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小数案例分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循环小数案例分析

ID:698940

大小:19.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5-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循环小数》案例分析 课堂实录: 第一环节:游戏引入,初步感知“循环”的意义。 师:我们一起来做个拍手游戏,我先拍,你们再拍。 生:好。 师拍手:X XX 生:X XX X XX X XX 师: XXX 生:(急不可待) XXX XXX XXX 师:老师还没拍完你们就知道怎么拍了,如果一直拍下去会怎么样?(生:拍不完。) 从刚才的拍手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 1:循环 生 2:无限 师不置可否,随机板书循环。 师:你能从生活中找出这种现象吗? 生: 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电扇 3、呼吸(师解释:一呼一吸) 4、植物生长(师解释: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师:看来生活中的这种现象真不少。其实数学中也有这种现象,例如:出示已提 前准备在黑板上的题目: 1、 2、4 3 7 4 3 7 4 3 7…… 学生手举得高高的,纷纷说出循环的图形或数字,老师一一肯定。接着问:为什 么要用省略号,不用行不行? 生:不行,省略号表示有很多,写不完。 接着老师说了,数学中有一种数叫循环小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循环小数。板 书课题。接着出示了学习目标,生齐读、自读各一遍。 分析: 第一环节到此结束。仔细审视以上环节,我有以下几个思考: 第一、这是一节概念课,概念的引入是概念课教学的关键环节,这一步做得如何 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理解情况的好坏。小学生掌握概念是一个主动而复杂的 认知过程,只有为他们提供大量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通过直观对比分析等方法 教学,才能逐步抽象内化为概念。本节课老师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引入新知,之后 学生举出生活当中循环的例子帮学生理解什么是“循环”,这个教学设计是非常 不错的,给学生理解概念提供了熟悉的、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同时这个环节的 设计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生活实际。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看,应该说大部分 学生知道“一直不断的重复出现”的意思了,例子举得也很丰富多彩,远远超出 了我的思维,在此也可以看出孩子的想象力、思维能力是不可低估的,而老师虽 然比孩子接触知识时间早、了解的也更多,但往往会受定式思维的影响。即所谓: 给孩子一个思考表现的空间,他会还你一个精彩。 第二、通过拍手游戏引出“循环”的意义显得比较仓促,包括后面举的数学题的 两个例子都没有很准确的让学生理解“循环”,或许老师以为学生已经明白了, 处于只能意会而不能准确用语言表达的阶段。但我认为,老师在这两个小环节里, 都只弄清楚了循环的其中一层含义“一直不断的重复出现”,例如有学生用“无 限”来说拍手的特征,而对于“依次不断”这个关键点并没有抓住并且明确说出 来,因为师生一只都没有提到按什么样的顺序出现,这个顺序前后有没有变化。 其实在这个关键点的理解上,我认为老师只要稍加引导就很容易做到,而且也不 会花费过多的时间。例如可以这样处理:在第一次师生拍完手后,问一问学生: “刚才拍手的节奏是什么?拍手时节奏的顺序怎样?”通过这样两个看似不起眼 的小问题的回答,学生就会明白要按一定的顺序而且这个顺序是不能改变的,到 后来的学生举例子、数学题的分析更进一步让学生说出图形或数字是按什么顺序 重复出现的,从而明白“依次不断”的重要性,至此就完成了对“循环”的两个 关键点的理解,为第二环节认识“循环小数”的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对概念的理解和表达一定要科学、规范,自己的语言 也要准确,给学生的发言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同时还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 时刻关注着学生,及时引导学生回到正确的思维上来。虽然我们面临的是班大人 多,越是这样影响面越大。例如:学生在举生活中循环的例子时,说“电扇”, 当时我一听就懵了,电扇怎么就成了循环现象呢?赶快抬头看教室里的电扇,其 中有一个电扇正转着,恍然大悟,原来学生想表达的意思是开着的电扇不停的转 动就是循环。可老师在这里也并没有做任何说明也没让学生解释,就一带而过了, 不知道其他学生是怎么想的。在老师看来,可能这根本就不算问题,不值得去仔 细深究,可课堂上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会不会 因为老师的默认而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错误认识呢?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一 门科学,而科学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科学更是严谨的,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 规范自己的语言势在必行。 第四、作为一名综合素质很不错的老师(张老师无论是在基本功方面还是在敬业 精神方面,在我校都属上乘),在追求一个比较好的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或借鉴别 人的教学设计原本无可厚非(我曾见过这个教学设计),但在运用到时候,一定 是要有自己对教材的准确把握,还要有对教学设计的目的有一个清晰到位的认 识,才有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我们不加分析只看到别人设计的精 彩独到之处就直接拿来我用,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因为毕竟别人的东西 是基于别人对教材的理解、学情的分析设计出来的,对自己为什么这样设计、如 何处理每个小环节都有自己的设想,所以用起来得心应手,让人耳目一新。即所 谓学生也不是那些学生,教师也不是原来的教师,怎么能达到原有的效果呢?我 认为当我们借鉴别人的好东西时,一定要加上自己的思考,融入属于我们自己的 思想,真正的起到好东西有好用途,而不是简单的“东施效颦”。

资料: 619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