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 三轮复习文言传记 文意梳理 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高考语文 三轮复习文言传记 文意梳理 课件

ID:677990

大小:1.29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1-04-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 三轮复习 文言传记----文意梳理 文言现象抽查 文言传记---- 文意梳理 1、了解文言传记的内容体例 某某人物(姓?名?字?) 籍贯身世 异能有职( 迁 擢 除 拜 举 辟 摄 行 夺 黜) 四大关系 彰显个性(刚烈 孝慈 忠直 任侠 嫉妒 ) (与君臣 与叛寇 与百姓 与家人) 死亡后事 时人评议 (哀婉 不平 同情 赞许) (各种死法) 文言现象抽查 文言传记---- 文意梳理 2、形成自己的文言阅读符号体系 人名△ 官职- 地点 ~~~~ 官职升降 ↓ ↑ → 相对完整的事件结束 | 文言现象抽查 例如:2020 全国Ⅰ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原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嘉祐二 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 一头地。” ∣ 写的什么——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亲姓程,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成败的故事, 就能说出其中的要领。 嘉祐二年,应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考中乙科。后来(以 书)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得回避这个人出一头地。” 为什么写:苏轼自幼就聪慧,对政事尤其机敏。∣ 通过写欧阳修来写苏轼。才华令欧阳修 惊叹喜爱。 试题 12: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 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由此可见:A 项正确。 文言现象抽查 原文: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 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 ∣ 写的什么——王安石创立施行新法,苏轼上书评论新法的弊病。新的政令一 天天下达,苏轼在杭州任上 总是利用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内容造福百姓, 百姓们因此生活安定。 为什么写:苏轼敢于进谏,仗义执言,在政治上的行事作风显露出来。与前 面“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呼应。同时,也是古代文人“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的思想的体现。 试题 12: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 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 安宁。 由此可见:B 项正确。 文言现象抽查 原文: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 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 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 坊,稍畜钱粮待之。 ∣ 写的什么——到杭州后,大旱,饥荒、瘟疫齐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地区三分之一 贡米,又赐给僧人度牒,换成米救助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又降价卖米,做了很多粥和 药,派人分给社区治病,救活很多人。他说:“杭州是水、陆交会之地,因疾疫而死比别处 多。”于是得到二千钱,又拿出黄金五十两,用来做医院,积蓄钱粮来准备。 为什么写:苏轼为政心系百姓、公而忘私。做杭州地方官时,遇到大旱饥疫一方面请求朝 廷提供 试题 12: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 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由此可见,12 题选 C。 文言现象抽查 原文: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 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 写了什么——苏轼师从父亲苏洵学习写文章,从来得之于天资。(苏轼)曾经 自己说:“写文章如同行云流水,本来就没有一定的格式,仅是常要在该说 的地方就说,该停的地方就停。”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话,都可以写成文章诵 读。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 为什么写:交代苏轼作为文章大家的渊源,对苏轼的文章成就给以极为崇高 的评价。 试题 12: 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 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 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 代文宗。 由此可见:D 项正确。 文言现象抽查 文言传记---- 文意梳理 3、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尤其是文言实词 梁惠王不 所言 赵军逐胜,追造秦 文言现象抽查 文言传记---- 文意梳理 4、速读、 精读相结合 △某某人物 △籍贯身世 异能有职 ★四大关系 彰显个性 (与君臣 与叛寇 与百姓 与家人) △死亡后事 时人评议 文言现象抽查 文言传记---- 文意梳理 真题比对,有所发现 文言现象抽查 文言现象抽查 文言现象抽查 文言现象抽查 例: 2020、12、23 八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不讳,字面意义是指不可隐讳,又常常用作对尊长者死亡的一种委婉 的代称。 B.结婚,文中指男方女方两家之间结成婚姻关系,现代指男性与女性结 为夫妇。 C.休沐,字面意义是休息沐浴,古代官员每隔一段时间休沐,也就是请 假休息。 D.发觉,文中指败露,现代指发现、觉察,败露也可以理解为被发现、 被觉察。 答案:C。注:前三个选项仍可看作是文化常识,最后一项不是文化常 识。 文言现象抽查示范在总结积累中再提高 文言现象抽查 例:2020年高考文言文试题中出现的“坐”字, 1。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 2。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 3。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 4。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 5。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 “坐”是一个会意字,小篆的“坐”字上面两边都是“人”字,下面是 “土”字,合起来指人席地而坐。古人席地而坐时,两膝着席, 臀部压在脚后跟上。如《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论语》 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中“王坐于 堂上”。由此可知“坐”是动词,是“坐的本义。 文言现象抽查 句2“士坐庭中”“士”是名词作主语,“庭中”名词表处所,是宾语, 而“坐则是动词,作谓语。 其余几句则都不是这种用法。《晏子使楚》中有“王曰:‘何坐?’ 日‘坐盗’”。其中“坐盗”即“犯偷盗罪”,而“坐”就“犯…… 罪”。与此用法相似的应是句3中的“坐赃”,即“犯贪赃罪”,联 系语境“诸人俱自诬服众人都违心服罪,而左光斗是被魏忠贤一伙陷 害,所“光斗坐赃二万”应为“左光斗被定罪贪赃二万”,“坐”为 “被定罪”之义。 文言现象抽查 《汉书·苏武传》中有“副有罪,当相坐”。其中“坐”是“受牵连、 牵连治罪”因别入犯法而被牵连获罪。 句4、句5中的“坐”都有 “受牵连、牵连治罪”之义,所以两句可译为“(左光斗)的长兄左光 霁受牵连获罪而死”以及“假如以后他有不称职的情况,我请求 不要牵连洽罪他人”。 句1“违制之坐”的“坐与“犯法不坐”的“坐”类似。 “违制”即违反诏令,在封建社会里违反诏令与犯法相似,“坐”当 意为“获罪、定罪、论罪”,整句可译为“违反诏令的论罪,如果出 自朝廷,谁敢不听从”。 文言现象抽查 除了上述几种用法外,“坐”还有: (1)通“座”座位,“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鸿门宴》)。 (2) 引申为坐守、不动(坐以待毙)、不劳(坐享其成)。 (3) 因为,由于,“停车坐爱枫林晚”(《山行》)。 (4)空,白白地,“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 (5)指位置所在,坐落(坐北朝南)。 通过以上梳理总结,我们知晓了“坐”的意义和用法。如果同学们今 后做题时再遇到“坐”字时,可用相似结构对照,相关意义联想, 结合语境审视等方法正确理解“坐”在句中的意思,从而顺利解题。 文言现象抽查 1、再次整理三轮精华复习的笔记 2、互相背诵“坐”等实词意义 文言现象抽查 祝: 久久为功 一朝成功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