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考点速查试题(共18套宜宾专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届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考点速查试题(共18套宜宾专版)》 共有 18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二讲 古代政治及对外交往 考情分析 命题点 考点 年份 题号 题型 分值 考查角度 未考查 ‎1.秦的统一 ‎2.“贞观之治”‎ ‎3.丝绸之路 唐太宗“轻徭薄赋”‎ ‎2018‎ ‎2‎ 选择题 ‎2‎ ‎“轻徭薄赋”的措施体现的思想 秦的统一 丝绸之路 ‎ ‎ ‎2018‎ ‎12‎ 非选择题 ‎2‎ 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式 ‎2016‎ ‎11(1)‎ 非选择题 ‎2‎ 丝绸之路运输的商品及沿线国家 结与预测 纵观近三年中考题,本讲侧重知识点的了解,预测本讲内容重在考查秦始皇统一车轨、贞观之治中的完善三省六部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等新增内容,题型大致以选择题为主,材料题主要结合最新热点“一带一路”考查丝绸之路 思维导图 自主复习 9‎ 自主复习七年级上册教材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七年级下册教材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并完成下列基础练习。‎ ‎1.秦始皇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规定最高统治者称为__皇帝__,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权机构设__丞相__(行政)、__太尉__(军事)、__御史大夫__(监察事务);地方上建立__郡县制__,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为了加强全国各地的交通往来,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开凿__灵渠__,沟通了__湘江__和__漓江__,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为了巩固统一,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__临洮__,东到__辽东__。‎ ‎3.读图,将图中所标序号代表的丝绸之路的路线填在下列括号内。‎ ‎①( 长安 )→②( 河西走廊 )→③( 西域 )→④( 中亚 )→⑤( 西亚 )→⑥( 大秦 )‎ ‎4.__李渊__建立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教训,正确认识__君与民__的关系,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知识梳理 一、秦统一中国 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秦朝的政治体制   ‎ ‎1.建立:公元前221年,嬴政(秦始皇)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②‎ 9‎ 中央政权机构设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事务);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②统一文字(从“小篆”到“隶书”);③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④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⑤统一思想(“焚书坑儒”)。‎ ‎4.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二、丝绸之路 时期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后)及以后开通 线路 陆路(汉武帝时):各国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等,经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的大秦等一线运过去,又把西域各国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东学”“西渐”)‎ 海路(汉武帝时):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影响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贞观之治”‎ 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 ‎1.措施(原因):‎ ‎(1)主观原因: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用人方面:广纳贤才,知人善任。魏征敢于直言,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②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③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④边疆管理:唐朝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2.“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反映唐太宗以民为贵的治国思想,这种治国思想源于儒家思想。‎ ‎(1)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2)评价唐太宗: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 典题回顾 ‎1.(2014宜宾中考)根据“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可以揭示唐朝盛世的由来( C )‎ 9‎ ‎①经历太宗、武后、玄宗诸朝 ②唐朝基本国策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③国内安定,未曾有政局动荡 ‎④科举制发挥积极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018宜宾中考)唐太宗“轻徭薄赋”的措施体现的思想是( A )‎ A.仁政爱民 B.“有教无类”‎ C.“兼爱”“非攻” D.严刑峻法 ‎3.(2015宜宾中考)不能从如图中获取的信息是( D )‎ A.中央对地方实行分郡管理 B.王朝的都城位于西部的咸阳 C.灵渠沟通了长江与珠江水系 D.修建的长城西端点是陇西 当堂检测 ‎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诗仙李白歌颂秦始皇的诗句,这首诗肯定了秦始皇哪方面的功绩( B )‎ A.统一文字      B.统一中国 C.修筑长城 D.设郡置县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对中央集权国家政令的统一及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一项是( C )‎ A.皇帝制度 B.统一货币 C.统一文字 D.统一度量衡 ‎3.“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 9‎ 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B )‎ 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 C.君权神授 D.家天下 ‎4.《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B )‎ A.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B.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C.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D.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5.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框架。下列是一组秦始皇采取措施的图示,其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D )‎ A.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 C.削弱诸侯国势力 D.巩固国家统一 ‎6.在历史学习中,历史地图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如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有( B )‎ ‎①秦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②秦长城西起陇西,东到辽东 ③秦统一期间的都城为咸阳 ④秦统一后的疆域未到达东部沿海地区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7.“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B )‎ A.“焚书坑儒” B.实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9‎ ‎8.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有( C )‎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并以隶书刻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种制度的重要特征是( A )‎ A.权力的高度集中 B.在地方建立郡县制 C.统一度量衡 D.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10.它“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被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兴修,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一水利工程是( C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11.工程的修建都有一定目的和功效,秦朝修筑长城是为了( A )‎ A.军事防御 B.抑制商贸 C.便利交通 D.宣示国威 ‎12.在汉代,“丝绸从其原产地中国和亚洲东南部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和罗马帝国”。这反映了当时( C )‎ A.中国商人到达过罗马帝国 B.西方普遍享用中国的丝绸 C.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贸易 D.陆路贸易取代了海路贸易 ‎13.《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 D )‎ ‎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②任用贤能,知人善任 9‎ ‎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④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14.温家宝曾说:“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其内涵思想与下列哪一项相似( B )‎ 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政由己出,明察善断 D.无为而治,虚心纳谏 ‎15.《梦幻西游》游戏新推出一个游戏活动背景:大唐贞观年间的某天夜里,京城暴雨,巨雷轰塌长安衙门的监牢围墙,大批重犯趁乱一哄而逃。太宗皇帝李世民震怒,限期将在逃重犯缉拿归案。当时是由________部门来完成皇帝的任务( D )‎ A.户部 B.兵部 C.吏部 D.刑部 ‎16.习近平主席曾说:“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的事件是( A )‎ A.张骞通西域 B.鉴真东渡 C.玄奘西行 D.郑和下西洋 ‎17.某同学利用如图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D )‎ 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C.北魏加强专制统治 D.唐朝完善中央官制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伟人顺应时代的需求而产生,反过来又推动了时代的发展。‎ 材料一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9‎ ‎(1)为何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把秦始皇与唐太宗相提并论?(就秦始皇与唐太宗的历史成就分别列举两例说明)‎ 答: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地方推行郡县制,加强封建统治,巩固国家统一,为后世历代统治者所沿用;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方便了交通等。(任意举两例即可)唐太宗:注重君与民的关系,唐太宗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任用贤能,知人善任。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注重对西域的管理;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任意举两例即可)汉是秦的延续和发展,而秦始皇和汉武帝的雄才伟略、文治武功在当时都是空前的,所以把秦始皇与唐太宗相提并论。‎ 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 材料二 图1         图2 ‎ ‎(2)材料二中的图1与图2分别是哪两个朝代的什么政治制度?从图1中知道该朝代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答:图1:秦朝;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图2:唐朝,三省六部制。地方实行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材料三 秦汉中央实行丞相制度,秦朝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百官之首。……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加强皇权,分散相权,以便建立能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决策系统。‎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了加强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削弱相权。‎ 汉朝至明朝,我国一直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如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相继开通等。‎ 9‎ 材料四 通过这条道路(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还有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4)结合材料四,谈谈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作用。‎ 答: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材料五 近年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访问了东南亚与西亚等国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构想,旨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 ‎(5)结合材料五,谈谈共建“一带一路”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和经济交流,对我国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一个极大的推动作用。‎ 9‎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