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与倍数重难点突破
一、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分阶段认识了百以内、
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较为系统地掌
握了十进制计数法,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学
习。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浅在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
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二、教材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
教学难点是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三、教法与学法
课堂教学要围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出发,为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节课根据学生
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征来进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设计。
1.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组织),学生操作、探
究为主线的理念,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
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
识,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2.小组合作讨论法。以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
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优化
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
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3.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根据学生的兴趣,认知规律,自
己采取用教材,而不搬教材的教学设计。
四、重难点突破建议:
1.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同时结合具体的例子降
低难度,避免死记硬背。因数和倍数是最基本的两个概念,
只有真正理解了它们的含义,后面的概念理解才会水到渠
成。教材从整除的本质出发,给出了 9 个除法算式,放手让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除法算式进行分类。学生可能会出现
分成三类的现象,即将类似于 8÷3=2……2 和 9÷5=1.8 各
分为一类。此处,教师应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商是小数没
有余数、商是整数有余数这两种情况应归为一类?让学生理
解,其实例如 9÷5=1.8 这样商是小数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可以写成这样的 9÷5=1……4 商是整数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因此,应该将它们归为一类。然后顺利过渡到因数和倍数。
2.引导学生明确因数和倍数这一概念的前提与概念间的
相互依存性。教学时,应该使学生明确:(1)因数和倍数
这一概念的前提是被除数、除数、商都是大于 0 的自然数。
(2)因数与倍数概念间的相互依存性,因数、倍数都不能
单独存在,在描述因数和倍数的时候必须说清楚谁是谁的因
数,谁是谁的倍数。及时纠正“2 是因数,12 是倍数”这样
的说法。至于辨析“倍数”和以前所学习的“几倍”,可以
放在学生对因数与倍数有了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之后再来
具体比较,这样不容易混淆,也有利于学生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