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中的内容。本节
课内容是在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后面进一
步学习约分、通分以及分数运算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内容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清楚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
这些都为本节课学习做了知识上的铺垫。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种规律性知识,分
数的分子、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却没变。学生在这种“变”与“不变”中发现
规律,掌握新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懂得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
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方式进行分数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
2、通过引导启发法,帮助学生学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
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索来归纳规律与应用规律,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
喜悦。
教学重点、教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它是约分、通分的依据。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关
的问题。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教学平台。
2、前置性作业。
3、3 张正方形纸。
教法学法:
2
教法:
1、情景教学法:为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巧妙的扮演着引导着、组织者
的角色。设计了情景设疑、观察发现、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提倡:
过程重于结果。
2、直观演示法:让学生动手操作。
3、引导探究法: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与记忆。因此在分数的基
本性质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
较、观察、分析。
学法:
1、动手操作: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
2、猜想交流: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发挥主体
参与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3、验证建模:归纳总结分数的基本性质,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故事设疑,揭示课题。
教育学家布朗曾提出:“情境通过活动来合成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
先我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带来一个慢羊羊村长分饼的故事。羊村的小羊最喜欢吃村
长 做的饼。有一天,村长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羊们吃,它先把第一块
饼的 1/2 分给懒羊羊。再把第二块饼的 2/4 分给喜羊羊。最后把第三块饼的 4/8
分给美羊羊。懒羊羊不高兴地说:“村长不公平,他们的多,我的少。”同学们,
村长分得公平吗?你知道哪只羊分得多吗?这样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课件出示例 1:验证猜想
1、在折纸中感知分数大小的相等。
师:到底谁的猜想是正确地呢?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1) 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
2、提问:你能试着写出一个等式吗?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2
1 =
4
2 =
8
4
3、思考:由
2
1 变成
4
2 ,它们的分子和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教师引导学生先从左往右观察,再从右往左观察。
(2)、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
4、师生交流后总结: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分
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3
5、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完成相关的练习。
三、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1、课件出示例 2
例 2 把
3
2 和
24
10 化成分母是 12 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学生思考交流后回答:然后尝试完成。
2、学生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
2 =
43
42
=
12
8
24
10 =
224
210
=
12
5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知识解决这个问题的?(分数的基本性质)
四、巩固练习
做书本第 58 页的第 1、5、6、7、9、10 题
五、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说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我在整堂课的设计中以慢羊羊村长分饼为主线,贯穿全文。由情景导入到动
手操作,自主探究,最后归纳规律,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体验
到探索的乐趣,领略成功的喜悦。我觉得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