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高三二轮复习——铜及其化合物专题测试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化学高三二轮复习——铜及其化合物专题测试

ID:676303

大小:584.5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4-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高中化学高三二轮复习——铜及其化合物专题测试 一、单选题 1.有一种孔雀石,其主要成分为 Cu2(OH)2CO3,可作为颜料使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孔雀石颜料易被空气氧化 B.孔雀石颜料耐酸耐碱 C.Cu2(OH)2CO3 中 Cu 的质量分数为 64% D.加热可发生分解,反应方程式为 Cu2(OH)2CO3 加热 2CuO+CO2↑+H2O 2.等物质的量的铁和铜的混合物 24 g 与 600 mL 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NO6.72 L(标准状况)。向反应 后的溶液中加入 1 mol/LNaOH 溶液使金属离子怡好沉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混合物溶解后的溶液中 c(Fe3+):c(Fe2+)=1:1 B.需要加入 NaOH 溶液 1 000 mL C.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2 mol/L D.最后所得沉淀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可得固体 32 g 3.将一定质量的铜与 150mL 的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标准状况下 11.2L 的 NO 和 NO2 的混合气体,将生成的混合气体与 5.6L 标况下的氧气一起通入足量 NaOH 溶液中,气体恰好被吸收生成 NaN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铜的质量为 32g B.铜与硝酸反应,电子转移总数为 1NA C.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0.0 mol·L−1 D.向反应后的溶液加 NaOH,使铜沉淀完全,需要 NaOH 的物质的量至少为 1.0mol 4.下列关于 CuO 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属于碱性氧化物 B.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能与碱反应生成 Cu(OH)2 D.不溶于水 5.实验室用含有杂质(FeO、Fe2O3)的废 CuO 制备胆矾晶体,经历了下列过程(已知 Fe3+在 pH=5 时沉淀完 全)。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 A.步骤②发生的主要反应为:2Fe2++H2O2+2H+=2Fe3++2H2O B.步骤②可用氯水、硝酸等强氧化剂代替 H2O2 C.步骤③用 CuCO3 代替 CuO 也可调节溶液的 pH D.步骤⑤的操作为:向漏斗中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数次 6.电视剧《三十而已》中多次提及的“蓝色烟花”,是烟花设计师心中的最高梦想。制作“蓝色烟花”的 盐不常见,且稳定性差,该盐可能是 A.NaCl B.KOH C.Na2CO3 D.CuCl 7.对如图所示实验的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NaOH 溶液中的反应:4NO+3O2+4OH-=4 - 3NO +2H2O B.液面上方慢慢地出现红棕色气体 C.小试管中的反应:Cu+2 - 3NO +4H+=Cu2++2NO2↑+2H2O D.试纸上 I 被氧化,试纸变蓝色 8.将 44.8g Cu 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的混合气体 0.8mol,这些气体恰好能被 400mL NaOH 溶液完全吸收,生成 NaNO2 和 NaNO3 两种盐溶液,其中 NaNO3 的物质的量为 0.5mol,则 NaOH 的 浓度为 A.2mol/L B.2.4mol/L C.3mol/L D.3.6mol/L 9.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A.铜器出现铜绿[Cu2(OH)2CO3] B.铁制菜刀生锈 C.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 D.铝锅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 10.铁、铜混合粉末 18.0g 加入到 100 mL 5.0 mol/LFeCl3 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2.8g,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剩余固体是铁、铜混合物 B.原固体混合物中铜的质量是 9.6g C.反应后溶液中 n(Fe3+)=0.10 mol D.反应后溶液中 n(Fe2+)+n(Cu2+)=0.75 mol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混合物 A 是 CuSO4 和 NaOH B.固体混合物 A 是 CuSO4 和 KOH C.固体混合物 A 是 CuCl2 和 KOH D.固体混合物 A 是 CuSO4 和 Ba(OH)2 12.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反应温度不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产物就不同,可能是 Cu 或 Cu2O, Cu 和 Cu2O 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但 Cu2O 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为探 究反应后的红色固体的成分,他们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一:红色固体只有 Cu 假设二:红色固体只有 Cu2O 假设三:红色固体中有 Cu 和 Cu2O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若溶液无明显现象,则假设一和二都成立 B.少量红色固体与足量稀硫酸反应,若溶液呈蓝色且仍有红色固体,则只有假设三成立 C.若将 7.2 克红色固体通入足量的 H2 还原,最后得到固体 6.4 克,则假设二成立 D.实验室可用向稍过量的 CuSO4 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后再加入葡萄糖后加热,来制取 Cu2O 13.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 nS或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CuS的溶解度大于PbS的溶解度 B.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而铜蓝没有还原性 C.CuSO4与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 2Cu S  CuS↓ D.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14.足量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 NO2、NO 的混合气体 2.24L(标准状况),这些气体 与一定体积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 入 4mol•L﹣1NaOH 溶液至 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 NaOH 溶液的体积是 50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硝酸是 0.4mol B.消耗氧气的体积为 1.68 L C.此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 0.3 mol D.混合气体中含 NO21.12 L 15.将一定量的铜粉加入到 100 mL 某浓度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容器中剩有 m1 g 铜粉,此时共收集到 NO 气体 448 mL(标准状况),然后向上述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至不再反应为止,容器剩有铜粉 m2 g,则 (m1-m2)为 A.5.76 B.2.88 C.1.92 D.0.28 二、实验题 16.钴是一种中等活泼金属,化合价为+2 价和+3 价。某校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检验(CH3COO)2Co 在氮气气氛 中的分解产物。已知 PdCl2 溶液能被 CO 还原为 Pd。 (1)装置 E、F 是用于检验 CO 和 CO2 的,其中盛放 PdCl2 溶液的是装置______(填“E”或“F”)。 (2)装置 G 的作用是______;E、F、G 中的试剂均足量且充分反应,观察到 I 中氧化铜变红,J 中固体由白 色变蓝色,K 中石灰水变浑浊,则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实验结束时,先熄灭 D 和 I 处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关闭弹簧夹,其目的是______。 (4)若乙酸钴最终分解生成固态氧化物 X、CO、CO2、C2H6,且 n(X):n(CO):n(CO2):n(C2H6)=1:4:2: 3(空气中的成分不参与反应),则乙酸钴在空气气氛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7.为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按如图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 (1)A 装置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F 装置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B 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能证明浓硫酸中硫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氢元素的现象是________ (3)实验结束时,撤去所有酒精灯之前必须完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证明 A 装置试管中反应所得产物是否含有铜离子,需将溶液稀释,操作方法是________ (5)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过程中,发现有黑色物质出现,且黑色物质为 2Cu S。产生 2Cu S的反应为, 2 2 4 24 Cu S d a Cu+b H SO c CuSO H O e  △ ,则 a:b= _____ 18.如图为铜与稀硝酸反应的有关性质实验(洗耳球:一种橡胶为材质的工具仪器,可挤压)。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照如图装置连接好仪器,关闭所有止水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在装置 A 中的烧杯中加入 30%的氢氧化钠溶液。在装置 C 的 U 型管中加入 4.0mol·L-1 的硝酸,排除 U 型 管左端管内空气。 ③塞紧连接铜丝的胶塞,打开止水夹 K1,反应进行一段时间。 ④进行适当的操作,使装置 C 中产生的气体进入装置 B 的广口瓶中,气体变为红棕色。气体进入烧杯中与 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 C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反应后的溶液呈蓝色,其原因是铜离子和水分子形成了水合铜 离子,1mol 水合铜离子中含有σ键数目为 12NA,该水合铜离子的化学式为__。 (2)装置 A 上面的导管口末端也可以连接__来代替干燥管,实现同样作用。 (3)加入稀硝酸,排除 U 型管左端管内空气的操作是__。 (4)步骤④中“使装置 C 中产生的气体进入装置 B 的广口瓶中”的操作是打开止水夹__(填写序号),并用 洗耳球在 U 型管右端导管口挤压空气进入。 (5)步骤④中使“气体进入烧杯中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操作是__,尾气中主要含有 NO2 和空气,与 NaOH 溶液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则离子方程式为有__。 (6)某同学发现,本实验结束后硝酸还有很多剩余,请你改进实验,使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反应结束后 硝酸的剩余量尽可能较少,你的改进是__。 19.小明在课外阅读中得知:氢氧化铜受热会分解生成氧化铜(Ca(OH)2=CuO+X),于是用 CuSO4 溶液与 KOH 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铜,并对氢氧化铜进行加热。 (1)生成物 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制取氢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加热氢氧化铜时,发现蓝色固体先变成黑色;继续高温灼烧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同时有气体产生。 为弄清这种红色固体的成份,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查阅资料)Cu 和 Cu2O 均为红色固体,且 Cu2O+H2SO4=Cu+CuSO4+H2O。 (提出猜想)红色固体是:Ⅰ.Cu Ⅱ.Cu2O Ⅲ.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①取灼烧后的红色固体 1.44g 于试 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加热并充 分震荡,静置。 溶液由无色变蓝色,固 体减少。 1.44g 红色固体一定有: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滤、洗涤、干燥。 得红色固体 参考答案 1.D2.B3.C4.C5.B6.D7.C8.C9.C10.D11.B12.C13.D14.D15.A 16.F 除去 CO2 分解产物中还含有机物 防止倒吸 3(CH3COO)2Co  Co3O4+4CO↑+2CO2↑ +3C2H6↑ 17.  2 4 4 2 2Cu+2H SO CuSO +SO +2H O浓 2 2 3 2SO +2OH =SO +H O 白色粉末变蓝色 D 装置中黑色固体颜色无变化,E 装置中溶液褪色 拉起铜丝,关闭 1K 、 2K 将 A 装置中冷却的混合溶 液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观察是否有蓝色出现 5:4 18.3Cu+2NO 3  +8H+=3Cu2++2NO↑+4H2O [Cu(H2O)4]2+ 倒置的漏斗 加入硝酸时,不断向左端倾 斜 U 型管 K2、K3(K2、K4;K2、K3、K4 均可) 打开止水夹 K4,关闭止水夹 K2,并将洗耳球尖嘴 插在止水夹 K3 处的导管上,打开止水夹 K3 挤压洗耳球 4NO2+O2+4OH-=4NO 3  +2H2O 取少量的稀硝 酸和四氯化碳注入 U 型管中 19.H2O CuSO4+2KOH=Cu(OH)2  +K2SO4 Cu 和 Cu2O Cu2O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