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阻. 
   2.知道电阻的各种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四个因素. 
 能力目标   1.能认识到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 
   2.能进行电阻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 
   3.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4.初步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 物理 问题的思路. 
   5.培养学生依据 物理 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提出一个学生能常见的问题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思考不同的金属都可以导电,而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选材却不同. 
   本节所有的结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实验引入导体虽然可以导电,但同时对电流有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然后通过“控制变量法”把影响电阻的因素一一导出. 
 教法建议    本节宜采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 学习 方法. 
   本节的所有结论都是由实验推导而来,应该增加学生动手机会,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使学生初步领悟“控制变量”的 物理 研究方法,演示验证分组实验,学生信服,培养思维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能力. 
   导体能够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 物理 学中用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与其两端的电压及其中的电流无关、导体的电阻只有通电的时候才表现出来. 
   由于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很多,在实验研究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即每一次只让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然后再观察相应的电阻的变化. 
   为了表示导体的电阻跟材料的关系,可用电阻率表示.某种材料制成长 ,横截面积为 的导线在20℃的电阻值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教学设计方案    
   导入新课 
    给学生布置任务 : 
   将一只灯泡、一个演示电流表、一节干电池和一个开关连成电路并读电流表示数.再出示电阻定律演示器,按下述要求重作上述实验 
   1.用     导线代替小灯泡做一次. 
   2.用     导线代替     再做一次. 
   组织学生总结分析,提出问题 
    教师可引导  
 上述两次实验,用的都是一节干电池即电压相同,那么两导线中的电流大小为什么不同?(一位学生到前面连接;其他同学审查连接过程,找出操作上的问题) 
   找其他同学到讲台上完成并记录实验数据,总结现象—电流大小不同 
   让学生猜想该现象可能由于什么不同造成的. 
   学生总结: 
   外部条件都相同,肯定是由于导体本身不同造成的. 
   教师引导: 
   提出电阻概念,指出:原来导体虽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也有阻碍作用, 物理 学中常用“电阻”这个 物理 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 
   学生判断分析后,教师指出,不同导体电阻一般不同.教师简述研究电阻有重要意义.在应用中初步理解电阻含义(这里让学生判断只限于电压相同的例子). 
   导体比如金属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实质是由于定向移动的电子跟金属正离子频繁碰撞而成的. 为了衡量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就要比较电阻大小,要比较电阻大小就要规定电阻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阻单位是“欧姆”(     )还有千欧(     )、兆欧(     ),多大的阻碍作用是     呢? 
   如果导体两端电压是     ,通过的电流是     时,这段导体的电阻是     .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欧姆大小. 
   学生到课本中找到关于     规定的表述文字并读后再让学生根据单位字头号自己说出三个单位核算关系.再让学生观察     ,     ,     电阻和     滑动变阻器. 
 观察和听老师介绍的这些导体电阻都不同,那么导体电阻与什么相关、由什么因素决定呢?启发学生猜想? 
   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 
   方法指导,介绍控制变量的方法.在学生猜想基础上,根据研究思路分析,用如图所用装置完成下面三组学生实验. 
   实验1 
   研究导体电阻跟材料关系.根据前面实验数据直接填入记录表. 
   说明通过锰铜导线电流大于通过镍铬合金的电流. 
   结论 
   学生实验并记录 
   条件—电压相同 
 导线 
      
      
 材料 
 锰铜 
 镍铬 
 长度 
 相  同 
 截面积 
 相  同 
 电流 
  
  
 电阻 
  
   
   实验2 
   研究电阻与长度关系记录表 
   说明 
   结论 
   条件—电压相同 
 
 导线 
      
      
 材料 
 相  同 
 长度 
 1 
 0.5 
 截面积 
 相  同 
 电流 
  
  
 电阻 
  
   
   实验3 
   研究电阻与粗细的关系. 
   记录表 
   说明 
   结论 
   条件—电压相同 
 
 导线 
      
      
 材料 
 相  同 
 长度 
 相  同 
 截面积 
      
      
 电流 
  
  
 电阻 
  
   
 分析说明.导体的电阻由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所以说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实验4 
   研究电阻与温度关系. 
   实验装置图 
   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归纳结论. 
   导体电阻还与温度有关.学生归纳后,教师小结:一般地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板书结论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由于导体电阻由材料、长度、截面积和温度共同决定,所以要比较两种不同材料电阻的区别,必须取相同长度、截面积、相同温度的导体加以比较,课本上列出了长1米截面积为1毫米在0℃时不同材料的电阻值. 
   我们前面讲的电阻单位是欧姆,从导体本身性质角度来说就是在温度为0℃时,长106.3厘米截面积为1平方毫米的水银柱所具有的电阻. 
   学生看P92页表,回答下列问题: 
   哪些材料导电性能好? 
   为什么常用铜或铝做材料,而不用便宜的钢铁?  
   
 探究活动 
 【课题】   1.导体电阻的微观机制 
   2.不同导体电阻差别的微观机制 
 【组织形式】个人和 学习 小组 
 【活动方式】   1.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 
   2.小组讨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