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教师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新高考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教师版)

ID:583907

大小:71.7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3-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南京市、盐城市 2021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共 8 页,23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饿了么”的全职骑手 2017 年月均收入在 8000 元以上,能力出众的“单王”月收入甚至可达 3 万元,这已 远超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者的月均薪资。据报道,2018 年富士康工人月平均工资为 6000 元,更何况普通制造 业工厂根本拿不出富士康这么高的工资。结果就是:人往高处走,制造业则招不起人。 外卖骑手平均年龄在 26-30 岁之间,35 岁以下占近 70%。富士康 27 万名员工中,30 岁以下的员工占到 59.65%, 看上去还算和外卖行业旗鼓相当,但相比 2012 年,青年人的比例已经缩减了三分之一。不能吸引年轻人是对制 造业的致命打击,一个失去年轻人的行业将会如同一潭死水。 不妨参考一下美国的情况。1970 年后,美国传统制造业所在的“铁锈八州”人口增量严重放缓,反倒是加 利福尼亚、德克萨斯和佛罗里达三州人口激增。“加德佛”三州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此次人口大迁 移,其实是就业人口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结果,被称为“服务业革命”。因此,外卖行业从制造业抢人,从 本质上说,属于中国式服务业革命中的一个具体场景。 (摘编自吴晓波《为什么几百万中国年轻人愿意送外卖不想去工厂》) 材料二: 制造业工厂智能化、自动化设备的日益完善,从根本上削减了工厂对普通工人的用工需求。根据对国内 2000 家企业的调研,新技术应用对制造业普通劳动力岗位的替代率为 19.6%。在技术迭代的形势下,外卖员成了国内 制造业工人转行的主要选择之一,由工人转行的外卖员成了行业主流。 受疫情影响,今年劳动力市场需求下降明显,但高技能人才依然短缺,各技术等级或专业技术职称的空缺岗 位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大于 2.0。尽管如此,收入相对较高的技工,依旧很难成为年轻人的优先职业选项。从一 个基层劳动者的角度看,在大致相当的薪资区间,相比能快速入行的快递外卖员,花费更高的培养成本、冒着更 大风险去学习高级技工,则显得投入产出比太低。而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专业技能的快递外卖员们,也很 难找到快递行业之外的工作。 从整体上看,中国制造业的年轻劳动力就业确实在萎缩,新经济下的新兴服务业更能吸引年轻人。受教育程 度较高的年轻人更重视工作性价比、岗位尊重、工作环境等因素,工厂要想留住年轻人,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的提升。 (摘编自赵一苇《年轻人都去送外卖了,中国的制造业怎么办?》) 材料三: 最近,“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的话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有些媒体将某些工业生产厂家的用工荒 与外卖送餐骑手数量迅速增长的事实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表面看似有理,实际上不合逻辑。 在相对自由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流向体现了市场的价值取向。外卖送餐骑手巨增和工业生产用工荒,是 正常的市场现象,是劳动力市场流动和选择的结果。那些“宁愿……也不……”式的思维,其实还是受另一个非 市场的价值标准支配着,这种认为去工厂高于当骑手的价值取向是那么令人不安。 然而,市场的无形之手正是通过配置资源来不断提高市场效率的,配置资源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劳动力市场 价值的过程。工业生产用工荒,实际上反映了工业生产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价值倒挂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既不 能在减少外卖骑手的数量和收入上打主意,也不能在其他行业制造挤出效应以迫使劳动力转向工业生产行业,而 只能顺应劳动力市场的行情,要么给劳动力以应有的价值,要么转业。那种“给 6500 元月工资还招不来一个成 衣厂普工”的说法就多少显得矫情。6500 元还招不来工,说明一个普工的劳动力市场价值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 当然,个中原因并非仅仅是用工者付酬问题,更多的是整个市场价格信号体系以及税收、劳工保护、社会管理等 体制性问题,而这也正是中国经济调整和改革的理由所在。跳出“宁愿……也不……”式思维,才能找到工业生 产用工荒的症结。 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作为新业态的组成部分,外卖送餐行业的发展势头良好, 前景看好,社会效益也同样很好。不能将这种市场现象与用工荒对立起来,进而做出损害外卖行业发展以补救工 业生产用工荒的蠢事。 在经济发达国家,城市街道或高速公路上的车流中,快递车辆几乎抬眼可见。流通产生价值,流通实现价值。 外卖送餐骑手是物流行业的劳动力,物流业是工业生产的延伸,是工业产品实现市场价值的必不可少的过程。外 卖送餐行业发展迅速,说明其找准了市场需求,其结果是极大地扩容了餐饮市场空间,既提升了市场效率也提升 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相关数据显示,仅美团外卖一家的日订单就达 2400 万,维系着 360 多万家商户和 60 万外卖骑手的生计,三 成骑手月收入 5000 元以上,此外去年还有 200 多万兼职外卖骑手从平台获得了收入。这样的市场规模,吸引那 么多“宁愿”的年轻人,奇怪么? (摘编自光明网评论员《为什么有人惊诧于年轻人宁愿送外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当前,物流外卖等服务业吸纳了普通劳动力中绝大多数的年轻人,从事制造业的劳动力平均年龄已高于服务 业。 B.新技术应用对制造业普通劳动力岗位的替代率不超过两成,其他的岗位必须使用人工,所以才出现用工荒。 C.技工的薪酬相对于普通劳动力岗位虽然高一些,但培训的成本也比较高,有一定的风险,因而难以吸引年轻 人。 D.快递外卖等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前景良好,而传统制造业已是一潭死水,这都是市场作用下优胜劣汰的结 果。 【答案】C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外卖行业从制造业“抢人”是必然的,不应人为阻挡。 B.发达国家服务业革命已先行一步,中国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要有所借鉴。 C.不能听任“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的现象危及中国制造业的壮大发展。 D.美团能吸纳数百万骑手的原因之一是外卖骑手的从业门槛低,不需要专业技能。 【答案】C 3.下列对未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在文中无据可依的一项是(3 分) A.现代服务业将会吸纳更多的普通劳动力。 B.服务业和制造业薪酬差距将进一步加大。 C.工厂通过自我提升能够重新吸引年轻人。 D.市场配置资源使制造业劳动力价值提升。 【答案】B 4.材料一和材料二话题相同,表达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4 分) 【答案】①材料一,从年轻人职业选择的角度,分析了他们宁送外卖不去工厂主要原因是薪酬差距和服务业革命; ②材料二,从制造业的角度,分析了技术迭代形势下工人转行外卖主要原因是教育程度偏低和缺乏专业技能。(共 4 分。每点 2 分) 补充细则:每则材料的侧重点中“角度”与“分析”各占 1 分;材料一角度“年轻人职业选择”,材料二角度 “制造业”需准确。 【样卷示例】 1 分:材料一侧重说明年轻人愿意送外卖不愿意去工厂的原因,材料二侧重工厂该如何吸引年轻人。 3 分:材料一侧重于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对比,并分析年轻人愿意送外卖不想去工厂的原因;材料二侧重于制造业 的角度,主要分析制造业无法吸引年轻人的问题并给出建议。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三的行文脉络。(6 分) 【答案】①首先,指出把工业用工荒与外卖骑手数量迅速增长联系在一起不合逻辑; ②然后,阐述劳动力流向体现市场价值取向的原理,分析制造业劳动力流失的原因; ③最后,揭示物流业的价值和前景,申明年轻人选择做骑手不值得奇怪。(共 6 分。每点 2 分) 补充细则: 1、如学生行文脉络分为四部分,中间两部分与参考答案第②点内容一致的,可视为这一点正确,得 2 分。(其 余两部分每点 2 分不变) 2、第③点中,只写“揭示物流业的价值和前景”得 1 分。 3、逐段概括段意最高不超过 3 分。 【样卷示例】 5 分:①首先提出“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不合逻辑的观点;②然后写资源配置调节市场,市场价值去 向下制造业用工荒的症结所在;③最后举例论证,写发达国家,美团收入阐明服务业更加吸引年轻人的原因。 4 分:①首先指出将工厂用工荒与外卖骑手增多联系在一起不合逻辑;②接着分析工厂用工荒的原因;③最后分 析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的原因。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童年轶事 [德]赫尔曼·黑塞 几天以来,远处的树林已经闪烁着明朗的翠绿光彩,晴朗的天空中飘浮着轻柔的四月云,那片广阔的、尚未 播种的棕色田地晶莹闪烁……在这温润和煦的气候里,万物都在期待萌发,充满梦幻和希望——幼芽向着太阳, 云彩向着田野,嫩草向着和风。 从童年时代起,我就总是让自己的回顾同新开垦田地的气息和树林里嫩绿的新芽联结在一起,让自己回到春 天的故乡,回到那些我已淡忘、并且不理解的时刻去。 我曾是一个十分顽皮而任性的孩童,从小就让父亲为我大伤脑筋,还让母亲为我操心叹气!那天半夜时分, 我惊醒过来,父亲在和母亲说着什么。 “你听说布洛西的情况了么?” “我已经去探望过他,”父亲回答说,“那孩子真是受尽了折磨。” “情况很严重吧?” “坏极了。你看着吧,春天来临时,他就要离开人世。死神已经爬到了他的脸上。” “要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去看望看望他?也许会对他有些好处。”母亲问。 “随你的便吧,”父亲回答说,“这么点儿大的小孩懂得什么呢?” 双亲都已入睡,周围一片寂静,而我的心突然变得激动起来。父母的言语,我虽然似懂非懂,却像一枚果子 落进水池而荡起的涟漪,那些圆圈急速而可怕地越转越大,我这不安的好奇心也为之颤动不已…… 我面前浮现出一个漂亮的孩子,他比我大一岁,个儿却比我矮小,他名叫布洛西,一年前成了我们的邻居和 伙伴。那个阳光灿烂的秋天上午,木匠家的鹰从停车棚里逃走了,悠闲自在地停在对面的苹果树枝上,共有十来 个人站在大街上仰头望着它,一面议论纷纷地商量着对策。我自己也不明白,究竟喜欢它被重新捉住呢,还是喜 欢它远走高飞。不久,那只鹰松开树枝,猛烈地鼓动双翼,傲慢地在空中划了一个大圆形,便无声无息地飞向闪 烁的蓝天。突然间,布洛西朝空中发出一声欢呼:“飞吧,飞吧,现在你又得到自由啦!” 当时,他那只可怜的乌鸦还活着,到处欢蹦乱跳的。有一次我向它伸出食指,开玩笑地说:“喂,约可波, 咬吧!”于是它便啄了我的指头。我火了,想揍它一顿以示惩罚。“是你自己亲口对它说‘咬吧’的!”布洛西 紧紧抱住我嚷嚷着,说明那鸟儿丝毫也没有错处,并要我保证不对它施加报复。见我态度僵硬,他便答应送我两 只大苹果。不久,他家园子里的苹果树第一批果子成熟了,他真的送了我两只最大最红的苹果。 有一次布洛西奔跑得太热了,便脱去上装,躺卧在苔藓地上休息。当他侧转身子时,衬衫翻落到脖颈后面, 我看见他雪白的肩上有一道长长的红色疤痕,吓了一跳。过去,我一向喜欢打听别人的倒霉事来取乐。但不知怎 么搞的,这次我却不想打听,并且还装出一副什么也没看见的样子。然而那个巨大的伤疤让我非常难过,当初那 伤口一定很痛,一定流了好多血……后来一到家我就取出我那把用最好的接骨木树干做的手枪,把它送给布洛西。 我们在小河对岸的枞树林里找小鹿,我想把岩石上那些还没有巴掌大的苔藓揭下一块来。但布洛西急忙阻止 我说:“别,别动它们!这是天使走过森林时留下的足迹。”于是我们痴痴期待着,也许会有一位天使恰巧来到 跟前。我们呆呆伫立着,整个森林死一般寂静,褐色的土地上洒落着明晃晃的斑斑驳驳的阳光。 不久到了冬天,布洛西开始卧病不起。我去看过他一两次,以后就不曾再去。这样又过了一段时期,布洛西 离我越来越远,最后被我完全忘却了——直到今天晚上听见父母说:“春天来时,他就要去了。”我才想起了他。 第二天吃早饭时,母亲问我:“布洛西生病了,你不想去看看他吗?”我连忙回答说:“好的。”于是当天 上午就去了他家。一会儿工夫,布洛西的母亲就拉着我的手站在二层楼一扇白色的门前了。这一双正在把我导向 幽暗神秘而又充满恐怖的奇异环境中去的手,在我看来,不是一双天使的手,就是一双魔鬼的手。我踌躇不安地 站在门边,这时布洛西向我们转过脸来。 我细细瞧着他的脸,这脸膛儿狭长尖瘦,不过我没能看出那上面的死神。只见他脸上有一层柔和的光彩,眼 睛里有一些陌生的、既善良又顺从的神色,他的目光让我产生了类似那次在寂静的枞树林中伫立倾听时的心情, 那时我怀着强烈的欲望屏息静气期待天使走过自己身旁。他似乎疲倦了,略略向旁边侧转身子。我忽然透过纽扣 洞看见一丝红色的痕迹,这就是肩上那块大伤疤,我忍不住大声啼哭起来…… 我最后一次去看他时,布洛西双目紧闭躺在床上,发出轻轻的呻吟。他的脸由于痛苦而歪扭着。他的眼睛大 大的,已经变了样。他看着我时,那目光显得陌生而又冷淡。当天下午,他母亲给他讲起故事来,他听着听着就 昏昏沉沉地睡着了,他那微弱的心跳动得越来越慢,终于完全停止了。 那天我一直想着布洛西,我不知道他那肩上有着大伤疤的瘦瘠身躯是否还躺在隔壁的房子里,我丝毫也没有 听说埋葬的事,也没有看到埋葬他。 很长一段时期内,我脑子里尽想着这件事,直至已故者的身形在我的记忆里逐渐遥远,逐渐消失。后来,春 天突然早早降临了,黄色、绿色的鸟儿飞过山头,花园里散发出草木的香味,栗树正在慢慢发芽,探出柔软卷曲 的嫩叶。一道道水沟,金黄色的花朵在肥壮的茎杆上展现着灿烂的笑容。 (选自《温馨的摇篮——世界 散文精品大观》,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对那只鹰,“我”不明白“究竟喜欢它被重新捉住呢,还是喜欢它远走高飞”,体现“我” 的思想是被大人左右的,还没有自己的明确立场。 B.孩子们伫立在枞树林里等待天使降临时,“死一般寂静”的森林、“明晃晃的斑斑驳驳” 的阳光,烘托了孩子们内心的焦急与期盼之情。 C.文中写“我”最后一次去看望布洛西时,他的脸“由于痛苦而歪扭着”,他的目光“陌 生而又冷淡”,从侧面表现了“我”对死亡的恐惧。 D.文章多次提到布洛西肩上的大伤疤,既暗示了布洛西曾经的生活磨难,也隐喻了布洛西 之死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 【答案】A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以“果子落进水池荡起的涟漪”这一比喻,表明父母谈话对“我”心理产生的影响, 巧妙地引出下文“我”与布洛西交往的回忆。 B.文中“我”的父母与“我”对布洛西病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父母对此是无奈、顺从以 至冷漠的,“我”则是好奇、恐惧而又关心的。 C.布洛西的房间“幽暗神秘”,他母亲的手“不是一双天使的手,就是一双魔鬼的手”, 这些描写形象刻画了“我”探视时的复杂心理。 D.文章的语言纯净而又精准,如写鹰的“悠闲自在”、乌鸦的“欢蹦乱跳”、栗树“探出 柔软卷曲的嫩叶”等,表现了高超的写作功力。 【答案】B 8.文章结尾关于春天景色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答案】①呼应开头,使文章首尾圆合,富有田园诗般的抒情气息; ②以充满生机活力的春景接续布洛西消逝的生命,表达了在生命代谢的体验中感悟成长的主旨。(本题共 4 分。 每点 2 分) 补充细则: 第①点中,结构“呼应开头”或“首尾圆合”均可得 1 分,不重复赋分;在此基础上有合理分析再得 1 分。 第②点中,内容“充满生机活力的春景接续布洛西消逝的生命”得 1 分,主旨“在生命代谢的体验中感悟成长” 或“对生命的赞美、敬畏”得 1 分。 9.少年布洛西有哪些可贵的品质?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 分) 【答案】第一问:纯真善良,诚实守信,富于幻想。 (2 分。每点 1 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第二问:①使原本顽皮任性的“我”变得沉静克制; ②使原先幸灾乐祸的“我”学会怜悯同情。(4 分。每点 2 分)(共 6 分) 补充细则: 第一问中:“纯真善良”答为“纯真、天真、童真、善良、有同情心”均可算 1 点,得 1 分,不重复赋分。 第二问中:“怜悯同情”,答“友善、宽容、珍视生命、敬畏生命”也可得 2 分,不重复赋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唐仁祖字寿卿,少颖悟。父没,母教之读书,通诸方语言,尤邃音律。中统初,诏诸贵胄为质,帝亲阅之, 见仁祖曰:“是唐古直孙邪?聪明无疑也。”至元六年,中书省选充蒙古掾。十六年,录囚平阳,平反冤滞免死 者凡十七人。十八年,授翰林直学士。时中书奏真定保定两路钱谷逋负屡岁不决遣仁祖往阅其牍皆中统旧案亟还 奏罢之。转工部侍郎,拜参议尚书省事。 时丞相桑哥秉政,威焰方炽,仁祖论议不回,屡忤桑哥,人皆危之,仁祖自若也。迁工部尚书,桑哥以曹务 烦剧特重困之,仁祖处之甚安。寻出使云中,桑哥考工部织课稍缓,怒曰:“误国家岁用。”亟遣驿骑追还,就 见桑哥相府中,遽命直吏拘往督工,且促其期。左右皆为之惧。仁祖退,召诸署长从容论之曰:“丞相怒在我, 不在尔也。汝等勿惧,宜力加勉。”众皆感激,昼夜倍其功,期未及而办,乃罢。已而桑哥系狱,有旨命仁祖往 籍其家。明日桑哥以左右之援得释,众见骇然,目仁祖曰:“怒虎之威,可再犯邪!”悉逾垣以窜,仁祖独不为 之动。桑哥竟败。 二十八年,辽阳饥,奉旨偕近侍速哥、左丞忻都往赈,忻都欲如户籍口数大小给之,仁祖曰:“不可,昔籍 之小口,今已大矣,可偕以大口给之。”忻都曰:“若要善名,而陷我于恶邪!”仁祖笑曰:“吾二人善恶众已 的知,岂至是而始要名哉!我知为国恤民而已,何恤尔言?”卒以大口给之。 成宗即位,尊大母元妃为皇太后,以仁祖善书,特敕书册文。大德五年,再授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 史,以疾卒,年五十三。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追封洹国公,谥文贞。 (节选自《元史·唐仁祖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时中书奏真定保定两路钱谷逋负/屡岁不决/遣仁祖往阅/其牍皆中/统旧案/亟还/奏罢之/ B.时中书奏真定保定两路钱谷逋负/屡岁不决/遣仁祖往/阅其牍/皆中统旧案/亟还/奏罢之/ C.时中书奏真定保定两路钱谷/逋负屡岁不决/遣仁祖往阅/其牍皆中/统旧案/亟还/奏罢之/ D.时中书奏真定保定两路钱谷/逋负屡岁不决/遣仁祖往/阅其牍/皆中统旧案/亟还/奏罢之/ 【答案】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书省,元朝时总领百官的重要行政机构,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 B.迁,古代指官职的调动,可以指平调,也可以指升职或遭贬谪。此处的“迁”指升职。 C.成宗,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特起的庙号。一般开国皇帝称“祖”,继承者称“宗”。 D.赠,指皇帝按照政绩优劣、功勋大小给在职的官吏本人或其父、祖等授予爵位、官职。 【答案】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唐仁祖少时聪颖,在母亲的教导下,他勤奋读书,通晓各地多种语言,尤其精通音律,因此被朝廷录为贵胄。 B.唐仁祖坚持原则,他评论朝政是非无所顾忌,屡次违逆当权宰相桑哥,人们替他忧虑,他却表现得安然自若。 C.唐仁祖刚毅正直,桑哥入狱后,他奉命去抄其家;桑哥获援被释放,众人害怕得越墙而逃,只有他不为所动。 D.唐仁祖淡定从容,他被拘押前去督工,召集各署长打消大家的顾虑,众人受到感动日夜赶工,任务提前完成。 【答案】A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寻出使云中,桑哥考工部织课稍缓,怒曰:“误国家岁用。”(4 分) 【答案】不久(唐仁祖)出使云中,桑哥检查工部征收纺织税稍微延迟,怒冲冲地说:“要 耽误国家一年的费用。”(4 分) 补充细则: 在语句通顺的基础上,得分点如下: 寻:不久、随后(1 分) 考:检查。考核、考察、考查均可得分(1 分) 课:赋税(1 分)(“织课”就是“纺织税”) 岁用:每年的费用。“用”为名词,费用、用度、开销、开支均可得分(1 分) 【样卷示例】 3 分:不久唐仁祖出使云中,桑哥考查工部的编织略微迟缓,发怒说:“你们耽误了国家每年的用 度。” 2 分:不久出使云中,桑哥鉴于工部的织课有点缓慢,就生气地说:“耽误国家一岁的用量”。 0 分:仁祖曾经出使云中,桑哥所管的工部工作进程稍有缓慢,他生气地说:“这担误了国家的日 子”。 (2)吾二人善恶众已的知,岂至是而始要名哉!我知为国恤民而已,何恤尔言?(4 分) 【答案】我二人的善恶大家已经知道得明明白白,难道到此才邀取名声吗!我只知道为了国家而周济(体恤、 怜悯)百姓罢了,为什么顾虑你所说的呢?(4 分) 补充细则: 在语句通顺的基础上,得分点如下: 的:明白地、清楚地、明确地(1 分) 要:邀取、求取、谋取、图谋、追求(1 分) 第一个“恤”,翻译为周济、体恤、怜悯;(1 分) 第二个“恤”,翻译为顾虑、在意、顾及、考虑。(1 分) 【样卷示例】 3 分:我们两个人是好是坏大家确实已经知道了,难道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却开始在乎名声了 吗?我只知道替国家体恤百姓罢了,为什么要考虑你的话? 2 分:我们两个人的善恶众人已经明确了解,怎么会到这样才来要名节呢?我一心为国体恤 百姓罢了,怎么会害怕你的话? 1 分:我们两人的善恶众人已经知道了,怎会哪里都要名声呢?我管理的方法是为了国家, 体恤百姓而已,你的言论是在体恤什么呢? 14.唐仁祖往赈辽阳时,为什么坚持都以成人标准发放赈灾物资?(3 分) 【答案】户籍上当初的小孩已长大成人。(共 3 分) 补充细则: 户籍(登记时)、小孩、长大成人(每点 1 分),照抄原句“昔籍之小口,今已大矣”不得分。 【样卷示例】 3 分:因为过去登籍时的小孩现在已成人,按小口给不足以赈灾。 2 分:过去是小孩的现在也都成人。唐仁祖关心民生。 1 分:户籍有变化,每户人多。体恤百姓。为国收民心。 高中语文资料整理与收集 涵盖高中语文所有知识点,重点在最新素材解读、标准议论文写作系列、理解性默写系列、文化常识系列,是你 居家备课线上学习的良师益友 41 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15~16 题。 送侯中丞流康州 ① 刘长卿 ② 长江极目带枫林,匹马孤云不可寻。迁播共知臣道枉,猜谗却为主恩深。 辕门画角三军思,驿路青山万里心。北阙九重谁许屈,独看湘水泪沾襟。 【注】①侯中丞,即侯令仪,浙西节度使。唐上元中刘展之乱江淮失守,江淮都统李峘归罪 于侯令仪,令仪坐除名,长流岭南康州;②写作本诗时刘长卿谪居江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抓住“长江”“枫林”“匹马”“孤云”等意象,渲染了送别时凄清孤寂的氛围,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怅 惘。 B.颈联上句想象侯中丞流放康州后,将凭借其才华在军营中一展身手,赢得军士爱戴,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期许。 C.颈联下句写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之情会随着他流放之路而到万里之外,“青山”“万里”使全诗情怀更加深远。 D.这首诗写景虚实相生,用典自然贴切,语言凝重有力,寄慨沉郁悲凉,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真挚深厚的情谊。 【答案】B 16.诗的尾联提及屈原与湘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①屈原精忠报国却蒙冤被流放湘江,以屈原类比侯中丞,表达对他忠而被放的理解与同情; ②表达了对朝廷昏昧、无人仗义执言的不平; ③隐含了同为逐臣仕途不顺的自伤。(共 6 分。每点 2 分) 补充细则: 可从三个角度分析: ①从侯中丞角度分析:以屈原类比,精忠报国却流放湘江,情感:理解与同情。(2 分) ②从朝廷角度分析:朝廷昏聩、无人仗义执言,小人谗言,情感:不平、愤懑、愤恨。(2 分) ③从自己角度分析:同为逐臣仕途不顺不被重用,情感:哀伤,悲伤。(2 分) (三种角度,每点中内容和情感各得 1 分) 【样卷示例】 6 分:①作者提及屈原与友人作比较,写出了作者对友人遭遇的不公的愤懑。②而此时友人的心情应与屈原独望 湘水的心情一样,突出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与安慰。③这也使作者想到了自己,也是同样的不幸,表现了作者 的悲痛与不甘。 5 分:①借用屈原与湖水,表明友人不被赏识被流放的无奈,可悲。②表达了自己与这二人同病相怜的悲伤,壮 志难酬的无奈。③对屈原的遭遇也写出了对李峘归罪于侯令仪这一行为的厌恶憎恨。 4 分:①友人与屈原有相似境遇,表达对友人的同情。②自己亦如屈原不得重用,表达悲愤、自怜之情。③ “独 看江水”表达友人离别的不舍,独自一人的落寞孤寂,壮志难酬的悲伤。 3 分:对报国无门、忠心被谤的无奈、愤懑,对奸邪小人的愤恨。屈原受人陷害而遭贬最终投河。对岁月流逝的 感伤之情,对屈原及友人的同情,“独看湘水泪沾襟”。 2 分:①用典。写当时有很多人不赏识屈原,他只能一人惆怅。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安慰、鼓励。古时伟大的 人也会有被埋没的时候,但如今还有自己赏识友人。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没落的同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 ▲ ”两句,表达出昔日之事不可挽回、未来还有 补救机会的觉醒。 ( 2 ) 白 居 易 《 琵 琶 行 》 中 用 侧 面 烘 托 的 手 法 写 出 琵 琶 女 年 少 时 就 技 艺 超 群 、 容 貌 出 众 的 诗 句 是 : “ ▲ , ▲ 。” (3)古典诗词中同一物象可以表达不同情感。同一种鸟,在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 ” 一句中,双宿双飞的形象象征了爱情;在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一句中,凄切的 啼声增添了听者的愁绪。 【答案】(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3)双双金鹧鸪;山深闻鹧鸪;(共 6 分。每句 1 分) 补充细则: (1)“以”、“已”皆可;(2)“服”、“伏”皆可。(字迹模糊不清,书写潦草的可酌情扣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在原始时期,物质生活极度贫乏,人们往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常常要和野兽争夺食物和生存的空间。与 野兽的抗争可以通过武器,通过集体的力量慢慢解决,但是面对一望无际、神秘莫测的大海,人们束手就擒,不 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海”字“从水从晦”。晦,便是晦暗。又有人记载“海之言,晦昏无所睹。” “无所睹”表明不可知,这样可以想象当时人对海洋的敬畏程度了。人类始终怀着一种矛盾的心情看待海洋,海 洋的浩瀚无垠使人类感到自身的渺小, ① 。 科学家们从河姆渡古人类遗址厚达 2 米的海生贝壳层中发现了一把小型木桨,证实了船的历史至少有 7000 年之久,在夏代也曾出现过“东狩于海,获大鱼”的文字记载。渐渐地,人们的视线扩展到了海的那一边,发现 新的大陆,感受不同的文化。再然后, ② 。相传在公元前四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就曾经亲自在玻璃罐中潜入 海中。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潜水技术应当从 17 世纪末世界上第一个潜水钟开始算起,真正的深潜是从深潜器发明 开始的。近年来,我国快速发展深潜设备,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到如今的“奋斗者号”,它们就像不断 走向深海的战士,为我们探寻着大洋深处的奥秘。 18.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 分) A.贫乏 B.束手就擒 C.浩瀚无垠 D.探寻 【答案】B 19.下列各句中引号的作用,与文中“奋斗者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B.“好香的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说。 C.“时代楷模”张桂梅无私奉献,改变了贫困地区女孩失学辍学的现状。 D.外国地摊上的书,到国内摇身一变成为“传世经典”,真是贻笑大方。 【答案】C 20.根据语境,在文中空缺的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4 分) 【答案】示例:①海洋的奇幻神秘又激发了人类征服它的欲望 ②人们将目光由海洋表面投向大海深处(共 4 分。每句 2 分,意思对即可) 补充细则: 第①句,要求句式基本一致,“海洋的奇幻神秘”1 分,“奇幻神秘”可写近义词,但必须 4 字;“又激发了人 类征服它的欲望”1 分,“征服”写为“探索、了解”也可。 第②句中,没有答“从海洋表面”的,扣 1 分。 (超字数共扣 1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在汉代铜镜的背面,不仅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四神”形象,有的还篆刻着文字:“作佳竟真大好, 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池饥食枣,浮游天下敖四海,寿如金石保。”里面所描绘的“仙人”就是汉赋中的神仙 形象。浙江上虞出土了一面东汉龙虎镜,铭文中也提到了仙人王子乔。 唐朝与前代相比,是一个诗意盎然的时代,所有事物都可以作为创作题材。唐朝铜镜的背面,刻的是“光如 一片水,影照两边人”这样充满诗意的句子,精心雕刻的图案也是以饮酒、弹琴等为主题的。有朋友、有音乐、 有美景,简直就是世外桃源! 到了宋代,手工业不断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宋镜不像唐镜,刻那么多雅致的诗。普通百姓家用的镜子,扑 面而来的是浓厚的市井气息,宋朝铜镜上的铭文大多像是打出的各类小广告,通过宣传扩大铸镜作坊的知名度, 好让镜子的销量更好一点。 今天,我们现在再看汉朝、唐朝和宋朝的镜子,确实能从中感受到时间和文学形式的流逝。 21.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4 分) 【答案】①删去“今天,”或“现在”; ②将“时间和文学形式的流逝”改为“时间的流逝和文学形式的变化”。 (共 4 分。每点 2 分) 补充细则: 1、删去“今天,”或“现在”,(2 分);2、“时间和文学形式的流逝”改为“时间的流逝”(1 分)和“文 学形式的变化”(1 分) 22.请分别概括汉、唐、宋三朝铜镜铭文内容上的特点,每条不超过 8 个字。(6 分) 【答案】汉:描绘神仙形象 唐:充满盎然诗意 宋:富有市井气息(共 6 分。每点 2 分) 补充细则: 唐:题材丰富,有诗意(2 分);题材丰富(1 分) (超字数共扣 1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前不久,有媒体发表了一组题为“一臂之力”的照片:河北某村,江浙医护人员为当地百姓进行核酸采样; 小区门口,社区志愿者为居民采购蔬菜等生活物资;学校走廊,提前返校的学生正在协助喷洒消杀…… 在社会各个领域,无数个平凡人用他们的“一臂之力”,撑起了一片片美丽的天空。一臂之力,人人可为, 众人合力,能移泰山。 团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在人民公园联合开展“贡献一臂之力,创造幸福生活”主题宣传活动,你以高中 生代表的身份受邀参加。请你写一篇主题演讲稿,向广大市民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解说】 一、审题 (一)材料 材料共两段。第一段列举题为“一臂之力”组照中的三张照片,并作简要说明。第二段由“抗疫”中的“一 臂之力”跳脱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无数个平凡人的“一臂之力”,谈“一臂之力”人人可为,人人当为,众 人合力,创造奇迹。 “一臂之力”的意思是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帮助。材料启发考生把眼光投向现实,关注生活中 的助人事迹,养成个人的助人品质,树立助人为乐的社会风气,共同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二)任务 1.任务: 写一篇主题演讲稿,在“贡献一臂之力,创造幸福生活”主题宣传活动中面向市民作演讲。 2.情境: 团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在人民公园联合开展“贡献一臂之力,创造幸福生活”主题宣传活动,意味着活 动的主体即演讲对象为广大市民,演讲者的感受与思考应融入这个城市的文化背景、社会风气、市民精神等, 一边激发情感引起共鸣; “以高中生代表的身份受邀参加”,意味着“我”代表着高中学生、青年团员、有志青年这个群体面向市民 做演讲,应表达这个群体的共同心声;“你的感受与思考”,又强强调“我”的个性情感与思考以及独特的表 达方式、话语范式。 3.主题: “贡献一臂之力,创造幸福生活”。两句话构成一个整体,强调对他人有爱心有帮助,对社会有奉献精神、 建设意识和责任感,在他人需要援手社会需要帮助时当仁不让挺身而出,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才能营造仁爱 和谐的社会,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4.要求: “写一篇主题演讲稿”,明确了主旨指向和文体要求。“贡献一臂之力,创造幸福生活”,前者是后者的条 件,后者是前者的结果,二者关系要理清,二者都要写到,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可孤立、不可偏废。 “演讲稿”这种文体,有标题,正文有开头、主体、结尾。开头先是面对特定对象的称呼语,一般而言,后 面是开门见山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或主要内容,说明演讲意图。主体要突出和强调讲演讲的中心,逻辑层次清 楚。结尾主要是总结全文,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给人以启示或鼓舞,提出奋斗口号,展示美好前景等。 “演讲稿”是宣传发动群众的一种有效形式,应具有鼓动性。追求理、事、情的交融统一,逻辑严密的剖析, 高度概括的揭示,生动形象的记述,辅之以热情的鼓动、感人的情怀,从而形成浓郁的氛围和强烈的感染力。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是一个明确的指引,提醒考生不必强求面面俱到,可在“贡献一臂之力,创造幸福 生活”这一宏大主题下选取某个角度谋篇布局,作文立意随之确定;“自拟标题”,明确了标题的写作要求。 二、评分 (一)判分原则 作文阅卷要公正公平;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要从 审题、立意、选材、结构、文体要求等写作基本能力和语文素养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量分。 (二)评分等级 本次评分为四等七类。一等卷 48~60, 其中一等上 54~60, 一等下 48~53;二等卷 36~47,其中二等 上 42~47,二等下 36~41;三等卷 24~35, 其中三等上 30~35,三等下 24~29;四等卷 0~23。 评分参考量表 类别分值 审题立意 语言表达 主要特征 一等卷 48~60 分 一等上 54 分以上 审题精准, 立意深刻或 新颖。 语言有特色, 言近旨远,言 简意丰。 充分理解主题的内涵,基于材料生发观点。文章有 灵气,角度选择精当,结构精巧独特。能紧扣主题 形成独到的观点,有层次展开,议论精准、灵动、 深刻,情理相融;感情真挚,素材个性化,生活气 息浓郁,构思独特,语言鲜活,形象丰满,意境深 远。 一等下 4 8~53 审题准确, 立意清晰, 有 见识。 语言通畅、连 贯、得体,言 能尽意。 能理解主题的内涵,基于材料生发观点。文章有亮 点,层次分明。观点正确,角度恰当,说理透彻, 有逻辑性;素材有新意,有较强的生活气息,有形 象和意境。 二等卷 3 6~47 分 二等上 4 2~47 分 审题比较准 确,立意比 较清楚。 语言通顺,言 能达意。 能理解主题的内涵,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观点明 确,用例正确,说理清晰;有生活气息,主旨明确。 二等下 3 6~41 分 审题基本清 楚,立意基 本清楚。 语言大致通 顺,偶有不尽 规范准确之 处。 基本能理解主题的内涵。观点大致成立,论证不够 有力;有一定的生活气息,主旨大致明白,结构基 本完整。 三等卷 2 4~35 分 三等上 3 0~35 审题不完 整,立意不 清晰。 语言不够通 顺,偶有不尽 规范准确之 处。 理解了主题的部分内涵。观点大致成立,论证不够 有力;主旨大致明白,结构基本完整。 三等下 2 4~29 分 貌合神离。 语言拙劣,多 有语病、标点 随意。 对主题和材料理解不当,主题割裂,只写了一个方 面。 四等卷 0~23 分 自说自话。 语言粗俗、混 乱,基本功差。 全然不顾主题和材料,另起炉灶,总体看写作水平 差。 (三)评分提示 基于以上材料解读,考生应扣合“贡献一臂之力,创造幸福生活”行文。如此,视为符合题意。 抗疫照片只是引发“一臂之力”核心概念的材料,与我们平常所写的“结合材料”不同,写作选材不必由抗 疫说开去,也不必拘泥于抗疫中的人和事,可以着眼社会各个领域、无数个平凡人的“一臂之力”。 全文偏离主题,只写“贡献一臂之力”未见“创造幸福生活”,或只写“创造幸福生活”未见“贡献一臂之 力”,最高不超过 29 分。 全文完全脱离材料及主题,最高不超过 23 分。 (四)个案处理 1.经“查重”,确认抄袭的,其中二分之一篇幅与原作相同的,原则上不超过 23 分;三分之二篇幅与原作 相同的,原则上不超过 10 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 5 分。 2.没写标题及称呼语的,扣 2 分。 3.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 50 字扣 1 分,扣满 3 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 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 40 分(不满 100 字,0~4 分;200 字左右,5~8 分;300 字 左右,9~15 分;400 字左右,16~25 分;500 字左右,26~35 分;600 字左右,36~40 分);未完篇的文章不 再扣字数不足分。 4.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评分最高不得超过 35 分;凡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 使是切题完篇,评分最高不得超过 17 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 8 分;政治倾向有问题的,一律 提交专家组处理。 5.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字扣 1 分,扣满 5 分为止。 6.不写作文题目的,扣 2 分。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