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测评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测评

ID:1260950

大小:54.33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12-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四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明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承元制,设行省统驭郡县;洪武九年,改行省为布政使司,确立了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三司并立的体制;自宣德以后,陆续向各地派驻的巡抚成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并节制三司。从这一历程可看出明代(  )A.实践了权力“制衡”理论B.地方行政发生重大变革C.重视对地方的控制D.君主专制已达到顶峰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明代在地方行政的调整都是为了维护地方政权的稳定,适应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故C项正确;制约与均衡是指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各自分立而又相互制约和协调的原则,体现的是近代西方民主启蒙思想,明代政策调整是为实施有效管理,旨在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元朝创立行省制,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排除B项;清代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D项。2.明成祖永乐年间,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趾,派郑和六下西洋;仁宗朱高炽即位后,果断停止北征,停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施行“恤民之政”。这一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财政压力B.践行儒家仁政C.实行闭关政策D.推动民族交融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明成祖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趾,派遣郑和下西洋,都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暂停上述活动的目的是缓解财政压力,A项正确。3.(2021·山东潍坊高一第一学期期中)《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三年,置惠民药局,府设提领,州县设官医。凡军民之贫病者,给之医药”;《清史稿·圣祖本纪》记载,“丁丑,命五城粥厂再展三月,遣太医官三十员分治饥民疾疫”。这说明明清时期(  )A.政府主导社会保障B.医疗保障体系完善8 C.传统医学发展较快D.灾异贫病发生频繁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明朝“置惠民药局,府设提领,州县设官医”、清朝“命五城粥厂再展三月,遣太医官三十员分治饥民疾疫”可知明清时期,政府在社会救济中起主导作用,故选A项;题干内容仅是述及在明清时期的社会保障中由政府主导,未涉及保障体系完备,排除B项;题干内容没有涉及传统医学发展,排除C项;题干内容中并没有涉及明清时期灾异贫病的次数,不能推断出灾异贫病发生频繁,排除D项。4.清朝一机构离皇帝寝宫仅五十米距离,为严格保密,该机构中的听差皆拣选十五岁以下不识字的幼童充任,而且还有专派的御史往复稽查,不准任何人窥探。该机构人员精干,只能“跪受笔录”。该机构的设置(  )A.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B.解决了君相之间的矛盾C.完善了中枢权力体系D.适应了皇帝集权的需要答案D解析军机处仅是皇帝的一个内侍机构,军机大臣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故A项错误;宰相制度在明朝就已废除,清朝承袭明制,故B项错误;军机处是清朝中枢权力体系的一部分,但其更多体现的是专制性,故C项错误;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进一步加强,故D项正确。5.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中,民族英雄不断涌现,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下面表格内容反映了(  )朝代人物事件结果明朝戚继光戚继光抗倭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清朝郑成功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回祖国怀抱清朝康熙帝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A.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8 B.明清时期镇压边疆地区叛乱的行动C.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D.中华民族积极主动对外交流的表现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可知,戚继光抗倭,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帝抗击沙俄,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这三例都是对外国侵略者的抗击,维护了国家的利益,故选C项。6.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情,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由此可以看出(  )A.明廷严格执行海禁政策B.明廷一度实行开禁政策C.明朝商业繁荣D.明朝对外贸易发达答案B解析明朝对外贸易一度繁荣,“移居于吕宋”说明明廷“海禁”政策一度松动,故A项错误;材料较为频繁对外贸易和移民说明一度实行开禁政策,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明廷对外政策的变化,不能得出商业发展的整体状况,故C项错误;隆庆时期开放海关不能说明整个明朝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7.乾隆年间,清政府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一口贸易,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这一现象直接反映了清政府(  )A.实行闭关自守政策B.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压制资本主义萌芽D.重视国内市场开拓答案A解析闭关自守政策并非完全切断与外国的经济联系,而是严格限制,A项正确。闭关自守政策实际上体现了清朝“抑商”的一面,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但是,不符合“直接”的设问要求,B、C两项错误。清朝在国内关卡林立,国内市场的开拓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8.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8 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答案D解析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农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D项正确。经济作物的种植业属于农业,A项错误。明清时期,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粮食需求大量增加,B项错误。经济作物的种植能够带来更多的收益,C项错误。9.(2021·山东临沂高三上学期期中)下表是明清江南部分市镇的记载,它反映了明清时期(  )乌青镇各处大郡商客投行收买濮院镇客商来自闽广、两湖,北方各地朱家角镇京声标客往来不绝罗店镇镇上商贾凑集,大多徽商,贩卖棉布A.商业发展依赖商帮B.市镇主导经济发展C.长途区域贩运盛行D.全国形成统一市场答案C解析据材料,明清时期市镇中来自各地的商贾云集,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长途区域贩运贸易兴盛,故选C项;材料未体现外地商贾的具体组织形式,排除A项;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排除B项;材料中的长途贩运贸易不足以证明各市镇或国内各区域之间的广泛经济联系,排除D项。10.明清中后期,江南大量农户成为工商业者,普通人家因经营有方而成为巨富的,不乏其人。当时,出身书香门第而弃学从商者也非罕见。工商之家身为商贾也多好儒学,更竭力培养子弟攻读诗书,博取功名,求得一官半职。这些现象表明江南社会(  )A.传统贱商观念消除B.社会阶层流动活跃C.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民众贫富差距扩大答案B8 解析从材料信息“普通人家因经营有方而成为巨富的”“出身书香门第而弃学从商者也非罕见”“工商之家身为商贾也多好儒学,更竭力培养子弟攻读诗书,博取功名”可知,社会阶层流动活跃,B项正确。11.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小农经济解体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新航路的开辟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我国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吸纳了大量人口就业,因此大都市人口相对于前朝来说呈现缩小的趋势,D项正确。12.在他看来,商人、田夫等皆可为圣为贤,圣贤功夫从庙堂走向市井、村落,提出“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材料中的“他”是(  )A.孟子B.朱熹C.董仲舒D.王阳明答案D解析材料“不假外求”强调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从而“为圣为贤”。王阳明主张反省内心得到“天理”,个人要提高道德修养,故D项正确。13.(2020·山东高考)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  )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可知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他作出这一论断的主要目的是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排除A项;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与材料主旨“崇本抑末”的经济思想不符,排除C项;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主观目的,排除D项。8 14.(2020·海南高考)民俗钱币是古钱币的一种,大多由民间私制而成,是民俗文化的载体。下图寓意(  )清代民俗钱币图案A.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B.仁者爱人的思想主张C.心外无理的哲学思想D.克己复礼的行为规范答案A解析据图片清代民俗钱币“状元及第”“独占鳌头”可知,这寄托了古人激励学业精进的希望,体现民间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故选A项;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心外无理”是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排除C项;“克己复礼”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排除D项。15.明清之际,有人指出“以西法为有验于今,可也,如谓不易之法,无事求进,不可也”,并反对“喜立异而缺稽古之功”。这反映出当时(  )A.兼采中西已成为学界共识B.对西学东渐的现象有所反思C.西学作为夷狄思想被排斥D.西学中源仍旧束缚民众观念答案B解析材料观点认为对于西学东渐的现象,既不能完全否定,又要注意其实际效果,不能盲目照搬西方文化,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6题25分,17题15分,共40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 材料一 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顾炎武: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材料二 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12分)(2)有学者指出,明末儒学呈现“承古而萌新”的特点。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对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加以说明。(13分)参考答案(1)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顾炎武:注重实学,经世致用。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2)承古:继承了先秦时期民本思想,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萌新: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认为“工商皆本”,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说明:黄宗羲注重实学,推动经世致用思潮。17.(2020·北京高考)阅读有关“十三行”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685年,清廷始开“海禁”。次年,仿明末“牙行”(向政府申请外贸特许经营权的贸易组织),开设“洋货行”,与洋商进行贸易。此后洋货行数目不断变化,但在广州俗称“十三行”。十三行的行商须为洋商提供住所,交易完成后,洋商限期离境。1757年,清廷将广州定为唯一的外贸商埠。“豪商大贾,各以其土所宜(当地特产),相贸得利不赀,故曰金山珠海、天子南库”。材料二 1759年,清廷颁布《防范外夷规条》,规定洋商到广州后,应在指定寓所居住,由行商管束稽查。“凡非开洋行之家,概不许寓歇。其买卖货物,必令行商经手,方许交易。”清廷还规定,外国商船到广州后,“进口货物应纳税银,督令受货洋行商人于夷船回帆时输纳(纳税)。至外洋夷船出口货物应纳税银,洋行保商为夷商代置货物时,随货扣清,先行完纳。”《南京条约》签订后,十三行逐渐衰落。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十三行的兴衰。(15分)8 参考答案清朝前期曾实行“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1685年清政府放开“海禁”,次年广州开始设立十三行。此后,十三行获得对外贸易的垄断权,依靠这一特权赚取了大量财富,十三行因此走向兴盛。十三行是中西沟通的重要窗口,也是一种新型的半官方组织,兼有对外贸易、监管外国商人、负责缴纳关税等职能。然而,此时清政府对西方人仍抱有疑惧心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洋商的管控,限制其在华进行自由贸易。由于“一口通商”和十三行的垄断,西方国家对华贸易难以扩大,引起它们的不满。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签订《南京条约》,被迫开放五个通商口岸,中外贸易范围扩大,外商可以与中国商人自由贸易。十三行由此丧失了贸易垄断权,因此开始衰落。近代中国面临着如何与世界接轨的难题,十三行的兴衰就是这一问题的缩影。因为不能适时应变,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8

资料: 3260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