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什么是方程,会区分方程和等式.
2.会寻找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过程与方法能力目标】
让学生能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认识、体会方程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会寻找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难点】
改变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习惯,学习如何从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多媒体课件
一、新课引入
问题 1 某水果店有苹果与香蕉共 152 千克,其中苹果的重量是香蕉重量的 3 倍,求该水果店
的苹果与香蕉各有多少千克?
问题 2 有一所寄宿制学校,开学安排宿舍时,如果每间宿舍安排住 4 人,将会空出 5 间宿舍;
如果每间宿舍安排住 3 人,就有 100 人没床位,那么在学校住宿的学生有多少人?
问题 3 一个数与它的一半的和是
4
3 ,求这个数.
思考:用什么表示这个等量关系?
怎么列方程?
二、探究新知
观察列出的方程,总结方程的概念
1. 概念辨析
方程:用字母 x、y、…等表示所要求的位置的数量,这些字母称为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
式叫做方程.在方程中,所含的未知数又称为元.
为了求得未知数,在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建立一种等量关系是,就是列方程.
2.例题分析
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 x 厘米,周长为 36 厘米;
(2)小丽 2 月份的零花钱花掉了 25.4 元,还剩下 60 元,那么小丽二月份有多少零花钱?
(3)
减去数 x 的一半是 56.
解:
(1)方程是 4x=36;
(2)方程是 y-25.4=60;
(3)方程是
=56.
方程相关概念:在方程 y+2.3=0,
=0 中,被“+”“-”号隔开的每一部分称为一项.如 y,
2.3,
,
等.
在一项中,数字或表示已知数的字母因数叫做未知数的系数.如 y 的系数为 1,
的系数为
在一项中,所含有的未知数的指数和称为这一项的次数.如 y,
的次数均为 1
不含未知数的项,称为常数项.
思考:
在方程 4xy-5=0 中,4xy 项的系数是多少?次数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用方程描述下列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
(1)小张去商店买练习本,回来后问同学们:“店主告诉我,如果多买一些就给我八折优惠,
我就买了 20 本,结果便宜了 1.6 元,你猜原来每本价格多少元?”这里如果设每本价格 x
元,
则列方程得什么?你能写出所列方程吗?
(2)A、B 两地相距 50 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比乙多
行 2 千米,若两人同时出发,经过 3 小时相遇.如果设甲的速度为 x 千米/小时,可列怎样的
方程,请列出来.
(3)有一根铁丝,第一次用了它的一半少 1 米,第二次用去了剩余的一半多 1 米,结果还剩
2.5 米,问这根铁丝原有多长?
四、课堂小结
用方程表达实际问题的步骤:(1)找出相等关系;(2)设未知量 x;(3)根据相等关系
列方程.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