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主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课件及练习(共14套河北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主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课件及练习(共14套河北版)》 共有 14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项六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 ‎|典 题 训 练|‎ ‎1.在科学拓展课中,甲同学向两个充满CO2气体的塑料瓶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和Ca(OH)2溶液。迅速盖紧瓶盖后充分振荡,结果发现两个塑料瓶都变瘪。他认为据此实验现象。可以判定NaOH和Ca(OH)2均能与CO2发生反应。‎ ‎(1)乙同学认为上述判定方法还存在不严密之处。他的理由是                。 ‎ 图G6-2‎ ‎(2)两同学根据B瓶中出现的浑浊现象,判定Ca(OH)2与CO2发生了反应,提出了可以从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的角度去判断。那么,若要判定NaOH和CO2发生了反应,在排除了(1)中的干扰因素后,接下来的方法是                    。 ‎ ‎2.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G6-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先关闭止水夹,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中,充分吸收掉二氧化碳后,再打开止水夹。‎ 图G6-3‎ ‎ (1)烧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 ‎(2)根据上述现象能否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的结论?    ,原因是                                    。 ‎ ‎(3)实验结束后,烧瓶内液体的溶质组成可能是                    。 ‎ ‎3.多角度认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图G6-4‎ ‎(1)从反应物角度 如图G6-4所示,甲同学往集气瓶内注入氢氧化钠溶液,U形管右边液面    ,他认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乙同学认为还需将针筒内液体换成    ‎ 4‎ ‎(填物质名称)进行对比实验,才能说明二者发生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从生成物角度 ‎①丙同学认为可用酚酞溶液验证二者发生反应,该方法     (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                。 ‎ ‎②丁同学建议,往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因此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 戊同学将氯化钡溶液换成不同类别的物质也能达到目的,该物质是       (填化学式)。 ‎ ‎4.学习小组用如图G6-5所示装置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 图G6-5‎ 查阅资料 水的沸点与气体压强有关,气体压强小,沸点低;气体压强大,沸点高。‎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①:如图G6-5所示,锥形瓶A盛满CO2气体,锥形瓶B盛有96 ℃以上但未沸腾的热水,烧杯中加入同样温度的热水(起保持锥形瓶B中水温恒定的作用)。‎ 步骤②:取2支注射器,一支抽取20 mL水,另一支抽取20 mL浓NaOH溶液。‎ 步骤③:将注射器中20 mL水注入锥形瓶A中,振荡后观察,锥形瓶B中的热水没有沸腾。‎ 步骤④:取下盛水的注射器,再将盛20 mL浓NaOH溶液的注射器迅速连接到锥形瓶A上,注入该溶液并振荡,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前,依图示连接好装置(锥形瓶A、B和烧杯均未盛装物质),将一支空注射器连接到锥形瓶A上,并将其活塞缓慢向上拉,几秒钟后松手,观察活塞是否复位,这个操作的目的是         。 ‎ ‎(2)步骤④锥形瓶B中产生的明显现象是      ;产生明显现象的原因是                  。 ‎ ‎5.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图G6-6‎ ‎(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 4‎ 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G6-6),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发生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了    。 ‎ ‎(2)有同学质疑,认为上述实验设计没有排除二氧化碳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的假设,并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甲和乙。‎ 图G6-7‎ 分别向甲、乙两个瓶中注入少量等体积的两种溶液或液体,观察实验现象。‎ ‎①实验甲中若观察到U形管左端液面    (填“升高”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②与以上实验相比,同学们认为实验甲更合理,因为它排除    对实验的干扰。 ‎ ‎③实验乙中说明CO2能与Ca(OH)2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 ‎④下列实验现象中,一定能说明实验乙“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    (填序号)。 ‎ a.U形管中红墨水左低右高 b.U形管中红墨水左高右低 c.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没有发生改变 ‎(3)现有下列信息:‎ 乙醇中溶解度/g NaOH(20 ℃)‎ ‎17.3‎ Na2CO3(20 ℃)‎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