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歌+微写作(解析版)-2020年新高考北京语文新题型组合训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歌+微写作(解析版)-2020年新高考北京语文新题型组合训练

ID:39448

大小:42.43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2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组合 10 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歌+微写作 板块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中国书法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它是由中国方块文字生发出来,凭借视觉语言,通过线 条技巧、字体样式、章法布局和风格特征来抒情达意的艺术形式。它寄托着中国文人对自由精神的终 极追求。 传说在黄帝时代仓颉创造了文字。从字体的演变发展来看,中国文字大体经历了商代甲骨文、周 代金文、春秋战国时期金石竹帛文、秦代小篆、汉代隶书、魏晋至今的楷书等六个阶段。从字体的审 美角度来看,汉字大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篆、隶、楷书,它们结构均衡内敛,如雄兵列阵,壁垒 森严,具有静态美;另一类是行、草书,它们结构欹斜飘展,如花飞花发,云卷云舒,具有动感美。 正如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指出的:“书凡两种:篆、隶、楷为一种,皆详而静者也; 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 正是汉字深奥玄妙、变化多端的形态,扩展了我们对书法艺术摹写和创作的审美维度,由此产生 了中国历代的书法大家。汉字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创作已成为中国文人的自觉常态,出现了 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的书法家群体。历经唐宋元明清时期,欧阳询、颜真卿、苏轼、米芾、 赵孟頫、董其昌、邓石如等众多书家群星灿烂,他们留下的作品也成为后世临摹和借鉴的典范。 正如古希腊艺术遵循“黄金分割”一样,汉字也有其独特的造型规律和结构组织。故而在书法的 表现上,历代书家都注重字的形体结构,遵循一定的法则。所谓“点画调匀,上下均平”“左缩右伸, 画短直长”就是对书法形体构造很好的概括与归纳。当然,书法单纯地追求稳妥、均衡和秩序,易导 致法度森严,压抑人的情感,束缚人的创造。因此,精神上的审美追求构成了书法创作中的另一个重 要内容。 (取材于罗中玺的《书法的审美意识与评判标准》)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文字的字体大体经历了六个阶段的历史演变发展过程。 B.汉字的造型规律和结构决定了书法创作需要遵循一定法则。 C. 汉字也遵循“黄金分割”有其独特的造型规律和结构组织。 D. 书法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精神上的审美追求。 1. (3 分)C(“正如古希腊艺术遵循“黄金分割”一样,汉字也有其独特的造型规律和结构组织”是 类比,并没有说汉字也遵循“黄金分割”) 2.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中国书法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行书和草书比楷书更能扩展书法艺术摹写和创作的审美维度。 B.王羲之创作《兰亭集序》时已经达到了书法创作的自觉常态。 C.书法是具有创造性的艺术,不能单纯追求形体结构均匀有序。 D.在书法创作中常常需要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来获得灵感和启发。 2. (3 分)A(行书和草书比楷书更能扩展书法艺术摹写和创作的审美维度,于文无据) 材料二自书法艺术产生以来,历代书家都强调书法创作是情感的抒写过程,是对自然理想化的摹写。他 们在书法临摹与创作过程中,注重心灵的感受和精神的追求。据《周易•系辞下》载:“古者庖牺氏之 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 卦。”“仰天”与“俯地”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思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代书家的文化性格特征,甚至 直接被用来作为书法审美的基本原则。从汉唐时期开始,书法又始终围绕着“载道”这个轴心。《说文 解字》云:“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 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这是中国文字独有的精神审美所在。 中国古代书家在创作中灌注了精神上的寄托,企图以此获得心灵上的自在。他们在作品中追逐书 法个性的张扬,试图达到用语言无法形容的精神境界。如钟繇的《宣示表》结体自然,沉雄浑厚;陆 机的《平复帖》古朴秀美,潇洒随意;王羲之的《圣教序》风流高华,俊逸清新;米芾的《蜀素帖》 不激不励,雍容大雅;王铎的《草书诗卷》恣肆奇崛,参差错落……所有这些伟大作品,无不以意蕴 深醇、风规自远感染并浸润着我们。 3.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古代书法家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 “仰天俯地”的传统文化思维决定了中国历代书家的性格特征。 B.中国古代书法家在现实中饱受压抑,企图以书法获得心灵的自在。 C.中国古代书法家个性张扬使作品达到了语言无法形容的精神境界。 D.中国古代书法家创作了诸多特色鲜明、意境深厚、风格高远的作品。 3. (3 分)D(A 应该是中国历代书法家的文化性格特征,文化性格不等于性格 B 以偏概全,不是中国 古代所有书法家在现实中都饱受压抑 C 他们在作品中追逐书法个性的张扬,试图达到用语言无法形容的 精神境界,是追逐书法个性张扬,试图达到,选项把未然当已然,且书法个性不等于书法家个性) 材料三 当代书法是从传统文化的“断层”“决裂”中走过来的。传统士阶层的消亡,社会文化土壤的改变, 促使书法与其实用性逐渐剥离,使其艺术性更显纯粹。20 世纪以来,殷墟甲骨、武威木简、楼兰文书、 敦煌经卷等丰富的书法文物的出土,改变了传统书法史的叙述,也改变了书法审美、书法品评的标准。 在此背景之下,“民间书法”“艺术书法”“学者书法”“现代书法”等流派纷纷登场。随着东西方文化的 不断碰撞、交流与相互影响,加上全球一体化的潮流,古老的中国书法即使再“艺术”,也不能关起门来 无视“窗外的风景”。何况,中国文化向来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有吸收、融合一切外来文化的气度与能 量。一些当代中国书法作品在装饰装潢等方面就汲取了西方艺术的灵感。这些既是传统的书法艺术在当 代的境遇,也是书法品评标准“多元化”的表征。 虽然“多元化”是当代书法的一大特征,但书法品评也存在着共同的标准,那就是品评的“视觉 化”。“视觉化”将依附于书法中的非书法因素(如创作者的道德情操、社会影响等)进一步剥离,可以 说是更“本体化”了。“视觉化”特征的不断强化是基于这样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即展览成为当代书法 创作与审美的主导力量,书法艺术已经从传统的书斋式进入了现代展厅式的艺术语境。在书斋语境下的 书法品评,注重的是作品与作者的合一,甚至更关注作为创作主体的人的因素。例如,在领会了颜真卿 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的精神之后,再来欣赏他的书法作品,会更深入地体会到其中大气磅礴、雄浑豪迈 的气势。但是在展览语境下,作品是首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因素,人的因素隐逸于作品背后。而且更多 时候观者与作者是分离的、陌生的,观者只对作品品评,可以说是针对作品的纯形式品评。尤其在竞赛 性展览中,品评是通过作品而认识人的。 “视觉化”带来的另一个改变是书法作品欣赏方式的变化。传统书斋式的书法欣赏与品评大多是文人间的展玩、交流,对其展玩的过程更感兴趣,书法作品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媒介。例如,古人欣赏手卷 的方式是从右往左看,如同我们阅读古书一般。观看时每次从圆形木轴那侧展开,看过的部分暂时先松 散地卷在手卷的木条周围,欣赏时每次展开约一臂的长度。在欣赏完之后,观者需要从后往前、一段一 段地将手卷再卷回去。当然他完全可以只是迅速而机械地回卷一遍,但有些鉴赏家更喜欢在回卷的过程 中从左到右反向欣赏一遍,且不时地停下来回顾一些特别有意思的细节。现代展厅语境下的书法品评则 是“看图式”的,观众对作品一览无遗,并没有机会亲自展开作品慢慢欣赏。当代书法品评与展览关系 紧密,学书之人莫不口言展览。展览的兴起,评选机制的逐步完善,更加突出了品评书法以作品说话的 特征。 总之,当代书法品评标准的“多元化”与“视觉化”推动了当代书法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弊端。 近年来在重要书法展评中,多次强调了对貌似个性张扬实则书写技能低劣的“丑书”的批判;利用高科 技手段丰富了书法作品欣赏的方式;增加了现场面试作者的要求,重新强调了对作品背后人的因素的重 视……可以说,传统书法品评正在做当代的回归。 (取材于梁文斌的《书法品评的标准问题》) 4.根据材料三,下列对当代书法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当代书法因为社会文化的改变已经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 B.当代多种书法流派的出现与书法文物的新发现密切相关。 C.“展厅式”的书法品评决定了当代书法艺术走向“视觉化”。 D.在书法品评标准多元化的背景下出现了技法低劣的“丑书”。 4.(3 分)A(“当代书法品评标准的“多元化”与“视觉化”推动了当代书法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 弊端。当代书法虽然有一些弊端”“传统士阶层的消亡,社会文化土壤的改变,促使书法与其实用性逐渐剥 离,使其艺术性更显纯粹”但是没有失去实用价值,此说法也不符合实际) 5.欣赏当代书法作品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请根据三则材料分条概括。(6 分) 5.(6 分)(1)既要注重欣赏字的形体结构,也要关注作品蕴含的心灵感受和精神追求。 (2)既可以在展览中作“看图式”欣赏,也可以借鉴传统书斋中的“展玩式”欣赏。 (3)要注重作品与作者的合一。 板块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 12-14 题 江上【1】杜甫 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 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 注释:【1】此诗为杜甫五十五岁滞留夔州所作。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描写了夔州秋景,“荆楚”二字暗含飘零之意。 B.颔联“永夜”二字暗示诗人在漫长的秋夜难以入眠。 C.尾联直抒胸臆,“时危思报主”一句拳拳之心尽显。 D.本诗意境凄楚悲凉,突破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12.(3 分)D(突破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错误,恰恰体现了该诗风) 13.下列诗句中“倚楼”这一细节描写,与本诗“行藏独倚楼”一句蕴含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3 分)A.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赵嘏《长安晚秋》) B.故人千里同明月,尽夕无言空倚楼。(唐·子兰《登楼》) C.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宋·陆游《秋晚登城北门》) D.雪靥酒红微笑,倚楼起把绣针小。(宋·吴文英《秋蕊香·七夕》) 13.(3 分)C(诗歌后四句表达旧臣忧国之怀。报主心切,虽衰年未肯自倭,表达得是忠君爱国之情。陆游 的诗也表达了这样的情怀,其他各句倚楼只是思想怀人之感) 14.本诗中“高风下木叶”与李白《秋思》“天秋木叶下”,描写的景象和抒发的情感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6 分) 秋思 李白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14.(6 分)相同点:都描写了秋天叶子凋落的景象,抒发了时令之悲,年华之伤。 14.不同点:杜诗“高风下木叶”一句描写的是在猛烈秋风席卷下,树叶纷纷凋零的场景,突出了环境的肃 杀,诗人由此联想到时局动荡,更加催生出强烈的报国忧思;而李诗“天秋木叶下”一句写的是秋天到 来,树叶应时飘落的场景,表现了环境的凄清,侧重抒写对万物凋零的感伤。 【诗歌翻译】 长江上连日来多雨,满眼望去楚地已入秋天。秋风吹落了树叶,寒风使人长夜里也抱着厚厚的貂裘大 衣。(前四句写的是旅客悲秋之况。)年纪大了却功业未成,常常照照镜子,看到白发已出现了,经常孤独 站在高楼倚柱自叹。时势艰难,想着国事,尽力报效国家,虽然身老而不能出力,但此种心思去永不不停 歇。 【知人论世】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 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 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 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 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 1500 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家世背景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与唐代 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 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 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年少优游 开元十九(731 年)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 元二十三年(735 年),回故乡参加“乡贡”。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天宝三年(744 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 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 过了 4 年,秋天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的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仕途不顺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 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 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 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 中。天宝六年(747 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 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 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 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年(751 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 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 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天宝十四年(755 年),杜甫 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 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 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 子饿死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战乱流离 天宝十四年(755 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 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 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 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 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 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 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为官时期 至德二年(757 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成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 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 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到华州后, 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 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 的感叹和愤懑。疏救房琯这件事,杜甫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但“帝自是不甚省录”,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这一年九月,长安收复。十一月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 琯案牵连,于乾元元年(758 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元年(758 年)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 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 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 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 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西南漂泊 乾元二年(759 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 民苦。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 天水一带)。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 30 多首。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 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 在四川奉节县。广德二年(760 年)春,严武再镇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将近两年。严武表 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不久杜甫又辞了职。这五、六年间, 杜甫寄人篱下,生活依然很苦,他说:“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狂夫》)“痴儿不知父子礼, 叫怒索饭啼东门。”他用一些生活细节来表现自己生活的困苦,他说他的孩子那种还没有懂事的孩子不知道 对父亲很尊重,不知夫子礼,饿了的时候不管是不是爸爸,是不是要遵循父子之礼,饿了就吵着要饭吃, 在东门外号哭,到了秋风暴雨之中,杜甫的茅屋破败,饥儿老妻,彻夜难眠,他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永泰元年(765 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经嘉州、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 云安(云阳),于大历元年到达夔州(奉节)。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为公家代 管东屯公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雇了几个雇工,自己和家人也参加了一些劳 动。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这时期, 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 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 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江舟长逝 大历三年(778 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岳阳,这一 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 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唐代宗大历五年(770 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 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 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 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 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板块三微写作(10 分)22.微写作(10 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 字左右。 ①经典是要一读再读的。从《论语》《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部你愿意反复阅读的作 品,说说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说理清晰。 ②《红楼梦》塑造了青春少女的群像,《红岩》塑造了革命烈士的群像,《平凡的世界》塑造了陕北青年 的群像。请用第二人称写一段抒情文字,表达对其中一部作品中人物群像的赞美。要求:符合人物特征, 感情真挚,有文采。 ③新年伊始,同学们即将进入新的学习阶段,请以“星光不负赶路人”为开头,给你的同学写一则新学 期寄语。要求:富于理性,言辞真切。 22.【参考答案③】星光不负赶路人,同学们,新的学习阶段即将开始,即使前方的路异常艰难,只要有星 光的引领,正如我们的理想,我们一定会达到成功的彼岸,完成我们的追求。有了理想的指路,我们在 仰望星空的同时,亦需要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路,过好每天的生活,努力奋斗,走入我们的理想。唯 有不断前进方能成功。最后的成功不会看轻每一个赶路人,乾坤未定,你我都是黑马。让我们为了理想, 为了追求,为了信念,坚持努力向前冲,度过属于我们的辉煌的一年。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 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 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一、寄语,顾名 思义,有时也指寄托希望的话语。“给你的同学写一则新学期寄语”,意即在新学期,给同学提出新的希 望,并加以鼓励。二、以“星光不负赶路人开头。此开头语是文学表达,如同说:“天道酬勤。“这是对 奋斗者的勉励,对勤奋刻苦学习的同学的鼓励。三、“富于理性”,即富有思想性、逻辑性。要将“星光 不负赶路人“之理,论述清楚。四、“言辞真切”,既然是寄语,就要有文采、真情实感,能打动人。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