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_试卷1
加入VIP免费下载

种树郭橐驼传_试卷1

ID:854271

大小:47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2-02-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种树郭橐驼传试卷1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橐驼(tuó)      窥伺(cì)病偻(lǚ)移徙(xǐ)B.寿且孳(zī)其莳也(shì)伛偻(yǔlǚ)佝偻(gōulóu)C.蕃盛(fán)长人者(zhǎng)勖尔植(xù)缫而绪(zāo)D.辍飧饔(sūn)传其事(chuán)鸡豚(tún)因舍其名(shě)2.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号之曰(称)名我固当(恰当)硕茂(硕大)早实以蕃(茂盛)B.移之官理(治理)长人者(治理)烦其令(让人厌烦)若甚怜焉(怜爱)C.而卒以祸(带来灾祸)促尔耕(你)勖尔植(勉励)早缫而绪(丝的头绪)D.字而幼孩(养育)遂而鸡豚(成,指喂大)故病且怠(生病)以为官戒(鉴戒)3.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A.且硕茂,早实以蕃B.以子之道,移之官理C.传其事以为官戒也D.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E.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B.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C.虽曰爱之,其实害之D.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E.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6.下列句子的特殊用法不属于同一类型的一句是(  )A.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B.故不我若也C.吾又何能为哉D.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7.下面对课文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橐驼,不知始何名”,可见主人公是个身份普通、地位低下的小人物。B.“甚善,名我固当”,“乡人”号之曰“驼”,本是开玩笑,甚至有嘲讽意味,而郭橐驼却欣然接受,表现了其善良、豁达的性格。C.人们“争迎取养”说明郭橐驼种树技能非凡;“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说明“他植者”的效法仅得皮毛,不得要领。D.郭橐驼介绍自己种树的经验在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四个“欲”字,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提示了种树的要领。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郭橐驼的真实姓名难以考知,但因为他弯曲的身子,很像驼骆的样子,所以人们称他为橐驼,他自己也觉得很恰当。B.郭橐驼种树容易活,早结果实且生长较快,是因为他顺应了树木的天性,做到了“本舒”、“培平”、“土故”、“筑密”C.为了把“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阐述清楚,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后从管理的善与不善、种植的当与不当两个方面作了对比。D.作者用整齐的句式和铺陈夸张的手法把他植者的“管理不善”刻画得十分具体生动,这样写的目的正是为了映照后文的“吏治不善”。E.本文通过对种树者郭橐驼善种树管树的“养树术”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重要性,并由此推论出“养人”也必须“顺性”,不能“好烦其令”的道理。二、语段精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2题。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 ;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9.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莳也若子    莳:种植B.移之官理理:治理、统治C.早缫而绪而:通“尔”,你D.击木而召木:树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中加点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A.爪其肤以验其生枯B.旦视而暮抚C.非有能硕茂之也D.若甚怜焉,而卒以祸11.下面各项中全部描述郭橐驼种树的具体做法的一项是(  )①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②其本欲舒    ③其培欲平④其土欲故⑤其筑欲密⑥吾不害其长而已⑦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⑧勿动勿虑,去不复顾⑨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⑩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A.①②③④⑤⑩B.②③④⑤⑧⑨C.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⑨12.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由郭橐驼自述种树之法,得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第二段转入治民之术,揭示了治国安民之道。 B.由这两段文字可以看出,郭橐驼既擅长种树,也精通治民,是一位杰出的人才,可惜埋没于民间。C.第一段文字对比鲜明,先是种树的当与不当的对比,然后是管理的善与不善对比,把道理阐发得深刻有力。D.这两段文字通过对话描写,把种树之理引申到治民之理上,“养树”与“养人”两相映衬,亲切自然,使人信服。三、课外延伸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柳宗元王叔文之党坐谪官者,凡十年不量移,执政有怜其才欲渐进之者,悉召至京师。谏官争言其不可,上与武元衡亦恶之。三月,乙酉,皆以为远州刺史,官虽进而地益远。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宗元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万无母子俱往理。”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会中丞裴度亦为禹锡言曰:“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为死别,良可伤!”上曰:“为人子尤当自谨,勿贻亲忧,此则禹锡重可责也。”度曰:“陛下方侍太后,恐禹锡在所宜矜。”上良久,乃曰:“朕所言,以责为人子者耳,然不欲伤其亲心。”退,谓左右曰:“裴度爱我终切。”明日,改禹锡连州刺史。宗元善为文,尝作《梓人传》,以为:“梓人①不执斧斤刀锯之技,专以寻引②、规矩、绳墨度群木之材,视栋宇之制,相高深、圆方、短长之宜,指麾众工,各趋其事,不胜任者退之。大厦既成,则独名其功,受禄三倍。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万国既理,而谈者独称伊、傅、周、召③,其百执事之勤劳不得纪焉。或者不知体要,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听听④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是不知相道者也。”又作《种树郭橐驼传》曰:“橐驼之所种,无不生且茂者。……故病且怠。”此其文之有理者也。(选自《资治通鉴》)【注】①梓人:木匠。②寻引:长尺③伊、傅、周、召:指当时的宰相伊尹、傅说、周公、召公。④听听:争辩的样子。1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叔文之党坐谪官者     坐:因……获罪B.恐禹锡在所宜矜矜:怜悯C.专以寻引、规矩、绳墨规矩:方尺D.其根欲舒,其土欲故故:旧的14.下列各组句子中,全是柳宗元讽刺执政者“理事不当”的一组是(  )①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 ②亲小劳,侵众官③促其耕获,督其蚕织④是不知相道者也⑤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⑥梓人不执斧斤刀锯之技,专以寻引、规矩、绳墨度群木之材A.①②④     B.②③⑤C.③④⑥D.②④⑤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刘禹锡都是因为王叔文党祸受牵连而被贬谪,其实他们都很冤枉。B.文中通过梓人的故事,生动形象阐明了做宰相的人要宏观上把握局面,要懂得选贤任能,不必事必躬亲。C.柳宗元善于用寓言或借事喻理的文章表达为政治世的道理,其中郭橐驼就是用种树的理论阐述为官之道。D.御史中丞裴度在刘禹锡任职这件事上对皇上进行劝谏,皇上认为他忠心可鉴。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为死别,良可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厦既成,则独名其功,受禄三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高考热点17.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语句读起来不顺口,请调整句式(可增删少量词语),使语句流畅。历史有时也像一场游戏。那些豪华的建筑,如同海市蜃楼,出现又悄然逝去。义军愤怒的烽火把它们焚烧;坍塌在无情的风雨里;然后,在锋利的犁铧下覆灭!留下的,依然是生长野草、生长五谷的土地,如同重新构思生活的稿纸铺展在农民的面前。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请观察漫画,补充下面文段中A.B.C.D.E处空缺的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语言简洁连贯,生动形象。 漫画的背景是灰霾的天空,林立的高楼,荒芜的土地和____A____。主体是一条鱼,这条鱼____B____,蜷缩在椅子上;它干涩无神的眼球突出来了,____C____;____D____半瓶水。由此可知,这幅漫画的主题是____E____。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宽容是温暖的阳光,可消融猜疑嫌隙的积雪;宽容是坚实的桥梁,可连接孤独寂寥的心灵;宽容是甘甜的清泉,可滋润干涸焦渴的心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读写创新2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2008年初,香港凤凰卫视旗下的文化产业公司,在深圳策划了一个“挑战孤独”的大型电视节目。“挑战孤独”是一个尚待完善的创意,它的主旨是“针对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心灵之间的障碍日益增加的现实,用相对极端的个人独处三个月的方式,试验人类排遣寂寞,实现创造的各种途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在其《哦,孤独》一诗写道:“哦,孤独!假若我必须和你同住,/让我守着你……亲切会谈/因为我相信/人的至高乐趣是一对心灵避入你的港湾。”英国哲学家、美学家休谟在其《结伴欲望与孤独》一文中曾说:“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愿望,而孤独可能是使人痛苦的惩罚。”法国某年给文科生出的高考题就是:试分析休谟《结伴欲望与孤独》一文的哲学价值。现在请你以“孤独”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讲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等等。 参考答案1.B(A.伺sì;C.缫sāo;D.传zhuàn)2.C(A.蕃:多;B.烦:繁多,使……多;D.病:穷困) 3.E(目的连词,来。A.连词,而、又;B.介词,用,把;C.介词,把;D.介词,拿,凭)4.B(副词,大概、恐怕;A.①然而;②这样;C.①帮助定语后置的助词;②……的样子,词尾;D.①于是,连词;②趁机,介词)5.C(A.所以同乡人;B.来使尽性发展;D.小民;E.它的果实)6.A(定语后置,其余是宾语前置句)7.C(此句重点不在“他植者”身上,而是以此衬托郭橐驼种树技术的高明)8.CD(C.应先种植后管理,D.“夸张”不对)9.D(梆子)10.C(例句和C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A.名动,B.名状,D.名动)11.B12.B(本文是一篇用传记形式写的寓言,郭橐驼并非现实中的人)13.C(规矩:圆规曲尺)14.B(②③⑤句是讽刺;④是批评为相者,没有指出他们做法如何。①⑥是正确的做法)15.A(文中并未指出是否冤枉)16.(1)刘禹锡确实有罪,但是他的母亲年事已高,与自己的儿子去作永别,实在使人哀伤。(2)一座大型的房屋建成后,唯独以他的名字记载事功,得到的酬金是一般木工的三倍。(3)虽然说是为树木担忧,实际却是将树木当成仇人了,所以,人们种树都不如我。参考译文:王叔文一党中获罪贬官的人们,已经十年没有酌情迁官。有些怜惜他们的才华而打算逐渐提升他们的主持政务的官员,主张将他们全部传召到京城来,谏官们争着陈说这种做法是不适当的,宪宗与武元衡也讨厌他们。三月,乙酉(十四日),宪宗将他们全部任命为偏远各州的刺史,虽然官职提升了,所在地却更加遥远了。永州司马柳宗元出任柳州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出任播州刺史。柳宗元说:“播州不是人居留的地方,而刘禹锡的母亲尚在高堂,万万没有让母子二人一同前往的道理。”他打算向朝廷请求,愿意让自己由柳州改任播州。适值御史中丞裴度也为刘禹锡进言说:“刘禹锡诚然有罪,但是他的母亲年事已高,与自己的儿子去作永别,实在使人哀伤!”宪宗说:“作为人子,尤其应该使自己行为谨慎,不要给亲人留下忧患。如此说来,刘禹锡也是甚可责难的啊。”裴度说:“陛下正在侍奉太后,恐怕在刘禹锡那里也应予以怜悯。”宪宗过了许久才说:“朕说的话,是只责备作儿子的罢了,但是并不打算使他的母亲伤心。”退下来后,宪宗对周围的人说:“裴度对朕爱得深切啊。”第二天,刘禹锡便被改任为连州刺史了。 柳宗元善于撰写文章,曾经作过一篇《梓人传》,讲道:“有一位木匠,不肯去做斧砍锯析这一类手艺活计,却专门用长尺、圆规、方尺、墨斗审度各种木料的用场,检视房屋的规制,观察高度、方圆、长短是否合度,指挥着众多的木工,各自去干自己的活计,对不能将任务承担起来的人们,便将他们辞退。一座大型的房屋建成后,唯独以他的名字记载事功,得到的酬金是一般木工的三倍。这也正像担当天下宰相的人们,设立大纲要领,整饬法令制度,选择天下的人士,使他们的才干与自己的职务相称;让天下的人们居住下来,使他们安心从事自己的职业。提升有能力的人们,屏退没有能力的人们。全国各地得到治理后,谈论起此事的人们唯独赞伊尹、傅说、周公、召公等宰相,对那些各部门专职人员的辛勤劳苦却不能够予以记载。有些宰相不识大体,不得要领,夸耀自己的才能与名望,亲自去做细小的劳务,侵犯百官的职责,在官署中吵嚷地争辩不休,而将重大而长远的方略遗落无存,这是不懂得为相之道。”柳宗元又曾撰写《种树郭橐驼传》说:“郭橐驼种植的树木,没有不成活、不繁茂的。……一般说来,人民困窘倦怠,主要是由于这个原故的啊!’”这是柳宗元文章中深含哲理的作品。17.A.干涸(坼裂)的河流B.躲藏在太阳伞下 C.张开的大嘴艰难地呼吸着 D.手里拿着(鱼鳍夹着) E.呼吁保护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19.(示例)幸福是减负的书包,可享受轻松惬意的愉悦;幸福是稳定的工作,可品尝充实成功的甜美;幸福是温馨的夕阳,可感受安康喜乐的温暖。20.【写作指向】《现代汉语词典》对“孤独”的解释是:“独自一个人;孤单。”这个解释当然不是哲学意义上的孤独,只是对生活最直观的感受,属于通俗性的、直觉层面的理解。哲学意义上的孤独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孤独是一种社会病症,也是现代工业化的精神副产品。西方现代派作品一个重要主题就是世界的荒诞和灵魂的孤独,几乎从题目中就透露出孤独感的信息,如:《等待戈多》在等待中的孤独,《椅子》中有椅无人之剧情体现出的孤独,《变形记》中人变为甲虫后的异化的孤独,《局外人》中被置于局外的孤独,《百年孤独》则是家族衰落中的集体孤独……然而,孤独之剑的另一面刃口却是雪亮的,孤独,有时恰恰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人与人心灵的沟通永远是有条件的,不可能达到“畅通无阻”的程度,因此,孤独乃人类的伙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独感是人生旅途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真正能登峰极顶者又能有几人?换言之,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拥有孤独和享受孤独。大凡思想感情深沉者才享有真正的孤独,联想一下鲁迅先生“荷戟独彷徨”的孤独吧,联想一下顾准、马寅初、张志新这些思想的孤独者吧!孤独的高级形式往往跨越时空。法国作家司汤达活着的时候,声名并不显赫,但他预言要等到1880年左右才会有人欣赏他。贝多芬的许多作品具有超越时空的特质,他自己很清楚,他的几部钢琴奏鸣曲是为未来世纪的听众而创作的。还有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以及凡·高的绘画,都是这种孤独感深沉、优美的表述。 【佳作赏读】未来时代人想洗澡,便打开太阳能热水器,把浴缸注满温水,脱去衣服躺进去,泡着泡着惬意地闭上眼睛。想想从前,那么多人挤在一个肮脏的澡堂子里,像煮饺子似的,就感到一阵恶心。人想理发,把头钻进自动美容美发器,不长时间头发被修剪得整整齐齐,还吹出一个漂亮的发型。想想为理发排上长队的年代,不禁叹口气。人想看电影,便打开家庭影院,立刻沉浸在一部惊心动魄的国际大片中。回忆起原来为看电影跑七八里路,正面看不见只能看反面的情景,真让人哭笑不得。人想存钱取钱,拿出信用卡在城市网络系统一划了事。想想从前银行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的服务,至今令人愤愤不平。人想炒股票,便给证券公司打委托电话,抛出A股,买进B股。想想从前为炒股票挤掉鞋子的狼狈样,人不禁哈哈大笑。人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便打开因特网,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尽收眼底。想想从前旅游时的艰辛和劳累,至今心有余悸。人想上班,便打开自动办公系统开始办公,到点就关机下班。想想原来上班时,骑着自行车风里来雨里去的样子,人不禁感慨万千。可是一股巨大的孤独感,却让人透不过气,就像空气中缺氧一般,连呼吸都感到困难。人真想与人打一架,真想有人骂自己一顿,或者听听谣言,听听坏话……正在这时,“丁冬”,有人按门铃,把人吓一跳。人走到门口打开监控系统,屏幕上显示门外站着一个紧紧张张的人。人问:“你有什么事?”那人红着脸说:“没事,没事。”说完溜走。人想:没事,你来干什么,神经病。过了一会儿,人又后悔起来,有一种开门让那人进来说说话的欲望。但又想万一那是个罪犯怎么办?亏了没开门。人又陷入一种孤独绝望的气氛之中,便拼命打电话,在网络交友都无济于事。就是有一种找个人面对面哪怕什么也别说,光在一块儿坐坐也行的冲动。人走到窗前,往街上望望,大街上一个人也看不见,偶尔驰过几辆鸟似的汽车。人走出门去,找一家紧闭着的房门,轻轻敲几下,里面传来一个惊讶、警觉和冰冷的声音:“谁呀?”人支支吾吾说:“我啊。”里面又问:“你是谁?”人张张嘴,却没有说出一个字。马上又缩回那栋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的公寓。【名师点评】 本文极力想象未来人类的孤独处境,立意深刻,令人惊悚。作者欲抑先扬,开篇连续7段,“人想……”做足铺垫的功夫,从第8段的“可是”,这才切入主题。没有具体姓名的“人”其实就是“人类”的代表。文章的深刻之处还不仅在于批判了高科技带给人们的精神贫乏和灵魂孤独,而且在于揭示了未来孤独者的心理矛盾:一方面渴求交往,一方面又有一种随时可能遭遇危险的不安全感。信任的丧失和自信的失落造成了人在巨大的科技力量面前的渺小无能,人的聪明和才智创造了现代科技成果,又反过来受制于它,这便是可悲的、具有宿命意义的灵魂“异化”。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