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含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含课件)

ID:58962

大小:28.1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08-08-0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点击下载:本课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斗争目标。 2.使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3.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内容。 4.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从中引导学生分析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从而得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中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 2.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教学重点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教学方法 1.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说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从而导入新课。 2.比较分析法。对于《辛丑条约》的内容,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对条约内容进行分析,然后再指导学生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以深化学生对《辛丑条约》的严重危害性的认识。 3.导入法。义和团运动中,流传有大量的歌、谣、诗等形式的宣传材料,可以借此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4.复习比较法。1900年慈禧挟光绪西逃,是继四十年前(1860年)英法联军占北京后,北京城又一次为列强所占领。可以通过比较这两段历史让学生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5.阅读理解法。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描述八国联军在中国的侵略罪行的文字,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侵略者的强盗面目。 6.音像辅助法。可以增强直观效果。 7.归纳法。对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理解,可以对近代主要条约进行归纳来帮助理解。 ●教具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过“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我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是中国失败,日本胜利。这场战争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而告结束。下面,请同学们结合《马关条约》的内容来讨论一下“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投影显示]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4.增辟通商口岸。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回答一: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严重地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是继1842年割香港岛给英国和一直到19世纪80年代割大片北方领土给俄国之后又一次严重的丧失领土主权。 回答二: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恶化了清政府的财政。 回答三: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日本可以利用中国的原料、中国的劳动力和中国的市场,降低了生产成本。对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强劲的威胁。在外国工业品的冲击下,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步履维艰。 回答四:增辟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势力进一步延伸到中国内地。 [教师小结]同学们分析得很正确,我们把上面几点合在一起,就是对《马关条约》的影响的一个小结。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在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当时主要表现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具体情况为(投影打出下列表格):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简表 国别 割占和强迫租借的地区 “势力范围” 德国 强迫租借胶州湾 山东 俄国 强迫租借旅顺和大连地区 长城以北和新疆 法国 强迫租借广州湾 广东、广西和云南 英国 强迫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区和附近岛屿(今统称‘新界’),还有威海卫 长江流域,云南、广东 日本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福建  同学们,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列强瓜分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中华民族在这时候已处于亡国灭种的关头。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进行救亡图存,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导入语例示二] 同学们请看一组投影。 [投影显示]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劝奉教,自信天,不信神,忘祖先。 男无伦,女行奸,鬼孩俱是子母产, 如不信,仔细观,鬼子眼睛俱发蓝。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神发怒,仙发怨,一同下山把道传。 非是邪,非白莲,念咒语,法真言, 升黄表,敬香烟,请下各洞众神仙。 仙出洞,神下山,附着人体把拳传。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大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见《近代史资料专刊》“义和团史料”部分)  同学们,上面这段材料讲的是义和团宣传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的一些特点。第一句首先表明义和团的兴起是因鬼子闹中原,即其主要的目标是反帝这一点已经显示无疑了。再一点,从里面的一些观点来看也证明了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目标是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比如天不下雨,义和团也归结为帝国主义的侵略导致。还有,我们还能从中看出义和团有盲目排外的一面。比如,拆铁道、拔线杆、毁轮船等。那么,义和团运动到底是怎样一场运动?它是如何兴起的?这场运动有什么特点?在当时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它?等等。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义和团运动及相关的内容。 [板书]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的导入框和第一目下面的内容,从中找出有关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信息。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山东,这从两个地方可以看出,一是“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一句。二是“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一句。 关于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从“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一句中可以看出,一年的时间,义和团由山东到京津,其速度是非常快的。 [教师引导]从中能否看出引发义和团运动的原因? [学生回答]从“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一句可看出引发义和团运动的原因是外国教会的压迫。 [教师总结]正确。义和团运动就是在反洋教斗争的基础上兴起的。 [教师讲述]同学们,我们知道,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字架。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到19世纪末已达三千三百多人。他们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拨民族关系,进行文化侵略,并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掠夺中国利权,起到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中国人民对此极其痛恨,不断进行反抗。 [教师介绍]义和团是在义和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义和拳是民间反清秘密结社的一种。义和拳改称义和团,最早见于山东巡抚张汝梅的奏折。1899年夏天,继任山东巡抚毓贤出示义和拳改称义和团。义和拳先在山东冠县一带展开,赵三多领导民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此后不久,义和拳又在茌平、平原、禹城一带活跃起来。山东巡抚毓贤对义和团采取的政策是由“剿”变“抚”。英法美等国驻华公使压迫清政府撤换毓贤。改派袁世凯为山东巡抚。袁世凯到山东站稳脚跟之后,大肆镇压义和团。义和团在山东无法立足,开始北上,进入直隶,并且不断向北发展,进入京津地区。 [教师过渡]由于义和团势力的发展,帝国主义担心他们的在华利益受到损害。因此于1900年6月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书,然后回答八国联军是由哪些国家的军队组成的? [学生回答]由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军队组成。司令是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 [教师要求]请同学们简述廊坊阻击战的经过。 [学生简述]西摩尔率八国联军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义和团奋勇抵抗,侵略军在廊坊被义和团包围。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教师过渡]廊坊阻击战义和团虽然取得了大捷。但仍然没有阻止侵略军攻占天津和北京。下面,我们就来看详细内容。 [板书]二、八国联军侵华 攻占天津──侵占北京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把天津和北京失陷的过程看一下,对此问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学生看书]……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把天津和北京失陷的过程简述一遍。 [学生简述]在廊坊阻击战的同时,集结在大沽口外的各国舰队夺取了大沽炮台,天津门户洞开。八国联军源源登陆,随后攻占天津。慈禧太后急忙派人向列强求和,八国联军不予理睬,沿运河向北京进犯,8月中旬,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 [教师引导]同学们想一下,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是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也是最高统治者出逃,也以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下面请同学们回忆、讨论,这是哪一次战争,当时出逃的皇帝是谁?最后签订了什么条约?为什么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京城被两次攻破?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忆,讨论]…… [学生回答]这场战争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当时出逃的皇帝是咸丰帝。第二次鸦片战争最后签订了《北京条约》。在四十年中列强两次攻破京城。这一方面表明了列强的船坚炮利,另一方面又表明清朝的腐败。这说明了清王朝的腐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此,两次攻破京城都与清政府的腐败、妥协有绝大关系。 [教师引申]清政府的这种腐败、妥协,只能给中国带来灾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后,火烧圆明园,使闻名世界的皇家园林付之一炬。八国联军进北京后,更是肆无忌惮地烧、杀、抢、掠,犯下了滔天罪行。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彩色字内容。从中了解八国联军在北京城欠下中国人民的一笔笔血债。 [学生阅读]…… [教师引导]同学们看完小字内容后,再来看课本下面的一组照片,希望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幅照片,叙述一下八国联军的罪行。 [学生叙述]叙述一:“在八国联军炮火下燃烧的北京城”一幅照片是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后,架炮轰击北京城区,一些房屋被击中着火。 叙述二:“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员”一幅照片是当时的目击者拍下来的。照片上有“齐化门外联军之杀义和团”的字样。齐化门是北京城东面的一个城门。它在元朝时叫“齐化门”,明朝时改称“朝阳门”,至今此地仍称朝阳门,但城楼早已拆掉。(这两张照片,如果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就由教师点拨也可以。但有一点,应让学生清楚,那就是八国联军进北京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两幅照片反映的是两桩十恶不赦的罪行:一是杀人,二是放火,这已足以表明八国联军的侵略面目和强盗行径了) [教师引导]同学们,下面我们通过看影片再来加深一下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如何才能洗刷掉这段耻辱的历史。 [学生看影片]……(《中华国耻大事记》)(二)之四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回答一:只有国家富强,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我们才能洗刷这段屈辱的历史。 回答二: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经济发展,国防力量强大了,才能避免这种历史的重演。 回答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技发展了,经济才能发展。国家力量壮大了,才不会受外来势力的压迫。 回答四:教育是科技的先导,首先要重视教育,只有具备了大量人才,国家才有希望,人民才不会受苦。 回答五:还是社会制度和政策起重要作用。近代中国,也不是没有人才,而是腐败的社会制度和妥协退让的政策埋没了这些人才。因此,改变社会制度,也是避免列强入侵的一种方法。 …… [教师过渡]刚才,我们讲了八国联军进占北京后所犯的罪行和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危害。但应注意,杀人放火固然危害很大,但在当时,真正对中国社会造成危害而且影响深远的事件是《辛丑条约》,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详细内容。 [板书]二、《辛丑条约》 1.《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辛丑条约》一目的内容。看后,先把主要部分复述下来。 [学生看书]…… [学生复述]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谈谈这个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大家可以先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回答一: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这比过去所有的不平等条约里的赔款加起来还多。 回答二:以海关税收作为担保,那就是说,如果不能按时付清赔款,海关税收就会落到外国人手里。那也就意味着海关成了清政府为外国人办的收税机关。 回答三: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是爱国的行为,作为一国的最高政府,不仅不支持群众的爱国运动,反而严禁人民反对外来侵略,那说明这个政府是一个外国人的政府,人民应当起来把它推翻。 回答四: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这等于自己解除武装,国内一旦有反帝活动,帝国主义就可以派兵迅速镇压,清政府这一举措,无异于引狼入室。 回答五: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这就等于在中国国内又设立了一个国家。帝国主义可以把此作为侵略中国的前沿阵地。 [教师小结]在同学们回答的基础上,我们把《辛丑条约》的危害总结一下。 [板书]2.《辛丑条约》的影响 [教师分析]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当时规定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这是列强对中国空前规模的勒索;为支付这笔巨额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除此之外,对于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员,有“即行革职,永不叙用”的规定,这不仅束缚了中国人民的手脚,便于列强宰割欺凌,而且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帮凶。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这使得外国侵略者控制了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使馆界”的设立,实际上是一个“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控制之下,成为“洋人的朝廷”。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集体来读一下本课最后一段关于《辛丑条约》的影响的叙述。《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归纳]同学们,我们讲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到《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辛丑条约》的签订,即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师布置]下面请同学们设计一个表格,把《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作一下对比,内容应包含条约签订的国家、时间、主要内容、影响等。通过表格,能明白中国是怎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这就是我们的基本要求。 (教师等学生都把表填好后,再把示范表格挂出来,能起到帮助学生纠错的作用。对于学生所设计表格的样式,则应不拘一格,能填对就行) 条约名称 签订时间 主要内容 影  响 中英《南京条约》 1842年 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协定关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日《马关条约》 1895年 1.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4.增辟通商口岸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中和英、美、法、俄、德、日、意、奥、比、西、荷《辛丑条约》 1901年 1.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布置作业] 1.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的时间是 A.1900年春   B.1900年夏   C.1899年春   D.1899年夏 答案:A 2.八国联军不包括下列哪一国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奥地利 答案:D 3.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D ●板书设计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二、八国联军侵华 攻占天津──侵占北京 三、《辛丑条约》 1.《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 2.《辛丑条约》的危害 参考资料: 帝国主义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帝国主义列强不断发出武装干涉的叫嚣。1900年4月,英、美、德、法四国公使联合照会清政府,限令两个月以内悉将义和团“一律剿除”,否则直接出兵“代为剿平”。5月25日,驻京各国公使议定联合发出照会,胁迫清政府下令屠杀义和团和惩办镇压义和团不力的官员,同时命令各国在大沽口外的海军待命行动。5月29日,各国舰队从大沽口派出陆战队闯入天津。5月30日,各国公使宣称不论清政府态度如何,都要派兵进京。清政府提出每个使馆所调军队不得超过30名,未获结果。5月31日至6月2日,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八国侵略军四百五十多人先后开进北京。此时驶入渤海湾和大沽口外的外国军舰已达24艘。6月上旬,各国政府授权各驻华公使相机行事,并训令本国在华舰队司令听其调遣,与各国协同作战。6月10日,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组成八国联军,共两千一百多人,由英国海军上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向北京进犯。6月16日,侵华联军向大沽口守将罗荣光发出最后通牒,威迫中国守军17日晨2时交出炮台,遭到拒绝。17日晨,侵华联军发动进攻,全体守台官兵与敌激战数小时,击沉击伤敌舰六艘,敌军伤亡一百余人,炮台陷于敌手。至此,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正式爆发。 西摩尔 西摩尔(1840-1929年),英国海军将领。1852年加入英国海军。1857年,他作为中尉见习生,参加英法侵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2年在上海与太平军作战。1863年回英国。后升为中将。1897—1901年任英国东亚舰队司令。1900年6月10日,各国以保护北京使馆为名,由他率领一支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军队组成的侵略联军二千余人,从天津出发,进犯北京。在杨村、廊坊等地受到义和团和清军的狙击,被迫后撤,退回大津。1901年归国。著有《我的海军生涯和旅行游记》。 瓦德西 瓦德西(1832-1904年),德国军官。1870年普法战争时为上校参谋长,1888年至1891年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1898年任陆军总监。1900年晋升陆军元帅,同年9月来华担任八国联军总司令,11月抵北京,残酷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纵兵在京城等地大肆劫掠。1901年6月回国。八国联军在中国遭到义和团的英勇抗击,使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彻底破灭。瓦德西在写给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报告中承认:“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转引自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主编,第502页)。 八国联军在北京的暴行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分区占领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做,犯下滔天罪行。1.烧杀:瓦德西到北京后住在慈禧太后原先居住的西苑仪鸾殿(后为怀仁堂),其内藏有珍宝极多。不久该殿即遭焚毁,据称这是偷盗者纵火灭迹。“(北京)城破之日,洋兵杀人无算,……但闻枪炮轰击声,妇稚呼救声。街上尸骸枕藉,洋兵驱华人舁而埋之,畚镭既毕,即将舁尸之人尽行击毙,亦埋坑中。……大约禁城之内,百家之中,所全不过十室。今高门大宅,尚有虚无一人而遗尸未敛、蛆出户外者。虽青燐屑、扬州十日记,何以过之!”(《缘督庐日记》)2.抢掠:侵略军攻陷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北京居民所受之物质损失甚大,但其详细数目,亦复不易调查。”“(皇宫)最大部分可以移动之贵重物件,皆被抢去。”(《瓦德西拳乱笔记》) 第二次鸦片战争劫后残余的《永乐大典》,此次又“失去三百零七册”。此外遗失的珍贵图书“经史子集等,共四万六十余本。”“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庚辛纪事》)3.凌辱妇女:“联军尝将其所获妇女,不分良贱老少,尽驱诸表背胡同,使列屋而居,作为官妓。其胡同西头,当径设法堵塞,以防逃逸,惟留东头为出入之路,使人监管,任联军人等入内游玩,随意奸宿。”(《拳事杂记》)贵族崇绮,“其眷属尽为联军所拘,驱诸天坛,数十人***之。”(《庚辛纪事》) 《辛丑条约》 1900年12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利时、西班牙、荷兰11国公使提出《议和大纲》12条,强迫清政府接受。1901年9月 7日,庆亲王奕劻、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一年是旧历辛丑年,所以这个条约称为《辛丑条约》。《辛丑条约》共12款,另有19个附件。其主要内容是:1.清政府赔款白银 4.5亿两,分 39年还清(到1940年),年息四厘,本息共计9.82亿两,加上各省地方性赔款,总数达10亿两(相当于清政府每年财政收入的12倍)。清政府以海关税、通商口岸的常关税和盐税作为偿付赔款之用。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人反帝性质的组织,违者处死。地方官对反帝斗争镇压不力者,“即行革职,永不叙用”。凡发生过反帝斗争的城镇,一律停止文武科考试5年。 3.清政府拆毁大沽以及北京到海口沿线所有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12个战略要地。天津周围20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 4.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由各国“常留兵队,分保使馆”,界内不准中国人居住。 5.惩办“首祸诸臣”。其中载漪充军新疆,载勋、赵舒翘赐自尽,徐承煜(刑部左侍郎)等人斩决,董福祥革职,徐桐、刚毅、李秉衡等已死,追夺官爵。 6.清政府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由皇族亲贵担任外务部大臣。 7.清政府允许按照外国的意愿修改“通商行船各条约”。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