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马说》《满井游记》练习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五柳先生传》《马说》《满井游记》练习题

ID:558269

大小:94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五柳先生传 ‎(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21.下列带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亲旧知其如此 旧:旧亲戚 B.箪瓢屡空,晏如也 晏:安乐,安然 C.造饮辄尽 造:往,到 D.既醉而退 退:回去,回家 ‎22.下列带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或置酒而招之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B.以乐其志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不戚戚于贫贱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D.无怀氏之民欤 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译: ‎ ‎②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译: ‎ ‎2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一句,点明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B.文章主要写了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 C.文章在写作上,多用否定句,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守。‎ D.文末的“赞”,是传记的一种体式,是称赞、赞美的意思。在这里,是赞美自己如古人一样高尚。‎ ‎(二)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 ‎ (1)每有会意 ▲ (2)性嗜酒 ▲ ‎ ‎ (3)期在必醉 ▲ (4)既醉而退 ▲ ‎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3分)‎ ‎ A.亦不详其姓字 B.其如土石何 ‎ C.亲旧知其如此 D.食之不能尽其材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0.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4分)‎ ‎(三)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 ‎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9.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2分)‎ ‎10.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 ‎11.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 ‎(四)18、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与其它三项意思或用法相去甚远的一项分别是:(1)( )(2)( )(3)( )(3分)‎ ‎(1)A、期在必醉 B、君问归期未有期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D、度已失期 ‎(2)A、或置酒而招之 B、怅恨久之 C、楚人怜之 D、又数刀毙之 ‎(3)A、亲旧知其如此 B、其两膝相比者 C、以彰其咎 D、其真无马邪 ‎19、根据文意,翻译下面的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0、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 ‎21、陶渊明“好读书”,我们今天的青少年更应该继承前辈的这种优良传统,做到“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请你写出一部你读后受到感染与熏陶的作品名称、作者、人物形象(应写出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作品名称:《》;作者:(2分)‎ 人物形象:‎ 马说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屈辱)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相同,一样)‎ ‎ C.策之不以其道(道理) D.执策而临之(面对)‎ ‎6.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虽有千里之能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B.策之不以其道 河曲智叟无以应 ‎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足肤皲裂而不知 ‎ D.其真无马邪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就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这也是怀才不遇之人经常用以抒怀之句。‎ B.文中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是:“抵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橱之间。”其作用是: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同时揭示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C.文中作者对“食马者”“天下无马”的无知妄说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文末的“其真不知马也”与文章开头相呼应,点明文章主旨。‎ D.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才之士;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 ‎8.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 ‎(二)〔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B.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 C.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D.①老马之智可用也 ②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9.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甲〕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 , 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 ▲ (填写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 什么道理?(6分)‎ ‎(三)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 ‎①骈死:                           ②见:                    ‎ ‎③等:                             ④策: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文中画线句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 ‎ 答:                                                                ‎ ‎4.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4分) ‎ 答:                                                                 ‎ ‎(四)﹝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②。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注:①姓:指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ìn):母马。④牡:公马。⑤骊(lí):纯黑色马。‎ ‎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 B.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安知天下之马 C.才美不外见            请见之 D.鸣之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②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12.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3分)‎ 满井游记 袁宏道 (一)①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②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③‎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欲出不得/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未百步辄返/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C.于时冰皮始解/学而时习之       D.麦田浅鬣寸许/遂许先帝以驱驰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8.第①段写城中的余寒景象,有什么作用? ‎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对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的描写,以及对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等情态的描绘,勾勒出一幅满井春色图。 B.作者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万物复苏的特点,如“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春回大地时柳枝初展的神构。 C.“泉而茗者,晷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等画面合为一组镜头,写出了游人络绎不绝的盛况。 D.这篇游记,采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最后一段则以议论作结,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志趣。 ‎ ‎(二)‎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桃花源记》‎ ‎【乙】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节选《满井游记》‎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忘路之远近 聂政之刺韩傀也 B、屋舍俨 吴广以为然 C、于是冰皮始解 于是鴟得腐鼠 D、山峦为晴雪所 此为何若人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一致的是( )(2分)‎ A、欲穷其林 泉而茗者 B、渔人甚异之。 作则飞沙走砾 C、复前行 红装而蹇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20、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 ‎21、下列对两则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甲】通过渔人的所见飘荡、房舍、良田、美池以及男女耕作、老幼欢乐的情形,展示了桃花源生活的风貌,勾勒出了这个理想社会的雏形。‎ B、选文【乙】通过对山光水色、柳条麦田的描写,有及对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等情态,勾勒出了一幅满井春色图。‎ C、选文【乙】的作者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万物复苏的特点,如“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写出了春回大地时柳枝初展、麦苗抽芽的神韵。‎ D、【甲】【乙】两文都属于游记,均采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描绘了美丽和谐的景象,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追求淡泊生活的志趣。‎ ‎(三)15.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⑴廿二日天稍和 ▲ ⑵柔梢披风 ▲ ‎ ‎ ⑶麦田浅鬣寸许 ▲ ⑷呷浪之鳞 ▲ ‎ ‎16. 与“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的“于”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B.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 C.于是鸱得腐鼠(《庄子·惠子相梁》) ‎ D.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1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单横线句子的意思。(2分)‎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 ▲ ‎ ‎18.“此地适与余近”中的“近”字言浅而意深,请你细读原文,说说它的内涵。(3分)‎ ‎ ▲ ‎ 四(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 9.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 ‎ A.之:如镜之新开 暮寝而思之B.其:不可知其源 其如土石何 C.者:似与游者相乐 得道者多助 D.为:山峦为晴雪所洗 子墨子解带为城10.解释加点词的词义。①负势竞上( )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 ④于时冰皮始解( ) ‎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____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 ‎ ‎12.选出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 ( ) A. 泠泠作响:写泉水发出哗哗的很大声响。‎ B. 波色乍明:写水波一闪一闪的动态之美。‎ C. 往来翕忽:写游鱼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 D. 娟然如拭:写雪水洗过的山峦就像美丽的少女。‎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