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旅夜书怀教案

ID:924101

大小:58.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旅夜书怀教案[旅夜书怀教案]《旅夜书怀》教案课题《旅夜书怀》班级:  高二(4班)时间:11月23日授课人: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鉴赏诗句;  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旅夜书怀教案。  过程与方法:学生思考—小组研讨—小组展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补充  情感与价值观:知人论世,体悟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教学重点学会鉴赏诗句,理解诗歌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内容,体味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一、课前测评小组自主设题   小组自主完成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人二、导入新课杜甫才华横溢,却一生坎坷,穷困潦倒。晚年要靠朋友接济生活,最后甚至以船为家,四处漂泊。“自古文章憎命达”,正因为如此,杜甫才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民间,关注自己的内心。写出了“光焰万丈长”的诗歌。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他所写的《旅夜书怀》。  温习杜甫相关诗歌,让学生畅所欲言。  教育是一种艺术,一种唤醒的艺术。结合杜甫的诗歌与生平,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三、多媒体展示“大诗人杜甫晚年生活近乎乞丐”相关诗句内容  了解杜甫晚年生活,体会杜甫诗的内容及情感知人论世,激发学生兴趣四、朗读诗歌可采用的不同阅读方式:教师范读,学生自由的有感情的大声朗读,学生朗读展示,学生齐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诗歌授课,朗读是关键。在朗读中感受杜甫的爱恨情愁,教案《旅夜书怀教案》(..)。  学生在不断地吟诵诗文中,将语文课程具有的丰富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增强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五、合作探究汇报成果参考:1、本诗的前两联创设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本诗前两联采用了怎样的写景角度?  3、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4、请指出本诗颔联哪两个字用的好,为什么?  5、本诗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小组研讨,自主设计问题,明确答案。  2、教师给出提示:   根据高考的考点,设题角度提示如下:  ①意象、意境的角度②写景角度  ③写作手法/情景关系④诗歌语言(炼字、炼句)  3、学生自主评价,互相补充,赋分  4、巩固各类型习题答题步骤走进教材,用另一种眼光审视教材,探究教材,会为我们的教学增加更多的色彩。  让学生感知高考,强调日常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强调重点知识,易混易错易漏点。  大胆放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走上讲台,成为真正的主人。  六、知识延伸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的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赏析第二联或第四联。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学生思考,小组合作,师生研讨解决赋分,强调高考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点,易错点,遗漏点。  2、整理落实,强调巩固  更多的让学生站在讲台上,从学生的认知角度解决习题,让学生乐学、会学。看到学生乐学、会学,有收获,有信心,有成功的自豪感,是老师的幸福。七、质疑反馈学生质疑反馈,互助解决。允许学生质疑,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八、课堂小结 合上书本我却合不上思绪:走出旅夜书怀,走不出沉郁顿挫,我看见一只孤独的沙鸥,不管风霜不管雨雪,依然坚定自己的梦想,那是千年后的灵魂对你的一种悼念和铭记。  再次诵读全诗  鼓励学生相信老师,直面高考。九、布置作业1、积累背诵这首诗。  2、明确高考中古诗的考点,完成《走向高考》135页第一题(2010全国Ⅱ,12)。旅夜书怀教案2  第2篇高二《唐诗宋词》《旅夜书怀》教案  〖预览〗高二《唐诗宋词》《旅夜书怀》教案教学目标:抓关键词解读诗歌教学重点:抓关键词解读诗歌教学难点:能运用方法理解关键词在诗歌中的作用。教学设想:从课文诗歌出发,引出诗歌关键词,进而掌握解题方法。教材分析“旅夜书怀” 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教学步骤一.写作背景介绍:广泰元年(765),杜甫的好友成都尹严武去世。杜甫生活失去依靠,他不得不离开成都。《旅夜书怀》就是他在从成都到渝州(重庆)、忠州(忠县)的途中写的。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这回因严武之死,他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了。这首诗集中地表现了他这种心情。二.朗读诗歌整体语调:缓慢、低沉的。(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写旅夜风景,其实是寓情于……旅夜书怀教案3  第3篇杜甫《旅夜书怀》教案  〖预览〗杜甫《旅夜书怀》教案一、背景分析:“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二、诵读提示: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这首诗?先看一遍,整体感知后,让学生指出。—— 缓慢、低沉的分析原因:“旅夜”书“怀”,有感而生。快感乎?否!从哪里可以看出?让学生再细作分析。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写旅夜风景,其实是寓情于景,为下文抒怀作铺垫,应当读得缓慢一些。后一层直抒胸臆,飘泊四方,居无定所,要读出压抑感。三、诗歌内容分析:1、开头四句写了怎样的景?如何来描写的诗人的旅夜处境和感受?写“旅夜”;岸上有细草微风,江上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  〔旅夜书怀教案〕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