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同步练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山仰止》同步练习

ID:1182743

大小:16.5 KB

页数:2页

时间:2022-07-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山仰止》同步练习  (教师版)  1、解释“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景行:大道。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比喻崇高的德行。意为品德像高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仿他。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2、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①“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一句体现的是儒家士人的立身处世准则,与孟子的关于“穷”、“达”不同境遇中的主张是完全一致的,请写出孟子的这句话。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②这一章中孔子表达了对“暴虎冯河”的反对,而主张“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这与“小不忍,则乱大谋”的精神是一致的。请就此谈谈你的理解。  孔子提出不与“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人在一起去统帅军队。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人虽然视死如归,但有勇无谋,是不能成就大事的。“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但勇不是蛮干,而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这种人智勇兼有,符合“勇”的规定。这正是与“小不忍,则乱大谋”的精神一致。  3、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为什么孔子之前说子路那手瑟不能在他那里弹,后来又说他已经登堂了呢?  子路鼓瑟,不合雅颂。(集解马注)  子路鼓瑟有北鄙杀伐之声。(说苑修文篇及孔子家语)  孔子对学生有成绩表扬,有过错批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又树立信心,争取更大的成绩。  4、为什么“门人不敬子路”?  后代礼教解读将子路妖魔化(孔子总骂他);  子路的门人少。  5、颜渊和子贡对孔子分别是什么样的看法?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颜渊和子贡对老师都很尊敬。子贡对老师的评价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同时又能看出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子贡对老师相当尊敬,不容忍别人对老师的诋毁,他把老师的学问比做“数仞之墙”若不得其门而入,就见不了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同时又把孔子比做“日月,无得而逾”。可见,子贡对于老师很崇拜。  6、孔子对颜渊的评价是什么?颜回死,孔子为什么会有“天丧予!天丧予!”的感叹?  ①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你与尔有是夫。从中可以看出这个学生谦虚好学,谨慎小心。  孔子对这个学生是相当欣赏的,孔门最为杰出的成功人士子贡,曾用“赐也何敢望回?”的句式,表达了对于颜渊的谦逊的敬意。孔子也曾经评价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乐”,可见孔子对与这个学生是相当偏爱的。  ②首先,颜回好学。“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不迁怒,不贰过”;其次,颜回德行好。“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第三,颜回理想高、心态好。“无伐善,无施劳”“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7、读11.137.1111.155.76.28,找出能反映子路性格的句子?  卤莽,勇敢。例:若由也,不得其死然也;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才。   总结子路的性格:直率鲁蛮,对孔子的言行如果不满可以当面顶撞,受到表扬马上喜形于色,同时又很懂礼节。  8、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什么样的人格?  探望有恶疾(也许具有传染性)的人,主人为了保证探望者的安全,不让探望的人到屋里,而是只让人从窗口探望,这是对他人的尊重。探望者不因为对方有恶疾而远远避开,却要拉住病人的手,这是真情的体现。面对知道人生意义而不怕死亡的人,不用虚假的言辞来安慰,表现出双方的真诚与互相理解。  9、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分析孔子和学生的关系怎样?  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和学生的关系很融洽,学生并没有因为孔子是老师就觉得他的话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师说错话同样也可以反驳。孔子在这里也表现的很有君子风范,甚至可以说很可爱,他觉得自己说错了,马上能改过来,并没有以老师的架子来压人。  10、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①古人的称谓当中可以传达出丰富的信息。叔孙武叔话语中的“自贡”与“仲尼”,同子贡话语中的“赐”与“夫子”是怎样的关系?为什么在称谓上会有这样的差别?子贡即“赐”,“仲尼”即“夫子”。叔孙武叔在谈到孔子与子贡师徒两个时,分别用了两人的字来作称呼,这与子贡以“赐”自称,以“夫子”来尊称老师,形成鲜明的反差,从中可以明显看出叔孙武叔有意识地抬高子贡而贬抑孔子的态度。而子贡最后称叔孙武叔为“夫子”,也恰显出其谦谦君子的涵养来。  ②子贡最后说“夫子之云,不亦宜乎?”这句话包含了相当丰富的潜台词。请谈谈你的理首先,根据子贡的看法,孔子在学问和人格上的崇高,一般人是无法感受全面的,所以叔孙武叔这样说,也是人之常情,故为“不亦宜乎”,这体现的是对老师的极度崇敬之情。其次,既然“得其门者或寡矣”则非高人难以“得其门”,叔孙氏自然无法进入这少数精英之列,故为“不亦宜乎”,体现的是对叔孙氏浅薄无知的嘲讽之意。  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名家点评】  王充: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此言颜渊学于孔子,积累岁月,见道弥深也。  【我的点评】  12、名句背诵检测  ⑴用之则行,。⑵君子学道则爱人,。  ⑶仰之弥高,。  ⑷瞻之在前,。  ⑸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欲罢不能。  ⑹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  13、理解并积累成语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