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2020年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共有 11 个子文件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开学第一课 ‎【教学要求】‎ ‎1.回顾寒假生活,品味其中的各种滋味,分享彼此的感受。‎ ‎2.回顾语文课堂常规,进行针对性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重点)‎ ‎3.初步了解本册课本的结构,了解篇目及每单元特色,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重点)‎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同学们,你们好!首先祝贺你们进入了新学期,同时也祝贺你们又长大了一岁!快乐的寒假已经结束,新学期开始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老师非常开心。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开心的假期,看到你们精神饱满地坐在教室里,老师特别高兴!这是你们给老师的最好的新年礼物。老师开心的同时呢,还有点小小的担心。你们猜猜为什么。(自由说)刚刚有很多同学说对了,过了一个自由自在的寒假,老师怕你们不能适应学校生活了。‎ 二、让孩子拥有阳光的心态。‎ ‎1.提醒学生调整好作息时间。‎ 在寒假中,许多孩子的生活规律被打乱了。开学了,如果大家不及时改变,将很难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因此,开学第一课老师的当务之急就是引导学生们及时调整“生物钟”。‎ ‎2.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新学期,每个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尤其是上学期学习成绩不太理想、行为习惯不太近人意的学生,他们更是萌发出一种“忘掉过去,从新开始”的向上心理,渴望在新学期能够引起老师的关注,同学们的肯定。教师此时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鼓励的手势,都会在他们心里“一石激起千层浪”。‎ ‎3.从沟通开始,写好祝福语。‎ 新学期,新开始,新希望,开学第一课,意义不寻常。上好第一节课,能给老师和学生一个良好的起点,为今后的教和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开学第一堂课,既关系到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又直接影响学生本学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所以老师在开学时应匠心独具地上好第一堂课,尤其是要抓住这一时机,与学生进行沟通。‎ 首先,从情感上沟通。开学第一堂课,别急着上新课,而是与学生“侃大山”。在“侃”的过程中与学生作贴心的情感交流。‎ ‎4.小组内讨论同学之间在新年开始时送给同学们的赠言。‎ 新学期赠言:“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命运在自己的手中,现在让我们播种信念的种子吧,预祝大家收获成功!‎ 三、说说怎样学好语文。‎ ‎1.师:上课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 ‎2.小组交流课堂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出示课件)‎ ‎(1)课前准备:‎ ‎①课前预习;②准备好上课所需物品。‎ ‎(2)上课的要求:‎ ‎①认真听讲,积极思考;②大胆发言、敢于质疑。‎ ‎(3)课后的要求:‎ ‎①课后复习;②独立完成作业。‎ ‎4.新学期学习语文要作的准备。‎ ‎(1)拥有一本新华字典或词典等学习工具。‎ ‎(2)准备三本簿子:日记簿;练笔簿;摘录簿。‎ ‎(3)备好本学期共读的课外书籍书目。‎ ‎(4)各小组成员语文学习方面的职责分工。‎ ‎(5)明确新学期的语文预习要求。‎ ‎……‎ ‎5.教师小结。‎ 我们必须抓住分分秒秒,莫让光阴空自流。同学们,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载新的梦想。为了让我们的梦想能成为现实,在这里,老师给大家提几点希望和要求:(1)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2)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写作业,考前认真复习,考后认真总结。做到这两点同学们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有新的突破。‎ 四、说说语文书。‎ ‎1.轻轻松松讲个小故事。‎ 读  书 中国,文明古国。古往今来,勤奋刻苦、发愤读书的故事举不胜举。诸如,孔子韦编三绝;汉代路舒温,编蒲为席,借人《尚书》抄而读之;还有囊萤映雪,负薪挂角,悬梁刺股,等等。‎ 清朝,有名相曾国藩“当衣买书”的故事。‎ 道光十六年,恩科会试,曾国藩再次落榜,由京搭乘运河粮船返乡(湖南湘乡),身上盘费所剩无几。路过淮宁时,他便向时任知县的同乡易作梅借银一百两,以充盘费。在经过金陵时,他在书肆中看见一部精刻的《二十三史》,爱不释手,一问其价,刚好与身上所有相当。他毅然买下,然后当掉随身所带的衣裳,以凑余程的伙食费。到家后,父亲见他带去的几箱衣裳全部换成书了,不仅未责备他,反而鼓励“当衣买书不是坏事”。道光十八年三月,礼部会试,他得中第三十八名进士。由于曾国藩在历史上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所以对他“当衣买书”的佳话美谈,少有传扬。‎ 鲁迅先生也非常爱书。他的二弟周作人回忆说,他小时候没钱买书时,就借别人的,“后来压岁钱等略有积蓄,于是开始买书,不再借抄了”。他的压岁钱从不买别的东西,全都用来买了书。‎ 护  书 爱护书,保护书,最典型的事例是杭州丁丙、丁申兄弟。‎ 丁丙是杭城的豪商,名绅,在杭州建有浙江省最大的棉纱厂、缫丝厂。而为世人称道的,并不是他的富有,而是他与其弟丁申抢救和补抄杭城文澜阁的《四库全书》的汗马功劳。据史料载:咸丰十一年间,太平军攻入杭城,丁丙兄弟到市郊买东西,身为藏书家的他俩发现包装纸竟是《四库全书》之散页,大为吃惊。他们连夜赶往文澜阁,发现因战乱文澜阁已经倒塌,《四库全书》散逸满地,流失 不知其数,便冒死把残留的8140册书,用绳子捆了800多捆,用马车偷运到郊区。后又用船载至绍、甬,再渡海至沪,历尽危险与艰辛。在上海,画家陆光祺,特为他们画了一幅《书库抱残图》,左宗棠在画上亲笔题词,表彰他们不顾生命安危,保护文献的大无畏精神和无量功德。‎ 战乱后,丁氏兄弟把书运回杭州。他们到各地高价求购散失的残书,至同治年间,已收至近万册,后又利用祖传的藏书及多方搜求,借用藏书作补抄底本,雇用百名抄写手进行补抄,费时7年,耗资巨大。辛亥革命后,又经两次补抄,《四库全书》终能基本复原。对此部《四库全书》的传存,丁氏兄弟功不可没。‎ ‎2.和我们的语文书交朋友。‎ 轻轻拿起我们的语文书,摸一摸它,摸摸外面,摸摸里面。(摸起来是什么样的感觉?)然后轻轻捧起语文书,凑近你的脸蛋,靠近你的鼻子,闻一闻,使劲闻一闻,翻开来闻一闻,那是什么味道?(孩子们的回答真好啊:我闻到了青草的味道;还有苹果的甜味;还有大自然的味道;老师,还有刺鼻的油墨味;那是知识的味道!那是智慧的味道!)‎ ‎3.读目录,知内容,初步感知。‎ 接着让我们轻轻打开语文书,翻到目录,看着目录说说你和语文书第一次见面亲密接触的故事。‎ ‎(1)这本书一共有多少篇课文?共分为几个单元?每单元又由哪几部分构成?‎ ‎(2)初读课题,你能说说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什么主题展开的吗?指名回答,教师补充。(课件出示)‎ 第一单元   纯朴的乡村 第二单元   自然的奥秘 第三单元   诗歌 第四单元   可爱的动物 第五单元   美景奇观 第六单元   成长的故事 第七单元   伟大的品格 第八单元   奇妙的童话 ‎(3)咱们都已经拿到语文书了,每个人都帮语文书穿上了最漂亮的衣服,都把语文书翻过来覆过去地看了几遍,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篇课文。轻声地或者默默地,‎ 把你喜欢的课文再来读读,和我们的语文书交个朋友吧!‎ 五、教师寄语。‎ 孩子们,让我们都来做一片爱读书的小树叶,开始我们的书香之旅吧!请大家记住,每天在书包里放一本优秀的课外书,一有时间就捧起书来读。让我们一起爱上阅读,爱上语文吧!‎ ‎【板书设计】‎ 开学第一课 ‎1.祝福新学期 ‎2.拥有好心态 ‎3.如何学语文 ‎4.说说语文书 ‎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8)‎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爱护图书的方法。‎ ‎2.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故事,激发兴趣。‎ 我先来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他有个习惯,就是每天晚上临睡前都要记日记,通过日记总结一天的生活和学习。他从19岁开始,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写了51年的日记,他早年的小说《昨天的事》,就完全是从日记里构思出来的。‎ 在咱们中国也有这样的人,鲁迅先生一生坚持写日记,直到逝世前3天,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雷锋同志也写下了大量的日记,《雷锋日记选》中就留下了自己成长的足迹。很多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的人都有坚持写日记的习惯,这对他 们事业的成功很有帮助。我们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如果养成了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对今后的成长也是大有帮助的。‎ 二、自主思考,明白需要。‎ ‎1.在我们班有没有曾经记过日记的同学?谁能谈谈记日记有什么好处?‎ ‎2.教师总结:日记不仅能为自己提供写作的机会,提高写作水平,还能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成绩或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一些事情时间长了总是会遗忘的,记日记可以弥补这一点,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互动交流,发表见解。‎ ‎1.怎样才能坚持写好日记呢?(学生自由发言)‎ ‎2.请看图(出示课件)。教师在黑板上总结了三条:‎ ‎(1)要持之以恒。‎ ‎(2)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 ‎(3)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 ‎3.谁能说说对这三条的理解?‎ ‎4.在学生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引导:‎ ‎(1)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曝十寒。写日记尤其如此,贵在坚持。坚持了,它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就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日记里除了可以写景、记事、状物,还可以写人、写读后感、写诗……一年有四季,人也有七情六欲,只要善于观察,善于体验,处处是写日记的好材料。‎ ‎(3)日记是什么?经常写,但未必天天写。摊开本子,记下几笔几十笔的,就行了。叶圣陶曾说:“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记。一句两句可以,几百字也可以,不要勉强拉长,也不要硬缩短。”关键是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想说的话,真实就成了日记的灵魂。‎ ‎(4)还有一点必须提醒同学们:图上的这位同学坐姿很端正,桌上的文具摆放 得很整齐,字也写得很工整。这一点很值得大家学习。‎ ‎5.日记作为一种文体,也有它固定的格式,谁来说说?(开头要写上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几、天气怎样等)‎ 四、激发鼓励,总结全文。‎ 总之,写日记就是练笔,全在一个“练”字上,勤学苦练,才可能笔下生辉。“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勤奋耕耘,就一定有收获!‎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喜欢读书吗?你喜欢看哪一类书?书籍是知识的结晶,是前人的劳动成果,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高尔基就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健康的图书,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鲁迅先生年轻时发愤求学,他购书数千卷,日夜攻读,学识日长,以至达到“心通中外千年史,胸藏古今万卷书”的博学程度。他以烧饼充饥,辣椒御寒,节衣缩食省钱购书。即便是因为成绩优秀而获得的勋章,鲁迅先生也会拿去换书,从不觉得可惜。‎ 古今中外的许多著名人士也许正因为认识到书所具有的价值,往往嗜书如命。宋代的司马光,既是政治家,又是学问家,藏书达万册以上,故人称“藏书癖”。大诗人陆游把自己的居室取名“书巢”,因为他藏书之多使书籍堆满房间,“或栖或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非无书者”。‎ 二、切入话题。‎ ‎1.那么对于给予我们精神食粮,带给我们快乐的书籍,我们又应该如何对待它呢?请看屏幕。‎ ‎2.屏幕上显示5幅照片:‎ ‎(1)一位学生无视类别,将书随意插放。‎ ‎(2)一位学生将书折角。‎ ‎(3)一位学生读书时将书卷起。‎ ‎(4)一位学生放书时用力过猛,书角已折坏。‎ ‎(5)一位学生正用软刷轻轻刷去书上的灰尘。‎ ‎3.请学生说说,5幅照片,哪些同学做得对,哪些同学做得不对。教师进而总结:‎ ‎(1)图书要分类整理和摆放。‎ ‎(2)不能随便折书角,可采用书签或者书中的丝线等提示读书页码。‎ ‎(3)不可将书随意卷起来看。‎ ‎(4)翻看图书动作要轻,放置时不能硬塞。‎ ‎(5)要保持书架的整洁,营造良好的藏书环境。‎ ‎4.如果不小心把书损坏了,怎么办?‎ ‎(1)可以使用哪些工具修补?(胶棒、胶带、剪刀、白纸等)‎ ‎(2)你知道如何修补吗?假设:如果图书卷起角,如果图书被撕坏,如果书皮已脱落……怎么办?‎ ‎(3)现场请同学示范,教师给予指导,并用实物投影显示其修补的效果。‎ 三、总结话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任何事都应该防患于未然,让我们从自己做起,用实际行动教育周围的人要懂得爱护图书!‎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8)‎ 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 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 珍惜爱护书籍 第一单元 单元初步感知 授 课 提 要 课 时 ‎ 1 古诗词三首 ‎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描写了江南初夏的田园景色。后两句中的“篱落无人过”,从侧面反映了农民的辛劳。‎ ‎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和儿童追逐蝴蝶的生动画面,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 ‎ 《清平乐·村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3‎ ‎ 2 乡下人家 课文真实地展现了乡下人家普普通通的田园生活,说明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赞美了乡村生活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2‎ ‎ 3 天窗 ‎《天窗》是茅盾先生写的关于童年生活的一篇文章。作者抓住了孩子好动、爱玩的特点,利用丰富的想象,把天窗下的孩子描写得活灵活现。全文结构清楚,充满童真童趣,可以说,小小的天窗不仅给乡下的房子带来了光明,还放飞了乡下孩子的心灵。‎ ‎2‎ ‎ 4* 三月桃花水 课文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美丽的春水图。课文篇幅较短,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文章语言优美,适合学生反复品读,积累语言。‎ ‎1‎ 口语交际:转述 学会转述,注意人称变化。‎ ‎1‎ 习作:我的乐园 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2‎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了解某些语句在表达作者情感方面的作用。‎ 词句段运用:认读词语,并选两三个词语体会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读句子,想象画面,并能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一幅画。‎ 日积月累:积累《卜算子·咏梅》。‎ ‎1‎ 教法与学法 授 课 方法探究 ‎ 1 古诗词三首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了解诗词的大意,感受诗词的意境美,激发学生乐于积累诗词的情趣。‎ ‎2.通过读体会诗词的意思,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 2 乡下人家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文字想象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和乐趣。‎ ‎ 3 天窗 ‎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品读,体会天窗的神奇以及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4* 三月桃花水 ‎1.通过诵读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等,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 ‎2.让学生在朗读中,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典案 ‎1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杂、篱、徐”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篱、疏、杂”等14个字,会正确读写要求掌握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诗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诗词,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词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诗词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了解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词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2.通过朗读和品味语言,读懂《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 ‎“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词要反复朗读,体会诗词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能更好地领悟诗词。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说多少。)‎ ‎(2)出示“范成大简介”。(课件出示)‎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晚年隐居石湖。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船录》等。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3.释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猜想一下作者会写些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 了解作者,理解课题。‎ 二、整体感知,读通诗文。‎ ‎1.自由读古诗,边读边试着理解古诗的意思。‎ ‎2.小组内读,并结合注释说说诗的意思。‎ ‎3.小组派代表说诗的大意。‎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 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门前没有人走动;‎ 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4.教师指导学生读诗。‎ 设计意图:‎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指导朗读。‎ 三、再读古诗,交流探究。‎ ‎1.读诗思考:诗人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物?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2.诗中的田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哪些地方给了你启发?‎ 宁静。第三句“日长篱落无人过”写乡村幽静的景象。第四句中“蜻蜓蛱蝶飞”以动写静,显得田野静悄悄的。‎ ‎3.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点面结合,动静相称。‎ ‎4.指导朗读:用轻柔、舒缓的语气朗读这首诗,体会意境。‎ ‎5.尝试背诵:自由背——同桌背——全班背 设计意图:‎ 感受诗中景物,了解写法,指导背诵。‎ 四、拓展阅读。‎ 搜集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其他诗篇,阅读欣赏。‎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积累习惯,提升阅读欣赏能力。‎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梅子黄 杏子肥 麦花白 菜花稀 初夏 篱落无人过 蜻蜓蛱蝶飞 以动写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及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揭题、释题。‎ ‎1.这节课老师先请同学们来背古诗《小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杨万里 ‎2.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 ‎3.读诗题,理解题意。(板书课题)‎ 宿:住宿,过夜。 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男子开的客店。‎ ‎“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诗人在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过渡语:杨万里在这里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设计意图:‎ 让学生回忆原有知识是一种快乐的展示过程,从这样的兴趣点出发引入新诗的学习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诗,借助拼音把字读准,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这里有几只美丽的蝴蝶想和你们交朋友,认识它们的同学就请站起来和它们打个招呼。‎ ‎(出示课件)读词语“住宿、徐公、疏疏”。‎ ‎3.刚才读词语的时候,你发现哪些字音很难读准?请你带同学读一读。再全班齐读。‎ ‎4.刚才同学们读得真好。现在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诗中,请你们正确流利地把诗读一读。‎ ‎5.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音是否正确,再指名读。‎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学习生字并熟悉诗句中的词语。‎ 三、逐句指导朗读,感悟诗的意境美。‎ ‎(一)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1.(出示课件)同学们,请听老师朗读,一边听一边想,通过这两句诗,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听后看图回答。‎ 联系学生的回答,解释词语。(篱落:围园子的篱笆。疏疏:稀疏。“篱落疏疏”就是讲围园子的篱笆很稀。“一径”指的是一条小路。未成阴:指树枝上绿叶刚刚长出来,还不茂盛,不能遮挡太阳,形成树荫。)‎ ‎3.请你把看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是呀,篱笆稀稀疏疏地围着园子,旁边有一条很长很长的小路伸向远方。枝头长出了嫩绿嫩绿的新叶。这景色真美呀!谁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呢?‎ ‎5.指名读,根据情况由老师或读得好的同学带读;(疏疏,要读得轻;深,要读得慢,表现小路很长很长;未成阴,要重读。)老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请男同学和女同学比比,看谁读得更好。‎ ‎6.过渡。美丽的乡村景色吸引了诗人杨万里,忽然他眼前出现了更加有趣的画面,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课件)‎ ‎(二)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学生回答。‎ 是小孩子在追黄蝶。(那他是怎么追的呢?)飞快地跑。(是的,诗中“急走”就是飞快地跑的意思。)‎ ‎2.现在你就是那个小朋友,你喜欢的黄蝶就在不远处,想抓到它吗?(想)那就用你的朗读来告诉我们吧!‎ ‎3.指名读。(根据读的情况,指导学生读这句诗时,要重读“急”和“追”)‎ ‎4.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男生站起来大声朗读,齐读。‎ ‎5.小朋友捉住蝴蝶了吗?(没有)‎ ‎6.你是从哪句诗看出来的?(飞入菜花无处寻)‎ ‎7.(出示课件)为什么会无处寻?(黄蝶和油菜花都是金黄色的,地里到处是金灿灿的油菜花,黄蝶飞进花丛中,所以无法找到。)‎ ‎8.看着小朋友在这美好的春天追赶着黄蝶,诗人杨万里会是怎样的心情呢?(高兴)‎ ‎9.是呀,诗人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象,又看到了这可爱的孩子,他也不由得高兴起来,请你自己把这两句多读几遍,读出那种高兴的心情来。‎ ‎10.请想读的同学们站起来读,再比赛读。‎ 点评:你们读得真有趣呀!我听了也高兴起来。‎ 设计意图:‎ 通过老师范读、学生跟读,让学生能流利地朗读古诗,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象融入诗中的情景,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四、激发积累古诗文的兴趣。‎ 今天,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请你回家把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古诗有感情地读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 将古诗的学习延续到家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乐趣。‎ 五、课堂小结。‎ 诗人杨万里用精炼的语句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童趣盎然的捕蝶图。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曲赋更是其中的璀璨奇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和课外读书中要多收集一些诗词的名篇佳作,感受诗词的语言魅力。‎ 设计意图:‎ 小结诗歌,激发学生学习古典文化的兴趣。‎ ‎【板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节课的生字。‎ ‎2.理解《清平乐·村居》这首词的意思,体会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每首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段绵长不绝的情,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宋代词人辛弃疾写的词,并通过他的词去探寻这位伟大词人的内心世界。(出示:走近辛弃疾)‎ ‎2.(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你们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你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补充课题,生读题。)辛弃疾笔下的村居到底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设计意图:‎ 学生以前没接触过词,让他们对词有个初步的了解。‎ 二、学习新词,感悟意境。‎ ‎1.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一下?‎ ‎(1)翁媪(“翁”上面是个公字,猜猜是什么意思。“媪”呢?翁媪就是指老翁和老妇。)‎ ‎(2)剥莲蓬(“剥”的意思把东西的皮去掉。把莲蓬剥开叫——剥莲蓬,把苹果的皮去掉叫——削苹果。这两个字连在一起读——剥削。“莲蓬”的“蓬”我们平时念轻声,这里应念pénɡ,这是诗词里和仄、押韵的需要。你们看,“小、草、好、媪;东、笼、蓬”。)(指名读)‎ ‎2.词一般分上阕和下阕两部分,朗读时,上、下阕之间要停顿,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指导朗读)‎ ‎3.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呢?我们再来读,轻轻地读,缓缓地读,看谁能把村居的情景想象出来。(学生自由读)‎ ‎4.人常说“诗中有画”,你在这首词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茅舍清溪图、翁媪相媚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织笼图、小儿剥莲图……)‎ ‎5.这是大自然的清新、秀丽之美,也是田园风光的朴素之美。你想给这个美好的乡村生活画面起一个什么题目?(农家乐、世外桃源、最美的风景……)所有的景物汇成了词中的一个字——醉。那可真是“沉醉不知归路”了,多么宁静优美的村居啊,多么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啊,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一起走进这如诗如画、清新恬静的乡村生活中,听听这“相媚好”的翁媪在用吴地方言说些什么。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 ‎(1)“相媚好”是什么意思?(想象说话)‎ 这是老夫妻聊天的情景,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多了,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笑着说:“……”听了老爷爷的话,老奶奶怎么说呢?“……”‎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多么温馨的情景啊!我们送他们一个“媚”字,一个“媚”字,让人醉了。侬侬软语传递着绵绵情意。大家说的、想的都含在一个词中,谁知道?(相媚好)‎ 听着他们聊天,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老夫妻?(幸福的老夫妻)请读出幸福之情。(恩爱的老夫妻)请用朗读表现老两口的恩爱。(和和美美的老夫妻)老两口恩恩爱爱,悠闲自得,让我们也去分享他们的快乐。(齐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2)我们再来夸夸他们的三个儿子。‎ 研读“亡赖”:谁来把这两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从哪看出小儿的无忧无虑?(亡赖)‎ ‎“卧”是什么意思?除了俯卧,还可以怎样卧?(仰卧、侧卧……)‎ 想一想,小儿剥莲蓬时还可能怎样?(可能摇着小腿,嘴里哼着歌。可能在地上打个滚儿,玩累了还可能躺在地上睡一觉。)这样的小儿,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他?(自由自在)读出小儿的自由自在。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赖”读得轻快、上扬,小儿好顽皮呀。他享受着天真无邪的幸福,多让人羡慕。我们都来分享他的幸福。‎ ‎(3)聊着这些,看着这些,让老两口醉了,这里的“醉”仅指醉酒吗?‎ ‎6.小结:这里的风景优美,这样的家庭很幸福,老两口陶醉在和美的生活中。让我们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入情入境地朗读这首词。然后加进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再来描绘这幅村居图。‎ 设计意图:‎ 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教给学生学习词的方法,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做到学以致用。‎ 三、总结升华,背诵课文。‎ ‎1.你们觉得这些画面美吗?我从小就生活在农村,这些画面对我来说很平常啊,作者怎么就觉得那么富有诗意呢?‎ 简介作者生平:800多年前,辛弃疾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而且受到了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于是他归隐江西上饶地区。想到在沦陷区度日如年的老百姓,再看到眼前的一家五口,作者觉得眼前的画面太美了,太富有诗意了。‎ ‎2.乡村的生活是那么恬静,那么安逸,酒不醉人人自醉。此刻,看着这远离战火、温馨舒适的村居生活,他会怎么想?(指名说)‎ 让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让老者有所养,勤者有所闲。这是辛弃疾一直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的目的呀!看到这样理想的村居生活,他的千言万语化作了这首只有46个字的词——《清平乐·村居》(齐读词)大家能试着背一背吗?‎ 设计意图:‎ 进一步感受词人情怀,增强阅读鉴赏能力。多角度、多方面立体感知词及词人,蕴积认识与情感,成就生动、饱满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深刻,延益课外。‎ 四、回环结课,激荡情感。‎ ‎800多年里,无数人在怀念着辛弃疾这位旷世奇才。网上有一个专为纪念他而设的网站,就叫: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纪念馆。相信网站的建立者也认为 ‎“醉里挑灯看剑”六个字足以体现他一生的落寞、无奈、悲壮。‎ 设计意图:‎ 了解辛弃疾在词坛上的成就与地位,激发对辛词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茅檐  溪  青青草 ‎ 翁媪 相媚好 ‎ 大儿 锄 豆 ‎ 中儿 织鸡笼 ‎ 小儿 卧剥莲蓬 ‎2 乡 下 人 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准10个生字,会写“饰、凤”等15个字,正确书写“屋檐、构成、装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文字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诗情和乐趣。‎ 过程与方法:‎ ‎1.能抓住乡下人家“独特、迷人”之处,在反复诵读“瓜藤满架、鲜花竹笋”等场景中感受乡下人家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农村的独特、迷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的叙事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准10个生字,会写“饰、凤”等15个字。‎ ‎2.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初见乡下,情境导入。‎ 出示课件:聆听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展示一组乡间图片。‎ 导语:我们的乡村多么美好!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感受这独特、迷人的乡村生活。(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 通过音乐和图片引导学生想象乡下的风光和乡下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检查预习,课件出示词语。‎ 装饰 催眠曲 觅食 率领 和谐 鸡冠花 捣衣 纺织娘 ‎(1)指名读,齐读。‎ ‎(2)同学们感到哪个字难写呢?指导书写“率”。‎ ‎(3)检测句子,在语境中理解“捣衣、纺织娘”,也可结合图片理解。‎ ‎2.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概括乡下人家的特点?指名汇报。 ‎ 课件出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全班齐读。(读出赞美的语气。)‎ 课件: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板书:独特 迷人)‎ 乡下人家真是风景美如画啊!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都看到了什么景象?能给你看到的景色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吗?‎ 教师示范,可在文中画出关键词。例如:第1自然段,可画出“屋前搭一瓜架”。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小组之内可以分好工,按照刚才画关键词的方法来概括下面每个自然段的美景。看哪个小组最棒,最先完成任务!‎ 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详解字词初步熟悉文章,抓住文章的主题,引导同学们想象乡下人家风景如画、惬意的生活。‎ 三、课堂小结。‎ 多美的词语,多美的画面啊!我们不知不觉写下了一首小诗呢。把它美美地 读一读吧。(学生读)说说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 小结收获,总结学法。‎ ‎【板书设计】‎ ‎2 乡 下 人 家 独特  迷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读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2.了解文章的叙事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还记得那6个好听的名字?‎ ‎(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内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品味乡下人家那独特、迷人的风景。‎ 设计意图:‎ 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抓住文中描绘的“六幅图”。‎ 二、品味乡下,感悟美景。‎ ‎1.下面,让我们走进这优美的画卷,分享乡下人家那醉人的美景吧!‎ 课件出示: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画出来,写写你的感受,并美美地读一读吧!‎ ‎2.学生画语句,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美美地品味乡下的美景。(课件相机出示)‎ 板块一:鲜花与竹笋 交流“门前种鲜花”的场面:‎ 门前有哪些花?什么季节的花?春天开放的芍药,夏日的凤仙花,秋天的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季节开放得如火如荼!真是一派美丽的景象!‎ 在这样的花丛中你还会看到什么?(蝴蝶、蜜蜂、蜻蜓)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了,多迷人的风景啊!‎ 交流“屋后春笋冒”的场面:‎ 乡下人家很会享受生活,他们不仅在门前种了鲜花,还在屋后种了——竹子!几场春雨过后,你看见了什么?(竹笋多、长得快、生机勃勃)能用一个成语形容吗?(雨后春笋)作者是怎样写竹笋生长出来的呢?(探出头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作者多喜爱它们啊,把它们当成了人来写。‎ 师:你能边读边做做这个动作吗?‎ 师:(课件出示)多可爱的一群小笋芽啊,这是调皮的娃娃想和你捉迷藏呢!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 师:怪不得作者要感慨——(课件出示中心句)‎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板块二:“院内鸡觅食”‎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课件出示。‎ 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只尽职尽责的母鸡,它正带着鸡宝宝们找食吃呢。‎ 那只大公鸡呢?它在干什么?谁来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大公鸡如同威武的将军在阅兵,又像是尽职的丈夫在保护家人。(生读出描写公鸡的句子,并表演公鸡的样子)‎ 怪不得作者要感慨——(课件出示中心句)‎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板块三:“河中鸭嬉戏”‎ 课件出示:不远处就有人在洗衣服呢!那群鸭子为什么不怕人呢?生答。‎ 人和动物的相处是多么的和谐啊!真是小桥流水人家,河里一群欢鸭。这样的情景只有在乡下人家才能看到,怪不得作者要感慨——(课件出示中心句)‎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板块四:“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 门前吃饭、晚霞映照、微风轻拂、鸟儿归巢、纺织娘轻唱、人们甜美入梦,作者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不经意地把乡下人家享受生活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难怪作者要长叹——(课件出示中心句)‎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乡下人家还有很多优美的景色等待着我们去欣赏,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并美美地读一读吧!‎ 是呀,乡下的景色多么独特、迷人啊!希望同学们能够到乡下观光玩赏。(课件出示中心句)‎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设计意图:‎ 通过解析每段课文,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更好地突出乡下景色的独特、迷人。‎ 三、课堂小结。‎ 课件布置作业:作者按时间顺序描绘了乡下人家的春、夏、秋,这些美景令人陶醉,那么你眼里的乡下景致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写一写吧!体会作者在文中运用到的修辞手法,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设计意图:‎ 运用本课写法,完成课后选做题。‎ ‎【板书设计】‎ ‎2 乡 下 人 家 独特  迷人 ‎3 天  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慰、藉”等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卜”,会写“锐、滩、鹰”等11个生字,会写“慰藉、扫荡、威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慰藉”“扫荡”“神奇”等词语的意思。‎ ‎2.读第4—8自然段,体会天窗的神奇以及给孩子们带来的唯一慰藉;领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真谛;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3.学习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孩子们对外面的世界的向往与追求,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并唤起学生的共鸣。‎ ‎【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写作上的独具匠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将课文读通读顺,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了解什么是“天窗”。‎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出示课件:南北方各种不同形状的窗 ‎1.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可是在近百年前的中国农村,窗是怎样的呢?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天窗,人们在屋顶上开天窗的目的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板书课题:天窗)‎ ‎2.简介茅盾。(出示课件)‎ ‎3.一扇简陋的、只能透进些许光亮的天窗却是作者儿时最美好的回忆,于是,他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散文——《天窗》。天窗为何让作者魂牵梦萦?它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演示来引导学生对天窗有一个初步了解,了解著名作家茅盾。‎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工整认真地写一遍,注意写字的姿势。教师巡视。‎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试着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预习和课堂讲解的生字对文章有一个初步感知。‎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请同学们找出带有“天窗”一词的句子,说说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3.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天窗》首先交代了(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天窗),接着写了当(夏天阵雨来了)时或(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唯一的慰藉),最后说发明天窗的人是应该被感谢的。(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 通过找相关句子、重复读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进一步理清文章脉络。‎ 四、课堂小结。‎ ‎1.学生小结本课内容。‎ ‎2.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2)摘抄文中描写屋子、闪电、云彩、星、蝙蝠、夜莺、猫头鹰的语句。‎ 设计意图:‎ 课堂小结,巩固积累。‎ ‎【板书设计】‎ ‎3 天  窗 什么是天窗 天窗的魅力→唯一的慰藉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读第4—8自然段,体会天窗的神奇以及给孩子们带来的唯一慰藉;领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真谛;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2.学习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天窗是怎么来的。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为什么发明了天窗。(板书:天窗)‎ ‎2.问题引入。‎ ‎(1)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2)简要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3)引入中心问题:小小的天窗是怎样让孩子们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为什么是应得感谢的?让我们走进课文4—7自然段。‎ 设计意图:‎ 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最后一段来突出文章的中心问题。‎ 二、展开想象,感受天窗带给孩子的快乐。‎ ‎1.指名读第4自然段。屋子,被关上了,天窗,却无法关上;身体,被锁住了,‎ 想象却无法锁上!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们看到了什么?‎ 设身处地想一想:孩子们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板书:慰藉)‎ ‎2.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师生合作,把孩子们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老师引读。‎ ‎(1)透过那小小的天窗,你会看到(  ),你会看到(  )。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象到(  ),你想象(  )。‎ ‎(2)这风、雨、雷、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作者没有具体描写,想象一下,这会是怎样的画面?‎ ‎3.读课文第6自然段,想一想:当孩子们被大人们逼上床“休息”的时候,心情又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抓住“忘不了”“偷偷”体会孩子们的无奈和不甘)‎ ‎4.默读第7自然段,用横线勾画出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事物,用波浪线勾画出孩子们由看到的事物想象到的景象。‎ ‎(1)感受作者仰望天窗外的那种心情,自由想象。 ‎ ‎(2)师生共同朗读第7自然段。‎ ‎5.分组,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让我们走进那一间黑得像地洞似的屋子,仰望天窗那一方小小的下着阵雨的天空;当我们扫兴地躺在床上,面对那一方小小的夜空……我们的思绪又会是怎样的呢?因而,作者说——(学生接读)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板书:“无”“有”“虚”“实”)‎ 师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天窗的神奇以及给孩子们带来的唯一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板书:唯一慰藉)‎ ‎6.学法指导。‎ 同学们,先试着按课文内容填空,再说说这两句话的表达方法。‎ ‎(1)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  )可爱的星,无数像(  )似的、(  )似的、(  )似的奇幻的云彩。(课件)‎ ‎(2)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  ),也许是(  ),也许是(  )……(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 以读为主,插入想象,体会文中“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通过赏析文中语句感悟作者写作上的独具匠心。‎ 三、课堂小结。‎ 通过不断地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引导学生想象作者勾勒的美好画面,然后想象体会“小小的天窗成了你唯一的慰藉”;着重讲解最后一段,更深地体会天窗带给孩子的快乐和遐想,理解作者更深层次的哲理表达:对外面的世界的向往与追求。‎ 布置作业:利用大家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情景模仿造句,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板书设计】‎ ‎3 天  窗 ‎  慰藉  “无”“有”‎ 唯一慰藉 “虚”“实”‎ ‎4* 三月桃花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谈”“绮”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 ‎2.让学生在熟读中,达到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品读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等,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课件)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 寒冷的冬天将要远去,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听:丁零零、丁零零,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看:那明镜般透彻的,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2.在这个美丽的季节,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那潺潺的春水也唱着歌儿向我们跑来了,它滋润了大地,它催生了万物。‎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春天,去感受这迷人的“三月桃花水”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课件出示生字词)老师先领读,然后学生自己读,最后指名读。‎ ‎3.交流:同学们在预习时通过查字典解决了哪几个词语?(四年级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词语的习惯,尤其应该强化对词典等工具书的使用。)(课件:生字、词)‎ ‎4.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引导学生读文章一定要从整体去感悟。(板书:水声如音乐 水清如明镜)‎ 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生字词,熟悉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悟课文。‎ 三、精读悟情。‎ ‎1.通过第一阶段的初读,三月桃花水那悦耳的流淌声和清澈的身影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印象,这就是你们读书所得。让我们再用心读读课文,圈一圈、画一画有关的语句。‎ ‎2.“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啊!(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对美好自然环境的喜爱。)‎ ‎3.水声如音乐。‎ 结合“啊,河流醒来了”一句,理解“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让学生体会作者看到河流哗哗流淌时的惊喜之情……‎ ‎4.水清如明镜。‎ 它看到燕子、垂柳、姑娘……怎么能说明“水清如明镜”呢?(倒影)‎ 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设计意图:‎ 通过诵读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等,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我想此时这珍贵无比的桃花水一定已经流进了我们每一个爱它的同学心中,让我们一起掬一捧,品一口,带上对它的沉醉走进美丽的春天!(配乐读课文)‎ ‎2.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优美的词句。‎ ‎(2)用你的笔写下你心中的春天。‎ 设计意图:‎ 朗读悟情,积累语言。‎ ‎【板书设计】‎ ‎4* 三月桃花水 水声如音乐  水清如明镜 口语交际:转述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2.学会将听到的话转述给第三者听,要求注意人称变化,将主要内容陈述清楚,意思表达完整。‎ ‎3.在与别人的交往中能做到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教学重点】‎ 能听清楚、看清楚要求转述的主要内容,能正确简要地转述。‎ ‎【教学难点】‎ 在交际中能正确简要地转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走进交际话题。‎ ‎1.请每组坐左边的同学来参加,我把话只说给第一个同学听,然后一个一个往后传,注意:传话的时候只能说一次,只能对着被传的同学的耳朵说,不能让其他人听见。‎ ‎(传话内容:周三上午课间操时间各班进行防震安全演练。)‎ ‎(1)老师把传话内容告诉第一个同学。‎ ‎(2)老师发令:“开始!”每组学生依次往下传。‎ ‎(3)请出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同学,“最后一个同学,请你大声地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 ‎2.揭题。‎ 刚才的游戏中,把话转告给别人听,可以叫传话,也可以叫转述。‎ ‎3.小结获胜经验:老师问传对的一组同学一个问题:你们是怎么拿到第一的?有什么经验吗?(回答可辐射到全班)‎ ‎4.从刚才的游戏中,我们知道转述应注意什么呢?(1)转述别人的话,首先要弄清要点,转述不要遗漏主要信息。(2)注意人称的转换。(3)转述时还得有礼貌,说话态度自然大方,说的声音要让对方听见。(板书:弄清要点 转换人称 礼貌大方)‎ 设计意图:‎ 通过传话游戏,为本课学习做铺垫。‎ 二、练习转述。‎ ‎1.练习简单转述。‎ 内容:(1)今天下午,各教研组组长到教导处开会。‎ ‎(2)明天的美术课,请同学带来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 ‎(学生自由练习转述)‎ ‎2.练习较长内容的转述。‎ ‎(1)课件出示一则通知,齐读,使学生了解通知内容。‎ ‎(2)学生自由练读。‎ ‎(3)根据情境,分小组练习转述。‎ ‎(4)小组选代表上台发言,余生倾听、评议。‎ 评议要点:是否将通知的主要信息正确清楚地告诉了别人,人物之间的交流是否文明礼貌,说话声音要响亮,态度自然大方。‎ 设计意图:‎ 模拟情境,小组练习转述。‎ 三、情境巩固。‎ ‎1.在生活中,除了转述通知,转述的内容还有很多。如果爸爸妈妈不在家,有人打电话来谈事,你能转告吗?你转告过吗?想想当时说了件什么事。(指名说)‎ ‎2.师生合作表演。‎ ‎3.互动评议。‎ 设计意图:‎ 联系生活,情境巩固。‎ 四、总结转述方法,延伸转述内容。‎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转述(板书:学会转述)‎ 转述时要注意什么?(看板书,生读)‎ 师小结:要想做一个优秀的转述者,必须做好哪两件事呢?(一个听,一个说)‎ 如何听:听别人讲话要集中,不随便插话,边听边思考。‎ 如何说: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学会转换人称,说话声音要响亮,态度自然大方。‎ 设计意图:‎ 总结转述方法,延伸转述内容。‎ ‎【板书设计】‎ 学会转述 弄清要点 转换人称 礼貌大方 习作:我的乐园 ‎【教学目标】‎ ‎1.按一定的观察方法描写自己喜欢的一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2.学会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把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写清楚、写具体。‎ ‎3.写完后和同学分享,感受习作的乐趣。 ‎ ‎4.教师评价习作,教会学生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 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把景物写具体。‎ ‎【教学难点】‎ 把这个地方吸引人之处写清楚、写具体,表达出真实感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按一定的观察方法描写自己喜欢的一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2.学会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把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请欣赏一组图片。(解说:本单元我们走进纯朴的乡村,欣赏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领略了一幅幅和谐的画卷,感受到了这些地方带给人们的快乐,这些美丽的地方堪称乐园)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是否也有属于我们自己的乐园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地方,并能说出喜欢的理由)‎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板书: 满是玩具的房间、村头小河边的草地、班级图书角、爷爷的菜地、自己家的院子、学校的篮球场……‎ 设计意图:‎ 回顾本组课文,相机引入“乐园”,理解“乐园”即能给人带来快乐的地方。‎ 二、读题思考,弄清要求。‎ 过渡:想不想把你的乐园介绍给大家呢?(想)那么怎样介绍才能更有条理,能让人感到你喜欢的地方很美,也让大家和你一样喜欢那个地方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2页,读一读第2自然段,大家一定能找到答案。‎ 师:介绍我们喜爱的地方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师生共同总结:(1)我的乐园是什么地方;(2)它是什么样子的;(3)我在乐园里最爱干的事情;(4)乐园给我带来的快乐。(板书)‎ 设计意图:‎ 读题思考,明确习作内容和要求。‎ 三、口头交流,为写铺垫。‎ ‎1.仿照填写第12页的表格。‎ ‎2.评讲表格提纲。‎ ‎(1)指名说出自己所列表格提纲的内容。‎ ‎(2)师生共同评述。‎ ‎3.自行修改自己所列的表格。‎ ‎4.根据表格进行写作练习。‎ 设计意图:‎ 通过填写表格,理清写作思路,为习作做铺垫。‎ ‎【板书设计】‎ 习作:我的乐园 ‎1.我的乐园是什么地方;‎ ‎ 2.它是什么样子;‎ ‎ 3.我在乐园里最爱干的事情;‎ ‎ 4.乐园给我带来的快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让学生学会分享习作,感受习作的乐趣。‎ ‎2.教师评价习作,教会学生修改作文。‎ ‎【教学过程】‎ 一、讲评习作。‎ ‎1.教师介绍这次作文的整体情况。‎ ‎2.展示优秀作文。‎ ‎(1)说说这次习作的目标是什么。‎ ‎(2)读优秀的作文。说说这篇文章好在哪里。‎ ‎(学生可以从字词句、文章的结构等多方面来评价。)‎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评析作文的时候,学会从多方面评价。‎ ‎3.教师阅读一篇差的作文。‎ ‎(1)说说这篇文章的问题在哪里。‎ ‎(2)师生探讨该如何修改。‎ 设计意图:‎ 教给学生改作文的方法,要求学生耐心修改。‎ 二、修改作文。‎ ‎1.同桌互相修改、小组修改。‎ ‎2.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 ‎【板书设计】‎ 习作:我的乐园 修改:字词句 文章结构 语 文 园 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语言,能照样子选图写话。‎ ‎2.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帮助学生积累诗句。‎ 过程与方法:‎ ‎1.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并能通过看图画,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画照样子写一写。‎ ‎2.激发积累、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和句子,积累古诗,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1.体会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积累语言,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并能通过看图画,选自己喜欢的图画照样子写一写。‎ ‎2.借助拼音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说一说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这两个句子分别是总结性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我们可以抓住这样的句子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小结:这些体现文章情感的句子叫关键句,学习课文时,我们要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的情感。‎ ‎3.抄一抄。把这些句子抄写在你的笔记上。‎ ‎4.教师评议,并小结:课文中或课外阅读中往往有一些很新鲜、很生动、很有趣的句子,看到这样的句子,我们要多读几遍,并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积累下来。‎ 三、词句段运用。‎ ‎(一)词语积累。 ‎ ‎(课件出示)‎ 繁华 璀璨 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灯火辉煌 肥沃 静谧 炊烟袅袅 依山傍水 鸡犬相闻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词语,看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这些词语有的是描写乡村生活的,有的是描写城市生活的。)‎ ‎3.小组交流。说说哪些词语是描写乡村生活的,哪些是描写城市生活的。体会一下其中的不同之处。‎ ‎4.想一想: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根据提示词,想象一下画面。‎ ‎5.说一说:选自己喜欢的两三个词语说一说乡村生活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想象画面,帮助理解词语意思。‎ ‎(二)句子积累。 ‎ ‎(课件出示)‎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白色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3.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4.认真观察下面三幅图,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 通过读来发现句子特点,并激发学生的仿写兴趣。‎ 四、日积月累。‎ ‎1.出示《卜算子·咏梅》。‎ ‎2.在会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3.积累,并说说课外了解到的描写景物的诗句。‎ 设计意图:‎ 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语 文 园 地 交流平台 读句子体会情感 词句段运用词语积累句子积累 ‎ 日积月累 《卜算子·咏梅》‎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