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作文复习写作指导:2021届高三四月模考作文汇编(上)(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高考作文复习写作指导:2021 届高三四月模考作文汇编(上) 1.( 2021 届高三质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陈蕃十五岁时,曾独自一人住在一处读书,其庭院及屋舍内十分杂乱无章。他父亲的 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 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薛勤认为他有澄清世道的志向,很有自己的见解,与众不同。陈 蕃后来果然成了一代名臣。 (译自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刘蓉年少时,很有抱负,在其父亲养晦堂偏西一间书房里闭门读书。俯读仰思,每当 思考得深入时,他常站起身绕着室内来回走。室内地面坑坑洼洼,刘蓉多次被绊倒,吃了 不少苦头,但时间一长他也就习惯了。一日,他父亲过来室中,笑话他说:“一室之不治, 何以天下家国为?”他父亲就命童子取来泥土填平了那些坑洼。 (编自 清·刘蓉《习惯说》) 因为刘蓉这件事和陈蕃的事太像了,后人就弄出了“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这样 的名句。 某校高三年级将举行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假如你是高三(1)班的小史同学,请 围绕以上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一屋不扫未必不扫天下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观点是“一屋不扫未必不扫天下”。 东汉的陈蕃持有“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的观点,本来历史上是薛勤 赞赏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却被后人杜撰为遭到薛勤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责备, 还为人广为信奉。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成就大业的人,都是要从小事做起的,但我认 为,一屋不扫,也未必就不能扫天下。 反方观点认为,一个人想要成就一番伟业,首先必须从“扫一屋”这样的小事做起; 但是,好男儿志在四方,又怎能为一屋一院所困?一个人只注重身边的琐事,把许多时间 都花在小事上面,却没有成就事业的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也根 本谈上“扫天下”,相反,如果有成就大事的志向,并为之而努力奋斗,即使不去做“扫一 屋”这样的小事,那又有何妨?所以,陈蕃不去“扫一屋”而志在“扫天下”未必就错。 唐朝大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都长到了 他门前的台阶上,马上就要进入室内了,他也没有去“扫”一下,却依然与“鸿儒谈笑”, 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专心创作,终于成为名闻天下的诗人。闻一多先生为研究古代典籍, 目不窥园,兀兀穷年,头发凌乱不堪。可他却不屑梳理一下,终于写成了蕃名的《唐诗杂 论》。再比如,一个重要战役的胜利,士兵作战时的勇敢固然不可少,但是指挥员的正确指 挥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如果每个指挥员连打洗脸水这样的小事都 必须亲自去做,把自己的时间都花在小事上,哪还有时间去研究作战方案呢?所以,有时 一些小事,不必做的就不去做,毛泽东主席连吸烟这样的小事都经常让别人给点火。难道 你能说他不能扫天下吗? 这不是说,扫一屋者就做不成大事,可做大事的人,也未必就一定要事事亲力亲为, 否则只能像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终饮恨五丈原,未能实现恢复中原之志 了。所以,我们不应该被一些繁琐小事所困扰,如果把自己的宝贵时间都浪费在一些无关 紧要的琐事上,那是很可惜的。相反,我们应该树立成就事业的大志,并全力以赴,分秒 必争地为之奋斗,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成就大事业。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较大贡献,从这 个意义上说,即使一屋不扫,也未必就不能扫天下。 【解析】 本题考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材料看似是十分熟悉的材料,然而其关键点在于第三段,“因为刘蓉这件事和陈蕃的事 太像了,后人就弄出了‘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这样的名句”。所以不能单纯地就材料 论事,需要思考的其实是第三则材料中的现象透露出什么样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我们可以 这么思考:1.为什么对待十分相似的事情,薛勤和刘蓉父亲得出了完全相反的论调?2.为什 么后人把刘蓉父亲的论调杜撰给了薛勤,并且成为了主流观点? 从正方说:有“扫天下”的胸怀固然不错,但是“扫天下”正是从“扫一屋”开始的, “扫天下”包含了“扫一屋”,而不“扫一屋”是断然不能实现“扫天下”的理想的。 ——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况《劝学篇》里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前苏联革命导师列宁也说过“人要成就一件大事,就得从小事做起。” 以上这些至理名言,都充分体现了“扫天下”与“扫一屋”的哲学关系,说明了任何 大事都是由小事积累而成的道理。“莫以善小而不为”,“善”再小,也只有积善才能成德。 总体来说,这种观点的核心思想是:做人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能好高 骛远,眼高手低,光说不练。 从反方说:在古代治国要求的主要素质有:儒家哲学,农业知识,自然经济学,古代 军事学,古代管理学等,怎么看和扫屋子都搭不上边。再说了,一个人个人卫生保持的好, 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肯定的说这个是个认真,严肃,谨慎的人。但是,光看到一个人的个人 卫生不好,是不能武断的说这个人肯定对待工作不认真。举个例子,爱因斯坦的照片大家 都见过,面对他,我们能否说:“你连你的头发,胡子都‘理不顺’,你还妄想‘理顺’时 间,空间,物质,能量之间的关系?你做梦吧!”而牛顿,也常常糊涂得闹不清什么场合该 穿什么衣服的人,然而他却得出了牛顿三大定律。从国内说:“王羲之坦腹东床,王猛扪虱 治天下。” 所以也是可以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不扫一屋”代表不被与志向无关的事情所迷惑, 所拖累,不被金钱,美女,权力,利益所束缚,全心身心为自己的理想——“扫天下”而 奋斗!总体来说,反方的核心思想是:做人应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去,而不 应该分散精力到与事业无关的地方。 关于第二个问题,更有意思。从我们现在杜撰出薛勤反问陈蕃:“不扫一屋,何以扫天 下?”可以看出,这是中国的主流观点。很显然,这个观点是符合儒家的哲学思想的,这 点从荀子的相似言论就可以知道。并且《习惯说》片尾的总结——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可以看出清代大儒刘蓉也是持这种观点的。而陈蕃的言论被人硬生生杜撰出一个被驳 倒的结尾,也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社会是对陈蕃的言论持否定态度的。在这里我就不讨论这 种现象其中明显体现出儒家——过于中庸,过于重视自身品格修养而轻视实践的哲学弊端。 还可以把:“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理解为草率的“上纲上线”,“乱扣帽子”。“上 纲上线”和“扣帽子”也是中国人的习惯,就像我们常说的“三岁看到老”,三岁真的能看 到老么?也像是很多父母经常这样教育孩子:“哎呀,你连这点 XXX 都没有,将来还怎么 XXX 呢?”其实孩子的某些小习惯不好,并不代表他一辈子的人生就是怎样的,提前给孩 子“扣帽子”,反而压抑了孩子成长的可能性。所以说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多一点“就事论事”, 少一点“上纲上线”和“扣帽子”。 【立意】 1.扫一屋与扫天下没有必然联系。 2.扫一屋与扫天下,各有其优缺点。 3.人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他们会相信的故事版本。 4.不要随意给人/事/物定性。 【素材】 1.“扫屋”与“扫天下”一脉相承,殊不知“一屋”是“天下”的一部分,“扫天下” 又怎么能排斥“扫一屋”呢? 如果说,你连基本的作文水平都没有,怎么可能成为一名作 家?如果说,你连打字都不会,怎么可能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如果说,你连基本的道德 素养都没有,怎么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 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同学们决不缺少理想和追求,缺少的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行走; 学校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因此我们必须再次 提倡养成良好的习惯,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把成长的基础打牢,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2.王顺友 20 年来,每天做的工作在很多人的眼里无外乎就是爬坡上坎,送信送邮件这 样一件小事。然而王顺友就是在这样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做好他身边每一件力所能 及的小事。因此,才有了一个国家劳动模范、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因此,做任何 事,都不能好高务远,眼高手低,而应该脚踏实地,从点点滴滴小事做起,从“扫一屋” 做起。“一屋”与“天下”,小事关乎大事,小事连着大局,于细微处见精神。 3.曾国藩以方圆谋人生,坚持着这样的信条:定准方向,不把心思花在小事上,而是 抓住根本,抓住主要矛盾,从大局去考虑问题。因而他的《曾氏家书》中的许多信条被后 人奉为圭臬;春秋时的越王勾践,在失败后以当奴隶于吴为“小节”,卧薪尝胆,十年积蓄, 一朝灭吴,最终成就了立国的大事。像这样不拘小节的人还有很多,韩信不拘于胯下之辱, 最终成了西汉的开国功臣;爱因斯坦不拘于衣衫褴褛,提出了相对论……这些成大事者其志 不在小,将目标放远,从大局着眼,不拘小节,最终获得成功。 【结构】 文章以陈蕃的观点遭到后人杜撰扭曲的事例,来引出自己的观点:“一屋不扫,也未必 就不能扫天下”。接着指出关键:一个人成大事,不应为身边琐事所困。并列举刘禹锡、闻 一多、毛泽东等著名人物不做小事却成就大事的事例来证明观点,最后提出自己的想法: 要有“扫天下”之志,才能成就大事,再次点明观点。 2.(辽宁省抚顺市六校 2021 届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 年堪称国货崛起之年。5 月 10 日是中国品牌日,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20 中国 消费品牌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中国人的购物车里装着的八成都是国货;新国货起 名字不再避讳自己的本土身份;“90 后”消费也不再专挑洋品牌。 来自全球品牌和营销咨询公司铂慧的一项调研指出:2016 年中国消费者最喜欢的 50 个品牌中有 32 个是国外品牌;2018 年,国货品牌上升到 30 个,占主导地位。 近日,中青校媒向全国高校 998 名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9.83%受访大 学生愿意支持国货,对国产品牌发展怀有期待。同时,购买产品时 41.42%的学生会优先 考虑国货。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参与校报发起的“我看国货崛起”主 题征文活动。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和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 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迎“新国货”之春天 新中国成立 71 年来,中国品牌随着国家的发展不断成长强大,新国货受到国民与世界 关注和认可。此外,2020 年疫情当前,中国企业挺身而出,为驰援抗疫做出了巨大贡献, 体现了中国品牌的效率与担当,国人对中国品牌和国货的支持情绪更加高涨。但我们需要 注意的是,如何在新消费的浪潮中突围、保持长期旺盛的生命力,已经成为国货品牌共同 面对的问题。 深扎品牌根基,做好的生活方式的倡导者。需求决定供给,企业家生产什么样的产品, 怎么定价,卖给谁这件事情是由消费者决定的。对新一代年轻人来说,产品好用是必须的, 而好玩同样重要,“好玩”考核的是品牌向内挖掘的能力。只要足够有趣、新鲜,产品设计 就能和年轻人同频。保持品牌的个性和调性,核心不在于做“小众”的事,而是做有我们 这一代时代精神的事。更早地去发现和创造跟我们新生代消费者的消费场景相关的产品, 保持品牌广泛内容的触达能力,把控好内容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在提供好质量的同时做好 的生活方式的倡导者。 继承传统智慧,发展中国文化。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让更多的新国货 走到台前,让世界看到“中国智造”,这是新国货正逐渐展现的魅力。消费者本土意识的觉 醒和购买能力的提高,创造出一块新的审美土壤,所有的艺术及商品创新,都是新需求呼 唤的产物,在文化认同与消费年轻化的大潮流下,国货品牌就有了走向世界的自信。沉浸 于一个古老的行业,用新的工艺和范式,服务于年轻人,将一个个熟悉的物件重新想象和 定义,让它们与当代有关,去站在新国货背后,怀揣匠心,细心打磨每个产品,以新审美、 新技艺、新连接,让消费者见证设计之美、创新之力,以及智造之势。 做好供给需求配套,打响传播声量扩内需。全国人大代表、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建议 倡导“新国货运动”,他认为,国内消费者不愿意在境内消费的原因是需求在升级,他们渴 望更高品质的产品,这就需要广大企业争相成为“新国货运动”的推动者。我们要以领先 的理念与创新的科技满足新国民需求,提供新的生活方式解决方案,凝聚中国匠心智慧与 领先行业的工艺技术、“智造”能力,让世界更爱新国货。 国货能有今日之成就,道路绝非一帆风顺。国货从无到有,再到如今席卷全球,经历 过无数次大风大浪。当前,各方要积极响应“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探索“新国货”之 路,推动国货向更宽广的舞台出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材料由三段话构成,都围绕“国货崛起”这一核心话题。第一段引述专题调研报告结 论,呈现国货备受欢迎等可喜现象;第二段引用专门咨询公司调研报告的结论,分析当下 国货品牌趋热的现实;材料三引述主流媒体问卷调查数据,指出国货受大学生支持的现实。 题干又给出“我看国货崛起”的主题征文写作这一写作交际情境,因此考生只要围绕“我 看国货崛起”来写,表达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即可。 近年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强调贴近当下社会生活,把握时代脉搏,紧扣时代精神,落 实立德树人宗旨,凸显全面发展新理念;而且注重情境创设,突出写作应用功能。基于上 述趋势,本题选取主流媒体及专题报告新近发布的有关反映国货崛起、受欢迎态势的素材, 设计时评写作题型,让考生在写作中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这是一篇多则材料作文。材料由三段话构成,指向国货崛起这一核心话题。第一段引 述专题调研报告结论,呈现国货备受欢迎等可喜现象;第二段引用专门咨询公司调研报告 的结论,分析当下国货品牌趋热的现实;材料三引述主流媒体问卷调查数据,指出国货受 大学生支持的现实。题干给出“我看国货崛起”的主题征文写作这一写作交际情境,考生 须基于上述写作交际情境,挖掘材料所给事实的根源、意义,表达自己的思考与感悟。诸 如:当下国货趋热表现了什么;新国货起名字不再避讳自己的本土身份,说明了什么问题; 大学生、90 后开始青睐国货,原因有哪些;如何让国货(国产品牌)走入千家万户,在国 际市场开疆拓土……这些问题都是立意构思的切入点。 【立意】 1.大学生爱上国货,既是国力增强的表现,也是民族自豪感提高的体现; 2.打造精品国货,增强国际竞争力; 3.国货崛起正当时,更须永葆工匠精神; 4.国货当自强,创新不可缺。 【素材】 名言名句型: 1.一个人要成为一名好军人,就必须遵守纪律,有自尊心,对于他的部队和国家感到 自豪,对于他的同志们和上级有高度的责任感义务感,对于自己表现出的能力有自信。— —巴顿将军 2.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3.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 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泽东 4.我怀着比对我自己的生命更大的尊敬、神圣和严肃,去爱国家的利益。——莎士比 亚 名家文章选段: 1.爱一个人,就让她身心自由。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是这样。政府爱他的人民,就让 他身心自由。拥有这点,再贯以文明的教育,任何一个别的国家都无法从你心中夺取他的 心。因为他会深深以这个国家自豪。作者:灵遁者 出处:《非线性波动》 2.看到中国人又一次成功地屹立在世界的顶峰,我真是由衷为我们国家感到自豪。同 时我建议我们可以去申请一个最喜欢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国家的世界纪录。作者:韩寒 出处:《杂的文》 精彩片段型: 1.国货能有今日之成就,道路绝非一帆风顺。国货从无到有,再到如今席卷全球,经 历过无数次大风大浪。当前,各方要积极响应“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探索“新国货” 之路,推动国货向更宽广的舞台出发。 2.“中国制造”更应该发挥它的魅力,让好莱坞闭嘴,让世界汗颜。“中国制造”还处 于探索阶段,可以说是一个幼儿,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个幼儿快快成长起来,不但要健壮, 还要有自己的思想,足以立足于天地之间,这样有朝一日才能实现民族的梦想,走出幸福 的未来。 3.(辽宁省葫芦岛市 2021 届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国诗人艾略特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全部生活方式,从出生到走进坟墓,从清早到 夜晚,甚至在睡梦之中。” 余秋雨先生定义文化是“一种称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 体人格。” 《辞海》定义文化,广义指人类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 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 世界中学生文化交流论坛在学校举行,作为中国代表队的一员,请以“中国制造之外 的美”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立意,明确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义范 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中国制造的文化精神 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中国制造的文化精神”。 “中国制造”是时代品牌的象征。近些年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承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 的冲击,为世界经济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制造”一词曾经成为了时代的代名词 与中国人的骄傲。 但是不能忽视的是我国的制造也面临了巨大的问题。传统的生产模式,低质量的原始 产品以及缺乏竞争力的发展态势,无不折射出中国制造的问题。追根溯源我们不难发现, 中国制造困境的核心在于背后精神的缺失。我们输出的只是我们的代工产品。这些产品所 体现的只是中国人口的众多,根本就没有体现出中国的文化内涵。所以中国制造的后劲肯 定是不足的。为此我们应该在产品输出的同时更多的是强调文化与精神的输出。使我们能 够通过工业产品的载体来输出我们的文化精神。同时也以我们的精神内涵来提振我国工业 产品的品质内涵。 中国制造需要有精神作为支撑。精神是社会良性发展的根基,一物之存在必然要有其 精神作为依据。脱离精神的物体必然是无法长期存在的,更谈不上发展。工业的发展也必 然是建立在文明的基础之上,没有纯粹的经济活动。风靡全球的“中国制造”曾经成为中 国人的骄傲。国人狂热与激情过后,不得不思考我国当前制造也的困境。追根溯源,其根 本的原因就在于我国制造业所缺乏的核心竞争力。而这种竞争力背后却是缺乏民族精神的 支持。所以我们要向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必须要将中国的精神走进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所体现的精神应该是中国优秀价值的集中体现。文化与产品的输出应该能够 体现出该国的核心价值。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期间孕育出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应该 将我国的文化内涵准确的传递出去,应该是传递我国国民的勤劳勇敢的生活方式;应该传 递的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应该传递的是爱好和平、包容团结的国家行为。所以政府在 文化产品的输出中应该加以甄别,让能够体现我国精神内涵的产品走出国门,展示我国的 国家形象。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的,在当今社会中竞争日趋激烈,所有的竞争背后都是文化的角力。 所以无论是中国制造的工业产品还是文化产品,都应该将我国传统的精神内化进去,只有 这样才能使得中国制造有更深厚的竞争力。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审题】 材料主要讲美国诗人艾略特,余秋雨先生,《辞海》等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民族的血 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延绵至今,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有文化 信仰。在国际交往中,中国人信仰什么,常常引起外国人好奇。材料列出了中西方对“文 化”的定义和理解,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感悟进行思考行文。 题干任务要求“世界中学生文化交流论坛在学校举行,作为中国代表队的一员,请以 ‘中国制造之外的美’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要求以“中国制造之外的美”为主题,包 含两个方向的要素:一是对“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做出一定的审视和认知,二是要呈现 和挖掘中国文化精神的美好内蕴,并进一步自信而谦和地向国际青年中学生介绍。 【立意】 正确认识中国制造之外的美;走向世界,挖掘中国文化意蕴;文化自信与文化信仰等。 【素材】 1.当指南针带领着欧洲的“航海家”们用火药炸开了禁锢时代的国门时,印刷术和造 纸术早已肩负起传承人类文明的重任。时间回溯至更加古老的年代,那轻薄柔软的丝的丝 绸,在荒漠中开辟出一条中西交融的通路,来往于古老古老文明的商队,汇通着亘古不变 的利益,也汇通着彼此交错的文明。那些精美华贵的瓷器,诉说着这个古老民族不凡的品 味与追求,更将自己的痕迹,烙印成这片大地的姓名。如今,这片大地依旧为世界贡献着 自己的智慧和文明,上古贤者的思想,依旧焕发着自己的活力和青春。中国制造,从来都 是最响亮的名字,而且现在,又显现出新的活力。 2. “中国制造”已经遍布世界各地,我们更加需要的,却是融入了中国风土人情的创 造。《舌尖上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何尝不是由“仿”走向“创新”的破茧之举呢?在 我眼里《甄嬛传》赢得的外国媒体的关注与效仿不就是为“创造”赢得了一声喝彩,为中 国赢得了一份尊重吗?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是一种质的飞跃,它需要我们从手工制作 走向脑力创造,让好奇心与创造力成为生活的必要元素。它是从笔管到笔芯的转换,从外 包装到内核的改变,从执行者到策划者的提升,从体内到脑力的飞跃。从中国制造的遍布 大街,到中国创造的映入眼帘,当是每一位华人的梦想与目标。 3. 中华文化是无数炎黄子孙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翻开中国上下五千 年的历史,从我们的祖先创造发明甲骨文开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诸子百家盛况,再 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以及“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等,都无一不是与中华文化贯穿始 终。因此,继承和弘扬既是历史责任,更是光荣使命;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时不我待,徐 多措并举。 4.(辽宁省 2021 届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网络上流传着三张照片: 第一张,一名年轻的协警在雨中单膝跪在马路中央,为车祸中受伤倒地的老人撑伞。 第二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小伙身披五星红旗,站在世界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上。 第三张,莫高窟壁画前 80 后学者们面壁工作的背影。2019 年,他们制作的“数字敦 煌”走进摩洛哥,受到热捧。 再微小的光也是光,再平凡的人也有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作为 00 后的你,读了以上材 料一定会有不少感悟。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静待你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自己的骄傲所在,普通协警单膝跪地为老人撑伞;技校小伙身 披五星红旗,站在世界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80 后学者们制作的“数字敦煌”走进摩洛 哥……这些平凡人的身上不平凡的闪光之处,就是所谓人生的高光时刻。 高光时刻大体上等同于现在我们所说的成功。但是与成功不同的地方在于,这些高光 时刻是真正属于自己个人的。比如,一个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十年寒窗苦读终于考上了 大学,后来又拿到了博士学位,获得博士毕业证的时刻就是他一生中的一个高光时刻。 或者一个默默无名的小演员,依靠很多年的执着和努力,终于成为一部大片儿的主角, 成为人们交口称赞的明星。那么当他面对聚光灯,面对人们的称赞时,他就在享受自己人 生的高光时刻。 历史上有名的三国人物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之战前的几十年,一直是曹氏政权的谋 臣。他先后辅佐曹操、曹丕、曹叡和曹芳四代君王,一直都身为人臣安分守己。但是,在 他晚年 70 多岁高龄的时候,终于决定发动高平陵之战,将曹魏的江山占为己有,在那一时 刻,虽然司马懿已经迟暮之年,但那是他人生最耀眼的高光时刻。 写西游记的吴承恩,一生颠沛流离贫困潦倒,一生都在求其功名的他用了大半生的时 间,才考中一个小小的县官,只做了一年又半载,就被人从位子上赶下来。小时候出生在 商人家庭衣食无忧的他,到了自己独立门户的时候,却天天都在愁着柴米油盐,过着紧巴 巴的日子。到 70 多岁高龄的时候,吴承恩开始写西游记。他用七年的时间写了这部传世之 作。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虽然吴承恩已经风烛残年,依然贫穷孤苦,但那时候是 他人生的真正高光时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当我们看到别的人在滋润的生活、兴奋的表达、热情的 宣泄、骄傲的炫耀的时候,我们也不一定非要羡慕他们的高光时刻。其实人生真正的奥秘 在于,我们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高光时刻在什么时候能够到来,因为那才是人生真正的 惊喜。因为不知道你才会觉得非常神秘。 对有些人来说,他们的高光时刻来的很早很及时,年轻时候他们就拥有了良好的资本, 不错的声望。但是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他们的高光时刻往往来得很晚,那叫大器晚成。 在自己的高光时刻来临之前,每个人都应该坚守本分,砥砺前行,不要因为暂时看不 到希望就放弃努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要点】 关键句:“再微小的光也是光,再平凡的人也有人生中的高光时刻”,此句意在让学生 挖掘三张照片的共性,都是平凡人,但是他们有了人生中的高光时刻,启示学生思考如何 实现人生价值。 材料目标:材料意在引导学生思考平凡的人也能够通过自己的爱、善良、坚持等书写 自己精彩的人生。 【审题】 材料为三张照片的内容,每张照片都是不同的人,但是具有相似的内容。第一张照片: 一名协警在雨中单膝跪在马路中央,为车祸中受伤倒地的老人撑伞,暖了人心。第二张照 片: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小伙身披五星红旗,站在世界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上,鼓舞了人 心。第三张照片:莫高窟壁画前 80 后学者们制作的“数字敦煌”走进摩洛哥,受到热捧, 多年面壁的时光书写了精彩的人生。三张照片共同指向了平凡的人也有自己精彩高光的时 刻。另根据“再微小的光也是光,再平凡的人也有人生中的高光时刻”说明材料意在让学 生思考平凡之人通过自己的爱、善良、坚持、奋斗等书写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在行文过 程中一定要结合自身 00 后的身份,体现自我的认识和思考。 【立意】 1.平凡之人亦有高光时刻; 2.高光时刻需要爱心、奋斗、坚守; 3.奋斗青春,静待自己的高光时刻。 【素材】 1.人生旅途中难免会有各种遭遇与挫折,使得老而无所依、老而无所养。面对这些不 幸者,我们用无尽的爱心与呵护,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一个爱的港湾;同时也 使得一位位护理员,在这平凡而崇高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爱心与青春。护理员姐 妹们经过专业的培训上岗,她们对待老人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尽心尽责。她们秉着一颗 爱心、善心、耐心、孝心工作,她们敬业,她们无私。在工作中她们不怕脏不怕累,为老 人洗衣服、剪指甲,为长时间卧床的老人翻身、抹药,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端吃、端喝,真 正做到了为老人排忧解难。让老人们感受到像家一样的温暖,让老人住的放心、宽心、安 心。她们这种视老人如亲人,无微不至地关心老人的事迹,在这里却是屡见不鲜的。护理 员们正是脸带微笑以温暖的双手和一颗圣洁善良的心,抚慰一个个孤独无依的老人,驱散 了无数的痛苦和忧伤。这就是爱,平凡而又伟大。 2.武汉金银潭医院,抗争肺炎的最前线,身患渐冻症,双腿肌肉已经萎缩的张定宇院 长一瘸一拐地走在院外。他说:“如果你的生命开始倒计时,就会拼了命去争分夺秒做一些 事!”扶危渡厄,医者担当。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只是因为有人需要,才有人愿 意牺牲自己成为英雄。 3.湖州,一名老人来到社区,在桌上放了一沓崭新的 100 元钞票。而后,他朝着工作 人员深深鞠了一躬:“国家有难,我就要出份力。”说完转身就走,工作人员想让老爷子留 下名字,他却拒绝了。“要写名字,应该写一名知恩者。” 4.四川广元,首批派往武汉的医疗援助队伍即将出发。丈夫站在大巴车边,大声朝着 车里的妻子喊道:“赵英明!平安回来!你平安回来我包一年的家务我做!听到没有!”在 她身旁,还有许许多多和她一样,疫情中的逆行者。请战书上一个个鲜红指印的背后,是 一颗颗赤忱奉献的医者之心。谁的生命都只有一次,谁都有难以割舍的亲人。可总有一群 人,从未忘记自己的誓言。 5.(山东省济南市实验中学 2021 届高三诊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年岁末,《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都会成为无数人企盼的心灵盛宴。还记得,《南方 周末》在 2020 的新年献词中这样写道: 过去的一年,大到世界、中到国家、小到个人,都在承受巨大的考验,仿佛无所逃于 天地之间。我们一次次看到,无论笑与哭,总藏着你的勇气与韧劲。 你是谁?你就是你所经历的一切……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每一粒熬过冬天的种子,都 有一个关于春天的梦想。愿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彼此约定,相互温暖,相依前行。 现在的你我又一次站在了新年的门前,回首 2020,梦想是否实现?展望 2021,道路 伸向何方?请你以《南方周末》编辑的身份为即将到来的 2021 写下新年献词,表达你对 过往一年的思考和对新的一年的展望。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哪怕世界在历史三峡中漂流,你我有彼此在 ——《南方周末》2021 新年贺词 亲爱的广大读者: 凛冬已至,想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 2020 年,历史扑面而来,现实的戏剧性令任何大片都显得苍白。你我不再是置身事 外的观众,而是被推入其中的主角。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已导致逾 8100 万人感染、逾 178 万人死亡。数字还在增加,每个名字都是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撕扯着一个或更多摇摇欲 坠的家庭。 年初,武汉。作为人类史上最大的一次隔离事件,封城的 76 个日和夜,血泪淌成悲 伤的河。汽笛悲鸣,江水呜咽,这座英雄城市的巨大牺牲,当永被铭记。一座大城,死守 两月。四万医护空降,八方物资驰援,良心、勇气与职责被一个个瞬间重新照亮。李文亮 与艾芬,接力讲述了一个勇敢的故事;84 岁的钟南山挤进高铁餐车,北上于危难之际;除 夕夜,整装待发的军医在洗手间门口抱别哭泣的女儿,火神山灯火通明抢建医院;一位志 愿者坚定地写下“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一位新郎愧疚地告诉新娘“疫情不散,婚礼延迟”; 而当两大援鄂医疗队在天河机场不期而遇时,空寂的大厅里响起数百人心有戚戚的招呼声、 加油声,就像黑夜里冲天而起的光。 彼时彼处,人性光辉熠熠闪耀。90 岁的母亲四天四夜陪护 64 岁的儿子;丈夫执意天 天骑车送确诊却没床位的妻子去医院,最终“用我的命换你的命”;快递小哥冒险接送医护, 只为“让救命的人去救更多的命”……一个个普通的人,在不同场景里默默演绎英雄的角色。 而一些特别的人,更让这样的故事显出特别的意味。汶川村民千方百计运来了几大车蔬菜, 女儿拉着 17 年前父亲抗击 SARS 的行李箱请战武汉,杭州保姆纵火案受害者家属悄悄捐出 5000 个口罩……善意与善意隔着时空回荡,勇气与勇气跨过山海呼啸,纵然彻骨痛过也依 然那么努力在爱啊。 多少次泪目,多少声加油,多少个“最美”,多少夜不眠不休刷屏,多少回全民揪心 接力,让多少微弱的力量在巨大的灾难与恐惧面前汇聚成墙,彼此依偎着迎向那未知的未 来。 没有一滴水能独自成为大海,也没有一个春天不拥有万紫千红。但若失去那每一滴水、 每一朵花的“我在”,大海也会干涸,春天终将无色。 所谓“我在”,是“我在场”,是我在看、在听、在感受、在坚持。无论愿不愿意,你 我都已被卷入这大历史的现场。历史流经我们,我们就要打上印记。 岁末寒冬,伦敦溃散,日本封国,巨星不断陨落,疫苗尚未普及病毒却多处变异,世 界仍不太平。但万物始终运行,大地终将苏醒,世间流传着厚义与深情,时光滚滚向前绝 不停息,新年终将到来。 我在,就是破釜沉舟,是披荆斩棘,是一诺千金,是虽九死其犹未悔,是越千山万壑 也要与你共一个更美的春天。 我在,是国与民互相担当,是夫与妻一起承受,是父母与儿女共同坚持,是一个人给 一个人壮胆,是一群人为一群人拼命。 我在,你在,我们在。你有我们在,我们有你在,你我有彼此在。 今年的这一天,每年的这一刻,你我执手见证“我在”,互道一声早已相约的祝福: 新年快乐! ——《南方周末》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1、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作文材料。本题给出的是《南方周末》中 2020 新年献词的 一段话。围绕这段话梳理其中含义,该段落共有五句话。第一句话提到“大到世界、中到 国家、小到个人,都逃脱不了天地间的巨大考验”这话可理解为人生总要面临这样那样的 不如意,或是种种挫折。第二句话“无论是笑还是哭,其背后总藏着勇气和坚韧”。意思是 需要“勇气和坚韧”的精神品质去面对挫折,迎难而上。第三句话“熬过冬天的种子都有 一个关于春天的梦想”也就是在埋头奋斗的同时,别忘记展望未来,梦想始终是我们前行 的动力。最后一句话“祝愿在新的一年当中,彼此约定,相互温暖,相依前行”。这话十分 暖心,注意句中的关键词“相互相依”,在新的一年中畅想我们能够相依相存,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你有我们在,我们有你在,你我有彼此在”这是对广大奋斗者最美的祝愿。另 外,注意理解 2020 年献词中的几个关键词,如“勇气与坚韧”“春天的梦想”“经受考验, 淬炼真金”“彼此约定,相依前行”这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展望 2021 年做出的铺垫,暗含了 行文话题的意指。应综合起来思考,才是最佳立意。行文应该回顾过去,从过去中自省反 思,并展望未来。 2、写作对象。以南方周末编辑的身份为即将到来的 2021 年写下新年献词。 3、文体特征。新年贺词是祝贺喜庆之事的一类应用文。结构包括三部分(1)标题, 直接写“贺词”或正副标题。(2)称呼得体。《南方周末》是刊物,面对的是广大读者,应 称呼为“亲爱的广大读者”。(3)正文后要有祝语部分,单位落款。 4、任务要求。回首 2020 年《南方周末》都记录过哪些重大事件,都有哪些感受和思 考。 5、行文思路。表达对过往一年的思考和对新的一年的展望。 【立意】 1.成于艰辛,功在坚韧 2.不畏艰辛,逐梦而行 3.回顾过往,展望未来 4.传播正能量,树时代风貌 5.仰望星空,脚踏实干 6.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7.做迎难而上“奋斗者”,要坚守一颗为民“初心” 8.畏难苟安则难,知难而上则易 【素材】 1.热血难凉是家国,丹青难写是情怀,而中国梦便是家国情怀最深沉的纽带。前辈筚 路蓝缕,是如此慷慨而无悔,“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慷慨就义且义无反顾 是赵一曼的坚定信仰,“留取三尺卧榻,梦尘万千稻香”,苍生保暖系心尖是袁隆平的不变 初心,“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声震环宇通神州是孙家栋的毕生追求。荦荦大 者是爱国理想居于生命的高地。 2.湖南女孩钟芳容考出 676 的好成绩报考北大考古专业被喷没“钱”途,而多省考古 圈送其大礼包,并肯定其“心有梦想,自予光芒,坚守初心,可期可待”,现在越来越多的 学生摆脱世俗的偏见,在选择中自我打量,自我激励,自我成长,他们听从内心的召唤, 对专业有理性的规划,成就了属于自己,属于时代的骄傲,“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 海,不能限也”。专业选择至为关键,也见证着广大青年人生道路上的又一次成长。 3.2020 年 6 月 23 日上午我国从西昌成功发射了北斗收官之星,这标志着北斗三号全 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中国人正是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我国 始终秉持“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的理念,坚持命运与共,合作共赢, 与世界各国分享北斗的成果。目前,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国家都开始使用北斗系统。中国的 北斗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让世界人民普遍 受益。“北斗”凌空,星耀苍穹。55 颗北斗卫星环绕琼宇组成“巨星天团”,将以更强的功 能、更优的性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中国北斗必将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征程 上阔步前进,为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4.群山之巅,心驰神往,杜甫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人们希望征服高山, 其实在征服高山的同时也是在超越自己,“山登绝顶我为峰”,古往今来,无数攀登者向世 界最高峰发起挑战,最终只落得尸体被冰雪覆盖,长眠在积雪覆盖的山路上的悲壮结局。 成功登顶珠峰的背后,不只是向往,更需要信念,勇气、毅力,唯有攀登才能抵达,惟有 穿过重重险阻才能登上巅峰,岂止是登山,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5.5 月 27 日上午 11 时 2020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八名攻顶队员次落、袁复栋、李富 庆、普布顿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罗布、洛桑顿珠克服重重困难,成功从北坡登 上珠穆朗玛峰顶,这一刻值得尽情欢呼。 古人云:“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古往今来攀登高山都是对意志的锤炼,也是对 自我的超越。而攀登世界最高峰,则独有意味,这是人类挑战极限的体现,与意志有关, 与团队精神有关,与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有关。 6.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最近,浙江温州一对爱跳曳步舞的农民夫妻范 得多和彭小英夫妇因拥有 140 余万粉丝走红网络,他们虽经历了生意失败、车祸、病痛等 厄运,却没有气馁,田间地头,哪里都可以是他们的舞台,这对农村夫妻令人感动的地方, 正是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夫妻两人以并不精湛的舞技和朴实给予人力量。从他们的故事 中,我们不难得到启示:人生艰难,唯有坚持,满腔热情的生活,才能做生活的主人。 6.(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 2021 届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全国两会上,“体育入高考”这一话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有人认为,将体育纳入高 考,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增强学生体质,加快建设健康中国的步伐;有人认为,把体 育纳入高考,并不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反而会增加学生新的“体育应试”负担;也有 人认为,是否将体育纳入高考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保障课程教学质量。 中国教育报拟针对“体育是否该纳入高考”开设专栏,展开讨论。请你请结合你的感 受和思考写一篇投稿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魄 1953 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指出:“健康是金子”。“健康的钥匙在自己手中”,愉快的心境, 活跃的思维都需要健康的身体。体育运动是人们保持健康体魄的重要途径。把体育纳入高 考,使学生加强锻炼,增强自己的体魄,是有必要的。 我们因健康而快乐,因运动而健康,运动是一切生命之源。有专家说过:“青少年德育 抓不好要出‘危险品’,智育抓不好要出‘次品’,体育抓不好要出‘废品’。《奥林匹克宪 章》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阐释是:增强人的体质、意志和精神,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因 此,青少年参与更多的体育活动,并了解体育所蕴含的哲学和精神,这是成长的必修课程。 体育锻炼,不仅仅是一种对抗,更是一种合作。团结一致就是体育精神的具体体现。 运动会的广播操和入场式比赛,要求全体参与人员互相配合、互相协调。在一系列的团体 比赛中,参赛队员齐心协力、一鼓作气,在一旁的拉拉队不停地欢呼叫喊着,给参赛的队 员足够的信心,大家向着同一个目标努力拼搏,心连心一同前进。这就告诉我们,体育锻 炼还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把体育纳入高考,难道不是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得到锻炼 的机会吗? 体育精神,在于锐意进取、奋力争先的活力,在于坚持不解、拼搏到底的韧性。无论 任何时候决不服输,再苦再累也决不放弃。必胜的信念是体育精神,的精髓。无论是什么 比赛的运动员,在他们的内心里,始终存在着一根支柱——必胜的信念。体育精神还在于 公平合理、互相体谅。在比赛中难免会产生磕磕碰碰,由此而使得双方搞得不愉快,这是 不值得的。体育精神并非只能以输赢来衡量,重要的是维持并加深比赛各方的友谊,赛场 如同战场,却不是战场,只有互相谅解、互相协助,体育的精髓才能发挥无遗。这种信念 难道不是我们青年一代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吗? 我国有良好的体育教育传统,更有优质的体育资源、深厚的群众体育基础,学生在追 求卓越学习成绩的过程中应同样重视体育,积极锻炼身体,所以我认为,将体育纳入高考 很有必要。以体育纳入高考,来促进青年一代锻炼身体,增强体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该材料来自两会期间的一个敏感话题。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应该能引起学生的写作欲望。材料集中在了两类人对“体育纳入高考”的不同态度,一类 人持支持态度,列举了“把体育纳入高考”的优点。写作时,注意从体育锻炼对学生的益 处方面论证观点;另一类人持反对态度,认为“把体育纳入高考”可能会减轻人们对学业 的重视程度,针对过多的体育锻炼,会牵扯学生精力,就会影响文化学习来论证。这样, 在审题上没有难为学生,学生可以去探究现在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也可以提出解 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批评对体育锻炼的漠视态度等等。 立意: (1)体育纳入高考,可促使学生增强体魄。 (2)不宜把体育纳入高考,会减轻人们对学业的重视程度。 素材: 1. 体育精神,在于锐意进取、奋力争先的活力,在于坚持不解、拼搏到底的韧性。无 论任何时候决不服输,再苦再累也决不放弃。必胜的信念是体育精神,的精髓。无论是什 么比赛的运动员,在他们的内心里,始终存在着一根支柱——必胜的信念。体育精神还在 于公平合理、互相体谅。在比赛中难免会产生磕磕碰碰,由此而使得双方搞得不愉快,这 是不值得的。体育精神并非只能以输赢来衡量,重要的是维持并加深比赛各方的友谊,赛 场如同战场,却不是战场,只有互相谅解、互相协助,体育的精髓才能发挥无遗。这种信 念难道不是我们青年一代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吗? 2. 毛泽东曾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也在很早就提出了“生 命在于运动”的至理名言。坚持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预防疾病。对于 学习压力日趋加重的现代的大学生来说,适当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具有好处的。不仅可以提 高运动素质,还可以做到劳逸结合,使智力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可见,一个强健的体魄 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而强健的体魄则来源于体育锻炼。总之,体育锻炼对我们每个 人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 3. 学生一般都是静坐在教室低头弯腰学习,长期处于这种姿势,又不参加身体锻炼, 往往会引起各种疾病。如供血不足,神经衰弱,胸腔狭窄,肌肉软弱无力,心脏疾病便秘 等。因此,学生要经常参加身体锻炼,因为身体锻炼可以使心脏和胃肠都得到良好的锻炼, 使学生精力充沛,同时,身体锻炼还是一种积极性休息,脑细胞各有分工,进行身体锻炼 时,管理肌肉活动的精神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而思考问题的神经细胞则处于抑制状态,得 到很好的积极性休息。 结构层次: 文章开以 1953 年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要指示为引子,引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第一段 结尾明确亮出论点“把体育纳入高考,使学生加强锻炼,强健自己的体魄,是有必要的”。 正文部分体育锻炼的益处:体育所蕴含的哲学和精神,这是成长的必修课程;体育锻炼能 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体育能锻炼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做事能锐意进 取、奋力争先,增强坚持不解、拼搏到底的韧性。文章结尾回扣主题,号召将体育锻炼纳 入高考。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