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月考试卷(六)语文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月考试卷(六)语文试题(含答案)

ID:583911

大小:37.09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1-03-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湖南省长郡中学 2021 届高三月考试卷(六)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新基建",主要包括 5G 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 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新基建"投资不是简单的以铁路公路建设 为主的"铁公基"(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形式的投资,而是着眼于 前沿科技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人们生活幸福感的新型基建投资。比如,5G 的意义不 仅仅是网速更快,而是通过毫秒级时延和超高密度连接有效支持海量物联网设备接入,实现 机器间大规模的相互通信,为研究成果创造更多走向现实应用的可能。 "新基建"着眼长远,但当前的疫情确实赋予其更多责任。要想尽快降低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 响,推动经济恢复正常轨道,需要通过狠抓以"新基建"为代表的领域,给予总需求一个回弹 力,进而通过需求端的率先复苏,带动生产端走出困局。随着疫情全球蔓延,今年我国面临 的外部环境压力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外需增长有可能遇到更多困难。这样的背景下,更要依 靠内需发力,推动经济平稳发展。一定意义上,"新基建"是为疫情后中国经济恢复打下的一 针强心剂,更是未雨绸缪为未来发展铺下的一条路。 摘编自邹蕴涵《加快"新基建"对中国经济有长远意义》) 材料二 要用好"新基建",使其成为化解疫情影响、撬动经济的有力杠杆,关键还要把握好这个"新" 字。 "新基建"之"新",首先新在发展理念。不可否认,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会拉动相当可观 的投资。有机构曾测算,到 2025 年我国 5G 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 1.2 万亿元,带动产 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超过 3.5 万亿元。 但与拉动投资相比,"新基建"更多是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在线办公助力 恢复生产运行,远程教育实现"停课不停学",智能制造对冲了负面影响……疫情发生以来, 经济社会没有因物理"隔离"而"停摆",离不开"新基建"的支撑。高质量发展要实现资源高效 利用、社会高效运行,更需要"新基建"的给力。 "新基建"之"新",也新在模式与空间。研究表明,数字化程度每提高 10%,人均 GDP 增长 0.5% 至 0.62%。"新基建"不单纯指向具体的工程项目,更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支柱,推动建立新 的投融资环境,培育壮大新的服务与消费。 有了高速泛在的网络,就会加速诸多创新应用;有了算法与算力的支撑,就会催生大量新场 景;有了坚实的数字基础,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等就具备有利条件……也许从建设规模看," 新基建"难与传统基建比肩,但通过对各个领域和产业的渗透融合,所产生的经济拉动作用 却是巨大的。这是从打造一条"路"到培育一个生态的转变。 发力科技前端,着眼经济长远发展必须加快布局的领域,这关系着发展的潜力和主动性。加 快 5G 网络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普及、丰富人工智能应用……"新基建"之"新",更是瞄向 新的未来。 (摘编自张辛欣《"新基建"贵在念好"新"字诀》) 材料三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抗疫情、稳增长的有力手段。与传统基础设施投资相比,"新基建" 为 5G 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研发等提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拉动相关投资。同时, 也能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2020 年是 5G 基站大规模建设期,全国部署超过 60 万个 5G 基站,实现全国所有地级市覆盖 5G 网络。在此基础上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上与垂直行业 的融合发展,将会有效推动产业升级。此外,用数字技术、智能技术改造传统基础设施,不 但会带动投资规模的扩大,而且会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将"新基建"与传统基础设 施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将有助于克服疫情带来的短期冲击,增强经济 韧性、释放发展潜力。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需要。答好转换经济发展动力的课题,中 国具有巨大优势。中国将 5G 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和智能技术与强大的 制造业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形成新的更大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 5G 网 络、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就是要为我国信息和智能技 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转换发展动力创造条件,实现国民经济更高质量的发 展,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有序推动"新基建",需要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体制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加快实 现我国经济数字化、智能化提供有力保障。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产业政 策的支持和引领作用,有规划有步骤地推动"新基建"发展,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项目的监 管和调控,防止盲目上马,确保供给与需求结构基本适应。还应发挥好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支 撑作用,一方面精准支持"新基建"项目,降低融资成本,广泛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另一方 面加大专项债券发行力度,优化投向、确保资金投入。 推动"新基建"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需要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让国有企业 在"新基建"中发挥应有作用,积极吸收非公经济成分参与发展,充分发挥好混合所有制经济 的作用。同时,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厚植"新基建" 的发展动力,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处理好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 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从而使"新基建"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摘编自何自力《"新基建"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新基建"是相对于"铁公基"等传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而言的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的新型 基础设施建设。 B.在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要加力推动外需增长,带动生产端走出困局,可以尽快减少疫 情压力,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C.加快"新基建"可有力拉动投资,通过拉动更多的大规模投资来提升经济运行效率,从而带 动社会发展。 D."新基建"既指单纯的工程项目,也指新的产业增长支柱和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新的 服务与消费。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新基建"通过对各个领域和产业的渗透融合,可产生经济拉动作用,从而培育新的经济生 态。 B"新基建"能够拉动投资、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改造传统基础设施,成为抗疫情、稳增长的 有力手段。 C.加快"新基建",促进信息、智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通过这些技术与制造业结合,可 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D."新基建"发展需要国家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支持,所以,发挥好政府作用,"新基建"就 能够健康发展。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将新老基建融合,以"新基建"带动老基建的发展,科学研判、理性投资,切忌盲目跟风。 B 加快"新基建"推进步伐的支点之一在于创新投融资方式,有效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C.我国加快"新基建"具有供给侧的良好发展基础,在需求侧则有巨大市场潜力。 D.行业也需防范 5G 发展风险,要用市场机制真正建成通信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网"。 4.三则材料在论证上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说明。(4 分) 5.你认为"新基建"之"新"表现在哪此方面?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概括。(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路,低着头 陈宝全 我家存着的一张黑白照片,大约是我两岁的时候拍的。灰白的背景里,我和姐姐像那个年月 营养不良的麦捆,松松垮垮地挨在一起,眼睛晴里充满了胆怯和对眼下生活的懵懂。身后的 一棵小树,瘦弱得分辨不出季节。一条狭窄的村道从眼前逶迤而过,看不见来处,也不知道 伸向何方。后来,我沿着这条路去了更远的地方求学、生活。而我姐姐留了下来,嫁给路旁 一户李姓人家。而今我似乎明白,那些路,是村庄的符号,更是生活变迁的标识。 年轻的时候,对这些村庄的路不屑一顾,确定它们对我没有多少意义。双脚带风,走到哪里, 那里就是宽阔的大道。人到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再看村子里的路,心头有点酸楚它们,大 路拉着小路,就像大人牵着孩子。有了这些路,村庄与外面的世界才慢慢融合在一起。而仍 然是这些路,又成为村庄的精神胎记。 我家后囤子有条不足一米宽的小路,是父亲开的。我家在村庄的最北端,属于村庄的偏僻之 地,这条路走的人自然也少。只有父亲和母亲经常到菜园子里春播秋收。我最喜欢这条路的 春天,草木疯长,路边开满了野花,迎风微笑,蜜蜂嗡嗡叫,过着蜜汁的生活。我站着,路 就躺下,我躺下,路就直直地立了起来,这么反复间,我才不觉得累。 我三岁时,父亲刚刚从老宅分了出来,新院子就在后囤子旁边,但院墙还没有打起来,建起 的两间房子尚没有门窗。擅长木匠的父亲便一个人在房子里做着门窗。好几天里,我经常提 着瓦罐,沿着这条路给父亲送饭。有一天,下着小雨,路滑滑的,我一脚没踩稳就顺着陡坡 往下滚,父亲一眼看见了,惊叫着从路的另一头跑了过来。可惜的是,瓦罐未碎饭却倒了个 精光,父亲没有责怪我,只顾看我受伤了没有。时至今日,我仍然记着一条 路给我的人间 温暖。 有一条年代久远的路横贯村庄,把村庄一分为二。远看,它更像一条曲转的河流。原先,这 条路上没有飞驰的大车,人们走得跟羊一样自在。起初,走路的都是穿着大襟子、粗布衣、 戴着暖帽的人。后来,就有穿着鲜艳的人走过。现在,穿裙子的扎堆走,她们也不怕山村的 风大。但不管走过去了多少人、什么人,数十年了,路还是坑坑洼洼的,也没有拓宽。如今, 通村的公路主干线建成了,路边的村庄繁华了,我的村庄变得偏僻了,就像一节被遗弃的骨 头,干梆梆的。小的时候。生活困难,吃了上顿没下顿,村人在这条路上碰面,有用没用地 问"吃了吗",若看见谁挑着担,又问"担水去"一类的话,前一句是不知才问,后一句就是明 知故问,都是一副亲热的样子。他们知道怎么把穷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几年,村庄里房瓦 亮得发光,腰包里有了钱的,改名变姓叫富人了,走路带风,遇见穷人懒得理,穷人自是人 穷志不短,哪肯笑脸迎合。富人遇见比自己更有钱的,就像遇见仇人一样,爱理不理。于是 村庄的路似乎也势利了起来。 在村庄的这些路上,每个人都有过二十年左右的年轻日子,而老年的时光会相对充足一些。 阳光好的时候都会有老人坐在村庄不同的路边上。场边的路上坐着一个小脚的老婆子,老汉 走的早,身下无子无女,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都叫她里头院老婆子。打我记事起,她就一 直在那儿坐着,看着我们上学、放学,有糖果一类的好东西了,笑嘻嘻地给我们吃;长槐树 的路边上,坐着我的奶奶,自打爷爷去世埋在村庄对面山后,奶奶常常坐这儿,望着沟那边 发呆;双禄妈眼睛瞎了,坐在门前的路边上,听着风听着人畜的脚步声;我大娘坐在她家门前 的路边上,看见干完活回家的人,她就叫住问长问短……村庄大大小小的路上,每年都会迎 娶一些新人进来,打发一些老人离去。奶奶走的时候,路上铺了一层薄薄的雪.干草堆、疏 朗朗的树枝、枯萎的小草像戴孝。村人抬着她的灵柩从老院门里出来向北,路过刘把式家、 老安家、章子家、裁缝家、老支书的大儿子家,经过我家大门时灵柩沉了一下。 朋友给我父母画了油画,还是觉得不够,邀电视台的朋友给我父亲拍纪录片。夕阳下,父亲 背着木工箱,弯着腰,面朝大地,而他当年开的那条小路似乎也老了,朝天弯着腰,走着走 着,他们像老朋友一样抱在一起,在他们身体的缝隙里,落日像揉红的眼睛,在另一边望着。 路低着头,它看到了许多,却不语。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草木疯长,路边开满了野花,迎风微笑,蜜蜂嗡嗡叫",这既展现了后囤子小路的美丽与 多彩,也展现了"我"内心的欢乐。 B.父亲看到"我"从陡坡上往下滚,就"惊叫着从路的另一头跑了过来""只顾看我受伤了没有", 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之情。 C.不管是里头院老婆子、双禄妈、"我"大娘,还是"我"的奶奶,她们坐在村庄道路上的种种 表现,表明了村庄日益没落的现状。 D."经过我家大门时灵柩沉了一下",其实更多的是"我"内心的感受,表达了"我"失去了奶奶 的沉重心情。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二段描写了年轻的时候与现在对这些村庄的路的不同感受,突出了"我"对生"我"养 "我"的村庄的深厚情感。 B"村庄的路似乎也势利了起来"移情于物,将"我"的感受融入到村庄的道路上,表现了村人 在精神层面上的变化。 C.文章围绕村庄的路组织行文,从照片上的路写到"我"家后囤子那条小路再写到横贯村庄的 那条路及村庄其他的路。 D.全文以第一人称角度叙述,用波澜不惊的语言,叙述村庄的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我"无 法言说的伤痛。 8.开头描写"我家存着的一张黑白照片"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9.文中作者为什么说"它看到了许多"? 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范睢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 为魏昭王使于齐范睢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睢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失酒睢辞谢不敢 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既归,心怒睢,以告魏相。魏相,魏之诸公子,曰魏 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睢,折胁摺齿。睢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 睢,故缪辱以惩后.令无妄言者。睢从篑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守者乃请, 出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睢得出。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睢亡,伏匿,更 名姓曰张禄。当此时.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诈为卒,侍王稽。王稽问"魏有贤人可 与俱西游者乎?"郑安平曰"臣里中有张禄先生,欲见君,言天下事。其人有仇,不敢昼见。" 王稽曰"夜与俱来。"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语未究,王稽知范睢贤,谓曰"先生待我于三 亭之南。"与私约而去。王稽辞魏去,过载范睢入秦。范睢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 以为范睢已死久矣。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睢闻之,为微行,敝衣间步之 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睢曰"然。"须贾笑曰范叔有说于秦邪?"曰" 不也。睢前日得过于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说乎!"须贾曰"今叔何事?"范睢曰"臣为人庸赁。 "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范睢归取大车驷马, 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望见,有识者皆避匿。须贾怪之。至相舍门,谓须贾曰"待我, 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须贾待门下,持车良久,问门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门下曰"无范 叔。"须贾曰"乡者与我载而入者。"门下曰"乃吾相张君也。"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 膝行,因门下人谢罪。范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 睢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睢持魏国阴事/告齐/ B.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睢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睢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 睢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睢持魏国阴事告齐/ C.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睢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睢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 /雕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睢持魏国阴事告齐/ D.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睢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睢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 /睢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睢持魏国阴事/告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大夫古代官名,周王室及诸侯各国卿以下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B. 舍人王公贵人的亲信或门客的通称,主要职责是为王公贵人看守大门。 C.谒者即官名.春秋战国时国君左右掌传达等事的近侍,可见王稽和秦昭王的关系。 D.微行专指古代帝王或高官隐匿身份,易服出行或私访,从而看到更多的社会真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范睢出身贫寒,官至相国。他年轻时,想凭借才学,建功立业,无奈家庭贫寒,长时间找 不到晋升的机会,但最终他官至秦国宰相。 B. 范睢隐忍受辱,胸有大志。他因为一时不慎而被猜疑,遭受板子、荆条抽打,又被扔进 茅厕,受尽屈辱,但是他心中存希望信未来。 C.范睢隐藏自己,给人机会。须贾不问青红皂白,认定范睢是告密者,致使范睢差点丢了性 命,但是他再次面对须贾时却给其以机会。 D.范睢逆转人生,恩人相助。在范睢的生命长河里,那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守者"、郑安平、 秦国谒者王稽都是改变其命运的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范睢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睢已死久矣。(4 分) (2)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但膝行,因门下人谢罪。(4 分) 14.范睢微行见须贾后,为什么会再给须贾机会?请结合原文回答。(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萤 火 陈与义 翩翩飞蛾掩月烛,见烹膏油罪莫赎。 嘉尔萤火不自欺,草间相照光煜煜。 却马已录仙人方,映书曾登君子堂。 不畏月明见陋质,但畏风雨难为光。 【注】相传仙人方术,取萤火,襄以羊皮,置土中,马见而鸣,却不敢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写飞蛾在月光烛火边翩然起舞,终葬身于灯油之中。诗人深感愧疚,自觉罪无可赎。 写飞蛾是为下文写萤火张本。 B. 颔联诗人态度鲜明,赞扬萤火不会自欺欺人,会在夜晚的草丛间发出煜煜之光,不像飞 蛾那样与月烛争辉,自取灭亡。 C.颈联以"萤火却马"囊萤映书"的典故来揭示萤火能入仙人之方、登君子之堂的特殊地位, 对其赞赏也更进一层。 D.整首诗综合运用对比、用典、托物言志等多种表现手法来抒发诗人对萤火的敬佩、喜爱之 情,寄托了一定的象征意味。 16.这首诗尾联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江面美景,和王勃《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有异曲同工之 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一句,以声写声,表现出乐声的变化;"__________" 一句,以形写声,渲染了乐声的美妙动听。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气势磅礴、瑰丽浪漫,"__________,__________"两 句动静结合、红白相映,画面鲜明生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书院始于唐,兴于宋,被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和载体"。究其因,千百年来, 书院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还在中国文化史乃至文明史上都占有举足 轻重的一席之地。 今天,我们走近书院,不只是重温其昔日荣光,也不只是向先贤致敬,而是感受氤氲其中的 文化气质,聆听弦歌不辍的历史建音,挖掘意蕴深刻的时代价值。这不是简单的回望,而是 具有深意的梳理;也不是走马观花式的巡视,而是与历史对话,与时代同行。 走近书院,有益于增进文化认同。书院曾是高等学府与图书馆的象征,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 台,是文化与学术的标志。走进书院,能懂得书院所体现出真正的知识追求的学术精神、价 值关怀的人文精神以及价值关怀与知识追求的统一精神,正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文化精神 的灵魂所在。 ( )。当我们走进书院,深情抚摸书院文化,会油然而生自豪之情,从浩如烟海的卷铁 中发现丰富的文化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先贤思想中赞叹我国人才 辈出。文化自信从何处来?不是来自抽象的宣教,也不是来自盲目的自大,而是来自肥沃的 文化土壤、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内容。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走近书院,有益于感受文化底蕴 B. 当我们走近书院,有益于增强文化自信 C. 走近书院,有益于增强文化自信 D. 当我们走近书院,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B.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息变为脂 肪细胞,所以__。但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上夜班之类的压 力则常与肥胖相联系。 最近一项研究揭开了谜底健康人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 24 小时内呈节律性涨落,早 8 点最 高,凌晨 3 点最低。如果打破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___,糖皮质激素的增加就会导致更 多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如果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即使增加很 多糖皮质激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 可见, _ 非常重要,夜间长期经历持续性压力,体重会明显增加。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0 个字。(6 分) 2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 18 个字。(5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2020 年 5 月 27 日 11 时,珠峰高程测量队 8 名队员全部成功登顶珠峰,并使用最新的测量 仪器为珠峰测量更精确的海拔高度。从 1960 年 5 月 25 日 4 点,平均年龄 24 岁的中国 登山队,凭借有限的物资保障条件,艰难地将五星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 第一次从北坡登顶的壮举开始,到 1975 年首次精确测量珠峰高度;从 2005 年测得珠峰峰 顶岩石面海拔,到此次珠峰复测,一代代测绘人逆风而行,一次次刷新着中国人在世界之巅 的印记,一次次标注着挑战无极限、征服不可能的精神坐标。不仅仅是登珠峰,还有下深海、 探南极、入海岛、闯西部无人区,中国测绘人履险蹈危,不负全国人民的期待,不仅标记着 祖国的高度、深度和宽广度,而且不断擦亮自主测绘这一国家主权的象征,彰显综合国力和 科技水平。 历史不会重复自己,但会押着相同的韵脚。以上材料对你有什么启示?请在全面理解材料的 基础上,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 800 字的议论文。 长郡中学 202l 届高三月考试卷(六) 语文参考答案 1.A(B 项,"要加力推动外需增长"错误,原文表述为"今年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有可能 进一步加大,外需增长有可能遇到更多闲难。这样的背景下,更要依靠内需发力.推动经济 平稳发展".应该是"依靠内需发力,推动经济平稳发展"。C 项,"通过拉动更多的大规模投资 来提升经济运行效率,从而带动社会发展"错误,原文表述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会拉 动相当可观的投资"但与拉动投资相比,新基建'更多是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 展".可见选项杂糅混淆了信息,偷换了概念.并非通过拉动投资,而是更多通过提升经济运 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D 项,原文表述为"'新基建'不单纯指向具体的工程项目,更要打造 新的业增长支柱,推动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壮大新的服务与消费",可见选项曲解了 文意,"不单纯指"不等于"指"。) 2.D("所以,发挥好政府作用,'新基建'就能够健康发展"错误。原文表述为"既要充分发挥 市场调节作用,厚植'新基建'的发展动力,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可见选项得出的结 论太绝对,遗漏了信息,"新基建"健康发展的条件有很多,不仅是发挥好政府作用这一点。) C(A、B、D 三项都是在论证怎样推动"新基建"发展,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第三、四段的 观点。C 项,说的是"新基建"发展的优势,但材料三没有论及需求侧的市场潜力,可见不能 作为材料三的论据。) 4.都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将"新基建"与传统基建进行对比.阐述"新基建"的特点。都 采用了例证法,都以"新基建"的核心领域之———5G 网络建设为例,阐述"新基建"的发展 态势。(每点 2 分) 【解析】论证方法有很多,寻找"判断标志"可以快速判别。 材料 判断标志 论证方法 一 "'新基建'投资不是..而是…" 对比论证 "比如 5G 的意义..." 举例论证 二 "'新基建'难与传统底建比肩,但……" 对比论证 "在线办公…远程教育……智能制造……"(并列列举) 举例论证 三 "与传统基础设施投资相比……" 对比论证 "中国将 5G 技术、互联网……"(具体事例) 举例论证 5.新在科技。"新基建"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领域。新在理念。"新基建"主要通过提升经济运 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社会高效运行。新在模式与空间。"新基建"打 造新的产业增长支柱,推动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壮大新的服务与消费。新在指向未来。 "新基建"发力科技前端.着眼经济长远发展,发掘发展的潜力和主动性。(答对一点给 1 分, 答对两点给 3 分,答对三点给 5 分,答对四点给 6 分) 【解析】解答信息筛选类题目.要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题干关键词为"新"、答题范围 为"材料一和材料二"。其内涵中的"新"元素是指前沿科技发展。材料一中,说的是"新基建" 的内涵以及对我国经济的长远意义。材料二中,"新基建"贵在念好"新"字诀新的发展理念, 新的模式与空间,更是瞄向新的未来。据此梳理,可得出答题要点,注意答题模式为"明确 方向十例析"。 6.C"表明了村庄日益没落的现状"分析错误,从文中"村庄里的房瓦亮得发光""每年都会迎娶 一些新人进来"可知,文章并无"村庄日益没落"的意思。) 7.D("全文……叙述村庄的往事"分析错误,文中也有对当下的叙述.如第五段就写到了当下 村庄的情况;另外文章并未"流露出'我'无法言说的伤痛"。) 8.通过描写"我家存着的一张黑白照片"引出文章的写作对象那些路是村庄的符号,更是生活 变迁的标识。描写"我家存着的一张黑白照片",极具一种怀念意味,从而奠定了文章的感情 基调,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 2 分) 9.这些路见证了这里每个人生老病死的成长过程。这些路见证了村庄中人们的生活变迁。这 些路见证了村庄里的人情变化。(每点 2 分) 10.C("从"是随从的意思,为动词,主语为"范雌";"留"是逗留的意思.主语是"须贾和范睢", 所以,这两个字分别从属于两个句子,中间需要断开,排除 A、B 两项。"齐襄王"是下一个 句子中"闻"的主语,应划到下一个句子中,排除 D 项。) 11.B("主要职责是为王公贵人看守大门"错误。依据文化常识,"舍人"在不同时期,都是作 为王公贵人家的私官或亲信存在,他们的身份和家奴是不同的,平时没有固定的工作,不必 干杂役.照样吃喝领工资。) 12.B("他因为一时不慎而被猜疑"错误,原文中"齐襄王闻雌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 是齐襄王看中了他的口才才拿东西赏赐他的,"睢辞谢不敢受",他不敢接受,并不是因为他 做错了事情,而"被猜疑",只是因为须贾自己主观认为的,所以说不是他"因为一时不慎而 被猜疑"。) 13.(1)范雎做了秦国相国之后,秦国人仍称他叫张禄,但魏国人对此毫无所知,认为范睢 早已死了。(采分点:既,……以后;相,名词作动词,做相国;而,连词表转折;矣,了。 每点 1 分) (2)须贾一听大惊失色,自知被眶骗进来.就赶紧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双膝跪地而行,托门卒 向范雌认罪。(采分点见卖,被眶骗;肉袒,脱掉上衣光着膀子;膝,名词作状语.用膝盖;因, 通过。每点 1 分) 14.在范睢伪装落魄时,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取其一绨袍以赐之",表现出了足够的 善意。(每点 1 分) 15. A("罪莫赎"的不是诗人,是飞蛾。) 16.尾联说的是萤火不害怕被明月比下去,显出粗陋的本质只害怕被风雨遮蔽,看不到自己 的光芒。(2 分)表达了诗人对选贤任能的期盼/对才华的自信/对发挥才学报效国家的渴望; (2 分)对朝廷或奸佞埋没人的担忧/不甘。(2 分) 17.(1)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2)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3)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 掣红旗冻不翻 18.C(此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选填衔接句。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 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联系 上一段的开头,句式应该选用"走近书院",本段内容主要在于谈论"文化自信"。) 19.A(A 项,拟物;B 项.借代和对比;C 项,夸张;D 项,借喻。) 20.(示例)能真正懂得书院所体现出的价值关怀的人文精神、知识追求的学术精神以及价 值关怀与知识追求的统一精神。(结构混乱,状语"真正"错放在定语的位置,"知识追求的 学术精神、价值关怀的人文精神"语序错误。改出一处给 1 分,两处给 3 分) 21.(示例)压力大的人更容易变胖 本来应该是低谷时 压力产生的时间/规律的作息时间(每 处 2 分) 【解析】第处,分析句子,前后是因果关系,关键词是压力大——糖皮质激素增多——脂肪 细胞增多,很容易得出答案。第处,打破节律,就是夜晚加班,夜晚糖皮质激素水平本应相 对低,加班压力增大,会使之变高,结合后面句子,可知答案。第处,找关键词,前面提到 了"打破节律"顺应节律"及对应的结果,人们基本都不想变胖,所以就要保持有节律的生活。 22.(示例)人们不清楚压力产生的时间与肥胖的关系。顺应节律不易引起肥胖。不要不规 律作息。(答对一处给 1 分,答对两处给 3 分,答对三处给 5 分) 【解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第一段是一个转折复句,重点在后面,所以概括为"人 们不知道……·;第二段主要介绍糖皮质激素和节律性以及顺应节律性和肥胖的关系,文段 从两个方面解说,答题时选一个方面即可;最后一段主要强调压力产生的时间的重要性,提 示人们规律作息。答题时注意题干"否定句"和字数的要求。 23.略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