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四年级科学下册《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ID:101529

大小:14.7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2-2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四年级科学下册《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课题 导体与绝缘体 课时 1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导体与绝缘体》是全国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五课,本单元利用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本课分为两部分:一、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二、教室里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教材以检测一块橡皮作为研究的开始,目的在于引出后面的探究活动——检测20余种材料的导电性。通过实验发现规律,总结出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    在前几节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关于电、以及电是如何工作的知识,并且在生活中,学生已经获得了相关经验,把不同的物体连接到电路中时,情况是不一样的。本课希望学生将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要求,另外,在讨论“如何检测橡皮的导电性”活动中,将帮助学生形成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这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有一定意义的。      目标与重难点 科学概念:1、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过程与方法:1、讨论制定科学规范的检测橡皮导电性的研究计划。2、检测身边材料的导电性,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和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2、培养归纳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学会检测物体导电性的方法,建立导体和绝缘体概念的正确认识。教学难点:讨论制定检测橡皮导电性的研究计划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装有发光二极管的电路检测器,记录单,盘子,木片,塑料片,陶瓷,石头,纸板,橡皮,丝绸,海绵,回形针,旧版1角、5角、1元硬币,玻璃,干毛巾,湿毛巾,磁铁,导线等待测材料。老师:简单电路,学生材料一套,卡纸板贴。            过程设计 一、课前诊学出示一个简单电路1、如果电路中的导线坏了,你书包里有哪些物体可以代替导线,使小灯泡亮起来吗?2、还有哪些物体是不能代替导线的,你的理由是什么?预设:因为……是导体,……是绝缘体。3、你认为什么叫导体?什么叫绝缘体?板书:导体   绝缘体 二、课中导学【制定计划】1、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测正确与否,应该怎么做?   以一块橡皮为例,先请学生独立思考如何检测,再与组员讨  论,全组达成共识后举手示意。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3、个人汇报,小组补充,教师注意重点引导以下问题并及时追问为什么:(1)在检测前要先让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确保小灯泡能发光(2)检测后要交换检测方向,重复检测(3)检测后整理材料,及时记录4、出示微视频教学:如何检测材料的导电性 【探究实验】任务一:检测一块橡皮的导电性任务二:检测书包里物品的导电性任务三:检测老师提供材料的导电性任务四:检测教室里其他材料的导电性PPT出示:                       记录单              第  小组 物体名称 预测 检测1 检测2 检测结果 容易导电 部分导电 不容易导电 橡皮             钢笔             回形针             ……             其他发现      【汇报交流】1、学生汇报结果,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发光,哪些物体不能使小灯泡发光,在实验过程中还有哪些发现。2、PPT出示汇报格式 汇报格式:我们发现……能使小灯泡发光,……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我同意……的说法,另外我们还有补充……我不同意……的说法,因为我观察到…… 预设:(1)木片、塑料片、石头等物体不能使小灯泡发光。(2)钢尺、回形针、硬币等金属材质的物体能使小灯泡发光。(3)学生原来可能认为磁铁能导电,实验后发现磁铁不能导电。(4)某些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导电,如干毛巾不能导电,而湿毛巾可以导电,而且湿度越大,小灯泡越亮。(5)有些物体构成复杂,如铅笔、卷笔刀等,其中一部分能导电,一部分不能导电。小结:我们把像铜丝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做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三、课后拓学1、人是导体还是绝缘体?2、出示一个插头,提问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引导学生明白,导体可以把电流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绝缘体可以阻止电流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在使用电器时我们要注意用电安全。 设计意图 用生活情境导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书包里及身边能导电的材料,能够使本节课的材料更加丰富,后面的研讨活动更加饱满。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可以促进组内的有效研讨。 这部分的设计是指向学习目标的,讨论制定科学规范的检测橡皮导电性的研究计划是本课的难点,重点解决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能让后续的探究活动顺利展开。  微视频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掌握检测方法,减少文字的阅读,让课堂更高效。   探究实验有四个任务,任务设置有一定的梯度,材料逐渐丰富和复杂,每一个任务完成后,学生头脑中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都会有新的认识。   提示里重点提到测完一种材料再预测下一种,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规律,减少预测出错的次数。 修改了书本上的记录单,让学生记录起来更方便,学生碰到结构复杂的材料,不知该如何归类,所以特地增加了部分导电一栏。学生做完实验后将材料名称板贴在黑板上,呈现实验结果能帮助学生分析现象,总结规律。       本课没有限制实验材料,学生自己找来的材料五花八门,丰富的材料能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饱满度,也让探究实验有一定的层次性,学生更容易总结实验规律,另外,老师提供了一些有争议的材料,如磁铁,湿毛巾等,可以纠正学生前概念中的错误观点,让学生在研讨过程中更有话说。   升级到情感态度层面,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作业设计 课后用电路检测器再去检测更多的材料的导电性    板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容易导电              部分导电             不容易导电钢尺  回形针         铅笔 卷笔刀           木片 塑料片 陶瓷 旧版1角 5角                              石头 纸板 橡皮 丝绸 海绵 玻璃1元硬币 钢笔                              干毛巾 磁铁……湿毛巾……                                                                            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分为诊学、导学、拓学三部分。一、课前诊学:利用生活情境导入,能了解学生前概念中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二、课中导学:本课设置了有一定层次的四个任务,任务难度逐渐升级,学生在不断的预测、检测、再预测过程中,修正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这样的设计是基于学习目标同时又指向学习目标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纯地告诉学生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不如学生自己实验总结出来印象更深刻。在实验前,很多学生认为导体是能导电的,绝缘体是不能导电的,然而实验中碰到干毛巾和湿毛巾这样的材料,那么毛巾到底是导体和绝缘体呢?学生产生了疑惑,同时也得到了新的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并不是绝对的,有了这样的体验后,老师在进行概念总结时提出容易导电的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是绝缘体,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了。三、课后拓学:人是导体吗?学生知道人会触电,应该是导体,但是用手接入简单电路中,小灯泡又是不亮的,此时学生又产生了新的疑惑,但是在了解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后,学生自己也能够解释。另外,设计中还涉及到了安全用电的内容,情感态度上能达成老师想要的目标。在作业设计上,有了课堂的学习范例,学生在课后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更多的探索活动,也是指向并为目标服务的。    本课的开放性的实验材料能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现了课堂主体的转变,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