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体积(沪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 P38-40)
教学目标:
1、理解任何物体都要占有一定的空间,不同的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也不相同。
2、正确理解认识体积的概念,并能依据图形比较物体之间体积的大小。
3、通过实验和图形直观地感受认识在没有增加减少的情况下,物体的体积并不
随其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4、通过实验等手段的使用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提高他们严谨的分析推理的
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认识体积的概念。
2、感受并理解在没有增加减少的情况下,物体的体积并不随其形状的变化而变
化。
教学难点:
感受并理解在没有增加减少的情况下,物体的体积并不随其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烧杯、石头、橡皮泥、绳子、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
1、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上课先来看一个动画片
2、 播放《乌鸦喝水》
二、 学习概念
1、 师:看完了,你们觉得有趣吗?那谁来说说看那只小乌鸦最后是通过什么办
法喝到瓶里的水的呢?
(学生口答)
2、 师:你的观察真细致。我们知道故事往往都是虚构的,是假的,那故事里向
瓶子里投石水涨的现象在是否也是假的呢,这样吧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好不好?
3、 实验:
(1) 器具:装着半杯水(浅红色)的烧杯、拴着绳子的石头、橡皮筋。
(2) 用橡皮筋表示水面原始高度,将石头慢慢放入烧杯的水中。
4、 师:你们观察到了刚才我们在故事里所看到的那种现象了吗?
5、 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看似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只要我们认
真观察、仔细思考就常常会发现很多有用的知识。就拿刚才我们观察到的现
象来说,你们说说为什么把石头放入水中,水面会上升呢?(小组讨论)
6、 师:我大概听懂你的意思了,你是说石头在水里是要占据着一块地方的,把
石头扔进水里,石头进去一看下面的地方都被水占据着,于是它就左一下、
右一下……,挤出了一块与它大小相同的一块地方,而那块地方的水就被它
挤到上面去了,是这个意思吧?
7、 师:同学们,老师很欣赏你们事物变化的观察力和分析力。只是刚才我们说
的石头是有大小的所以它要占有一块与它大小相同的一块地方,这个地方在
数学上用空间这个词来说
板书:空间
师:也就是说石头是要占有着与它自身大小相同的一块的空间。其实是不是
只有石头才会占有一定的空间,其它物体呢?
8、 观察:把橡皮泥放入水中。你们观察到了与刚才相同的现象了吗?
实验告诉我们:包括石头、橡皮泥在内,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占有着与它们自
身大小相同的空间。
9、 师:在刚才的两个实验中水面上升的高度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10、 小结:原来每个物体都要占有一定的空间,但是不同大小的物体占有的
空间大小也不相同,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一个新概念:体积
板书课题:体积
(1)齐读一遍体积的概念。闭上眼睛由老师引导大家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
(听懂了的点点头,还不明白的摇摇头。)
(2)再读一遍。
三、巩固概念:
师:我们学了体积的概念,假如现在老师把两个大小不同的物体摆在你们面前,
你们有没有信心判断出谁的体积大?
判断体积的大小
1、课件:大象和老鼠。(物体大,占的空间也大,所以体积大.)
2、课件:相同长度的两根木棒。(粗细不一样)
3、 课件:封面大小相同的词典。(厚度不一样)
四、加深理解:
1、师:通过学习,同学们已经可以很轻易地判断不同物体的体积大小了。这回
小胖出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想请大家来帮助他。你们愿意吗?
2、师出示:猜测一下如果把这块橡皮泥压扁了,改变了它的形状,你们说它的
体积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1)这样吧你们先互相讨论讨论看。
(2)认为体积将会变大的举手;认为变小的举手;认为不变的举手。
3、师:同学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我们再次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你们的
结论好不好?
(1)先用橡皮筋标识水位,再把橡皮泥压扁后放入水中。什么结论?
(2)如果把橡皮泥分成几块呢?(操作实验)
实验证明即使物体的形状变了,体积也不变。(板书)
(3)那如果再增加一块橡皮泥呢?减少一点呢?
这样看来我们的结论是否需要修改一下呢?
板书:在不增加或减少的情况下,
4、 学生齐读。
5、 讨论完成数学书第 39 页。(实物投影:讲述为什么体积不变)
6、 完成数学书第 40 页练一练:(实物投影:口头回答结论即可。)
7、 拓展阅读:阿基米德定律的由来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两个字那就是(体积)(板书)什么叫
体积呢?
通过学习我们还进一步知道了……(指黑板齐读)
板书设计:
体 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在不增加或减少的情况下,即使物体的形状变了,体积也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