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一轮复习单元试卷卷(全套含详细解析)15份
加入VIP免费下载

单元检测五 机械能.docx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2019一轮复习单元试卷卷(全套含详细解析)15份》

共有 16 个子文件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单元检测五 机械能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4分,选错得0分)‎ ‎1.如图1所示,质量相同的甲、乙两个小物块,甲从竖直固定的光滑圆弧轨道顶端由静止滑下,轨道半径为R,圆弧底端切线水平,乙从高为R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1‎ A.两物块到达底端时速度相同 B.两物块到达底端时动能相同 C.两物块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在增大 D.两物块到达底端时,甲物块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大于乙物块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 ‎2.质量为m的物体,在距地面h高处以的加速度由静止竖直下落到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mgh B.物体的机械能减少mgh C.物体的动能增加mgh D.重力做功mgh ‎3.如图2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落,加速度是,下落高度H到B点后与一轻弹簧接触,又下落h后到达最低点C,在由A运动到C的过程中,空气阻力恒定,则(  )‎ 图2‎ A.物块机械能守恒 B.物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C.物块机械能减少mg(H+h)‎ D.物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减少mg(H+h)‎ ‎4.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运动,在6 s内其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和拉力的功率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如图3甲、乙所示,由图象可以求得物体的质量为(取g=10 m/s2)(  )‎ 图3‎ A.2 kg B.2.5 kg C.3 kg D.3.5 kg ‎5.如图4所示,轻杆AB长l,两端各连接一个小球(可视为质点),两小球质量关系为mA=mB=m,轻杆绕距B端处的O轴在竖直平面内顺时针自由转动.当轻杆转至水平位置时,A球速度为 ,则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  )‎ 图4‎ A.A球机械能守恒 B.当B球运动至最低点时,球A对杆作用力等于0‎ C.当B球运动到最高点时,杆对B球作用力等于0‎ D.A球从图示位置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杆对A球做功等于0‎ ‎6.如图5所示,一物体以初速度v0冲向光滑斜面AB,并能沿斜面升高h,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5‎ A.若把斜面从C点锯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物体冲出C点后仍能升高h B.若把斜面弯成圆弧形AB′,物体仍能沿AB′升高h C.不论是把斜面从C点锯断或把斜面弯成圆弧形,物体都不能升高h,因为机械能不守恒 D.无论是把斜面从C点锯断或把斜面弯成圆弧形,物体都不能升高h,但机械能守恒 ‎7.(2015·新课标全国Ⅰ·17)如图6所示,一半径为R、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水平.一质量为m的质点自P点上方高度R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g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表示质点从P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 图6‎ A.W=mgR,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点 B.W>mgR,质点不能到达Q点 C.W=mgR,质点到达Q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D.W<mgR,质点到达Q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8.如图7所示,重10 N的滑块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b点开始压缩轻弹簧,到c点时达到最大速度,到d点(图中未画出)开始弹回,返回b点离开弹簧,恰能再回到a点.若bc=0.1 m,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为8 J,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7‎ A.轻弹簧的劲度系数是50 N/m B.从d到b滑块克服重力做功8 J C.滑块的动能最大值为8 J D.从d点到c点弹簧的弹力对滑块做功8 J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9.(2017·广东华南三校联考)正在粗糙水平面上滑动的物块,从t1时刻到t2时刻受到恒定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在这段时间内物块做直线运动,已知物块在t1时刻的速度与t2‎ 时刻的速度大小相等,则在此过程中(  )‎ A.物块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块的位移可能为零 C.合外力对物块做功一定为零 D.F一定对物块做正功 ‎10.(2017·河南三市二模)如图8所示,电梯质量为M,电梯地板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轻质钢索拉动电梯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上升高度为H时,速度达到v.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在这个过程中(  )‎ 图8‎ A.物块所受支持力与钢索拉力之比为m∶M B.地板对物块的支持力做的功等于mv2+mgH C.物块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等于mgv D.电梯及物块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增加量等于(M+m)v2‎ ‎11.质量为m1、m2的两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人站在m1上用恒力F拉绳子,经过一段时间后,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和v2,位移分别为x1和x2,如图9所示.则这段时间内此人所做的功的大小等于(  )‎ 图9‎ A.Fx2 B.F(x1+x2)‎ C.m2v22+(m+m1)v12 D.m2v22‎ ‎12.(2018·湖北协作体联考)如图10甲所示,质量m=1 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以v0=10 m/s的初速度从倾角θ=37°的固定粗糙长斜面上的P点沿斜面向上运动到最高点后,又沿原路返回,其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取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g=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0‎ A.物块所受的重力与摩擦力之比为5∶2‎ B.在1~6 s时间内物块所受重力的平均功率为50 W C.在t=6 s时物块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为20 W D.在0~1 s时间内机械能的变化量与在1~6 s时间内机械能的变化量大小之比为1∶5‎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48分)‎ ‎13.(4分)某同学利用如图11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图11‎ A.小物块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沿光滑水平桌面滑行,之后平抛落至水平地面上,落点记为M1;‎ B.在钉子上分别套上2条、3条、4条同样的橡皮筋,使每次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保持一致,重复步骤A,小物块落点分别记为M2、M3、M4;‎ C.测量相关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1)为求出小物块从桌面抛出时的动能,需要测量下列物理量中的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g已知)‎ A.小物块的质量m              B.橡皮筋的原长x C.橡皮筋的伸长量Δx             D.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E.小物块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L ‎(2)将几次实验中橡皮筋对小物块做功分别记为W1、W2、W3、…,小物块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分别记为L1、L2、L3、….若功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则应以W为纵坐标,________为横坐标作图,才能得到一条直线.‎ ‎(3)由于小物块与桌面之间的摩擦不能忽略,则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__(选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14.(8分)利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12所示.‎ 图12‎ ‎(1)实验步骤:‎ ‎①将气垫导轨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高度不低于1 m,将导轨调至水平.‎ ‎②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条的宽度l=9.30 mm.‎ ‎③由导轨标尺读出两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x=______ cm.‎ ‎④将滑块移至光电门1左侧某处,待砝码静止不动时,释放滑块,要求砝码落地前挡光条已通过光电门2.‎ ‎⑤从数字计时器(图中未画出)上分别读出挡光条通过光电门1和光电门2所用的时间Δt1和Δt2.‎ ‎⑥用天平称出滑块和挡光条的总质量M,再称出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 ‎(2)用表示直接测量量的字母写出下列所求物理量的表达式.‎ ‎①滑块通过光电门1和光电门2时瞬时速度分别为v1=________和v2=________.‎ ‎②当滑块通过光电门1和光电门2时,系统(包括滑块、挡光条、托盘和砝码)的总动能分别为Ek1=________和Ek2=________.‎ ‎③在滑块从光电门1运动到光电门2的过程中,系统势能的减少ΔEp=________(重力加速度为g).‎ ‎(3)如果ΔEp=________,则可认为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15.(8分)已知半径为r的小球在空气中下落时受到的粘滞阻力Ff满足如下规律:Ff=6πηvr,公式中η为空气与小球间的粘滞系数.一同学欲使用传感器通过实验测定粘滞系数,他将一个半径为r0、质量为m的小球从空中某位置由静止释放,测得小球速度为v0时,加速度大小为a0,若忽略空气浮力,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粘滞系数η;‎ ‎(2)若测得小球下落h高度时达到最大速度,求此过程中小球损失的机械能.‎ ‎16.(8分)如图13所示,一劲度系数很大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30°的斜面底端,将弹簧压缩至A点锁定,然后将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紧靠弹簧放置,物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解除弹簧锁定,物块恰能上滑至B点,A、B两点的高度差为h0,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图13‎ ‎(1)求弹簧锁定时具有的弹性势能Ep.‎ ‎(2)求物块从A到B所用的时间t1与从B返回到A所用的时间t2之比.‎ ‎(3)若每当物块离开弹簧后,就将弹簧压缩到A点并锁定,物块返回A点时立刻解除锁定.设斜面最高点C的高度H=2h0,试通过计算判断物块最终能否从C点抛出?‎ ‎17.(10分)(2018·河北邢台月考)如图14所示,将质量为m=1 kg的小物块放在长为L=1.5 m的小车左端,车的上表面粗糙,物块与车上表面间动摩擦因数μ=0.5,直径d=1.8 m的光滑半圆形轨道固定在水平面上且直径MON竖直,车的上表面和轨道最低点高度相同,距地面高度h=0.65 m,开始车和物块一起以10 m/s的初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运动,车碰到轨道后立即停止运动,取g=10 m/s2,求:‎ 图14‎ ‎(1)小物块刚进入半圆形轨道时对轨道的压力;‎ ‎(2)小物块落地点至车左端的水平距离.‎ ‎18.(10分)如图15所示,传送带A、B之间的距离为L=3.2 m,与水平面间夹角θ=37°,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速度恒为v=2 m/s,在上端A点无初速度放置一个质量为m=1 kg、大小可视为质点的金属块,它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金属块滑离传送带后,经过弯道,沿半径R=0.4 m的光滑圆轨道做圆周运动,刚好能通过最高点E,已知B、D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h=0.5 m(取g=10 m/s2).求:‎ 图15‎ ‎(1)金属块经过D点时的速度大小;‎ ‎(2)金属块在BCD弯道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答案精析 ‎1.B [根据动能定理得mgR=mv2,知两物块到达底端的动能相等,速度大小相等,但是速度的方向不同,故A错误,B正确;两物块到达底端的速度大小相等,甲所受重力与速度方向垂直,瞬时功率为零,则甲所受重力做功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故在底端时乙所受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大于甲所受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故C、D错误.]‎ ‎2.C [物体落地过程中,重力做功WG=mgh,重力势能减少mgh,A、D项错误;由动能定理可得ΔEk=W合=mah=mgh,C项正确;由功能关系可得ΔE=W合-mgh=-mgh,所以机械能减少了mgh,B项错误.]‎ ‎3.D [对于物块来说,从A到C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从B到C又将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因此机械能肯定减少,故A错误.对于物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来说,物块减少的机械能等于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和弹簧弹性势能增加量之和,因此整个系统机械能减少量即为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故B错误.由A运动到C的过程中,物块的动能变化为零,重力势能减少量等于机械能的减少量,所以物块机械能减少mg(H+h),故C错误.物块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落,加速度是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f=mg-ma=mg,所以空气阻力所做的功Wf=-mg(H+h),整个系统机械能减少量即为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所以物块、弹簧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减少mg(H+h),故D正确.]‎ ‎4.B [匀速运动时拉力等于摩擦力,‎ F2=Ff== N=2.5 N.‎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拉力为恒力,v随时间均匀增大,所以P随时间均匀增大.‎ F1== N=7.5 N.‎ F1-Ff=ma,‎ a= m/s2=2 m/s2‎ 可得m=2.5 kg.故B正确,A、C、D错误.]‎ ‎5.B [由题意可知A、B系统机械能守恒,A球机械能不守恒,选项A错误;由于轻杆转动过程中,A球重力势能变化量总是与B球重力势能变化量相等,所以A、B两球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当A球运动至最高点时,B球运动至最低点,由于F向=m=mg,知轻杆此时对球 A作用力等于0,选项B正确;当B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向心力F向′=2m=mg

资料: 26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