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一教材中唯一涉及到人工智能的章节,
其目的是对人工智能有关的软件使用,和介绍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人工智能的积极性,并激发学生学习这方面内容的热情和潜能。通过丰富多样的多媒体素材
和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智能工具软件,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了解人工智能的知识和技能,使
学生知道人工智能对当今社会的作用以及正确的价值观。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通过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学习后,对处理信息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已经具有一定利用非智能工具处理信息的经验。但是由于我们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资源
有限,学生对有关人工智能的接触较少,即使学生平时也接触到一些智能工具但是不了解智
能工具与非智能工具的区别,学生还缺少对智能工具的理论知识。因此,在这节课中设计相
关的探究活动以此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发现。分析,总结问题,以此达到提炼人工智能工具
的最基本工作原理。高一年级的学生对新奇事物充满求知欲对该课充满学习的动力,抓住这
一特点播放关于人工智能的视频材料,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能激发学习热情,增加课堂气
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节教学主题是用部分智能工具处理信息,目标是体验其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
价值,客观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培养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
四、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2、了解智能信息处理的实际应用价值。
3、通过对几种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基本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介绍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应用;让学生感觉感受智能处理给学习和生活带
来的变化。
2、通过综合性的任务操作体验智能工具处理信息的,了解“自然语言的理解”技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信息智能处理的魅力,能客观评价信息智能处理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变化,
激发起学习探索人工智能知识的热情和愿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信息智能处理的实际应用价值;2、智能工具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信息智能处理的方式
六、教学过程设计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导课
引发兴趣
播放 2017 年世界机器人大会视频
引入课题:智能信息加工
播放视频,展示图片
引入思考:什么是人工智能?
回顾视频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到:智能工
具(视频中的机
器人)都是在模仿人脑思维方式和行为,从而
引出人工智能的概念。
起源:图灵测试
含义:是计算机对人脑思维机理的模仿。
观 看 相 关 视
频、图片
让 学 生 直
观感受人工智
能,贴近前沿技
术,轻松进入课
堂。
知识梳理
实例展示
师:(生活处处是技术)——人工智能的
应用领域
模式识别:语音识别、指纹识别、人脸识
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OCR 光学字符
识别……
自然语言理解技术:机器翻译、与机器人
对话(用视频的方式展示)等
机器人
专家系统
计算机博弈:“深蓝“
……
感受人工智能
的神奇魅力,技术
为人类服务
活
动
探
究
一
智能工具是怎么处理信息的?
使用软件:
1. OCR 识别
2. 电脑语音识别
智能工具使用
学生参与体验
了解智能工具
的 原 理 及 工 作 流
程,感受其实际应
用价值
体 验 智 能
工具处理信息
的过程
通 过 对 实
践,更深层次地
理解原理,提升
学生的认知水
平。
活
动
探
究
二
学生分组与机器人聊天
与机器人进行英文对话
与机器人“小 I”进行中文对话
(寻找与机器人对话的不足。)
记录对话 引 导 学 生
思考和发现问
题
任
务
总
结
智能工具的加工流程:
信息输入—预处理—信息匹配(识别)—
信息结果输出
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模式识别、
翻译系统、人机对话是人工智能非常重要的应
用领域。
学生听讲,思
考
通 过 知 识
点梳理、总结并
巩固知识掌握。
教 师
小结并
拓 展
讨论
人工智能与生活改变
人机 PK:危机与挑战
以现阶段的技术水平,人工智能尚无法取
代人的智能。
树立正确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意识与价
值观。
引发思考 引发思考
七. 反思总结
同步本堂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反馈中对自己教学中的优缺之处进行分析总结,同时反思
本堂课程中能够改善与存在的教育教学重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改善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