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教案(赵桂林)
加入VIP免费下载

《师说》教案(赵桂林)

ID:793608

大小:3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师说》教案山东省高密市第五中学赵桂林一、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能背诵全文。2、学习对比和引用的论证方法。3、树立科学学习观。二、教学重点、难点:1、第二段运用了那几组对比论证来说明自己的观点?2、韩愈在师说中把“师”分为几类?三、课前预习1、课前背诵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2、基础积累“说”是一种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初中学过的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从师”的道理。3、走近作者韩愈,字,河南河阳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故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文集》。韩愈和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岁在长安任国子监博士时写的。文章针对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阐述了“师” 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四、课堂学习(一)自主学习1、指出下面词语古义和今义的区别。学者众人小学从而不必2、指出下列句式特点。(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4)不拘于时。(5)耻学于师。(6)师不必贤于弟子。(二)重点解析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9)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2、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及用法。(1)吾从而师之。(2)其下圣人也远矣。(3)而耻学于师。(4)孔子师郯子。3、翻译下列句子。(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三)合作探究1、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是从那几个层次进行分析论述的?2、作者认为老师的职能的中心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3、韩愈在«师说»中把“师”分为几类?他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你认为现在学校里的老师和韩愈所说的“师”一样吗?试简析。(四)跟踪练习1、(1)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人非生而知之者C、吾从而师之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B、年十七,好古文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D、其贤不及孔子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或师焉,或不焉(或者)B、句读之不知(句中停顿)C、官盛则近谀(阿谀,奉承)D、术业有专攻(学习,研究)(2)下列句子中,“师”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或师焉,或不焉C、爱其子,择师而教之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五、课后练习1、翻译下列句子:(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2、阅读训练送李愿归盘谷序(节选)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秽污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1)、下列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太行之阳有盘古B、才畯满前C、起居无时,惟适之安D、孰若无忧于其心(2)、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佐天子出令(辅助)B、妒宠而负恃(依仗)C、吾非恶此而逃之(罪恶)D、车服不维(约束)(3)、翻译下列句子①起居无时,惟适之安。②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教学反思文言文教学中,突出重点,深入探究难点,结合文本适当拓展延伸,辅以有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效果会更好。参考答案四.(四).跟踪练习1、(1)D(2)D2、(1)A.(2).C五、2.阅读训练.(1)、B(“俊”)(2)、C(讨厌)(3)、①起居没有定时,只安于舒适。②与其在形体上享受欢乐,哪比得上在心中无忧无虑。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