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2020年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共有 11 个子文件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七单元 单元初步感知 授 课 提 要 课 时 ‎ 21 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写的是王昌龄在江边送别好友的情景。《塞下曲》这首诗描写了一个风雪之夜,将军冒着严寒率领轻骑兵追击逃敌的情景,充分表现了守边将士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墨梅》这首诗描写了墨梅的劲秀芬芳、卓然不群,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淡泊名利的胸襟,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3‎ ‎ 22 文言文二则 ‎《囊萤夜读》讲的是晋代车胤自幼好学不倦,由于家境贫困,没有钱买灯油在晚上读书,于是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袋子里面,借着这微弱的光坚持不懈地苦读的故事。《铁杵成针》写的是李白幼年时受老媪磨针的启发,完成学业的故事。‎ ‎2‎ ‎ 23 “诺曼底号”遇难记 这篇课文讲的是照例行驶在从南安普敦到根西岛这条航线上的“诺曼底号”轮船突遭“玛丽号”轮船撞击而沉船的故事。在这船沉人亡的危急时刻,“诺曼底号”的船长哈尔威的表现震撼人心,令人钦佩。‎ ‎2‎ ‎ 24* 黄继光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黄继光的英雄事迹,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让我们感受到黄继光为革命利益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伟大精神。‎ ‎1‎ ‎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 能从不同的方面,选取恰当的事例作自我介绍。‎ ‎1‎ ‎ 习作:我的“自画像”‎ 学习从多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 ‎2‎ ‎ 语文园地 从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积累描写人物品质和心情的词语,能灵活运用。积累与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并理解它们的故事和含义;运用一组连续的动作写句子。积累名人名言。‎ ‎1‎ 教法与学法 授 课 方 法 探 究 ‎ 21 古诗三首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深入理解诗句,培养学生品味鉴赏古诗的能力。‎ ‎ 22 文言文二则 引导学生根据注释理解句子,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精神品质。‎ ‎ 23 “诺曼底号”遇难记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内心,感悟语言的魅力,感受人物的高大形象,从而感悟英雄的品质。‎ ‎ 24* 黄继光 抓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英雄气概。‎ 教学过程典案 ‎21 古 诗 三 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理解诗句意思,以及诗句中表现的精神品格。‎ 过程与方法:‎ 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注释深入理解诗句,结合资料了解诗句中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诗中蕴含的情感,感受人物的精神品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 第一课时 芙蓉楼送辛渐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默写古诗。背诵积累送别诗。‎ ‎2.感悟古诗的内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人物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古典音乐,教师配乐讲述,引入课题。‎ ‎2.导语: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它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散发出熠熠光辉。今天,就让我们步入古诗的殿堂,跟随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来欣赏他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诗人。‎ ‎(出示王昌龄像)师:这位就是诗人王昌龄,课前大家查阅过他的相关资料,你们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课件出示诗人简介)‎ 三、释题。‎ 师: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芙蓉楼”的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下临长江。“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与朋友分别时,诗人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课题。‎ 设计意图:‎ 了解诗题意思为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做铺垫。‎ 四、整体诵读,品评朗读。‎ ‎1.初读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1)指导学生读得正确。‎ ‎(2)指导学生读出节奏美。‎ 师:我们知道,古诗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大家试着读出节奏来。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在读时是怎么停顿的,有没有读出节奏与韵律。‎ ‎2.师配乐范读。‎ ‎3.学生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 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步入赏析古诗的角色。经由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被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从而加深对诗文的感知。如此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古诗的欲望,并且为学生理解、体味古诗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感悟古诗内容。‎ ‎1.合作探究:学生结合注释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 ‎2.集体交流。学习体会“寒”,感悟“孤”。(课件出示古诗的前两句)‎ ‎(1)自然的“寒”与楚山的“孤”。‎ 师:“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场趁着夜色潜入吴地的雨的确带点寒意,就连那楚山看起来都是那样孤零零的,让我们一起读出这场雨的寒意与楚山的孤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齐读)‎ ‎(2)离别的“寒”与内心的“孤”。‎ ‎(点拨:除秋雨自然的寒意之外,还有什么是令作者感到寒意与孤独的?)学生谈体会。‎ 师:是啊,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中,也浸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啊,这场雨使作者平添了几分孤独!该怎样读出那种寒意呢?(指导学生激情诵读前两句)‎ 总结:除此之外,你知道作者还会因为什么感到寒心吗?这里还暗含着同学们所不了解的一些历史背景。‎ ‎(课件出示补充资料:王昌龄曾在朝廷为官,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却屡遭奸佞小人诋毁诬陷,两次贬官。开元二十七年,他被贬为江宁丞,开元二十九年,又被贬到非常偏僻的龙标作县尉,但他始终不肯向恶势力屈服,顽强斗争,直到最后“安史之乱”时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终年不到六十岁。他一生壮志未酬,这首诗是他第二次遭贬时所作。)‎ 随机提问:你认为这个寒,我们还能怎么理解?(学生谈体会)‎ ‎(3)对世态心寒,更觉孤立无援。‎ 引导谈话:世态的炎凉,朝廷的不公,仕途的坎坷,使他更觉寒心啊,朋友的离去更让他觉得孤立无援,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一起去感受作者那种复杂的内心。(齐读)‎ 设计意图:‎ 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找含义深刻的字切入,品读感悟,从最初的含糊的印象到对作者复杂内心的深入理解,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梯度的引导过程,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可谓水到渠成。‎ ‎3.走进作者内心,感悟人物品质。(学习后两句)‎ ‎(1)师:天亮了,这对好友就要分别了。如果是你,会让友人给你的家人带什么话呢?但是诗人王昌龄却只是嘱托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示后两句诗)‎ ‎(2)师:芙蓉楼一别之后,辛渐即将回到洛阳,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 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年迈的双亲、结发妻子、兄弟姐妹、友人)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回来?是否吃饱穿暖?他究竟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屡遭贬谪?)‎ ‎(3)师: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只让辛渐告诉家人“一片冰心在玉壶。”这究竟是为什么?(课件出示诗人生平简介:王昌龄才华横溢,官至县尉。四十一岁时因事获罪,被贬谪岭南,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在江宁数年,又遭人诋毁,五十一岁时又一次遭到贬谪,被贬到更为偏远的龙标。王昌龄一生中竟两次被贬。他人生六分之一的时间,为官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贬谪中度过的!可以说,他一生壮志未酬。但是在身心饱受煎熬的贬谪岁月里,他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想,从未改变过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也从未改变过报效国家的志向!)‎ 通过了解诗人的经历,请再读读这一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的?(板书:冰心、玉壶)“冰心”是什么意思?诗人想用它说明什么?“玉壶”是什么样子的呢?(里里外外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由此可见,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就是要表明自己的信念。‎ 师:多么正直的人,多么高洁的心啊!(板书:高洁)‎ ‎(4)引读:所以当年迈的双亲问他:你会因横遭诽谤非议而改变志气吗?王昌龄会坚定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①当结发的妻子问他:你会因为处境艰难而向恶劣的环境屈服吗?王昌龄会深情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②当亲密的兄弟问他:你会因为官场的坎坷遭遇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同流合污吗?王昌龄会坚决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③当情深义重的友人问他:你会因为遭到贬谪而改变冰清玉洁的节操吗?王昌龄依然会豪迈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王昌龄一遍又一遍地在心底呐喊:(师引生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设计意图:‎ 此环节是通过创设情境,再次拉近学生与当时环境、文本、作者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切身体会作者内心,能与作者对话,同时也为感悟人物品质奠定基础。‎ ‎4.归纳主题。‎ 师:《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一寒一孤,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凄寒孤寂之情,用“一片冰心在玉壶”表明了诗人高洁的操守。同时“一片冰心在玉壶”也成了全诗的主旨所在,成了流传千古的佳句。‎ ‎5.熟读成诵。‎ 师:当我们理解了诗人与朋友离别的伤感,理解了诗人那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之后,让我们再一次跟随着这悠扬的乐曲吟诵这首诗,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播放古诗新唱)‎ 六、总结学法,拓展延伸。‎ ‎1.师生共同回顾总结学法:(1)学古诗,知作者;(2)解题意,会质疑;(3)抓字眼,明诗意;(4)多吟诵,悟诗情。‎ ‎2.拓展欣赏其他送别诗。‎ 设计意图:‎ 回顾总结学法,为学生自学古诗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 塞 下 曲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把握人物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领略了王昌龄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唐代诗人卢纶到边塞感受边塞将士的风采吧!(教师随机板书:塞下曲)‎ ‎2.回忆上节课总结的学习古诗的四步学法。(指名说)‎ ‎(1)学古诗,知作者;(2)解题意,会质疑;‎ ‎(3)抓字眼,明诗意;(4)多吟诵,悟诗情。‎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二、初读古诗,识字正音。‎ ‎1.学古诗,知作者。‎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塞下曲》的作者——卢纶。‎ 卢纶(739—799),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2.解题意,会质疑。‎ ‎(1)了解这首诗的体裁。‎ ‎《塞下曲》是指古代边塞地区的一种军歌,内容多写边塞征战。卢纶的《塞下曲》一共六首,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三首。‎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注意读出节奏。然后指名读一读,作出评价。(主要把字音读准,注意押韵)‎ ‎(3)检查学生的读诗情况后,出示本首古诗的生字,并读准多音字。‎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学习生字并熟悉诗句中的词语。‎ 三、理解诗句,体会诗境。‎ ‎1.抓字眼,明诗意。(小组汇报、同学互动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学习提示:小组合作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看图,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生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出示前两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单于:匈奴的首领。这里泛指侵扰唐朝的游牧民族首领。‎ 在乌云遮月、雁飞无声的漆黑夜晚,敌军统帅单于带着部队悄悄地逃跑了。‎ 出示后两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欲:想要。将:率领。骑:骑兵。逐:追逐。‎ 我方发觉后,正准备带领轻骑兵去追击敌人,刹那间,纷纷的大雪洒满了将士们的弓和刀。‎ 设计意图:‎ 学生利用上节课学习的方法,初步感知诗意。‎ 四、深入品味古诗,欣赏诗歌。‎ ‎1.前两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寂静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 匈奴的首领,这里泛指侵扰唐朝的游牧民族首领。从“夜遁逃”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2.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后两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3.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写是否追上敌人,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有力地烘托出来了。‎ ‎4.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 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诗歌,将自己的想象融入诗中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五、拓展欣赏。‎ 唐代有很多边塞诗,我们再来了解一些。‎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 ‎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 设计意图:‎ 拓展欣赏,激起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第三课时 墨  梅 ‎【课时目标】‎ ‎1.会写诗中的“砚、乾、坤”这3个生字,会写“墨梅、洗砚池、淡墨痕、好颜色、清气、满乾坤”等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高洁的品格、孤傲的胸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梅。‎ 导语:梅花,开放在万物凋零的严寒季节,傲冰斗雪。她既有冰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越重,她的清香越芬芳。因此梅花历来都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这节课,我们学的就是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 补充板书:墨梅。‎ ‎2.了解诗人。‎ ‎(1)指名交流关于王冕的资料。‎ ‎(2)课件出示: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等,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他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画梅。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所以王冕又别号“梅花屋主”。‎ ‎3.如此爱梅的王冕,一生画过许多幅墨梅,他不仅喜欢画画,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诗,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王冕为一幅墨梅画所题的诗。‎ ‎4.解题。‎ 想想题目“墨梅”是什么意思?(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小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幅画,学习这首诗。‎ 设计意图:‎ 初识王冕,解题“墨梅”。‎ 二、初读古诗。‎ ‎1.出示古诗,自读。‎ 我们知道,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请同学们试着准确并且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 ‎2.自由练习,再指名读,通过评价指出七言诗的停顿方法,让学生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 ‎3.齐读。‎ 设计意图:‎ 采用多种形式地朗读,在读中感悟古诗的韵律美,为理解诗意做好铺垫。‎ 三、解释古诗。‎ ‎1.联系古诗,想想王冕笔下的这株梅花究竟有什么特点呢?‎ 生交流,出示:生长地点 —— 洗砚池头 形态——朵朵花开 颜色——淡墨痕 气味——清气 交流提问:‎ ‎(1)王冕为什么要强调“我家”呢?(骄傲自豪)‎ 生读诗句。‎ ‎(2)出示墨梅图,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素洁、淡雅、不俗气)‎ ‎(3)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花香?(淡淡的清香)‎ ‎(4)请大家闭着眼睛想象,假如此刻你做了一个深呼吸,你闻到那香气了吗?‎ 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真是“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这是一株怎样的梅花呢?‎ ‎(板书:素洁淡雅、高洁不俗、不要称赞、不计名利)‎ 现在请联系古诗的内容,尝试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这是一株怎样的梅花。(生说诗意)‎ ‎3.同学们真了不起,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能把整首古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了,而且还解释了古诗中的一些字词。但是老师觉得有两个词是值得提出来和大家重点说说的,出示“满”“乾坤”‎ 满:弥漫。乾坤:天地间。‎ 好处:“满”“乾坤”不仅传神地写出了梅香的充盈激荡,而且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格魅力。‎ ‎4.试着联系诗句,描述你眼前的这株梅花。‎ ‎5.齐读古诗。让我们一起边读古诗边想象这株“色淡气清”的梅花。‎ 设计意图:‎ 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教给学生学习抓关键字的方法。‎ 四、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1.同学们,王冕之所以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现梅花的色淡气清吗?曾经有人用这样的一句话来称赞王冕:“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呢?可以联系你预习时查找的资料,也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的资料,与同桌讨论讨论。‎ 色淡——清雅高洁。‎ 气清——淡泊清高、不计名利。‎ ‎2.补充王冕的生平资料。‎ ‎3.读着王冕的简介,你是否对王冕,对墨梅有了更深的体会?‎ ‎(王冕写梅花色淡气清,不在意别人的夸耀,更不需要别人的奉承。其实是在写自己品行高洁,不计名利。)‎ ‎4.王冕为何如此喜欢梅花呢?为何种梅千株,还自称为“梅花屋主”?学了这首诗,你知道原因了吗?‎ ‎(王冕喜欢的是梅的高洁、清雅的品格,希望自己也能像梅花一样)‎ 小结:一朵朵色淡气清的梅花在诗人的笔下凝成的是一个个清雅高洁、淡泊清高、不计名利的人,我们喜欢梅花,就要学习梅花,像墨梅一样只留清气满乾坤!让我们记住“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最后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格。‎ 设计意图:‎ 由花及人,引生领悟人物的高贵品格。‎ ‎【板书设计】‎ ‎21 古 诗 三 首 芙蓉楼送辛渐    塞下曲    墨梅 ‎ [唐]王昌龄 [唐]卢纶 [元]王冕 ‎ 一片冰心在玉壶 威武气概 高洁、清雅 ‎ (借物喻人)‎ ‎22 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 ‎ ‎3.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体会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 ‎【教学难点】‎ 能根据注释理解句子,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囊 萤 夜 读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 ‎ ‎2.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体会主人公刻苦勤奋学习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读题,解题。‎ ‎1.出示文章,生读。‎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囊萤夜读》。(板书齐读课题)‎ ‎2.借助注释理解题目的意思。‎ 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囊萤夜读:把很多萤火虫装在袋子里,用来照明以便夜间读书。‎ ‎3.对课题质疑。‎ 设计意图:‎ 导入课题,对课题质疑,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学习提示: 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地方做好标记。‎ ‎(一)检测预习情况。‎ 出示生词,指名读,齐读。‎ ‎(二)朗读课文。‎ ‎1.指名朗读。‎ ‎2.根据学情引导读准节奏。‎ ‎3.教师范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读法。‎ ‎4.生练读。‎ ‎5.指读,齐读,评价。‎ 设计意图:‎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读:“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使知、能和谐发展”。文言文识字生僻,拗口难读,教学中更应该强调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所以文言文的教学也必须“以读为本”。‎ 三、解疑。‎ 师:谁囊萤夜读?为什么囊萤夜读?‎ ‎(一)回顾学法。‎ 引导学生回顾理解诗句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看注释,借助工具书,看插图……‎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读读古文,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有不明白的在同桌间、小组内研讨,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共同探讨。‎ ‎2.小组学习。‎ ‎3.交流反馈。‎ ‎(1)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恭勤:肃敬勤勉。倦:疲倦。通:通晓,明白。‎ 晋朝人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2)家贫不常得油。‎ 贫:穷。常:经常。‎ 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灯。‎ ‎(3)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盛:装。‎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4.引生想象:囊萤夜读会遇到哪些困难。‎ ‎5.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 学法迁移,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感受车胤的精神品质。‎ 四、感受人物形象。‎ 车胤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知识广博,学问精通,学习刻苦)‎ 五、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刻苦学习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带给你怎样的启发?‎ ‎ 1.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名人刻苦学习的故事。‎ ‎2.谈感受。‎ 第二课时 铁 杵 成 针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铁杵成针》,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有毅力的道理 。‎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理解“铁杵”。‎ ‎1.读一读。‎ 指名读,读后评议。‎ ‎(师划分朗读节奏:铁杵/成针)‎ ‎2.猜一猜。‎ 根据部首,猜测“杵”可能是什么意思。“铁杵”又是什么意思。‎ ‎(理解汉字,要看偏旁部首,“杵”字是木字旁,这个字与木有关,“杵”是什么呢?是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那么“铁杵”是什么意思呢?)‎ ‎3.看一看。‎ 课件出示铁杵图片,铁杵就是一头粗一头细的圆铁棒,要把它磨成一根针,谈何容易。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 设计意图:‎ 随文识字,音、形、义相结合。‎ 二、初读文本。‎ ‎1.出示文本,标好朗读节奏。‎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ǎo)/方/磨铁杵。问之,曰(yuē):“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huán)/卒(zú)业。‎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教师引领,慢慢朗读。(重点指导读好下面一句话:相同语句,不同断句。“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或“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设计意图:‎ 多种形式读,增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三、细读感悟。‎ ‎1.观察字形,说说“曰”字。‎ ‎(1)找一找,“曰”字在文中出现在哪里?‎ ‎(2)联系文中的语句,观察“曰”字的字形,说说“曰”字的意思。‎ ‎(外框是个口字,里面一横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 ‎(3)读一读带有“曰”字的语句。‎ ‎2.人物称呼,不断变化。‎ ‎(1)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找一找。‎ ‎(李太白、太白)‎ ‎(2)辩一辩:为什么不都称呼李太白?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 ‎(避免重复,表达更简洁。)‎ ‎(3)读一读带有上面人称的语句。‎ ‎3.联系语句,说说“其”字。‎ ‎(1)出示句子:太白感其意。‎ ‎(2)议一议:太白被谁的意志感动了?‎ ‎(老媪,“其”在这里指老媪。)‎ ‎(3)读一读带有“其”字的语句。‎ ‎4.小组内讨论意思,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 准确把握学情,师针对难点点拨,引生恰到好处地理解文意。‎ 四、拓展延伸。‎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出示谚语,大家诵读。‎ ‎(1)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两句谚语:‎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指名朗读。‎ ‎(3)齐声诵读。‎ 设计意图:‎ 拓展延伸,引生悟其理。‎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小古文,初步学会了如何断句,如何理解字词,如何开开心心地诵读,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愿大家多多诵读小古文,喜欢上小古文!‎ ‎【板书设计】‎ ‎22 文言文二则 囊萤夜读恭勤不倦 博学多通萤火 照书 以夜继日刻苦勤奋学习 铁杵成针磨铁杵 欲作针感其意 还卒业有恒心、有毅力 ‎23 “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会写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3.学习从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悟哈尔威船长舍己救人、镇定自若、急中生智、坚守岗位的崇高品质。‎ 过程与方法:‎ 品读关键词句,从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哈尔威船长舍己救人、镇定自若、急中生智、坚守岗位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内心,感悟语言的魅力,感受人物的高大形象,从而感动于英雄的品质。‎ ‎【教学难点】‎ 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体会灾难的可怕。‎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课件出示“诺曼底号”图片及简介:“诺曼底号”轮船,造于1863年,到1870年,才7岁,它设施先进,是英伦海峡上最漂亮的邮船之一。就是这样一艘安全、可靠、先进的轮船, 1870年3月17日,遇难了。(引导齐读课题)‎ ‎2.简介作者。‎ 维克多·雨果(1802—1885),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大师、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政论家。他被誉为“法兰西的民族诗人”,是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他的代表作有《九三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 设计意图:‎ 图片导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清课文思路,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预习效果。‎ ‎(1)出示生词,抽生认读,相机正音。‎ ‎(2)理清课文思路。‎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写哈尔威船长指挥驾驶“诺曼底号”轮船安全航行。‎ 第二部分(第6―9自然段),写“玛丽号”轮船猝不及防地逼近“诺曼底号”轮船并与之相撞。‎ 第三部分(第10―40自然段),写哈尔威船长在轮船遇难时镇定自若地指挥乘客脱险。‎ 第四部分(第41―45自然段),写哈尔威船长与“诺曼底号”一起沉没。 ‎ ‎(3)概括主要内容:1870年3月17日,两艘英国轮船相撞,船长亲自指挥救援工作,在人员全部获救后自己却随着轮船沉入大海。‎ 设计意图:‎ 初读感知,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及作者的写作思路。‎ 三、品词析句,体会“危急时刻”。‎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场怎样的灾难?用一个词来概括。(可怕、突如其来)‎ ‎2.出示学习提示: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句子,抓住关键词,批注自己的体会,小组交流。‎ 汇报交流。‎ ‎(1)人的表现。‎ ‎①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生谈体会:在这艘年轻的轮船上,刚刚人们还沉浸在美好的梦境中,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②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生谈体会:写出场面的混乱、人们渴望逃生的画面及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的忠于职守。‎ ‎(2)船的现状。‎ ‎①眼看就要撞船,已经没有任何办法避开它了。一瞬间,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人们还没来得及一一看清,就要死到临头,葬身鱼腹了。(你抓住了哪个词?什么感受?)‎ ‎②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在它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为什么用“剖”?)‎ ‎③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生抓关键词谈体会,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 ‎④对比读以下两个句子,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 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 海水哗哗往里流,汹涌湍急,势不可当。‎ ‎“灌”比“流”更能表现出水流得急,从而衬托出形势的严峻。‎ ‎(3)对“雾”的描写表现了天气的恶劣。‎ ‎①找到描写“雾”的句子,体会其与“灾难”的关系。反复读这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突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 ‎(作者精彩的环境描写突出了情况的危急,灾难的可怕。)‎ ‎②面对这种结局,船长是怎么做的?‎ 在这关键时刻,船长挺身而出,使得乱得不可开交的场面变得井然有序。那么你们想不想去认识一下这位船长?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 抓住关键词句,感受灾难的可怕,为突显哈尔威船长的人物形象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哈尔威船长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 ‎2.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诺曼底号”遭遇了突如其来的灾难,在悲剧发生时是哈尔威船长通过镇定的指挥,救了船上的人,所以课文的作者维克多·雨果给了哈尔威船长一个极高的评价。‎ ‎(课件出示: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3.生大声地读出来,根据句子质疑:为什么说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是什么地方不能与他相提并论?‎ 设计意图:‎ 质疑导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走近船长,感悟品质,领悟生命真谛。‎ 学习提示:默读课文第12—45自然段,在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是怎样说,怎样做的?画出相关语句,批注你的体会,然后小组交流。‎ 汇报交流。‎ ‎(一)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诺曼底号”上有二十八名船员和一名女服务员,还有三十一名乘客,其中十二名是妇女。)‎ ‎1.怎么理解船长的安排?真的只有六十人吗?他到底把谁给忘了?(他把自己给忘了)‎ ‎2.船长说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这说明了什么? (在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3.哈尔威船长舍己救人的品质让我们感动。他舍掉了自己的什么?(预设:生 命。师引:生存的机会、逃生的机会、活着的机会)‎ 小结:其实,面对灾难,面对死亡,求生是每个人的本能。可是,哈尔威船长为了六十人的安危,毅然决然地舍弃了自己生存的机会, 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别人能与他相提并论吗?(不能)(板书:舍己救人)‎ ‎4.把我们的理解融入这段话中,再来读读这段话。指名读、齐读。(应该读出什么语气?吼喝、威严、命令、镇定……)‎ ‎(二)课件出示: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1.生谈自己的理解,带着理解读。(读出那份威严)‎ ‎2.讨论: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下令开枪打死那些胆敢抢在女人前面的男人?(首先体现了船长对弱者的关心,由于当时情况紧急,又不得不这样做,然后体现出他的遇事果断。)‎ ‎3.齐读这句话。‎ ‎4.指导朗读。‎ ‎(三)课件出示: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伟大的灵魂”指的是谁?为什么要称他是伟大的灵魂?‎ ‎(四)课件出示: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生齐读)‎ ‎1.师:是什么地方不能与他相提并论?(他的忠于职守、镇定自若、绅士风度)。‎ 师:同学们,正是因为船长的忠于职守、镇定自若、绅士风度,乱得不可开交的场面变得井然有序,救援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二十分钟很快就到了。船头开始下沉,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此时最悲壮的一幕出现了: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师配乐朗读,课件出示)‎ ‎2.引生质疑。‎ ‎(1)为什么要称船长为雕像呢?‎ ‎(2)这雾气为什么是阴惨惨的?‎ ‎(3)船长为什么不走呢? 为什么要与船一起沉没?‎ 生思考后解疑。‎ a.因为他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所以说哈尔威船长是一尊雕像。这象征着他在人们的心中是一座丰碑,他的精神将永远刻在人们的心中。‎ b.作者用雾气衬托人们悲痛的心情。‎ c.因为他是船长,这艘船是他的心爱之物,船就是他的生命。船长虽然牺牲了,但是其他人获救了。这体现了船长的什么品质?(板书:舍己救人)‎ ‎3.正因为这样,所以维克多·雨果要如此评价船长,一起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 ‎(1)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联系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谈理解。‎ ‎(2)危急时刻,是放弃责任、违背天良、只求独自活命呢?还是舍己救人、不辱使命呢?哈尔威船长已经用行动给我们做出了响亮的回答。‎ 设计意图:‎ 品词析句,在体会人物品质的过程中领悟生命真谛。‎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此刻,轮船还在下沉,可是我们却只能眼睁睁地望着哈尔威船长即将赴难,我们的心在滴血。此刻如果你就是小艇上获救的一员,你最想对船长说什么,请把它写下来吧。‎ 设计意图:‎ 使学生回归文本,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在创设的角色中,畅说感受,升华情感。‎ 四、总结写法。‎ ‎1.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体现人物的品质。‎ ‎2.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五、布置作业。‎ ‎1.把哈尔威船长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阅读《挑山工》,与课文比较,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人的。‎ ‎【板书设计】‎ ‎23 “诺曼底号”遇难记 大雾弥漫→“诺曼底号”遇难→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指挥有方→舍己救人→沉入海底 船:漏水严重 人:惊慌失措 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坚守岗位 ‎24* 黄 继 光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联系上下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屡次”“胸膛”“战役”“摧毁”等词语。‎ ‎2.抓住描写黄继光语言、动作的语句,体会黄继光英勇顽强的品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黄继光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语言描写及动作描写突出人物品质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情境,激发兴趣。‎ 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不胜枚举。你最敬佩哪位英雄人物?简单介绍一下他的英雄事迹。‎ 总结归纳:他们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黄继光就是这些英雄人物中的一位,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他为了战争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继光的英雄事迹。‎ 设计意图:‎ 课堂的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把学生带入一种与教学内容相通的氛围中,学生在课堂伊始就对英雄人物充满了无限的崇敬,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为以后各环节的学习做好了情感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识字。‎ 匍匐 屡次 摧毁 胸膛 冰雹 战役 晕yūn(晕倒)‎yùn(月晕)‎ ‎3.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生汇报,师板书:接受任务、主动请战、壮烈牺牲、夺取胜利)‎ ‎4.课文为我们介绍的黄继光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品词析句,精读感悟。‎ ‎(一)出示学习提示。‎ 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黄继光语言、动作的语句,抓住关键词说说你的体会,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交流。‎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汇报交流。‎ ‎1.英勇献身。‎ ‎(1)黄继光在完成任务时虽然处境艰难,但却是那样顽强。‎ 让学生抓住“匍匐→爬→站起来→举起→晕倒→又站起来→猛扑→堵住”等词语,理出英雄的行动线索,这样黄继光的英雄形象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体会到英雄的顽强。‎ ‎(2)出示句子: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读描写敌人子弹的比喻句,并体会其作用。‎ 小结: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连挪动都很困难的黄继光居然站起来了。多么顽强,多么了不起啊!多么令人感动啊!‎ ‎(3)出示句子: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组织讨论交流: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 在读中体会黄继光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了他对敌人的仇恨和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达到“以读促知,以读促解”的目的。‎ 过渡:面对死亡,黄继光毫不畏惧,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用自己的生命为这次战斗铺平道路。那么,他在主动请战时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2.主动请战。‎ ‎(1)思考:“愤怒”和“坚定”在文中表达了黄继光怎样的思想感情?‎ ‎(2)比较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①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②战士们的突击,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3)理解: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这是黄继光保证完成任务的誓言,体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4)指导朗读:读出黄继光坚定的语气。‎ ‎3.占领高地。‎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2)战士们像猛虎一样冲上去,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设计意图:‎ 使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堂上充分让学生进行阅读实践。‎ 四、串联教材,迁移课外。‎ ‎1.补充材料,深情读文。‎ 黄继光的事迹是十分感人的,他壮烈牺牲的场面让人难忘。老师从课外书上还了解到:就在黄继光壮烈牺牲后,指导员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发现黄继光那结实、坚强的身躯仍然扑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住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在中心火力点的前面,留下一条10米长的血印。看到这一切,连长流出了热泪,所有人都流出了热泪,指导员抱起黄继光,紧紧地搂在怀里,失声痛哭。‎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黄继光又有了新的认识,请用朗读课文传递你的体会。‎ ‎2.阅读课后链接,体会钱学森的爱国情感。‎ 设计意图:‎ 补充资料,使学生将蓄积于心中的情感再一次推向高潮。‎ 五、小结收获。‎ 师生共同小结本课写法:抓住语言描写及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之后通过网络资源查找其他英雄人物的事迹,下节课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24* 黄 继 光 语言: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临危受命)‎ 动作:匍匐→爬→站起来→举起→晕倒→又站起来→猛扑→堵住(视死如归)‎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以介绍自己为题,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 ‎2.能在不同的情境下作自我介绍。‎ ‎3.听的同学要注意听别人介绍,并能进行评价。‎ ‎【教学重点】‎ 能从不同方面作自我介绍。‎ ‎【教学难点】‎ 能够选取恰当的事例介绍自己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 ‎【教学过程】‎ 一、快乐采访。‎ ‎1.情境创设:同学们,你们了解老师吗?今天就让你们来当小记者,想问什么,就问什么。‎ ‎2.“小记者”提问。‎ ‎3.教师做“下水文”答“小记者”问。‎ ‎4.说说老师是如何回答“小记者”的问题的。(板书:基本情况、性格、爱好) ‎ ‎5.自然过渡:老师越来越喜欢同学们啦,老师也想进一步地了解你们,你们能满足老师的要求吗?‎ 设计意图:‎ 导入要有激情!一开课便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置身现实“情境”之中,通过自身体验,引发情感共鸣。当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心弦受到拨动,思想受到启发,文思开始萌动时,其创作冲动也就随之产生了。‎ 二、应聘校报记者,自我介绍。‎ ‎1.揭示主题:大家都来说说吧,向老师作自我介绍。(板书:自我介绍)‎ ‎2.学生读读课本“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中的内容。‎ ‎3.自我介绍要介绍些什么呢?‎ 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外貌等,爱吃什么,爱玩什么,或者有什么特长或优缺点。‎ ‎4.比如说,我们要应聘校报记者,要作自我介绍,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希望能入选校报记者)你如何自我介绍?(学生交流)‎ ‎5.教师点拨。(要求自我介绍中有当记者这方面的经验。)‎ 设计意图:‎ 以应聘校报记者,作自我介绍为例,引导学生在其他场合中能随机应变地作自我介绍。‎ 三、小组交流其他情境,作自我介绍。‎ ‎1.小组选择其他两个情境,作自我介绍。‎ ‎2.学生汇报,其他小组评价,教师点拨。‎ ‎3.针对优秀的小组,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 学生能举一反三地作自我介绍。‎ 四、布置作业。‎ 课后把自己介绍给爸爸妈妈。‎ ‎【板书设计】‎ 自 我 介 绍 姓名、年龄、外貌 性格、爱好 特长、优缺点等 习作:我的“自画像”‎ ‎【教学目标】 ‎ ‎1.通过“我的‘自画像’”习作训练,获得一个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 ‎2.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 ‎3.能用典型事例来介绍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 抓住自己独特的外貌特征,反映自己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 能准确地通过具体事例写出自己的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 ‎2.能用典型事例来介绍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本单元人物,梳理写人方法。‎ ‎1.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临危不乱、舍己救人的哈尔威船长,视死如归的黄继光等人物,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使得他们在我们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象的?‎ 生: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对人物进行描写。通过具体事例来介绍人物性格特点。‎ ‎2.师小结。‎ 二、自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内容。‎ 今天我们就用以上方法来向老师介绍一下你自己吧!‎ ‎1.生自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内容。‎ ‎2.提问:要想让别人认识我们,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自己?(生汇报:外 貌、性格特点、爱好与特长等)‎ 设计意图:‎ 帮助生审题,明确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本次习作。‎ 三、指导外貌描写。‎ ‎1.猜人物。‎ 师出示两个描写外貌的段落,生猜一猜。‎ ‎(1)课件出示:我,个子不高也不矮,身体不胖也不瘦,脸色不黑也不白,眼睛不大也不小,鼻子不高也不低,嘴巴不宽也不窄,耳朵不圆也不长。——我是谁?‎ 学生猜一猜:人。‎ 师:具体是哪个人看得出来吗?‎ 生:看不出来。‎ 师:是的,因为这段外貌描写没有抓住人物的具体特点,所以猜不出是谁。我们继续猜。‎ ‎(2)课件出示:我,全身灰色,脸上有一条长长的伤疤,眼睛时常滴溜溜地转,左耳缺了一块,大嘴巴里也缺了一颗牙齿。我是新一任狼族族长,是草原最聪明却又是最倒霉的一只狼。‎ 师:猜猜这是谁?‎ 生:灰太狼。‎ 师:你是根据什么特征猜出来的?‎ 生交流。‎ ‎2.小结、概括人物外貌描写方法。‎ 介绍时要抓住人物外貌中最突出的特点来写,也就是人物的特点,不用面面俱到,最好能在外貌介绍中透露自己跟别人不一样的个性特点。‎ ‎3.师出示提纲以及描写五官的词语,引生口头介绍。‎ 课件出示:向你介绍我的基本情况和外貌。‎ 你好!我叫       ,今年     岁,在    小学读四年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生根据提示,组内进行口头补白小练笔。‎ ‎(2)秀秀自己,余生点评。‎ 请同学上台介绍自己,其他同学评价他写得像不像?并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 通过比较习作片段,让学生知道描写外貌要抓住特点,避免面面俱到,全世界人长一个样的病文出现。‎ 四、指导人物性格描写。‎ ‎1.谈话:你看,我们全班几十个同学外貌不同,性格也全然不同,那一个人与一个人的性格到底不同在哪里呢?抽生说说自己的性格,相机引出描写人物性格的词语。‎ ‎2.读读下面这段话,看看这个同学的性格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1)课件出示:我的性格特点。‎ 我呀,是个粗心大意的人。有时早上起床晚了,急匆匆赶着去上学,连文具盒也忘记带。更好笑的是那一次,我们全家要出门旅游,可是由于时间紧,急着去赶火车,我一着急,竟然忘记换鞋,急急忙忙穿着拖鞋就出了门,把爸爸妈妈给笑坏了。大家说我是不是很粗心啊?‎ ‎(2)请同学说说片段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交流。‎ ‎3.师小结:人的性格特点千奇百怪,所以才造就出我们这个缤纷而热闹的世界。老师简要地归结出一些性格特点,包括优点缺点,但这些远远不够,每个人其实是多面的。‎ ‎4.对号入座。‎ 师补充出示一些描写性格的词语,请同学根据提示想一想,自己是哪种性格的人,最好能举出一个事例来说说自己的性格特点,能说出自己当时的语言、动作、表情更好。‎ ‎(板书:举事例)‎ ‎5.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 ‎6.请典型同学上台展示。‎ 课件出示:向你介绍我的性格特点。(举个事例说一说)‎ 我是个          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教师在学生讲述过程中给予点评与指导。并颁发“最佳介绍奖”。‎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事例要典型,要和性格特点吻合,避免出现两张皮现象。‎ 五、指导爱好、特长描写。‎ ‎1.除了介绍外貌、性格,还可以写什么?(爱好、特长)‎ ‎(板书:爱好、特长)‎ ‎2.扩展思路。‎ 师:那你的爱好是什么?‎ 生交流。‎ 师:一个人的爱好健康、广泛,兴趣多样,那他的生活肯定丰富多彩,不会显得无聊、单调。‎ 课件出示:爱好、特长。‎ 看书、画画、弹琴、‎ 唱歌、跳舞、跳绳、‎ 下棋、打球、游泳、‎ 溜冰、旅游、跑步……‎ 六、欣赏下水文。‎ ‎1.师出示下水文,生读。‎ 这 就 是 我 大家好,我叫杨瑞花,是个小学老师。我身材一点也不苗条,比较胖,为此从小到大我一直很烦恼。我有一头乌黑发亮的长头发,到现在还没有一根白发。让我遗憾的是,我本来有一双好看的双眼皮的大眼睛,因为太爱看书,又没好好保护,结果成了近视眼,现在眼镜度数足足有800度。‎ 我的性格活泼开朗,特别爱笑,朋友聚会的时候,我的笑声总是最突出。记得有次到电影院看电影,看到精彩好笑的地方,我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惹得旁边的观众向我嘘声瞪白眼,我尴尬极了,只有不好意思地向他们赔不是。你看,我是不是太不顾形象了呢?我的朋友都说,我是个十足的“乐天派”。‎ 我的爱好有很多,我最喜欢的就是看书。每天再忙再累,睡觉前我都会看一会儿书。‎ 听了我的介绍,不知你有没有喜欢上我?怎么样,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2.教师点评赏析。‎ 设计意图:‎ 通过赏析范文,从中学会写法,为成功完成习作做铺垫。‎ 七、生完成习作。‎ ‎【板书设计】‎ 我的“自画像”‎ 外貌:抓特点 性格:举事例 其他方面:爱好、特长……‎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欣赏佳作。‎ ‎2.学习自改、互改习作。‎ ‎【教学过程】‎ 一、佳作欣赏。‎ ‎1.教师读优秀佳作,说出文章中用词准确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新颖的开头和结尾。‎ ‎2.小组内交流,学习别人的精彩之处。‎ 二、读存在问题较多的作文,帮助学生修改。‎ 三、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语 文 园 地 ‎【教学目标】‎ ‎1.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2.积累描写人物品质和心情的词语,能灵活运用。‎ ‎3.能用一组连续的动作写句子。‎ ‎4.积累名言,引导学生遇到挫折时勇于向困难挑战。‎ ‎【教学重点】‎ 从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难点】‎ ‎1.积累描写品质和心情的词语,能灵活运用。‎ ‎2.能用一组连续的动作写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交流平台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阅读)‎ ‎2.(1)从哈尔威船长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船长的临危不惧。我们感受到了船长镇定自若地指挥着救援,其伟大的形象跃然纸上。让我们为之震撼,为之敬佩。‎ 由此可见,从人物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人物的一些特点。‎ ‎(2)从黄继光的动作中可以感受到他视死如归的品质。‎ 由此可见,从人物的动作描写中可以感受到人物的品质。‎ ‎3.师:我们在写习作时,也应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来体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能在描写人物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二、识字加油站。‎ ‎1.自读这些词语。(教师引导学生读准这些词语)‎ ‎2.小组巩固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读读这些词语,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4.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的?‎ 生:描写人的品质或心情的。‎ ‎5.描写人的品质的是哪些词语?‎ 生:和蔼 慷慨 贤惠 临危不惧 彬彬有礼 ‎6.你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教师点拨,并引导学生识记要认识的字。‎ 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不吝啬。‎ 临危不惧: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7.描写人的心情的词语有哪些?‎ 悲戚 焦躁不安 心急如焚 ‎8.你能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悲戚:悲痛哀伤。‎ 焦躁不安:表示一个人烦躁,着急不得安宁的意思。‎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9.拓展:你还知道哪些表现人的品质或心情的词语?(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0.教师出示一些表现人的品质的四字词语供学生参考,并识记。‎ 威武不屈 舍生忘死 一丝不苟 两袖清风 奋不顾身 舍己为人 坚强不屈 高风亮节 冰清玉洁 拾金不昧 表里如一 宽宏大量 光明磊落 持之以恒 ‎11.出示表示人的心情的四字词语。‎ 描写人害怕的心情:胆战心惊、心惊肉跳、毛骨悚然。‎ 描写人喜悦的心情:欢天喜地、眉开眼笑、手舞足蹈。‎ 描写人难过的心情:心如刀割、泣不成声、悲痛欲绝。‎ 设计意图:‎ 学生积累一些四字词语,便于在分析人物的形象或者习作中,学以致用。‎ 三、词句段运用。‎ ‎(一)课本第118页的成语都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选两三个,讲讲它们的故事和含义。‎ ‎1.读读这些成语,教师正音,引导学生读通、读顺。‎ ‎2.小组交流学生知道的读书的故事。‎ ‎3.学生不知道的故事,教师补充。‎ ‎(1)程门立雪:宋代杨时在下雪天拜谒著名学者程颐,程颐瞑目而坐,杨时不敢惊动,在旁站立等待。程颐醒来,门前积雪已经一尺深了。后用“程门立雪”形容尊师重道,恭敬求道。‎ ‎(2)悬梁刺股: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他勤奋好学,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战国时期,苏秦因不受重用便下定决心读书。他准备了一把锥子,一打瞌睡,他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便清醒过来,继续读书,终有所成。‎ ‎4.你还知道哪些与读书有关的故事?‎ ‎(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如:鲁迅读书、毛主席读书等)‎ ‎5.读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养成热爱学习,热爱读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习惯)‎ 设计意图:‎ 从古人的学习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 ‎(二)仿照课本第118页的句子,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1.读读这两段话,说说加点字有什么特点?‎ ‎(它们是一组连续的动词,最少是3个)‎ ‎2.小组交流下面提供的情况,用上一连串的动作。‎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蝴蝶飞舞:蝴蝶在花丛中上下飞舞着,它终于停在了一朵花上,开始尽情地采集花粉。‎ ‎(2)小男孩打羽毛球:小男孩在和爸爸打羽毛球,只见他瞄准球,用力一打。面对他这个高空球,爸爸胸有成竹,看准机会,来了个漂亮的回球。小男孩跑过去,‎ 抡了一个圈,打出去,爸爸措手不及,球掉了,小男孩高兴地跳起来。‎ ‎(3)妈妈下班回到家:妈妈下班回家,放下背包,走进厨房,开始切菜、炒菜、煮饭,一会儿,美味的饭菜就做好了。‎ ‎4.学生自己举例写一些带有连续动作的句子。‎ 设计意图:‎ 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四、日积月累。‎ ‎1.学生读读这些句子。‎ ‎2.抽生读,教师正音,引导学生读通读顺。‎ ‎3.理解句子的意思。‎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处事,就应该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自强不息。力求自我进步,永不停止。‎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3)不怨天,不尤人:不埋怨上天给的命运,不要遇到挫折就怨恨别人。‎ ‎(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 ‎4.学生再次交流句子的意思。‎ ‎5.教师引导学生背诵。‎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了解意思,培养学生遇到挫折勇于拼搏的精神。‎ ‎【板书设计】‎ 交流平台: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识字加油站:积累描写人的品质和心情的词语。‎ 词句段运用:学习讲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故事;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日积月累:积累名言,学习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精神。‎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