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考点速查试题(共18套宜宾专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届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考点速查试题(共18套宜宾专版)》 共有 18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讲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考情分析 命题点 考点 年份 题号 题型 分值 考查角度 未考查 ‎1.西欧经济的复兴 ‎2.冷战 欧洲的联合 ‎2017‎ ‎12(1)‎ 非选择题 ‎5‎ 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1.西欧经济复兴的原因 ‎2.日本的崛起 冷战 ‎2018‎ ‎9‎ 选择题 ‎2‎ 古巴导弹危机 ‎2016‎ ‎10‎ 选择题 ‎2‎ 冷战的表现 总结与预测 从近三年中考题来看,本讲内容是宜宾市常考热点,又是教材变化较大的课文,所以本讲应作为重点,复习时请重点把握 思维导图 11‎ 自主复习 自主复习九年级下册教材第16课《冷战》、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完成下列基础练习。‎ ‎1.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__非战争__又__非和平__的对峙与竞争状态。二战后,__美国__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__称霸__的欲望十分强烈。美苏__国家战略__的对立和__社会制度__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冷战开始的时间是__1947__年,标志是__杜鲁门主义__的出台,同时标志着美、苏__战时同盟__关系正式破裂。__马歇尔计划__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的标志是__德国的分裂__。‎ ‎3.西欧经济复兴的原因是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__马歇尔计划__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__科学技术__成果,制定恰当的__经济发展政策__。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__欧洲共同体__,简称“__欧共体__”。1993年,__欧洲联盟__成立,大大加快了欧洲__一体化__的进程。‎ 11‎ ‎4.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__全球化__和__信息化__为特征的“新经济”。‎ ‎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颁布了“__和平宪法__”。日本政府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__经济政策__,大力引进__先进技术__,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__第二经济__大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__政治大国__的欲望日益膨胀。‎ ‎6.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罗斯福新政期间颁布了《__社会保障法__》。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__缓和社会矛盾__,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__基本矛盾__。‎ 知识梳理 一、冷战 ‎(一)冷战的发生 ‎1.含义: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背景(原因):‎ ‎(1)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且认定社会主义国家都具有侵略性。‎ ‎(2)二战后,苏联在东欧国家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社会制度,认为战争是资本主义垄断和竞争的产物,美国是其潜在的防御对象。‎ ‎(3)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3.开始: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1)概况: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声称希腊和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威胁,要求国会拨款援助这两个国家,并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意义: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3)运用: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 ‎4.冷战的表现形式:‎ ‎(1)政治上:1947年推出杜鲁门主义。‎ ‎(2)经济上:1947年实施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 ‎(3)军事上:1949年,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的组织”。‎ 11‎ ‎(二)德国的分裂 ‎1.背景:纳粹法西斯政权垮台以后,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依据雅尔塔会议决定)‎ ‎2.柏林危机:‎ ‎(1)背景:1948年2月,美、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准备发行货币,筹建政权,引起苏联的抗议。‎ ‎(2)爆发:1948年6月,苏联封锁西柏林,美、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 ‎(3)结果:11个月后,美、苏通过秘密谈判达成协议,双方同时解除封锁。‎ ‎3.正式分裂:‎ ‎(1)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 ‎(2)1949年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 ‎4.影响: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1.北约:‎ ‎(1)成立: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2)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2.华约:‎ ‎(1)成立:1955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华约实际上处在苏联的控制之下。‎ ‎(2)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 ‎(3)影响: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以美苏为首)形成。‎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欧洲的联合 ‎1.西欧经济的复兴:‎ ‎(1)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发展状况: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2.欧洲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11‎ ‎3.作用: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4.欧盟: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1.美国的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3)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日本的崛起:‎ ‎(1)原因: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颁布了“和平宪法”;②冷战开始后,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积极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了大量军需订单;③日本政府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2)表现: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3)影响:日本的国际地位得到提升。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膨胀。‎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内容: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 ‎2.建立过程:‎ ‎(1)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实行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 ‎3.作用:‎ ‎(1)积极: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2)局限: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典题回顾 ‎1.(2015宜宾中考)二战后到七十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其相同的原因不包括( C )‎ A.利用最新科技成果 B.利用美国经济援助 11‎ C.组建区域经济组织 D.制定合适的经济政策 ‎2.(2016宜宾中考)下列图片中,属于冷战表现的一项是( A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2017宜宾中考节选)欧洲联合大事记(节选):‎ 时间 大事纪要 ‎1951年 法国、德国等六国签订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联合开始 ‎1967年 法国、德国等六国签订条约,决定把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续表 时间 大事纪要 ‎1979年 欧共体各国成立欧洲议会,加强政治联系,协调彼此对外关系 ‎1993年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欧盟宣告成立 ‎2002年 欧元开始在市场上正式流通 ‎2004年 通过五次扩大,成员国发展到25国 11‎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走向联合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答:趋势:成员国逐渐增加;范围逐渐扩大;由单纯的经济联盟逐渐向经济和政治一体化方向迈进。原因:战后美国的援助;各国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各国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或抗衡美苏;相同的历史文化、心理;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经济全球化的推动等)。‎ ‎4.(2018宜宾中考)曾经国际舞台上的主角之一苏联,常常和美国在合作中竞争,在对抗中妥协,对世界局势产生重大影响。下列史实体现美苏“在对抗中妥协”的是( B )‎ A.美国对日本宣战   B.古巴导弹危机 C.苏联入侵阿富汗   D.苏联最终解体 当堂检测 ‎1.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哪两个国家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冷战正式开始( D )‎ A.英、法        B.美、日 C.日、俄 D.美、苏 ‎2.当前,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频频提出“中国威胁论”,这实际上是典型的冷战思维。冷战局面的开始与美国哪个总统有关( B )‎ A.罗斯福 B.杜鲁门 C.肯尼迪 D.尼克松 ‎3.下列属于二战后东西方长达近半个世纪对峙的实质的是( B )‎ A.两种文化传统的竞争 B.两种政治势力的争夺 C.两种军事力量的较量 D.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 ‎4.21世纪初,美俄关系陷入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低谷之际,布什邀普京到其海边祖屋举行了一场非正式的“家庭式峰会”,以图软化俄罗斯的反导立场,并缓解两国的紧张关系。但是,这被媒体戏称为“龙虾峰会”的元首会晤。这一事实说明美俄两国( B )‎ A.再次陷入冷战之中 B.相互竞争,互相制约 C.美国霸权,俄国顺从 D.美俄分享世界霸权 ‎5.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C )‎ A.美国策划在德国西部建立联邦德国 11‎ B.美国合并了英、法在德国的占领区 C.美、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筹建政权 D.苏联支持在德国东部建立民主德国 ‎6.二战后“柏林墙”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 )‎ 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对抗 B.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C.德意志民族的分裂 D.古巴导弹危机的产物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 C )‎ A.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B.二战后欧洲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乱 C.二战后来自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渗透、控制加剧 D.欧洲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 ‎8.2017年英国同欧盟正式开始了“脱欧”谈判。下列有关欧盟的知识点,正确的一项是( A )‎ A.欧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政治集团 B.欧盟的前身是欧共体,成立的目的是防止共产主义渗透 C.欧盟成员国在政治上丧失了独立自主的权利 D.欧盟最大的成员国是俄罗斯 ‎9.下列图表中,最能反映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是( A )‎ ‎10.到20世纪70年代,在钢铁、汽车、船舶、电器等许多重要生产领域,日本都名列世界前列。这表明日本( C )‎ A.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 B.成为资本主义政治大国 C.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D.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11‎ ‎11.观察如图,下列对图中“善意”的理解,正确的是( A )‎ ‎①控制西欧国家 ②阻止西欧崛起 ③提升英镑地位 ④遏制苏联力量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2.如图反映日本在1950年以后出现国力发展上升势头,其原因是( C )‎ ‎①实行民主化改革 ②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③大力引进先进技术 ④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 D )‎ A.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 B.对工业进行调整 C.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4.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成“福利国家”,其目的是( D )‎ A.解决社会矛盾,消除两极分化 B.刺激社会消费,缓和供求矛盾 C.改善劳资关系,刺激经济发展 D.维护社会稳定 ‎15.下列为1971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示意图,其能反映出正确的相关信息是( B )‎ 11‎ ‎①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②国家运用社会福利开支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 ③并不能给社会弱势群体带来实惠 ④有利于防止社会动乱,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政治格局和世界经济都有了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1)材料一中乔治·凯南所说的才“刚刚开始”的战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的原因。‎ 答:冷战。原因:二战后美国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且认定社会主义国家都具有侵略性。苏联认为战争是资本主义垄断和竞争的产物,美国是其潜在的防御对象。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材料二 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1991年底,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2)从材料二欧共体的建立到欧盟的成立,反映了欧洲统一进程的特征是什么?‎ 答:由经济联合发展到政治联盟(或由单纯的经济合作逐渐向经济和政治一体化方向迈进)。‎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已经完全摆脱战败的阴影,各经济部门的产值都恢复并超过战前和战时的最高水平。到70年代初,日本的经济指标已居世界前列,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3)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得以迅速恢复的外部因素是什么?‎ 答: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颁布了“和平宪法”;冷战开始后,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积极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了大量军需订单。‎ 11‎ 材料四 “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贫富悬殊拉大,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呼声逐日高涨。为此,发达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以使贫困人口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生存保障。”‎ ‎——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4)根据材料四分析,西方国家建立福利国家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11‎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