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循环结构——for..next》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循环结构 For-Next 语句格式
2、掌握 For-Next 循环语句的执行流程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能力
4、通过本节的学习,继续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让学生保持学习程序
设计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For-Next 语句格式
(2)For-Next 语句的执行流程
(3)For-Next 语句的特点
(4)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根据要求编写出合适的程序
2、教学难点
(1)For-Next 语句循环执行次数的理解
(2)For-Next 语句中循环控制变量的使用和变化
(3)遇到重复问题时循环语句的选用
三、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
2、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3、教学手段
大屏幕广播、网络教学
四、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循环结构,它与顺序结构、分支结构是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可
以表示任何一个算法。并且循环结构是算法这一部分的重点和难点,本节主要包
含《for…next 循环》和《do while…loop 循环》等两部分内容,各用 1 课时,
共计两课时。本课设计为 1 课时。循环结构是最为常用的语法结构之一,也是三
大基本结构中难度最大的一个;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全书的重点之一。
学好程序的基本结构,是学生理解和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
五、学生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应已熟悉 VB 程序的编程环境与运行方法,了解顺序及选
择结构的程序执行流程,具备一定的算法基础和归纳总结能力;但大多数学生动
手能力较差。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创
设
情
景
新
课
【环境保护案例】全球气候变暖引发
了全人类的关注,全球变暖导致海平
面加速上升,已经或行将成为海岸带
的重大灾害。根据联合国政府气候变
化委员会的报告,在 20 世纪,全球海
平面平均每年上升约 2 毫米,根据中
科院的报告,我国 50 年后上海市部分
地区将被淹没,保护环境,发展低碳,
刻不容缓!
师问 1:我们来看一下上述案例中的数
据,假设在今年上海市的海平面高度
为 S0 的话(单位是毫米), 1 年后,
海平面记为 S1,S1 与 S0 的关系是怎样
的呢?
师问 2:1 年后,海平面是多少?
师问 3:3 年后,海平面是多少?
师问 4:100 年后,海平面是多少?
( 学 生 思 考 并 回
答)
生答 1:第 1 天还
剩下 S1 =S0+2
生答 2:S2 =S1+2
生答 3:S3 =S2+2
用 生 活 中 的
例 子 不 仅 仅
是 为 活 跃 课
堂气氛、引出
概念,更为重
要的是:对题
目 中 的 算 法
分 析 本 身 即
是 对 学 生 思
维的训练、加
深 对 循 环 思
想的理解。
导
入
师问 5:大家发现上述算式有什么规
律?
师问 6:计算 100 年后的海平面之后,
这个语句一共重复了几次?
师问 7:这时候我们就要用到了循环结
构来思考问题。那么循环结构的规律
是什么样的呢?它有什么规律呢?它
具有什么特征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和
探讨。
生答 4:S100 =S99+2
生答 5:上述公式
要重复执行
生答 6:100 次
(二)
讲
解
(师放映 PPT)
师 1:大家一起把屏幕上所播放的 PPT
中关于循环结构的定义,一起来朗读
一遍。
师 2:好了假如我们仍然以刚才的那个
海平面上升作为例子的话,如何来编
写 VB 程序来表达这个题目,并求出结
生 1;学生朗读
(学生认真思考)
只 有 让 学 生
体 会 到 采 用
循 环 语 句 的
便 捷 性 和 优
越性,才能激
发 他 学 习 和
探究的兴趣。
概
念
分
析
特
征
果呢?
师 3:一般在编写程序的时候,首先要
定义变量,在这里,我们先定义两个
变量,一个是 S,代表海平面的高度;
另一个是 N,代表经过的年数,于是就
有如下程序段可以用来表示海平面的
高度:
Dim S as integer
Dim N as integer
S =0
For N=1 to 100
S=S+2
Next N
Print S
其中:for 语句用来表示 N 的范围,包
括初始值和最大值,另外可以表示判
断的作用,当发现 N 大于 100 时,就
跳出循环,S=S+2 就类似于我们所说的
通项公式一样,Next 这一行表示当执
行到此行时,N 的值自动加 1,跳回到
for 这一行,判定 N 是否属于 1 到 10
的范围,若是,执行下一句 S=S+2,若
不是,则跳出整个循环,直接执行含
print 的程序语句。
在这里 for 语句是表判断 N 是否属于
范围的作用,next 是实现 N 自加 1 并
且跳回到 For 语句行的作用。
师 4:我们来看 for…next 的特征和公
式
For 循环变量名=初始值 To 最终
值 Step 步长
循环体……
Next 循环变量名
师 5:步长大家可以理解为公差,可以
是正的,可以是负的,当步长等于 1
时,可以省略不写,刚才的案例,我
们就省略没有写 step 步长,因为 N 是
自增 1。
循 环 体 在 一
定 条 件 下 也
是 可 以 省 略
的,并且可以
强 制 退 出 循
环,但考虑到
学 生 刚 接 触
循环结构,理
解 这 部 分 知
识 有 一 定 难
度 , 故 先 不
讲,在后续课
程中再介绍。
(三)
学
生
练
习
强
化
师 1:现在我们来做个小练习
题目:求 1 到 100 的和
师 2:假如是我们要输出的和用 S 来表
示的话,首先令 S0=0,
第一次执行:S1= S0+1=1
第二次执行:S2= S1+2=3
第三次执行:S3= S2+3=6
……
第 100 次执行 S1= S0+100=5050
师 3:于是,我们就用一个通项公式来
表达上述案例的规律 S=S+N,每执行
完一次,N 的值自动加 1,就实现了上
述功能
Dim S as integer
生 1:学生认真思
考
教 师 先 讲 一
个习题,先趟
路,起到指引
作用,为接下
来 的 任 务 打
下基础。
知
识
Dim N as integer
S=0
For n= 1 to 100 step1
S=S+N
Next N
Print N
师 4:注意,step1 表示,每执行完一
次,程序中 N 自动加 1,当 N 自动加 1
时,我们可以省略不写,但是当每次
循环 N 不是自动加 1,而是加 2,加 4
等时,需要加上这一句,,比如当求 100
以内奇数的和时,需要加上 Step 2.
好了,我们将这段代码放到 VB 软件中,
直接运行。
师 5:好了,大家把这个小程序来练一
练,看看能否运行。
师 6:现在,我们再布置个题目,求
1+1/2+1/3+1/4+…+1/100。 大家能否
把刚才你们所写的程序改造一下,完
生 5:学生开始练
习
提 示 学 生 座
位 靠 近 的 同
学 可 以 相 互
讨论、交流;
要 善 于 捕 捉
学生错误点,
成这个题目呢? 生 6:学生开始练
习,注意最后提示
学生注意定义变量
的类型
引 导 学 生 思
考,还可以通
过 多 媒 体 广
播 系 统 展 示
有 代 表 性 的
错误,启发学
生 讨 论 和 思
考。
(四)
课
堂
总
结
知
师 1:我们来总结一下这节课所学的内
容
师 2:首先是循环结构的定义:程序中
有一段重复使用的语句结构叫做循环
结构
师 3:之后我们学习循环结构的完整形
式:
For 循环变量名=初始值 To 最终
值 Step 步长
循环体……
Next 循环变量名
生:学生认真听讲 在 教 师 讲 解
完,学生做完
练习后,教师
再 次 总 结 本
节课的内容,
可 以 起 到 画
龙 点 睛 的 作
用。
识
升
华
师 4: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循
环结构的语句格式、学会了循环结构
中初值、终值、步长、循环体的分析
方法,并且利用循环结构,解决了一
些实际问题。实际上,利用循环结构
还可以解决许多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这就要求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勤于思
考,增强实践,提高自己的编程水平,
从而能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五)
拓
展
延
伸
让我们深入挖掘 for…next 循环结构:
For N= 1 to 100 step 1
S=S+2
Next N
1.在上述例子中,循环语句 S=S+2 一
共循环了多少次?
2.如果我们一旦知道循环变量的初
值、终值、步长值,能否
知道该循环语句要执行多少次?
3.对于不明确循环次数的问题,应该
怎么办呢?
学生思考
(六)
课
后
作
业
1.完成书本上 P39“实践”中的第 2
答题的 3 个小题
2.预习循环结构的另一种形式:do…
while 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