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四
章
三角形
第
3
节
全等三角形
考 点 精 讲
考点特训营
全等三角形
性质
判定
常见模型
性质
返回
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①
_____
,对应角②
______
2.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③
_____
3.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线段(角平分线、中线、高线、中位线)相等
相等
相等
相等
返回
判定
1.④
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
SSS”
)
2.
两边及其⑤
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
SAS”
)
3.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
ASA”
)
4.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⑥
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
AAS”
)
5.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
HL”
)
三边
夹角
对边
常见模型
未完继续
模型
图形示例
平行模型
主要是利用平行线性质得到一组相等的角
平移模型
常见模型
模型
图形示例
平移
+
旋转模型
对称模型
未完继续
常见模型
模型
图形
示例
旋转模型
注:若
AC
=
BC
,
CD
=
CE
,∠
ACB
=∠
DCE
,
则此模型也叫手拉手模型
角平分线模型
三垂线模型
返回
重难点突破
满
分
技
法
与全等三角形有关的证明及计算
找夹角 →
SAS
找直角→
HL(
或
SAS)
找第三边→
SSS
已知两边对应相等
边为角的对边→找另一角→
AAS
边为角 找夹角的另一边→
SAS
的一边 找夹边的另一角→
ASA
找边的对角 →
AAS
已知一边和一角对应相等
已知两角对应相等
找夹边→
ASA
找一角的对边→
AAS
例 已知等腰△
ABC
中,
AB
=
AC
.
(1)
如图①,点
P
是
BC
的中点,
BD
⊥
AE
,
BP
=
BD
,连接
PD
,交线段
AB
于
M
,若
AD
=
2
,且∠
BDP
=
30°
,求线段
AM
的长;
【
思维教练
】
考虑到
P
是等腰三角形的中点, 可 连接
AP
,用“三线合一”的性质,结合三角形全 等的判定和性质,得
AB
垂直平分
PD
,再利用
角
的等量代换以及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解.
【
自主作答
】
解:如解图①,连接
AP
.
∵
AB
=
AC
,
P
为
BC
中点,∴
AP
⊥
BC
, ∴∠
APB
=
90°
,
∵
BD
⊥
AE
,∴∠
ADB
=∠
APB
=
90°
,
在
Rt△
ADB
和
Rt△
APB
中, ,
∴△
ADB
≌△
APB
(HL), ∴
AP
=
AD
.
又∵
BP
=
BD
,∴
AB
垂直平分
PD
,
∴∠
BAD
=∠
BDP
=
30°
, ∴
AM
=
AD
·cos30°
=
=
3.
(2)
如图②,
AB
=
BE
,
AE
=
2
AF
, ∠
CAB
=∠
FAE
,
若
D
是
AE
中点,连接
BD
、
DF
,延长
DF
交
BC
于点
P
,求证:
BP
=
CP
.
【
思维教练
】
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证明△
ACF
和△
ABD
全等,从而得到
CF
=
BD
,∠
AFC
=
90°
,再利用平角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CFP
=∠
PDB
,
再添加辅助线,构造
PC
、
BD
所在三角形全等, 并根据等量代换即可证明.
【
自主作答
】
解:如解图②,在
DP
上取点
Q
,使
DQ
=
PF
,连接
BQ
.
∵
AB
=
BE
,点
D
是
AE
中点,
∴
BD
⊥
AE
,
AD
=
DE
=
AE
,∴∠
ADB
=
90°
,
∵
AE
=
2
AF
,∴
AF
=
AD
,
∵∠
FAD
=∠
CAB
, ∴∠
BAD
=∠
CAF
.
在△
ACF
和△
ABD
中, ,
∴△
ACF
≌△
ABD
(SAS)
,∴∠
AFC
=∠
ADB
=
90°
,
CF
=
BD
.
∴ ∠
AFD
+∠
CFP
=
90°.
∵
AF
=
AD
, ∴∠
AFD
=∠
ADF
,
∵∠
ADF
+∠
QDB
=
90°
, ∴∠
CFP
=∠
QDB
.
在△
CFP
和△
BDQ
中, ,
∴△
CFP
≌△
BDQ
(SAS)
,
∴
PC
=
BQ
,∠
CPF
=∠
BQD
, ∴∠
BPQ
=∠
BQP
,
∴
BP
=
BQ
, ∴
BP
=
CP
.
(3)
如图③,过点
A
作
AP
⊥
BC
,过点
B
作
BD
⊥
AC
,∠
ADB
的平分线
DE
交
AP
于
E
,连接
DP
,若
AD
=
BD
,求证:
AE
=
DP
.
【
思维教练
】
要证明
AE
=
DP
,可连接
BE
,通过已知条件能判定△
ADE
和△
BDE
全等,则
AE
=
BE
,考虑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可证明△
BP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
BE
2
=
2
PB
2
,则
AE
2
=
2
PB
2
.
【
自主作答
】
证明:如解图③,连接
BE
,
∵
DE
平分∠
ADB
,∴∠
ADE
=∠
BDE
,
在△
ADE
和△
BDE
中, ,
∴△
ADE
≌△
BDE
(SAS)
,
∴
BE
=
AE
,∠
DAE
=∠
DBE
.
∵
BD
⊥
AC
,∴∠
BDA
=
90°
,
∵
AD
=
BD
,∴∠
DAB
=
DBA
=
45°.
∵
AB
=
AC
,
AP
⊥
BC
, ∴∠
CAP
=∠
BAP
=
22.5°
,
∴∠
DBE
=
22.5°
,∴∠
EBA
=
22.5°
,
∴∠
PEB
=
2∠
EBA
=
45°
,∴△
PE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BE
2
=
PE
2
+
PB
2
=
2
PB
2
.
∵
DP
=
BC
=
BP
,
AE
=
BE
,
∴
AE
2
=
2
DP
2
, ∴
AE
=
DP
.
(4)
如图④,
AD
⊥
BD
,连接
CD
交
AB
于
E
,若∠
ACB
=∠
ADE
=
2∠
BDE
,试猜想
AD
与
BD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
思维教练
】
根据∠
ADE
=
2∠
BDE
,可知△
ABC
是等边三角形,要探索
AD
与
BD
的数量关系,可添加辅助线,利用等边三角形的特点构造全等三角形,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结合特殊角
30°
建立边角关系求解.
【
自主作答
】
解:
BD
=
AD
.
证明:如解图④,在
CE
上取点
F
,使
CF
=
AD
,
∵
AD
⊥
BD
,∴∠
ADB
=
90°
,
∵∠
ACB
=∠
ADE
=
2∠
BDE
,
∴∠
ACB
=∠
ADE
=
60°
,∠
BDE
=
30°
,
∴△
ACB
是等边三角形,
∴
AC
=
BC
, ∠
ACD
+∠
BCF
=
60°
, ∠
ACD
+∠
CAD
=∠
ADE
=
60°
, ∴∠
CAD
=∠
BCF
.
在△
ACD
和△
CBF
中, ,
∴△
ACD
≌△
CBF
(SAS)
,∴
CD
=
BF
,∠
ADC
=∠
BFC
,
∴∠
BFE
=∠
ADE
=
60°
, ∴∠
DBF
=
60°
-∠
BDF
=
30°
,
∴
DF
=
BF
, ∴
CF
=
2
BF
,∴
BF
=
CF
=
AD
.
∵
BD
=
BF
·cos30°
=
BF
,
∴
BD
=
BF
, ∴
BD
=
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