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分数的意义》
学科 数学 学段: 第二学段 年级 五年级
相关
领域
数与代数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五年级下册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9 年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天通苑小学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
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学习虽然不是从零开始,但是小学五
年级的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对概念的理解
还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朦胧到明晰的过程,所以这一过程就需要教师给学生
提供丰富的素材,充分感知,形成表象,把理性知识物化在演示、操作过程中,
使具体形象向抽象转化,建立分数的概念。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主干,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分数”
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是他们在三年级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
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以及知道把一个物体、一
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
进行学习的。这节课的学习是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
升到理性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混和运算和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发
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
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 1
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重要基础。
教学方式:基于以上教学理念,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
手操作,在操作中感知,在发现中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得到发展。
技术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填表、观察、分析等活动使学生加
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感受分数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数感。
问题及解决与数学思考: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体验份数在分数中的作用,形成
由学生认知中熟悉的数量关系到抽象的份数关系的良好过渡。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填表、观察、分析等活动使学生加深对分数
意义的理解,感受分数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形成由学生认知中熟悉的数量关系到抽象的份数关系的良好过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旧知。
师: 指板书:分数的意义
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
关于分数,你都了解些什么?
你能说出一个分数吗?这个分数是什么意思?
写一个分数,让学生画图表示,并说说是怎么画的。
我们得到分数的过程中,你认为什么最重要?(平均分)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引起学生的回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二、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探究。
1、看活动单,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小组人员
饼干数
8
12
20
(1)平均分给 4 个同学。
(2)要分 3 次。
2、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平均每人分几块饼干?(投影)
这个问题能解决吗?(生说答案)
3、今天我们要学习分数,你能用分数表示出刚才我们得到的结果吗?
每人分得的饼干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投影)
3、生动手操作,完成表格
两人一组借助手中的圆片先分一分,再完成表格。
小组人员
饼干数
每 人 分 几 块
饼干?
每人分得的饼干占
总数的几分之几?
8 2
12 3
20 5
4、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分数产生于分,让学生退回到生活的最初,再次经历分和表达的过
程,把学生分得操作过程留下痕迹,这时分得过程是自然的、生活化的。然后将
生活化的分逐步抽象为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形成对分数的认识与理解。】
三、反馈与梳理,在交流中提升
1、请学生自选一种情况全班交流。(要求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生:我们组选的是第一种情况,把 8 块饼干平均分给 4 个人,每人分 2 块饼干,
每人分得饼干数占饼干总数的 2/8。
追问:为什么用 2/8 表示?学生要解释清楚。每人得到 2 块,2 块是 8 块中的 2
块,所以用 2/8 表示。
师:你的意思是用 2 块和 8 块去比,2 块是 8 块中的 2 块,所以可以用 2/8 表示,
对吗?
生补充还可以用 1/4 表示,追问: 1/4 是什么意思?
(把 8 块饼干平均分成 4 份,一份有 2 块,1 份占 4 份的 1/4。)
师:哦,那你的意思就是用 1 份和 4 份去比较,1 份是 4 份中的 1 份,所以可以
用 1/4 表示,对吗?
师:怎么回事?每人分得 2 块饼干你们怎么用了两个分数来表示啊?两个分数都
对吗?(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想)
全班交流。
师追问:看来这两个分数都可以解释 8 块饼干平均分给 4 个人这件事儿,是吗?
2/8 是 2 块和 8 块的关系,1/4 是 1 份和 4 份的关系。哦,老师明白了。
2、说另外 2 种情况。
【设计意图:在交流活动中充分展示学生各种各样的思考,在不同的思考、表征
过程中加重说理的过程,让每个学生将自己的认识,甚至猜测、疑问表达出来,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感受分数与分数比较的价值。】
四、回头看,思考与发现
1、师:回过头来,我们仔细观察,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吗?
都有 1/4
师:是呀为什么饼干总数不同,每份的个数也不同,却都可以用 1/4 来表示呢?
(投影标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想)
生:无论每份是多少块,都是 4 份里的 1 份,都可以用 1/4 表示。
2、师:如果总数是 3 块饼干呢?每人分到的饼干数怎么表示呢?(小组内互相
交流一下自己的想,也可以借助学具分一分,摆一摆。)
3、如果让你自选一个饼干总数分给 4 个人,你想选多少块饼干?如果饼干总数
是“一堆”呢?
4、师:其实无论分多少块饼干,我们都可以把它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
叫单位“1”。
指投影,问:想一想,刚才的 1/4 是怎么来的?(把单位“1”平均分成 4 份,1
份就是单位“1”的 1/4)。
追问:那要想得到 3/5 呢?7/8 呢?
你能说说什么是分数吗?
【设计意图:回顾反思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数学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经
历思考,更要在经历经历与思考的过程中提炼思想、获得方法。帮助学生养成回
头看的习惯,对于学生发现数学问题、获得新知、展望新的学习都会起到事半功
倍的作用。】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在分东西的过程中再一次认识了分数,对于分数你有什么新认识?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 1/4 可以是 2 块与 8 块的关系,也可以是 3 块与 12 块的
关系……分数与整数和小数不同,它有着比整数和小数更丰富的内涵,在今后 的
学习中我们还会认识更加丰富的分数。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生的知识建构不是教师传授与输出的结果,而是通
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间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分数的意义是个比较抽象
的概念,所以我在新授过程中,以初步理解一个整体——深化理解一个整体——
理解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主线,通过学生的操作、在交流和表达中
建立分数的感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