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恒晋文之事》习题1
加入VIP免费下载

《齐恒晋文之事》习题1

ID:798367

大小:56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齐恒晋问之事》习题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御:抵御B.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爱:喜欢C.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见:表示被动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尊敬【解析】 爱:吝啬。【答案】 B2.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为长者折枝B.盖亦反其本矣C.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D.是罔民也【解析】 A项,“枝”通“肢”,肢体,一说折枝;B项,“盖”通“盍”,何不;D项,“罔”通“网”,张开罗网,陷害的意思。【答案】 C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明足以察秋毫之末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小固不可以敌大D.弱固不可以敌强【解析】 B项,名词用作动词,其他是形容词用作名词。A项,明,视力;B项,衣,穿;C项,小、大,小的势力、大的势力;D项,弱、强,弱小的力量、强大的力量。【答案】 B4.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臣未之闻也B.莫之能御也C.百姓之不见保D.何由知吾可也【解析】 C项,被动句。其余三句都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 C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①?”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②。”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③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④,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⑤。”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注】 ①非与:难道不是吗? ②一以贯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 ③率:行走。 ④稼:种庄稼。穑:收庄稼。 ⑤宰:家臣,总管。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救陈,军于城父  军:驻扎 B.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用事:当权C.君子亦有穷乎穷:困厄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病:痛苦【解析】 D项,“病”,应为“担心,忧虑”。【答案】 D6.下列各组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C.赐,而志不远矣某所,而母立于兹D.人之不我信也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解析】 C项,都是代词,通“尔”,“你的”。A项,前表顺承连词“那么”;后表转折连词“却”。B项,前表顺承连词“就”;后副词,表条件“才”。D项,前为助词,用在主谓间;后为近指代词,可译为“这”。【答案】 D7.下列各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A.予一以贯之B.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C.吾何为于此D.人之不我信也【解析】 B项,是一般反问句,其他都是宾语前置句。【答案】 B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背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自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 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度势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解析】 后半句是对原文“使尔多财,吾为尔宰”的误解,其中“使”是“假使”的意思。【答案】 D9.断句、翻译。(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2)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2)①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忍。(“道”“纲”“容”)②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美好却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修”“用”“丑”)【参考译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背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被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 于是就共同调发役使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很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子贡怒气发作。孔子说:“赐(子贡名端木赐,字子贡)啊,你以为我是个博学强识的人吗?”子贡说:“是。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啊。我是用一个思想贯串于全部学说。”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怒之心,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智’吧!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有这些缘由吗!仲由(子路名仲由),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假如智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去,子贡进来见面。孔子说:“赐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贡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忍。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收容。赐,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子贡出去,颜回入门进见。孔子说:“回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怕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美好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于是孔子派子贡到达楚国。楚昭王派兵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三、语言表达10.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比喻仿写两个句子。例:山水田园诗是乡村牧童的一支短笛,清新而幽雅,绿林、青山、落日、孤烟,尽收眼底。李白的诗是倚天长啸的一柄长剑,逸兴遄飞,蜀道、飞瀑、美酒、芙蓉,纵情山水。 (1)边塞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甫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边塞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清远而瑰奇,黄沙、雪峰、烽火、弓刀,豪情填膺。(2)(杜甫的诗是)幽咽泉流的一弦琵琶,忧愤而慷慨,风急、天哀、浊酒、涕流,肠热黎民。1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右面是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以徽标的形式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描述画面要素要抓住画面特征,揭示其寓意要依据画面要素挖掘其象征意义,做到由表及里。【答案】 图标由水滴、手掌和圆形组成。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水能保护地球生态;手掌托着水滴,象征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掌又像一条河流,象征滴水成河。(答出三个构图要素,给1分;每答出一种寓意给1分;语句通顺,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2.依照示例,按要求回答问题。学校决定在校园里某些地方写上富有教育性的诗句,用来劝学和励志,请你推荐两条,并说明推荐理由。(注意:必须是比较有名的诗句;一定要写出作者)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理由:它提醒师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比较浅薄,必须亲身实践才能深刻理解,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①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理由:它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只有多读书,知识才会不枯竭,才思才会不间断。它鼓励人们努力学习,不断进取。②诗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理由:这个比喻可用来激励学生永不满足,永不懈怠,以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③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理由:它告诉人们,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可以激励人们勇攀高峰,不断进取。(任选其一即可)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