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理解体积的含义。
2、在不计损耗的情况下,获得体积的守恒性的经验。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的和有用的,初步了
解数学的价值。
【教学难点】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教学重点】
在不计损耗的情况下,获得体积的守恒性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乌鸦喝水的故事:发挥学生的生活经验,进入体积这一章节的学习。
(2)老鼠和大象的见面场景:说出谁大谁小。大象的身体真大,所占的空
间也大;老鼠的身体真小,所占的空间也小。
揭题:大象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大象的体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体积的
知识。
【设计目的: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认识体积,让学生初步感受“物体所占空间”
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感受到
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新课探究、理解概念
(1)什么是体积:
学着刚才那样来说一说老鼠、电冰箱、正方体的体积。
老鼠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老鼠的体积。
电冰箱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电冰箱的体积。
正方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正方体的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小结:你知道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了吗?
(2)体积的直接比较:
①西瓜与橙子;矿泉水瓶与胶水瓶。(肉眼直接比较)
②两根木棍一样长,体积一样吗?虽然两根木棍一样长,但是红色的木棍比
较粗,所以它的体积比较大。(一样长的情况下,看粗细)
③比较两本书的体积大小。虽然两本书的封面面积一样大,但是乙书比较厚,
所以它的体积比较大。(封面面积一样大的情况下,看厚薄)
小结:体积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形状、长短、粗细、厚薄有关。拓展:想
象 3kg 的棉花与 3kg 的铁谁的体积大?(手势)
拓展:气体的体积、液体的体积。
(3)体积的守恒性:
①将量筒中的水全部倒入锥形瓶中,请你比较水的体积的变化。(不计损耗)
水面的高度变了,体积没有变化。
②捏橡皮泥,比较体积?形状变了,体积没有变化 。
③擎天柱在变形的过程中,比较它的体积变化?形状变了,体积没有变化 。
小结:在不计损耗的情况下,物体的形状改变,体积不变,这是体积的守恒
性。
【设计目的:通过大量的具体实物逐步地形成物体体积的认识,理解“所占空间
的大小”,在体积直接比较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
系。加强学生对体积的感性体验,知道体积的守恒性】
三、课堂联系、巩固提升
(1)练一练
1、小胖在玩黏土,黏土的体积有什么变化?
2、三块积木叠放在一起,然后将它们分散放,总体积会变化吗?
3、七个硬币叠放在一起,然后斜放,它们的体积一样吗?
(2)辨一辨
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 )
把一瓶牛奶全部倒入两个玻璃杯中,牛奶的总体积不变。 ( )
蜡烛在燃烧了一段时间后,它的体积没变。 ( )
(3)试一试
数小方块比较体积大小
(4)想一想
你有什么办法比较这两块小石头的体积?
四、回顾知识、总结评价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