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蜀相》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杜甫《蜀相》教学设计

ID:919032

大小:123.4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新郑二中分校高二语文组《蜀相》导学设计杜甫主备人:王蛟龙辅备:高二语文组授课人: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能说出杜甫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说出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2、通过分析重点词语,说出景物意象及特点,说出本诗采用的表达技巧。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感情。学习重难点:1、阅读诗人的创作背景,能运用知人论世方法来鉴赏诗歌2.通过分析重点词语,说出景物意象及特点,说出本诗采用的表达技巧,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方法诵读法,讲析与讨论结合,点拨法学时安排:1课时自主学习----读一、导入新课现代社会,偶像很拉风,追星很流行,古人也有偶像崇拜,猜一猜,杜甫的偶像是谁呢?对,诸葛亮。杜甫曾经这样膜拜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八阵图》)前两句讲功绩,最后一句讲遗憾。那么诸葛亮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呢,在这首《蜀相》里是否也有体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的《蜀相》。二、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展示交流----说三、初步感知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之后写的,但诗题不作《题成都武侯祠》而作《蜀相》,为什么?(读诗歌,体味感情基调)是因为诗的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四、研习诗句,体味诗句中的感情。---1-- -新郑二中分校高二语文组(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丞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何处寻:口气急切,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追慕,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柏森森:是形容柏树长得高大而茂盛。问: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起什么作用?历史悠久,寂寞荒凉,同时以苍松翠柏繁茂盛暗含人们对诸葛亮的景仰,透出一种肃穆、安谧的气氛。(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春色:写出春草茂盛之态,好音:写鸟儿鸣声婉转。(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问:本句诗概括了诸葛亮的那些功绩,塑造了什么样的诸葛亮形象?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三顾茅庐,定天下计,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西取四川,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平定西南。天下计——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宏伟业绩;老臣心——忠心报国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的赞扬,也隐含对贤臣明主的思慕与向往。(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问:本句诗述说了诸葛亮那些功绩,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六出祈山,九伐中原,身死五丈原,,一个“泪满襟”写出了英雄人物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探究总结----议五、问题探究(讨论):1.有人把颔联改为: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这种改法好不好?为什么?“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此联为衬托诸葛亮庙的荒凉并抒发诗人的感伤之情。“映阶碧草”,“隔叶黄鹂”原应娱人耳目,但加上了“自”、“空”两字后,全句感情色彩为之大变。原来诗人意不在赏景,而在凭吊古人。他对诸葛亮的出师未捷深感遗憾,因此祠前虽有满目“春色”,盈耳“好音”,他也无意欣赏,反而觉得它们都是多余的,表达了诗人惆怅寂寞的心情,特别是“自”、“空”二字,春草青青,黄鹂婉转,本是美好之物,但加此二字,顿生伤心。由此观之,景物越是美好,越能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凄凉惆怅,这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所指何人?这里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还是失败的英雄,是指成就了事业的英雄还是指壮志未酬的英雄?明确:是指失败的英雄、壮志未酬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2-- -新郑二中分校高二语文组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四十多年后,中唐时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在“永贞革新”失败时就曾吟诵这两句诗抒怀;几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因国事忧愤成疾,临终时也是吟诵这两句诗,三呼“渡河”而逝。这些都说明了杜甫这首诗的成功,显示了杜诗的魅力。)3、这里的英雄有没有包括杜甫自己呢?明确:有,这英雄也包括着杜甫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杜甫是想做宰相的,本怀着“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让帝王成为像尧舜一样圣明的君主)的政治抱负,却始终没有机会。远大的理想和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就都无可奈何的失落了。杜甫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但,即便如此,他却依然忧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这苦痛是杜甫心头永远的伤口。为此,我们可以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直抒胸臆,抒发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寄托了自己“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得实现的悲哀,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实战演练----写六、比较阅读咏怀古迹五首之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将《蜀相》与《咏怀古迹五首之五》相比较,说一说:两首诗思想内容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蜀相》的核心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既是叹惋诸葛亮未能完成自己的事业,也是借古人抒发诗人壮志未酬的怀抱。《咏怀古迹五首之五》侧重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功业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七、作业1.搜集杜甫的怀古诗,分析归纳杜甫怀古诗的主题。2.预习陆游的《书愤》。板书:蜀相景:春景,静谧,肃穆乐景写哀情情:仰慕,惋惜,痛苦直抒胸臆志:壮志难酬,怀才不遇课后反思:---3-- -新郑二中分校高二语文组附:译文英名永垂人世,千古流芳,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一代忠臣的清高,一代伟人的人格,世人所尊崇的重臣遗像,肃穆清高,至今还让人无比敬仰,只因他谋略高明,策划精微,才形成三国鼎立的三分天下,他犹如展翅高翔的鸾凤,自由飞舞在苍茫万古的云霄。他才华超绝与伊尹,吕尚难分高下,他从容自如的指挥千军万马,纵然萧何,曹参在世也黯然无光,汉朝的气运已经已经衰落,诸葛英明也难以挽回,军中繁忙疾病死亡,都改变不了他北伐的坚定志向,他虽死犹生,永放光芒!*******************************************************************赏析这是《咏怀古迹五首》的最后一篇,当时诗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作品以激情昂扬的笔调,对其雄才大略,进行了热情的颂扬,对其壮志未遂叹惋不已!开始写诸葛亮的显赫声名和见到遗像时肃然起敬的心情,在时间与空间两个方面,称赞诸葛亮先生是名满环宇,流芳百世的风流人物。进一步具体的写诸葛亮的才能,功绩,在武侯祠看到各种文物之后,对其丰功伟绩做出高度评价突出了,诸葛亮屈处边隅,其惊世怀抱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业,仅为雄风一羽罢了!!!想及武侯超人的才智和胆略,使人如见其羽扇纶巾,一扫千军万马的潇洒风度感情所致,不由发出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而其胸有成竹,从容镇定的指挥才能却使萧何,曹参黯然失色,对武侯的极度崇敬之情,表现出一种不以事业成败评论人才的高超见解。最后不由叹息诸葛亮功业未成,对其壮志未酬深深的遗憾,复兴汉室大业的失败归于“运移汉祚”,即在于天命,而非人事,与诸葛亮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之感叹吻合!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示极高的崇敬,深深的惋惜其伟业未成。---4--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