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应用题(相遇问题)1(书 P25)
教学目标:
1、知道相遇问题的特征,并理解相遇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2、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画线段图,寻找等量关系,初步学习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应
用题的一般方法。
3、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培养学生获取生活中数学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能读懂题意,并找出等量关系。甲路程+乙路程=相距路程
教学难点:知道相遇问题的特征,理解相遇问题中数量关系,会画线段图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复习行程问题中的速度、时间、路程的基本数量关系。
口答
根据题意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
一辆卡车每小时行 45 千米,一辆轿车每小时行 60 千米,卡车和轿车
同时行了 x 小时,问:卡车行了多少千米?
轿车行了多少千米?
两车共行了多少千米?
基本数量关系,
为新课的学习做
充分的准备。
第一环节:整体导入
出示例题 1
AB 全长约 270 千米,一辆甲和一辆乙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
平均每小时行 100 千米,乙车平均每小时行 80 千米,经过 1.5 小时两车在途
中相遇?
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有关行程问题的相遇问题。(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行程问题我们主要借助线段图来分析
这里的时间 同时 种行驶方向?相向 行驶结果?相遇
相遇地那(指)理由
1、整体导入的思
想为后续行程问
题的学习建立一
个框架结构。
第二环节:结合实例,探究新知
一、把题中的某个已知条件改成未知条件,变成一道应用题?
想想可以怎么改?
1、相遇时间改成问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设经过 x 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
80x+ 100x = 270,
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甲路程+乙路程=总路程
2、乙车速度改成问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设乙车 x km
100x 1.5+ 1.5x = 270,
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甲路程+乙路程=总路程
3、总路程改成问题;
从不同角度探究
解题思路。
甲路程+乙路程
=总路程或速度
和×时间=总路
程(拓展目标)
用方程简便还是算术简便,问什么?
方程是逆向思维,算术是顺着思考
二 、能不能把题中的 2 个已知条件改成未知条件,行吗?让它们存在数
量关系。
1、把 2 个速度改成乙车每小时比甲车慢 20 千米;它们之间存在差的关系。
解:设乙车的速度为 X km/h,则甲车的速度为(X+20)km/h。
解:设甲车的速度为 X km/h,则乙车的速度为(X—20)km/h。
原图上修改再列方程解应用题: 1.5x + 1.5x(X+20) = 270,
等量关系甲路程+乙路程=总路程
2、把 2 个速度改成甲车和乙车每小时一共 180 千米;它们之间存在和的
关系。
解:设乙车的速度为 X km/h,则甲车的速度为(180—X)km/h。
原图上修改再列方程解应用题:
1.5x(180—X) + 1.5 X = 270
等量关系 甲路程+乙路程=总路程
2、把 2 个速度改成甲车是乙车速度的 1.25 倍;它们之间存在和的关系。
解:设乙车的速度为 X km/h,则甲车的速度为 1.25X km/h。
原图上修改再列方程解应用题:
1.5x1.25 X + 1.5 X = 270
等量关系甲路程+乙路程=总路程
2、乙车速度改成问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设乙车 x km
100x 1.5+ 1.5x = 270,
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甲路程+乙路程=总路程
通过 1 道题变化出这么多题,这里什么始终不变?
等量关系不变 甲路程+乙路程=总路程
在这个等量关系下是不是相遇只能面对面走?能、不能
不管是相向而行还是相背而行关键是等量关系,同时可以把这样的相背想
象成相向而行。
让 学 生 大 胆 尝
试,参与编题,
可以提高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灵活应用
练习
1、沪宁高速公路全长约 270 千米,一辆轿车和一辆客车分别从上海和南京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轿车平均每小时行 100 千米, 经过 1.5 小时两车在
途中相遇,客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小巧和妈妈两个人一起折幸运星,妈妈平均每天折 64 个,小巧平均每
天折 31 个。两人多少天能够折出 380 个幸运星?
是不是行程问题一定是走路、开车还有其它形式?
第四环节:总结
1、总结:相遇问题基本数量关系?解题时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