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

ID:552467

大小:30.11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时练习 第一部分:基础巩固 ‎1. 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 ‎(1)《最苦与最乐》选自《________》,作者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学者________。字卓如,号任公,又号________。 ‎ ‎(2)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失意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________。‎ ‎(3)文章开头连用四个________句,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 ‎ ‎2. 字词积累——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 ‎(1)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ēnhuì(________)没有报答。‎ ‎(2)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qìyuē(________),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 ‎(3)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xièquè(________),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 ‎3. 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其意义。 ①如(________)重负:________。 ②任重(________)远:________。 ③悲天(________)人:________。 ④心安(________)得:________。  ‎ ‎4. 读 《最苦与最乐》,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 ,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 , 老、病、死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  ‎ ‎5. 课文《最苦与最乐》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段落,你认为该怎样分?并说说各大段的论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一段:从________到________。 论点:________ 第二段:从________到________。 论点:________ 第三段:从________到________。 论点:________ 三个论点间的关系:________。  ‎ ‎6.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题目。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困为越是圣贤毫杰,他负的 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缆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 ‎(1)给下面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①圣贤________ ②悲天悯人________ ‎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修改。 ①“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________”改为“________” ‎ 第一部分:课内精读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痛苦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 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___苦___,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___苦___。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 “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1)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0字以内)‎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文中加点的两个“苦”字的含义。 ①这种苦乐循环 ②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说说你对“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一句的理解。(40字左右)‎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许多哲人志士写下了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名言。请你写出这类名言中的任意两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课文《最苦与最乐》用一串排比设问句开篇,反复阅读课文,体会这种开篇方式的优点。想一想:以这种方式开头的文章,你以前读过吗?如读过,把你读过的文头抄录在下面,然后和本文开头作一对比分析。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课文《最苦与最乐》的第4、5段(“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至“永远不能解除了”),回答下列各题。 ‎ ‎(1)这两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作为学生应尽到什么责任?‎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写出下列句子中主要使用的修辞方法。 ‎ ‎(1)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 (________) ‎ ‎(2)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________)‎ ‎(3)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________) ‎ ‎(4)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________) ‎ 第一部分:课外拓展 ‎11. 阅读《快乐是一种能力》,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快乐是一种能力         ①西方一位哲学家说过,人有避苦趋乐的本性。现实生活中,人人都追求快乐,但结果大相径异。为什么?因为快乐是一种能力。         ②能力是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实现快乐的能力既不可能与生俱来,也不可能自天而降,只能在社会生活中靠学习、靠思考、靠实践而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提高。这种能力不论是形成过程还是外在表现,都是多方面的,择其要者,主要体现在对人要有宽容心、对事要有辩证脑、对信仰要有钢铁志上。         ③人非圣贤,有错难免。这种错,或是讨论中讲了错话,或是创新实践中做了错事。孔子说得好:“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仁之方也,亲亲为大也;亲亲为大,和睦相处,就可快乐起来、振作起来。事情就是这样:以己为喻,方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容人所不及,谅人所不能,恕人所不知,礼人所不欲,让同事、同志间的快乐、和谐元素骤然变长,不快乐、不和谐的因子渐而化小。地厚者自平,宽容者自乐。人的容量和他成就的事业是成正比的。在容人中,宽容者得到的不仅是乐,还有事业的成功和发展。《论语》中说:“宽则得众。”得众者得快乐得成功。绪儒斯也说:“宽容大量会使强者变得更强。”         ④世界上的事总是有一利就有一弊。深山老林虽然天蓝 水绿,但老百姓饭碗里的东西却未尽可意;城里的物质五光十色、丰富异常,但烦躁与污染却时时惹人烦恼。事情就是这样:沙中有金、玉中有石,这是事物的辩证法,也是生活的辩证法。这就需要学会辩证思维,对事,用“两点论”。世界万物的有与无、聚与散、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都是相对而言并相互转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没必要碰到点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就唉声叹气、一蹶不振。要相信,事情总会向好的方面发展,风雨过后会有晴天,从而乐观对今天,快乐奔明天。         ⑤人不能没有信仰。缺失信仰,精神就会空虚,灵魂就无所依存。对于当代共产党人来说,信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信仰就要居敬以持其志。立志才能定其本,志高才可意致远。有了定本致远之志,才能遇难不退,遇险不惧,面对乌云飘来,静观云卷云舒;面对春暖乍寒,照看花落花开。坚信,黄河之水无论转多少弯、遇多硬的岩,照样奔腾到海不复还;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无论路多远、道多难,一定能冲破关山重重最终实现。事情就是这样:只有极度信服、尊重并为之奋斗的才能叫信仰。这种信仰,与志相联,具有钢铁般的强度,既坚硬无比,有难不知难;又韧性无比,有苦亦觉甜,在呼啸前进的过程中,乐观主义伴始终。         ⑥快乐是能力,能力兴细微。只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好学不倦,慎思不断,明辨不止,笃行不变,快乐就如万山中来的溪水那样,与日俱增,且一路欢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结构严谨,从提出中心论点,到围绕几个分论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进行论证,再到小结全文,一气呵成。‎ B.下面这个事例可作为事实论据用于第4段中: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以无可比拟的快乐和无所畏惧的精神成功发明了炸药,他因此被誉为“炸药工业之父”。‎ C.本文全篇语言通俗明白,再加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第⑥段中的“快乐就如万山中来的溪水那样,与日俱增,且一路欢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一句,生动形象、委婉含蓄地点明了文章中心。‎ ‎(3)本文第⑤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一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本文,说说你对第④段中“沙中有金,玉中有石”的理解,并举一例谈谈你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梁启超文选梁启超·饮冰室主人。‎ ‎(2)知足安分达观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3)设问引发读者的思考,同时也引出自己的观点,——背着未了的责任最苦。‎ ‎2.(1)恩惠 ‎(2)契约 ‎(3)卸却 ‎3.释,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道,比喻责任重大,悯,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理,自认为做的事情台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4.知足,安分,达观 ‎5.1段,第2,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3段,第3,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4段,第5段,人生当勇于负责,不能逃避责任,前两个论点谈“是什么”的问题,从两个方面谈责任对于人的意义,第三个论点谈“怎么办”的问题,在前两个论点基础上加深论述。‎ ‎6.xián,mǐn 毫,豪,缆,揽 ‎7.(1)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2)“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3)责任未了是人生最苦的事,责任完了是人生最乐的事。(或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4)答案有三个要点: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8.‎ 文章以连续的设问开头,其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发读者思考,在此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排比句有节奏感,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一)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二)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 ‎(三)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四)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比陈述句更能引起注意,表示强调。同样的意思,若是陈述句,在一篇文中很不显眼,但换成设问句,一眼就能看到,更能突出、强调这句的重要性。一般做起始句用,引出论点。‎ ‎9.(1)人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躲。‎ ‎(2)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 ‎(3)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起强调作用,能引起读者的深思,增强语言的论证力。‎ ‎(4)“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5)①热爱集体,自觉维护集体利益。②认真对待学业,学习知识。③建立自信,要有毅力,勇于面对失败。‎ ‎10.(1)排比 ‎(2)设问 ‎(3)反问 ‎(4)引用 ‎11.(1)快乐是一种能力。‎ ‎(2)D ‎(3)(1)对比论证。“缺失信仰……有信仰。”将两者进行比较,突出信仰对能力的重要性。(2)道理论证。“立志才能定其本,志高才可意致远。有了定本致远之志,才能遇难不退,遇险不俱。”突出立志(有信仰)的重要性。(3)比喻论证。“面对乌云飘来,静观云卷云舒,面对春暖乍寒,照看花落花开。”将立志追求过程中的种种情况比作上述内容,生动形象地揭示信仰的重要意义。‎ ‎(4)“沙中有金,王中有石”的意思是事物是辩证的(有一得就有一弊)。如“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就会走向成功。(只要举例具有辩证性,名言、事例皆可)【谈理解1分,举例1分,分析1分】‎

资料: 2867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