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最大公因数
教学目标: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体会集合
思想。
2、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3、培养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体会解决问的多
样性。
教学重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1--20 数字卡片,PPT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景引入。
1、练习分解质因数。12,18,27
2、并写出上述三数的因数。
3、情景设置:让班上学号是 12 的因数的同学站起来,再坐
下,并做好记录。请学号是 18 的因数的学生站起来,再坐
下,并做好记录。再请两次都站立过的学生再站起来,并引
出这几个学生就是 12 和 18 的共有因数,从而引入课题。
4、教师板书:最大公因数
二、新课讲授。
(一)、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1、出示课件 PPT 教学。讲解 12 的因数有:1、2、3、4、6、
12。 18 的因数有 1、2、3、6、9、18. 与学生一起找出
12 和 18 同时公有的因数有:1、2、3、6。并用集合法表示
出来。
2、教师讲解:1、2、3、6 是 12 和 18 公有的因数,叫做公
因数。6 是公因数中最大的数,叫做 6 是 12 和 18 的最大公
因数。
3、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什么是公因数?什么又是最大公
因数?
4、教师小结:出示课件 ppt,❶集合法。“几个数公有的因
数 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数叫做这几个
数的最大公因数。”
(二)、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同学们会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了吗?(学生:会找了)
2、教师出题:怎样求 18 和 27 的最大公因数?
要求:请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用试着的方法找一找 12和 18 的
最大公因数(方法不确定)。
3、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共同交流(看那个小组的方法多?)
大概 10 分钟之内。
4、教师主导,小组推荐人汇报自己的方法。
5、教师小结:❷排列法: 18 的因数:1,2,3,6,9,18
27 的因数:1,3,9,27
18 和 27 的公因数:1、3、9 最大公因数: 9
❸筛选法:18 的因数: 1,2,3,6,9,18。其中( 1、
3、9 )也是 27 的因数,其中( 9 )最大。注意也可以直接
从最大的因数筛选,可能更简单。
❹分解质因数法: 18 分解质因数:18= 2 × 3 × 3
27 分解质因数:27= 3 × 3 × 3
18 和 27 的最大公因数是:3 x 3 = 9
两个数所有公有质因数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❺ 短 除 法
(三)、练习(同学们现在我们学会了用集合法、列举法、
筛选法、分解质因数法和短除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其
中前两种方法一般用在数据较小时,后两种方法一般用在数
据比较大的时候,这样比较更加简便。现在我们就来实战实
练吧)
1、练一练:找出 16 和 24 ,24 和 36,15 和 12 的最大公
因数。
16 和 24 的公因数︰1、4、8.
16 和 24 的最大公因数︰8
24 和 36 的公因数:1,2,3,4, 6, 12
24 和 36 的最大公因数是:12
15 和 12 的公因数:1,3
15 和 12 的最大公因数:3
2、看来同学们都挺厉害的,这么快就已经学会了找两个数
的最大公因数。我们再来练一练下面这几道题,要求做完后
看谁能有新的发现.....
3、出示练习题:找出 8 和 4,12 和 36,5 和 7,8 和 9,12 和
35 的最大公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先学习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接
着我们又探究发现了用四种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集
合法、列举法、筛选法、分解质因数法和短除法)。再最后
我们在实战练习的过程中又总结了两条实战经验(当两个数
是倍数关系是,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当两个数
只有公因数 1 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也是 1。(也叫互质数))。
三、巩固练习
1、求出下面每组数据的最大公因数
6 和 9 15 和 12 42 和 54 30 和 45 5 和 9
1 和 7 34 和 17 16 和 48 15 和 16
2、订正: 6 和 9 的最大公因数是:3
15 和 12 的最大公因数是:3
42 和 54 的最大公因数是:6
30 和 45 的最大公因数是:15
5 和 9 的最大公因数是:1
1 和 7 的最大公因数是:1
34 和 17 的最大公因数是:17
16 和 48 的最大公因数是:16
15 和 16 的最大公因数是:1
3、作业:教材 p63 页 1、2、3、4 题
四 、 板 书 设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