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 第3课时 用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 第3课时 用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人教版

ID:671038

大小:360.7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4-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3 课时用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体会图示在理解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学习用几何直观分析、解决问题的策 略。 2.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策略和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分析数量关系,运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 2.掌握运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识,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混合运算,今天我们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解 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大家还记得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吗? 【学情预设】这是学生多次学习过的内容,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已经很熟知了, 所以很容易记起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按照这样的步骤来解决一些新的生活问题。(板书课题:用分 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引导学生回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激活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 为新课的展开提供方法支持,同时,也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增强后续学习的实效性。 二、探究问题,建立模型 师:你们喜欢喝牛奶吗?乐乐也很喜欢喝牛奶,他在喝牛奶时遇到了数学问题。 课件呈现教科书 P99 例 3。 1.收集、理解信息。 师:你从中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情预设】由于学生经历过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对于信息的整理具备了一定的经验 和方法。因此,学生基本上可以借助列表、画图等方法进行信息整理,如发现“喝了两次牛 奶”。对此,教师要追问:第一次喝的牛奶和第二次喝的一样吗?哪里不 一样?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及时点拨,帮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题意。 集体交流,全班展示。 师追问:喝了几次牛奶?第一次喝了多少?第二次呢?两次喝的纯牛奶一样吗?加了多 少水?水全喝完了吗? 2.自主分析,解决问题。 师:为了厘清、分析这些数学信息及其数量关系,请你们运用文字描述、列表、画线段 图或示意图的方法来分析一下。 【学情预设】由于学生水平不同,选取分析数量关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不论学生选 用哪种方法加以诠释,教师都要给予肯定,但要关注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中是否厘清 了一个关键性问题:“第二次喝的牛奶是多少?”如果学生未能解释清楚,教师就要及时抓住, 在后续的学习活动中进行重点分析。 (1)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 (2)学生展示,交流汇报。 师: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分析过程吗? 【学情预设】预设 1:借助表格分析。 2:借助示意图分析。 预设 3:借助线段图分析。 (3)对比交流,体会关键。 师: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分析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请你们对比一下,在这些数量关系中, 关键点在哪? 【学情预设】学生在经历了数量关系的初步分析之后,对于题目中的关键点有了一定的 感知。因为第一次喝掉的牛奶是一杯牛奶的 1 2 ,第二次喝掉的牛奶是“半杯牛奶的 1 2 ”,这 里是学生容易理解出错的地方,也恰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图解关键,厘清关系。 师:在大家的分析中,第一次喝掉的牛奶是一杯牛奶的 1 2 ,第二次喝掉的牛奶是半杯 牛奶的 1 2 ,这到底是多少牛奶呢?谁能想办法给大家讲清楚呢? 【学情预设】对于这一关键问题的理解,优秀的学生可以借助清晰的语言描述来分析, 而很多学生则需要借助直观图来理解。因此,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借助画 图的方法来分析理解。 学生分析关键点,在纸上画一画,然后集体交流。 ①借助直观图描述关键点。 课件动态呈现牛奶和水的变化过程。 ②配合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 师:喝了两次,肯定用加法来解答。第一次喝了 1 2 杯,剩(1- 1 2 )杯,喝完后加满水, 纯牛奶不变,还是只有 1 2 杯,又喝了加水后的 1 2 ,也就是把 1 2 杯的纯牛奶再平均分成 2 份, 喝的纯牛奶占其中的 1 份。 1 2 杯的一半是( )杯。第二次喝的纯牛奶是( )杯,水 是( )杯。 一共喝的纯牛奶:___________水:___________ 板书: 1 2 杯牛奶的一半就是 1 4 杯。 1 2 + 1 4 = 2 4 + 1 4 = 3 4 (杯) 答:乐乐一共喝了 3 4 杯纯牛奶, 1 4 杯水。 【设计意图】在以上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依照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强化对数学 信息的整理和数量关系的分析,特别是着重对关键点进行了直观分析。始终贯穿的方法支撑 是几何直观,正是借助这一直观手段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加以具体化,促进了学生对数量关系 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5)回顾反思,总结方法。 师:我们利用画图法得出的结论到底对不对呢?可以怎样检验? 【学情预设】学生借助学习经验可以想到倒推验证的方法,如把喝掉的牛奶与剩下的牛 奶加起来看是否是一杯牛奶,或者把喝掉的水与剩下的水加起来看是否是半杯水。 师: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步骤利用了什么知识? 【学情预设】由于学生经历了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的过程,因此,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记忆深刻,可能会作出如下解答:①每次喝的半杯中都是剩下纯牛奶的一半,第一次喝的是 整杯纯牛奶的一半,第二次喝的是剩下半杯纯牛奶的一半。②分数的意义、分数加减法、画 图法等知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教师借助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促进学 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以及学习方法的领悟。 三、巩固应用,深化模型 1.师:一杯纯牛奶,乐乐喝了半杯后,觉得有些凉,就兑满了热水。又喝了半杯,觉得 还是有些凉,就又兑满了热水。又喝了半杯,就出去玩了。他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多少 杯水?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你能继续填下去吗? 2.一杯纯牛奶,乐乐喝了 1 5 杯后,觉得有些凉,就兑满了热水。又喝了半杯,就出去玩 了。他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多少杯水?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解题能力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从理解到应用的过程。因此,在学习新知识 之后,设置两道类似的练习题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此外,将题目进行了适当拓 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促使学生去探究此类问题的规 律。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是怎样进行探究的? 师:喝牛奶问题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数学问题。我们的古人早就研究过这类问题。我国古 代学者庄子在《庄子·天下篇》中有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也就是长 为一尺的东西,今天取走它的一半,明天在剩余的一半中再取走一半,以后每天都在剩下的 一半中取一半出来,这样永远都不会取完。 【设计意图】课尾,教师不仅要关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回顾与总结,更要借助一道数学 古题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到课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难点在于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借助几何直 观。在本课的教学中,重点不仅放在了对典型问题的分析与掌握上,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深 刻领悟借助几何直观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方法始终贯穿在教学中,从信息的 整理,到数量关系的分析,再到关键问题的剖析,无一不用到几何直观的方法。数学的思想 方法即便是经历岁月的磨蚀仍然会绽放出灿烂的光辉。这才是学生终生受用的最有价值的东 西。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