了诸如世界经贸信息咨询平台、经贸期刊、网络互动平台等新型媒介,进而使得世界各国的消费者在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在精神层面获取了丰富的消费文化。另一方面,西方社会通过目不暇接的信息化文化传媒方式,把享乐主义为核心的西方消费观念迅速渗入各个国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们物质与精神消费的“普世价值”。从现实来看,这种享乐主义消费理念对我国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使意识形态领域的价值观念产生动摇。‎ ④中西方消费方式的融合首先表现在消费方式趋同化的趋势。伴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的持续深入,国际贸易市场也在很大程度上由各固定地区的闭塞模式发展为开放性的全球化市场。在这种形势下,区域性的商品消费需求也随之发展为开放性的全球化需求。例如说,在当今社会,我们已经完全不能通过一个人是否身穿李宁的运动装,是否吃麦当劳快餐来判断这个人的国籍。总之随着当前世界贸易的全方位发展,各类商品的无国界流通,中西方人民的消费方式日益趋同。‎ ⑤此外,中西方消费方式的融合还表现在对待各类具体消费方式的理性判断上,这一点在货币消费和信贷消费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总之,在中西方消费理念的彼此碰撞中,消费者对各类消费方式具有了理性的认识,而不再一味地迷信某一类消费方式。‎ ‎⑥从现实来看,西方消费文化是建立在发达生产力基础上的意识形态范畴,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现实需要。而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程度也有待进一步深化,而由生产力所决定的消费文化在其先进理念上也必然会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对此,我们应当消除意识形态的偏见,汲取西方消费文化的先进理念,从而为重构我国本土消费文化积累经验材料。‎ ‎(摘编自姜鹏飞《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消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中西方消费在习惯上有所不同,其优劣具体表现在饮食、服饰、住房和文化等多方面。‎ B.消费习惯的不同,主要根源于民族历史文化沉淀与积累的差异,所以一个民族的某种消费习惯是很难改变的。‎ C.伴随着全球化进程,消费习惯必然会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商业服务,这是具备现实合理性的。‎ D.中西方消费观念的相互借鉴和融合是不对等的,西方某些消费理念的渗透力比较强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文章首段,作者从中西方几项大的消费习惯差异谈起,明确表明观点,言简意赅。‎ B.第二段对比论证,阐释具体深入,得出结论:中西方消费者都应该改变原有的消费习惯,顺应全球化商业服务的趋势。‎ C.本文从消费信息传播模式、消费文化、消费理念等方面展现了中西方消费观念融合的现状。‎ D.文章阐述了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融合及表现,逻辑顺序如水而下,论述层次井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西方精神消费与享乐主义的消费理念渗透力比较强大,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不能随波逐流。‎ B.中西方文化不同,生活环境与条件也不一样,如此看来,西方某些消费观念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物质与精神消费的“普世价值”。‎ C.消费方式应该是多方面的,消费者不再一味地迷信某一类消费方式,是消费理性化的表现。‎ D.在新形势下,要想阻止西方享乐主义消费理念的强大渗透,需要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重构我国本土的消费文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阿太 蔡崇达 我那个活到九十九岁的阿太——我外婆的母亲,是个很牛的人。外婆五十多岁突然撒手,阿太白发人送黑发人。亲戚怕她想不开,轮流看着。她却不知道哪里来的一股愤怒,嘴里骂骂咧咧,一个人跑来跑去。一会儿掀开棺材看看外婆的样子,一会儿到厨房看看那祭祀的供品做得如何,走到大厅听见有人杀一只鸡没割中动脉,那只鸡洒着血到处跳,阿太小跑出来,一把抓住那只鸡,狠狠往地上一摔。‎ 鸡的脚挣扎了一下,终于停歇了。“这不结了——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魂灵。”阿太不是个文化人,但是个神婆,讲话偶尔文绉绉。‎ 众人皆喑哑。‎ 那场葬礼,阿太一声都没哭。即使看着外婆的躯体即将进入焚化炉,她也只是乜斜着眼,像是对其他号哭人的不屑,又似乎是老人平静地打盹。‎ 那年我刚上小学一年级,很不理解阿太冰冷的无情。几次走过去问她,阿太你怎么不难过?阿太满是寿斑的脸,竟轻微舒展开,那是笑——“因为我很舍得。”‎ 这句话在后来的生活中经常听到。外婆去世后,阿太经常到我家来住,她说,外婆临死前交待,黑狗达没爷爷奶奶,父母都在忙,你要帮着照顾。我因而更能感受她所谓的“舍得”。‎ 阿太是个很狠的人,连切菜都要像切排骨那样用力。有次她在厨房很冷静地喊“哎呀”,在厅里的我大声问:“阿太怎么了?”“没事,就是把手指头切断了。”接下来,慌乱的是我们一家人,她自始至终,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病房里正在帮阿太缝合手指头,母亲在病房外的长椅上和我讲阿太的故事。她曾经把不会游泳,还年幼的舅公扔到海里,让他学游泳,舅公差点溺死,邻居看不过去跳到水里把他救起来。没过几天邻居看她把舅公再次扔到水里。所有邻居都骂她没良心,她冷冷地说:“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 等阿太出院,我终于还是没忍住问她故事的真假。她淡淡地说:“是真的啊,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说实话,我当时没听懂。‎ 我因此总觉得阿太像块石头,坚硬到什么都伤不了。她甚至成了我们小镇出了名的硬骨头,即使九十多岁了,依然坚持用她那缠过的小脚,自己从村里走到镇上我老家。每回要雇车送她回去,她总是异常生气:“就两个选择,要么你扶着我慢慢走回去,要么我自己走回去。”于是,老家那条石板路,总可以看到一个少年扶着一个老人慢慢地往镇外挪。‎ 然而我还是看到阿太哭了。那是她九十二岁的时候,一次她攀到屋顶要补一个窟窿,一不小心摔了下来,躺在家里动不了。我去探望她,她远远就听到了,还没进门,她就哭着喊:“我的乖曾孙,阿太动不了啦,阿太被困住了。”虽然第二周她就倔强得想落地走路,然而没走几步又摔倒了。她哭着叮嘱我,要我常过来看她,从此每天依靠一把椅子支撑,慢慢挪到门口,坐在那儿,一整天等我的身影。我也时常往阿太家跑,特别是遇到事情的时候,总觉得和她坐在一起,有种说不出的安宁和踏实。‎ 后来我上大学,再后来到外地工作,见她分外少了。然而每次遇到挫折,我总是请假往老家跑——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去和阿太坐一个下午。虽然我说的苦恼,她不一定听得懂,甚至不一定听得到——她已经耳背了,但每次看到她不甚明白地笑,展开那岁月雕刻出的层层叠叠的皱纹,我就莫名其妙地释然了许多。‎ 知道阿太去世,是在很平常的一个早上。母亲打电话给我,说你阿太走了。然后两边的人抱着电话一起哭。母亲说阿太最后留了一句话给我:“黑狗达不准哭。死不就是脚一蹬的事情嘛,要是诚心想念我,我自然会去看你。因为从此之后,我已经没有皮囊这个包袱,来去多方便。”‎ 那一刻才明白阿太曾经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才明白阿太的生活观: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阿太,我记住了。“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请一定来看望我。‎ ‎(选自《2015年小小说排行榜》,略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主要人物阿太的语言,时而短促有力,时而绵软悠长;时而朴实无华,时而深邃隽永。既让人感到亲切,又引人回味思考。‎ B.92岁的阿太在检修屋顶时不小心摔伤,见到“我”后失声痛哭,说明这个倔强的老太太也有恐惧和软弱的一面。‎ C.阿太临终前的叮嘱,表达了对“我”的不舍和牵挂,并且希望“我”不要悲痛,对生死须有豁达的态度。‎ D.‎ 小说通过对一个性格鲜明的老太太的生活速写,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一种朴素的生命观。‎ ‎5.小说表现了阿太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6.“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阿太这句话贯穿全篇,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并联系小说中的两处情节简要分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常衮,京兆人,天宝末,及进士第。由太子正字,累为中书舍人。文采赡蔚,誉重一时。始,回纥有战功者得留京师虏性易骄后乃创邸第佛祠或伏甲其间数出中渭桥与军人格斗衮建言:“今西蕃盘桓境上,数入寇,若相连结,以乘无备,其变不细,请早图之。”又天子诞日,诸道争以侈丽奉献。衮以为:“今诸道馈献,皆淫侈不急,而节度使、刺史非能男耕而女织者,类出于民,是敛怨以媚上也,请皆还之。今军旅未宁,王畿户口十不一在,而诸祠寺写经造像,焚币埋玉,所以赏赉若比丘、道士、巫祝之流,岁巨万计。陛下若以易刍粟,减贫民之赋,天下之福岂有量哉!”代宗嘉纳。迁礼部侍郎。时宦者刘忠翼权震中外,泾原节度使马璘为帝宠任,各有亲戚干贡部及求为两馆生,衮皆执理拒却,人皆畏之。会绾卒,衮始当国。先是,百官俸寡狭,议增给之。时韩滉使度支,与衮皆任情轻重。滉恶国子司业张参,衮恶太子少詹事赵槊,皆少给之。太子文学为洗马副,衮姻家任文学者,其给乃在洗马上。其骋私崇怨类此。故事,日出内厨食赐宰相家,可十人具,衮奏罢之。政事堂有后门,盖宰相时到中书舍人院,咨访政事,以自广也,衮又塞绝其门,以示尊大。窒卖官之路,然一切以公议格之,非文词者皆摈不用。德宗即位,衮奏贬崔祐甫为河南少尹。帝怒,使与祐甫换秩,再贬潮州刺史。建中初,杨炎辅政,起为福建观察使。始,闽人未知学,衮至,为设乡校,使作为文章,亲加讲导,由是俗一变,岁贡士与内州等。卒于官,年五十五,赠尚书左仆射。 (节选自《新唐书·常衮传》,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回纥有战功者/得留京师/虏性易/骄后/乃创邸第/佛祠/或伏甲其间/数出/中渭桥与军人格斗 B.回纥有战功者得/留京师/虏性易骄/后乃创邸第/佛祠/或伏甲其间/数出/中渭桥与军人格斗 C.回纥有战功者/得留京师/虏性易骄/后乃创邸第/佛祠/或伏甲其间/数出中渭桥/与军人格斗 D.回纥有战功者得/留京师/虏性易/骄后/乃创邸第/佛祠/或伏甲其间/数出中渭桥/与军人格斗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回纥,古代少数民族部落。回纥汗国助唐平定安史之乱,与唐王朝保持紧密关系。‎ B.巫祝,古代称事鬼神者为巫,祭主赞词者为祝;两者连用指掌管占卜祭祀的人。‎ C.礼部侍郎,礼部是六部之一,掌典礼、科举、学校等;尚书、侍郎为正、副首长。‎ D.卒,死。《礼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人死曰卒”。‎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常衮文采斐然,位极人臣。他文采丰美,一时声誉很大,受人重视;他凭借科举走上仕途,前后担任多个官职,最高位居宰相。‎ B. 常衮关心国政,体恤民情。他提醒皇帝提防回纥与西蕃内外勾结;在皇帝生日时,他又规劝皇帝减轻百姓赋税,造福天下苍生。‎ C.常衮不畏权贵,依理选人。升任礼部侍郎后,当时的权贵宠臣到贡部为各自的亲戚请求职位,他都依理拒绝,人们都畏惧他。‎ D.常衮不持公允,妄自尊大。他执掌国政后凭情感好恶来定官员俸禄增补份额;又堵塞政事堂后门,以此显示自己的尊贵地位。‎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类出于民,是敛怨以媚上也,请皆还之。(4分)‎ ‎(2)故事,日出内厨食赐宰相家,可十人具,衮奏罢之。(4分)‎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 春 风① 王安石 一马春风北首②燕③,却疑身得旧山川。‎ 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头野火烟。‎ 日借嫩黄初着柳,雨催新绿稍归田。‎ 回头不见辛夷④发,始觉看花是去年。‎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出使辽国途中。②北首:向北。③燕:今北京市,时为辽国都城。④辛夷:木笔花,又称迎春花。‎ ‎1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首联写诗人踏上原属于紫国的辽国土地,却似乎来到了“旧山川”,没有一丝脚踏异国的感觉。‎ B.颔联写景细腻。春风吹拂,江面水波荡漾;阳光普照,江水波光粼粼。远眺水天相接处,田野上烧荒冒起的烟尘正冉冉升起,并逐渐蔓延开来。‎ C.“浮”字描绘出阳光随着波涛的涌动仿佛在漂浮、游弋、升腾之情景,写出了春风、江水、阳光的融合,赋予动态的景象以静态的美感。阳“浮”与尘“涨”,正是南方人看北方景色的不同之处。‎ D.颈联写柳色嫩黄,阳光染就,田间新绿,幻成雨水催成;生动警奇,以文字和音律,裁成一幅田园图画,奇丽壮阔。‎ E.全诗写景细腻,感情真挚,字字句句洋溢着浓郁的情思。经过作者精心锤炼,立意新颖,对仗工稳,用字精确。‎ ‎1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小题1分,共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寡人之于国也》中揭露当时社会的不平等现象的两句是:“ , ”。‎ ‎(2)《劝学》中用蚓和蟹作比,前者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却“ ”;前者“用心一也”,后者“ ”。‎ ‎(3)贾谊《过秦论》中贾谊认为秦的过失在于“ ”。‎ ‎(4)《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理由是:“ , ”。‎ ‎(5)《蜀道难》中“ , ”两句写出了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产生了排山倒海般的强烈艺术效果。‎ ‎(6)《登高》中道出诗人的自身之苦、国运之恨以及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4.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2分)‎ A.巉岩(chán) 猿猱(náo) 扪参(shēn) 渚(zhǔ)清沙白 ‎ B.不积硅步(kuǐ) 针砭(biǎn) 鱼凫(fú) 度长絜大(duó)‎ C.峨眉颠(diān) 朔漠(sù) 青冢(zhǒng) 阿谀奉承(yú) ‎ D.峥嵘 (zhēng) 崔嵬(wéi) 环佩(pèi) 比权量力(liànɡ)‎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我不是药神》徐峥所饰演的程勇,从一个利用差价牟利的“药贩子”,到最后变成真正的平民英雄,他 的演绎尤为加分。更加难得的,是几位年轻演员的表演也有各自的闪光点。王传君为了角色倾尽全力,光是眼神就有不同层次:既有 的无力感,又有身为父亲的温柔和天真。有网友评价他这一次的演技“达到了 的级别”。事实上,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上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这些电影与观众的生活 ,触及现实,引发共鸣。 ‎ A.炉火纯青 苟延残喘 洗心革面 休戚相关 B.炉火纯青 命悬一线 脱胎换骨 息息相关 ‎ C.挥洒自如 命悬一线 洗心革面 息息相关 D.挥洒自如 苟延残喘 脱胎换骨 休戚相关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为迎办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太原市园林系统集中力量营造整洁有序、大气靓丽、优质宜居的城市形象。‎ B.各地要联合教育部门,要求中小学校重视食品安全,加强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和健康饮食教育,增强食品安全和食品辨识能力。‎ C.按照“培育重大产品、满足重要需求、解决重点问题”为原则,“新药专项”坚持聚焦发展策略、加快创新研发,产出了一批重大创新药物品种。‎ D.在枪击事件发生后,枪支安全问题在新西兰引起广泛关注。新西兰总检察长戴维·帕克3月16日宣布政府将禁止买卖自动步枪。‎ ‎1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孟子》一书是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 B.贾谊,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他的政治思想基本上属于儒家一派。所著政论以《过秦论》《论积贮疏》最有名。‎ C.《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韩愈和白居易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所谓“古文”,是和当时流行的重词藻、轻内容的骈文相对立的,他们主张写文章“唯陈言之务去”,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的散文。‎ D.杜甫创作的“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深刻反映了民间疾苦,表达了作者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 ‎18.下列各句表现不同的交际情境,其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2分) ‎ A.某外地游客在太原老字号“清和元”品尝了正宗的“头脑”后,赞不绝口。店主说:“欢迎以后常来啊!”该游客说:“一定一定!下次来太原,一定还光临贵店。”‎ B.小明今年考研究生落榜,在就业和来年继续考之间犹豫彷徨。爷爷给小明写信说:“人生十字路口的选择非常重要,此事望你钧裁。”‎ C.王大夫医术高明,治好不少患者的疾病,解除了患者的痛苦,患者对他十分感激。其中一位患者特地制作锦旗表示感谢,上写道:“杏林高手,医者仁心。”‎ D.前几日我不慎丢失手机,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去致谢,请在家等侯。‎ 四、写作(4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 ‎①2016年12月28日,云南省新任代省长阮成发博士,在上任一个月后的云南省举行的一个高铁通车庆典仪式上,将致辞稿中的“滇越铁路”,即兴演讲为“镇越铁路”,此语一出,举世哗然。‎ ‎②2018年5月4日,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上,校长林建华在大会致辞中把“鸿鹄志”念成了“鸿浩志”,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场的北大师生和校友表示,心情有些复杂……‎ ‎③2019年2月8日,有博士头衔并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站录用的演员翟天临因在直播中表示自己不知道“知网”,引发网络热议及相关部门调查。之后,北京大学确认翟天临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同意翟天临退站,责成光华管理学院作出深刻检查。北京电影学院宣布撤销翟天临博士学位,取消其导师陈浥的博导资格。‎ 要求:从以上三则材料中任选两则,选好角度,提炼论点,写成一篇议论文。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太原五中2019年4月高一月考参考答案 ‎1.D(A原文表述是“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B因果关系不当,“很难改变”的观点也于文无据C“必然”表达绝对化,而原文第二自然段末句有“甚至在某些场合”的限定)‎ ‎2.B(结论“中西方消费者都应该改变原有的消费习惯,顺应全球化商业服务的趋势” 于文无据)‎ ‎3.B(“如此看来”衔接的前后句逻辑关系混乱。)‎ ‎4. B(说老太太“恐惧和软弱”不妥,阿太的哭流露出老人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担忧,同时也表现了人物率真的一面。)‎ ‎5. ①牛:处事果断。冷静面对“外婆”的突然离世,将悲伤深埋于心。‎ ‎②狠:倔强硬朗。菜刀切断手指时只是“哎呀”一声;看似无情却用心良苦地让舅公学游泳;从屋顶摔伤,第二周就坚持落地走路。‎ ‎③真:朴实率真。受伤后要“我”经常去看她;临终前给“我”洒脱而又深情地留言。‎ ‎6.答案示例:人活着并非养尊处优、行尸走肉;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的过程,要付出千辛万苦乃至身心的磨炼,有所作为。小说中的阿太虽已耄耋之年,却并不屈服于生活,她坚强地面对亲人的离世和自己的老去,“舅公”和“我”也在她的言传身教中,变得更加强大。“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既阐释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又传递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解释合理2分;联系文本分析2分;)‎ ‎7.C ‎8.D(大夫死曰卒,士人死曰不禄。)‎ ‎9.C(当时的权贵宠臣的亲戚到贡部为各自请求职位)‎ ‎10. (1)这些东西是从百姓那里得来的,这是聚集了怨恨来讨好皇上,请皇上将这些东西全部还给百姓。(类,1分;于民,状后,1分;是,代词,1分;媚,1分。)‎ ‎(2)按朝廷惯例(原来规定),每天要拿出宫内菜肴赏赐给宰相家,食物可供十人享有,常衮上奏请求撤除。(故事,1分;日,1分;内厨,1分;大意1分。)‎ ‎(3)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庠序,1分;申,1分)‎ ‎11.CD(C.应是“赋予静态的景象以动态的美感”。D.“奇丽壮阔”错,应是“清新明丽”。 )‎ ‎12.诗人以不见迎春花作结, 才觉得看花是在去年,(2分)照应首联,纠正错觉,强调异国之地毕竟不是家国处,含蓄地表达了国土被占的愤恨之情,(2分)蕴藏了对收复国土的理想和期盼(2分)。‎ 诗歌翻译:在春风中一马北上前往燕地,却疑是置身在旧日山川。阳和气息浮动在树外的沧江水面,尘土飞扬原野尽头升腾起野火之烟。日色带来嫩黄刚上柳梢,春风催着新绿渐渐归田。回头却不见辛夷开花,才觉得看花是在去年。‎ ‎13.(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5)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6)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14.A(B硅—跬;砭bian(一声); C颠—巅;朔shuo(四声)漠;D环珮)‎ ‎15.B(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挥洒自如,形容写文章,画画,运笔自如,不拘束。这里用炉火纯青恰当。命悬一线,处境危险,随时可能丧失生命。苟延残喘,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含贬义,不合语境。脱胎换骨,形容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用在此处恰当。洗心革面,比喻坏人彻底悔改,不合此处语境。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两个词最大的区别在于“息息相关”适用对象比较广泛,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休戚相关”适用对象比较狭小,一般只能指有祸福可言的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不能指无祸福可言的一般事物。) ‎ ‎16.D(A搭配不当,将“营造”改为“打造”B项,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成分残缺。C按照“培育重大产品、满足重要需求、解决重点问题”的原则。)‎ ‎17.C(韩愈和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 )‎ ‎18.C(A项,“光临”是敬辞,用于对来客所说的话,敬称他人的来访,客人的来临。B项,“钧裁”是下对上级或尊长的敬辞。C项,的“杏林”是医学界或医家的代称,典故出自三国时期名医董奉,他隐居庐山,行医不取一文钱,只要求病患者栽种杏树,积年蔚然成林。要注意与“杏坛”区别开来,“杏坛”是教育界的代称,相传孔子在杏树下设坛讲学,后因泛指授徒讲学的场所。D项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去致谢,请在家等侯。不得体。)‎ ‎19.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参考译文:‎ 常衮是京兆人。天宝默念,考中进士。从太子正字,逐步升任为中书舍人。他文采丰美,一时声誉很大,受人重视。当初,有些有战功的回纥人,可以留在京城,但他们性情极易骄横,后来创建府邸、佛祠,有的人在其中埋伏甲士,多次冲过中渭桥,与当地军人发生争斗。常衮向皇上提议说:“如今西蕃在边境一带游荡,多次入侵,如果他们互相勾结,趁我们没有防备而入,那事变可不小,请皇上及早考虑这件事。”又有一次,在天子诞辰那天,各路官员争相拿奢侈华丽之物敬献给天子。常衮却认为:“现在各路官员进献的都是繁多奢侈不急用的物品,而节度使、刺史不是能男耕女织的人,这些东西大多从百姓那里得来的,这是聚集了百姓的怨恨来讨好皇上呀,请皇上将这些东西全部还给百姓。如今战争还没有完全停止,京城的住户人口十家里不到一家在,然而各地祠堂寺庙却写经文造佛像,焚烧钱币掩埋宝玉,朝廷用来赏赐给像和尚、道士、巫师之类人的钱财,每年高达用万来计算。陛下如果拿这些东西来换取粮食,减轻贫民的赋税,天下百姓的福运怎么能度量得尽呢!”唐代宗称赞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后来升任礼部侍郎,当时太监刘忠翼权势震动朝廷内外,泾原节度使马璘被皇帝宠爱信任,他们各有亲戚到贡部求情请求做两馆生,常衮都据理拒绝,人们都畏惧他。后逢杨绾死,常衮才得以执掌国政。在此之前,百官俸禄很少,朝廷商议准备加以增补。当时韩滉主管财政,他跟常衮全都凭自己的情感好恶来定增补的多少。韩滉厌恶国子司业张参,常衮厌恶太子少詹事赵槊,全都少供给他们。太子文学师一职官衔为洗马副,而常衮亲家任文学师的人,他们得到的增补竟然在洗马之上。他放纵自己的私情,计较个人的怨恨大多像这种情况。按朝廷惯例,每天要拿出宫内御食赏赐给宰相家,可供十人享有,常衮上奏请求撤除。政事堂有一北门,有时宰相会过此来到舍人院询问政事,来扩大自己的见识,到常衮掌权时却将它堵住,以显示自己的尊贵。常衮杜绝了卖官之路,然而 所有人事任用全都以朝廷公议为借口搁在一边,不擅长文词的人全都排斥不予录用。唐德宗即位后,常衮上奏贬崔祐甫为河南少尹。皇帝震怒,让他与崔祐甫调换官职,接着又贬他为潮州刺史。‎ 建中初年,杨炎辅佐皇帝执政,起用常衮担任福建观察使。当初,福建人未懂得学习,常衮到任后,给他们开设了乡校,让他们写作文章,并且亲自加以讲授教导,因此当地风俗完全得以改变,每年选送到朝廷的人才与内地各州一样多。最终死在任上,享年五十五岁,死后朝廷追赠为尚书左仆射。‎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