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学案-5.1.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冀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五年级下册数学学案-5.1.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冀教版

ID:721418

大小:4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6-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教学设计 卫华小学 裴雪敏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几何初步认识知识教学中,应注 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 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 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在教学《长 正方体的体积》时我注意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索,亲身 体验,丰富学生对形体的感知,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 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基 本上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性质,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 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这节课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计算,认识体积公式的来源,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长方体和正方体 的体积计算是今后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 2、学情分析: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学习平面图形扩展到学习立体图 形,是学生空间发展的一次逾越。课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体积和体 积单位,对物体的体积有一个比较模糊的认知。在教学中,教师要着眼 3 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使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利用互动多媒体课程,引导学生通过对 物体、模型等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等活动,丰富学生对形 体的感知,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实践,使学生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 从而推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能根据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这个关系,推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公式。 3、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通过操作,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 概括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意义。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等。 学具: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积木 24 块,相关体积计算的表格等。 四、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明明的妈妈过生日,他到蛋糕 店发现有两种长方体规格蛋糕,他想送给妈妈,但不知道哪个大。 4 1 厘米 1.5 厘米 2 厘米 2 厘米 6 厘米 4 厘米 这时明明纳闷起来,究竟哪个蛋糕更大一些呢?同学们 ,你们知道 哪块蛋糕更大一些吗?谁能帮帮明明拿个主意呢? 学生陈述观点及理由。 师:同学们的讨论非常好,要准确地比较两块蛋糕的大小,归根结 底就是关于物体的体积计算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 的体积计算,看谁听课最认真,能最快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身边的小故事设计引入,有意设疑,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回顾有关体积、常用体积单位的知识。 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师:棱长是 1 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多少?把棱长是 1 厘米的小正方 体 2、3、4 个分别拼成长方体,体积分别是多少? 设计意图:师生再次明确,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 几个体积单位(前面学习过)。 2、推导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师:我们知道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几个体积单位, 那么怎样知道一个长方体所含单位体积数是多少呢?(出示长方体) 5 学生讨论交流。(可能会有学生想到用切开物体的方法等) 师生明确:有些物体是不能切成小正方体的。例如,长方体形状的 冰箱、洗衣机等,所以,切开方法有时是行不通的。 师:长方形面积有计算公式,长方体的体积有没有计算公式呢? 你们想不想实验、探究一下呀? 设计意图:老师巧妙提问,很好地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动机和欲 望 师: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做实验,请同学们拿出棱长是 1 厘 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各种不同的长方体,组长要做好相关的记录填入 表格: 长 宽 高 小木块的 数量 长方体的体积 (1)学生操作、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结果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逐步完成上表。 (3)观察上表独立思考,长方体所含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它的长、 宽、高有什么关系?然后再小组进行交流自己的看法。 师:那么,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呢? 由学生进行归纳推理。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6 师:如果用字母 V 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 a、b、h 分别表示长方体 的长、宽、高,那么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怎样写呢?(V=abh)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平台,让学生动手操 作实验,增强实践性,拓宽活动空间,为每个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提供途 径。透彻理解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 3、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师:现在我们回头研究明明同学刚刚遇到的难题,究竟哪块蛋糕更 大一些?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解决,得出结论,体会运用知识的乐趣。 4、出示例题:学生读题,自己独立解答。 设计意图:试做过程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对长、 宽、高与体积的关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5、知识的迁移。 师: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我们来研究一种特殊的长方体—正 方体的体积计算。正方体特殊在哪里?(长、宽、高都相等) 师:正方体的长、宽、高都叫做都叫做它的什么?(棱长) 师:那么也就是说,长是棱长,宽也是棱长,高也是棱长 师:那么你能猜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用小正方体摆、验 证 由学生归纳得出:正方形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师:如果用 a 表示正方体的棱长,那么正方体的体积用字母如 何表示?(V=a·a·a) 7 让学生理解 a·a·a 也可以写作 a3,读作“a 的立方”表示 3 个 a 相 乘。 设计意图:猜想是一种带有直觉性的,比较高级的思维方式。 对于探索性学习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 的关系来推断,使学生感到新知识不新、不难。实现平稳过渡,使 学生树立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信心。 6、尝试做 练习 17 页试一试(2) (1)学生齐读题目; (2)独立解答; (3)引导学生理解掌握 a3 的读法和表示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应用所学。 1、课本 19 页的第二题。 2、仔细琢磨,判一判。 (1)x3=x+x+x ( ) (2)一块铁皮的面积是 5 立方米。( ) (3)棱长是 6 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表面积相等。( ) 3、引用练习:我给出学校建沙坑的长、宽、高,让学生解决购买沙 子的体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目的对新知识进一次全面的回顾、梳理、内化 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8 2、 怎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既能使学生加深对计算长、正方体体积的计 算方法的掌握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或 V= a3 9 五|、学习效果评价 1.判断(判断对错,说明理由)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 2 米,它的体积是 8 立方米。( ) (2)一个长方体的长 30 厘米,宽 2 分米,高 5 厘米,它的体积是 30×2×5=500(立方厘米)。 ( ) 2. 实际应用 (1) 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石碑的高是 14.7 米,宽 2.9 米,厚 1 米。这块巨大的花岗岩石碑的体积是多少立方 米? (2) 一块棱长 30cm 的正方体冰块,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 趣味数学。 一块不规则的石头,你能借助两种工具:一个装有水的长方体容器, 一把直尺,把这块不规则的石头的体积求出来吗?说说你的方法。 六、本次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从这堂课的设计上来说,我觉得自己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及知 识的形成过程。 2、导入时,先用故事引入,提出如何比较的问题,激发学生兴 趣。 3、上课时,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 高的关系,归纳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10 4、在应用部分我设计了看图求体积,然后让学生解决书上的两 道应用问题,还设计了帮明明解决问题的练习,最后完善了生活中的数 学知识,学生通过争、辩得出正确结果。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