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试题(共29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秋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试题(共29套)》 共有 29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小试身手 ‎1 [ 基础题 ]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铜能导电 B.镁能与氧气反应 C.常温下水是无色液体 D.常温下甲烷是无色无味气体 ‎2 [ 基础题 ]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3 [ 基础题 ]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冰冷藏食品 B.用金属铜制作导线 C.用煤气煮饭、烧水 D.用氦气填充探空气球 ‎4 在一次讨论课上,小红同学指出:“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能比空气中的高。”‎ 小明同学提出:“这个简单,我们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测一下。”小红同学的观点属于科 5‎ 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猜测与假设 C.观察 D.得出结论 ‎5 [ 提高题 ] 下列是有关木炭的叙述:①木炭是灰黑色多孔性固体 ;②木炭能燃烧 ;③在我们国家南方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④将木炭粉碎;⑤木炭可制成黑火药 ;⑥取一块木炭点燃 ;⑦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⑧发出白光。‎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将标号填在空白处。‎ ‎(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 ‎(3)属于化学反应现象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化学反应条件的是____________。‎ (4) 属于用途的是____________。‎ ‎6 [ 提高题 ] 某同学看到装有薯片的包装袋总是鼓鼓的,里面充有气体,他进行了如下探究。‎ ‎[ 提出问题 ] ……‎ ‎[ 建立假设 ] 袋内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 实验方案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已收集该气体的 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 获得证据 ] ……‎ ‎[ 得出结论 ] ……‎ ‎(1)他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 ‎(2)其他同学一致认为该实验方案是不合理的,正确的实验方案是:将收集的气体 ‎____________,观察现象。‎ 直击中考 ‎7 [ 巴中中考 ] 下列物质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金属铜能导电 5‎ C.纯净的氯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D.铁丝能在纯氧中剧烈燃烧 ‎8 [ 聊城中考 ]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自制酸碱指示剂后,将其分别滴入酸性、碱性溶液中测试效果。这一做法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 A.猜想 B. 查阅资料 C. 实验 D. 交流 ‎9 [ 北京中考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天然气用作燃料 C.液氮用作冷冻剂 D.银用于制作导线 ‎10 [ 南京中考改编 ] 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下列说法中属于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氢燃烧 B. 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C. 氢气具有可燃性 D. 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1 [ 台州中考 ] 听长辈说制作生拌菜不能添加黄瓜,难道黄瓜能使蔬菜中的营养素流失吗?‎ ‎[ 查阅资料 ] 青椒等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且维生素 C 能使蓝色的淀粉碘溶液褪色。‎ ‎[ 实验操作 ]‎ 步骤一:淀粉碘溶液配制:取 ‎1 g 淀粉,加入100 mL 水,搅拌均匀,再加入 1 mL 碘酒溶液;‎ 步骤二:分别榨取新鲜黄瓜汁与青椒汁。各取20 mL 青椒汁分别倒入 A、B 两锥形瓶中,再分别加入黄瓜汁、蒸馏水各 40 mL 混匀,放置60 min,中间每隔 10 min 搅拌一次;‎ 步骤三:取等量蓝色淀粉碘溶液分别装入两个烧杯,分别倒入 A、B 两溶液,搅拌均匀,静置观察。‎ 5‎ ‎[ 现象记录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淀粉碘溶液 + 青椒和黄瓜混合汁 蓝色不消褪 淀粉碘溶液 + 青椒汁和蒸馏水 蓝色褪去 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情况会影响测定结果的是____________。‎ A.混合液放置时间不同 B.被测混合液的体积不同 C.锥形瓶大小不同 ‎(2)在步骤二中每隔 10 min 搅拌一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3)能证实黄瓜汁把维生素 C 分解了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4)请指出该实验存在的缺陷:____________。‎ 详解详析 ‎1 B ‎2 ‎C ‎3 ‎C 解析 A项中利用冰熔化吸热,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从而冷藏食品;B项中利用铜的导电性;D项中利用氦气密度小的性质,三者均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C项中煤气煮饭、烧水利用的是煤气能够燃烧放热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4 B ‎5  (1)① ② (2)④ ⑦ (3)⑧ ⑥ (4)③⑤‎ 解析 ①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属于物理性质;②木炭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③用木炭取暖属于木炭的用途;④木炭由块状变为粉末状属于形状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⑤木炭可制成黑火药是用途;⑥点燃是反应条件;⑦木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⑧发出白光属于化学反应的现象。‎ 5‎ ‎6  (1)袋内是什么气体(合理即可)‎ ‎(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合理即可)‎ 解析 因假设是袋内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则问题应该是袋内是什么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特有的性质,所以实验方案应该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7 D 解析 挥发性、导电性、颜色、气味、状态,都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物理性质;可燃性需要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8 ‎C 解析 根据叙述可知“把自制酸碱指示剂分别滴入酸性、碱性溶液中测试效果”是设计后的操作阶段,属于实验部分。‎ ‎9 B 解析 A项中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B项中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C项中利用液氮汽化吸热,属于物理性质;D项中利用银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 ‎10 ‎C 解析 液氢燃烧描述的是化学变化;氢气是最轻的气体属于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具有可燃性描述的是氢气的化学性质;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描述的是反应现象。‎ ‎11  (1)AB ‎ ‎(2)使其充分反应(或加快反应速率、混合均匀等合理答案均可)‎ ‎(3)蓝色不消褪 ‎ ‎(4)样本过于单一(没有重复实验等,写出一点即可)‎ 解析 (1)控制变量中必须保证一个变量,其他条件相同,只有这样才能确定现象的不同是由此因素引起的。混合液放置时间不同,维生素含量受到影响,会影响到测定结果;被测混合液的体积不同,含有维生素C的量不同,会影响到测定结果;锥形瓶的大小不同,不会影响测定结果。(2)每隔10 min搅拌一次,其目的是使混合液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3)淀粉碘溶液蓝色褪去,说明有维生素C存在;淀粉碘溶液不褪色,证实了黄瓜汁把维生素C分解了。(4)该实验应多设几组进行重复实验,避免偶然性;同时多选取几种蔬菜样品进行实验,这样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5‎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