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方山子传
加入VIP免费下载

8、方山子传

ID:935287

大小:20.38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3-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方山子传》导学案(共1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2.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3、深层理解打动作者的方山子的“异”的内涵。【学习重点】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感受和理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学习难点】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预习案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2、标题注解:(1)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别号龙丘先生。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2)本文是元丰四年(1081)苏轼被贬在黄州时为他的好友陈慥所作的一篇传记。二、自主学习1、一读课文,给字词正音。闾里()矍然()从两骑()精悍()十有九年()勋阀()阳狂()垢污()傥()著帽()见于眉间()2、二读课文,尝试翻译,疏通文句,标划重点词句。3、三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点:(1)通假字前十有九年()犹见于眉间()往往阳狂垢污()(2)重点字词闾里之侠皆宗之()古方山冠之遗像乎()与公侯等()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3)词类活用庵居蔬食() 见方山子从两骑()(4)文言句式然终不遇()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鹊起于前()(5)重点句翻译:①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②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③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探究案要求:小组交流合作,讨论完成以下问题。一、整体感知,知事识人:【问题1】:那方山子的“异”到底异在哪些方面?二、精细探究,缘“异”明情:【问题2】:是什么原因让充满侠气与豪气的方山子变得如此有异气?【问题3】:苏轼为何写这个“异人”? 三、课文总结 练习案一、巩固训练1、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晚乃遁于光、黄间  ②于是项王乃上马骑     B.①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 ②其贤不及孔子C.①余谪居于黄    ②多于在庾之粟粒      D.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②臣之所好者道也2、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   ②蟹六跪而二螯        B.①欲以此驰骋当世        ②奚以知其然也C.①晚乃遁于光、黄间     ②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D.①呼余宿其家    ②其皆出于此乎3、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②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B.①余既耸然异之     ②余闻光、黄间多异人C.①使从事于其间     ②使骑逐而射之          D.①见方山子从两骑    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4、对加点词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然终不遇  ②余既耸然异之   ③环堵萧然     ④此岂无得而然哉A.①④不同,②③不同  B.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C.①④相同,②③相同  D.①④相同,②③不同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方山子世有勋阀,可以做官。但他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加之穿戴奇特,“所著帽,方屋而高”,因此被人们称为方山子,而当了隐士。B.方山子少时慕游侠,别人也把他当游侠看待;壮时折节读书,欲施展抱负,然而终不遇时,以致愤世嫉俗,走上了归隐之路。C.听到作者被贬黄州的缘故后,方山子“俯而不答,仰而笑”,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排挤苏轼的奸邪小人的蔑视。D.方山子弃富贵而就贫贱,弃功名而甘寂寞的可贵品质,对正遭贬谪的苏轼触动很大。本文寄托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和对友人的知音之情。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苏轼传(节选)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B.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C.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D.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长官为礼部尚书。C.《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乐经》、《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D.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因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B.苏轼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自己住在城墙上,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C.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己见,司马光很愤怒,苏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D.苏轼仕途坎坷。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但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