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试题题(附答案共13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试题题(附答案共13套)》 共有 13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再苦不能苦孩子》同步练习 1、新闻评论也是报刊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就是对进行评论,表明作者的。它的材料可以是新 闻提供的,也可以是自己调查出来的。但是,材料的运用往往是选择性的,它的目的不是讲 述事实,而是阐明,但文章属于广义上的体裁。 2、本文的主标是 , 副标题是 。 3、新闻评论的内容是一般是,特点有 、 、 。 4、本文是新华社记者在对调查后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而得出的震撼人心的结论:。让我们 在感到一丝宽慰的同时,更为他们担忧,如何让他们接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记者写此 文的有目的是。 5、文章的行文思路是 、 、 。 (一)黑暗征服不了的光明 (美国)汤米·琼斯 ◆ 基础知识达标2 (1)日军建立的集中营位于苏门答腊的东海岸,带钩的铁丝网包围着阴暗潮湿的牢栅。 外面,白天有赤道炽烈阳光的照射;夜晚,皓月与繁星相辉映。可集中营里,黑暗夜以继日。 里面住人,然而“住”显然是词不达意。我们是被填塞在牢房里。偶尔,可以见到一缕微光, 那是尚未锈蚀的铁丝网在太阳或月亮下闪光。 (2)已是几年,还是几十年了?疾病和衰弱使我们懒得去想。刚被关押时,还计算时辰, 现在,时间仿佛凝固了。我们周围,有人死于饥饿,死于疾病,死于最后一丝希望的破灭。 对于战争的结束和获得解放,我们早已不抱幻想。我们变得恍惚和麻木,只有喉咙里才窜出 野兽般的生命欲望:饥饿。除非有人抓到一条蛇,或一只老鼠,要不就得挨饿。 (3)不过,集中营里有一个人仍有可吃的东西——一根蜡烛。他原没打算吃它,正常人 是不吃蜡烛的。可当你看见周围的人皮包骨头、气息奄奄时,你不会低估这支蜡烛的分量。 他实在无法忍受饥饿折磨时,便小心翼翼从箱子底下找出蜡烛,细细咬下一口。他把它看作 生命之源。如果有一天,当人因饥饿发疯时,他便求助于这根蜡烛。作为朋友,他保证给我 一小节。 (4)所以,我白天黑夜一直注视着他和那根蜡烛,这已成了我生死攸关的关键。别让他 在最后关头一个人吃了整根蜡烛。 (5)一天晚上,他在梁柱上刻下又一个标记后,语气呆板地说:“明年圣诞节我们就可 以回家了。”几乎没人对他的话作出反应,谁还去想这事?可是,又有人说了句很奇特的话: “圣诞节的时候,有烛光和钟声。”他的声音虚无缥缈,似乎来自悠久的年代和遥远的地方。 他的话与现实毫不相干,对我们没有意义。 (6)天已经很晚了,我 们躺在木板上,每个人都在想心事,确切地说是什么也不想。 我的朋友忽然变得不安起来,他朝那只箱子爬去,拿出蜡烛。黑暗中,我清晰地看见它的白 颜色。“他准备吃了,”我想道,“但愿他别忘记我。”他走出屋外,然而并没有吃,而是从看 守那儿借火点燃了蜡烛,放在床头。 (7)没有人说话,不久,黑影一个接一个溜到他的床边,这些半裸的难友们,双颊凹陷, 目光饥渴,悄然无语地在蜡烛旁围成一圈。主教和牧师也围了过来,没法认出是神 职人 员,他们同样是两个虚弱的“囚犯”而已。牧师用沙哑的声音说:“圣诞节来了,光明在黑 暗中闪耀。……黑暗征服不了光明。”主教接口道。这是约翰福音的语句,但那天夜晚,围3 着蜡烛发出的不是几世纪前的书面语,而是活生生现实给我们每个人的神圣启示。 (8)我从没见过如此洁白和纤美的蜡烛。尽管我很难描述当时的情景,但我们肯定,从 这火焰中见到了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东西。我们被关押在沼泽和丛林之中,但我们听到了成千 上万鸣钟发出的声响和天使的合唱。烛光的火苗越蹿越高,像利剑般刺穿黑暗的牢棚。一切 都沐浴在如同白昼的光明之中,从没有人见过这般明亮的光芒。我们自由了,意气昂扬,不 再饥饿。 (9)有人轻轻说:“明年圣诞节我们可以回家了。”我们都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光明本身 给我们这样的启示,那是用火焰书写的文字。 (10)蜡烛烧了整整一夜,普通蜡烛是无法燃烧得这么久长,这么壮美的。我们齐声歌唱, 迎来了曙光。我们确信无疑,一个温馨的家在等候我们。 (11)事实也正是如此,我们中一些人在第二年圣诞节之前回到了家,另一些人呢?是啊, 他们也回到了“家”。我帮着把他们掩埋在集中营后面的泥土里,可他们向世界告别时,眼 睛不再像从前那样暗淡无光。他们的眼睛充满着光明,那根蜡烛发出的光明——黑暗征服不 了的光明。 1、第(1)段文字描写了集中营的环境,联系全文,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2、第(2)段中,作者感受到“时间仿佛凝固了”的原因是什么? 3、阅读第(3)段文字,如果删除加点词“小心翼翼”和“细细”,表达效果与原文有何不同? 4、阅读第(7)段文字,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4 5、第(10)段中画波浪线句“蜡烛烧了一整夜”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 的 意思是什 么? 6、“苦难”是人生共同的话题。战争中在死亡线上挣扎的苦难的人们,尚且对未来充满必胜 的信念,处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为一点点挫折而唉叹命运?读了本文,你心中有 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二)感恩老兵 (1)湛蓝的大海,金黄色的沙滩,在法兰西六月的晨风中,一队身着军服的耄耋老人蹒 跚着走来。清朗的阳光打在他们脸上,他们胸前的勋章熠熠生辉。 (2)军乐队奏响了迎宾典,礼炮轰鸣,年轻的军官和士兵们庄严地抬起右臂——老人们 知道这是在向他们致敬!女王站起来了,总统站起来了,总理、首相和部长们站起来了,来 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年龄、不同肤色、不同性别的民众也站起来了,并且用不同的语言欢呼 ——老人们知道这是在向他们致敬! (3)这是在诺曼底——这些耄耋老人都是 60 年前在这里登陆的老兵。他们的很多战友长 眠在这里,他们自己也曾经准备把血洒在奥马哈海滩上。今天他们之所以故地重游,就是为 了接受欢呼,享受荣耀。希拉克总统在一个礼宾官的陪同下,再次向他们授予了法兰西共和 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然后致辞说,法国和欧洲对他们永远感激! (4)老兵此时此刻都在想些什么?我不得而知。曾经拍摄了以诺曼底登陆为背景的影片5 《拯救大兵瑞恩》的好莱坞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纪念仪式后引用父亲当年的一句 话形容这些健在老兵的心境:“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老兵 们可以放心了,他们不仅没有被遗忘,在这一刻还受到了全世界的注目。60 年前,当他们 在枪林弹雨中冲上滩头的时候,可能没有想过会有今天,但有了今天,他们当年的牺牲,便 全都得到了补偿。 (5)诺曼底的庆典也吸引了万里之外的中国人的目光,有的媒体开始寻找参加过登陆作 战的中国人。这条消息让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感觉:在诺曼底战斗过的中国 人固然值得给予最大的关注,但那些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和日寇拼过刺刀的老兵,是不是也 应该受到我们同样的关注呢?那些在卢沟桥、平型关、台儿庄以及在八年漫长的战争中,所 有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浴血奋战过的老兵,他们都在哪里呢?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选一个适 当的日子,比如“七七卢沟桥事变纪念日”、“八一五日本投降纪念日”……让他们胸前挂满 勋章地接受我们的欢呼和敬意,然后庄严地告诉他们:中国和亚洲对他们永远感激! (6)但,这个想法对中国的老兵们可能太奢侈了。实际上,有些中国老兵的故事听起来 让人辛酸。不久前,经历了卢沟桥事变的老兵付锡庆老人去世了。当年他是 29 军 38 师张自 忠将军麾下的一名机枪手,在北京南苑和日本鬼子进行过肉博,并因此失去了一条腿,后来 作为天津的一名清洁工度过了自己的余生。另一位同样经历卢沟桥事变的老兵杨云峰,要饭 甚至要到了“抗日战争纪念馆”…… (7)我们是一个不知道感恩的民族吗?好像不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正是我们 的格言吗?但我们的感恩似乎从来都是朝着上方的:市长挤了一回公交车,我们会感恩;无 端坐了冤狱又被平反,我们会感恩;老板欠的薪金终于发下来了,我们会感恩。但对那些为 了国家独立和人民的自由幸福献出了青春乃至生命的老兵,我们为什么不感恩呢? (8)一个不知道感恩的民族是不会有未来的。老兵们已经不多了,而且还在不停地凋零。 抗战爆发时 20 岁的老兵,今年(2004 年,编者注)就应该是 87 岁高龄了;抗战胜利时 20 岁 的老兵,今年也应该是 79 岁高龄了。一位接受了“荣誉军团骑士勋章”的美国老兵霍斯勒 说:“我感到付出的一切都很值得!”明年(2005 年,编者注)是抗战胜利 60 周年,我希望 我们也能看到一个隆重的庆典,能够听到有人对他们说“我们永远感激”,能够在经历了这 一切之后,听到他们欣慰地说:“我感到付出的一切都很值得”——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个时 刻,我们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6 7、文章先写,再写,最后亮出自己的主张:。 8、揣摩下面语句的好处。 湛蓝的大海,金黄色的沙滩,在法兰西六月的晨风中,一队身着军服的耄耋老人蹒跚着 走来。清朗的阳光打在他们脸上,他们胸前的勋章熠熠生辉。 9、说说下面语句的含义。 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 10、文章说:“这条消息让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感觉。”阅读第(5)自然段, 分析作者感觉复杂的原因是什么? 11、联系你的生活感触,运用排比手法,就“感恩”写一句话。 示例: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性和人的高贵之所在,是道德良性互动的润滑剂。 感恩,是 ,是 ,是 。7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1、新闻看法或态度观点(道理)新闻 2、再苦也没有苦孩子平淡数据后的震撼信息 3、依据新闻事实阐明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政策性针对性准确 性 4、农民工家庭再苦也没有苦孩子呼吁社会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5、公布结果调查过程展开评论 课后能力提升: 1、表现集中营内生活的暗五天日,突出“黑暗制服不了光明”这一文章主题。  2、饥饿、疾病和对 获得自由的绝望使我们麻木了。  3、“小心翼翼”和“细细”两个词语突出了蜡烛的珍贵,删除之后就不能突出这一点。  4、画线句子描写的是“我们”面对烛光时的心理感受,“我们”从烛光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坚信战争一定会结束,“我们”一定会获得自由。  5、夸张;表明整个夜晚,我们都沉浸在光明和幸福之中。  6、开放性题目,结合个人实际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7、诺曼底庆典;中国老兵的遭遇;一个不知道感恩的民族是不会有未来的。  8、作者抓住六个典型的景物“大海”“沙滩”晨风”“老军士”“阳光……勋章”,以精要生 动的语言写出了庆典的宏阔、壮观,突出了老兵的伟大、荣耀和高贵,也与下文中国老兵的 处境形成了鲜明对比。  9、这句话是说当年这些战士为正义、自由、独立、解放和民主而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8 生命,如果后人遗忘掉他们,遗忘掉他们所经历的、所创造的历史,那便是他们最大的悲哀 了。  10、作者想到了“那些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和日寇拼过刺刀的老兵是不是也应该受到我们的 关注”。或者:作者想到了我国的抗日老兵。  11、示例①:感恩,是一种精神的升华,是人与人交往的感情基础,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心灵 体现。示例②:感恩,是红花对绿叶的回报,是大树对根的回报,是根对大地的回报。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