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山仰止教案

ID:1182774

大小:37.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7-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论语》高山仰止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成语:斐然成章、暴虎冯河、登堂入室、杀鸡焉用牛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循循善诱2、理解文中叠词的表达作用3、分析师生对话,感受孔子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教育和师生之间的美好情感。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叠词的表达作用分析师生对话,感受孔子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教育和师生之间的美好情感。教学过程: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高山,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经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到的崇高的人,人们仰慕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人们以他的行为作为行动准则。止:语气助词2、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找出生字以及本文中出现的成语。(用PPT呈现)生字:斐、訚、侃、行、冯、桴、噫、恸、牖、喟成语:斐然成章:文化知识已经灿然可观。暴虎冯河:徒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多用在书面语。登堂入室:学问或者技能由浅入深,达到很高的水平。杀鸡焉用牛刀:办小事用不着花大力气。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越仰望越觉得高大,越钻研越觉得坚实。表示极其敬仰。循循善诱:有次序地引导别人学习。3、请大家找找课文中主要讲到了那几个学生,孔子对他们的评价分别对应在哪些章节。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2、3、4、5、6、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颜渊:名回,字子渊。3、7、8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10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94、从大家找的内容来看,孔子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两个人身上,即子路(仲由和颜渊),那么我们先来看孔子和子路:对话2,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孔子一方面为他的学生各有特长而高兴,但他又很担心子路,唯恐他不会有好结果。子路的下场到底如何呢?仲由之死: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蒯聩,蒯聩与孔悝kuī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蒯kuǎi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fán,焚烧)台。蒯聩惧,乃下石乞、壶黶yǎn(人名)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过渡问:老师为什么会担心子路会有不好的下场?对话3:老师对颜渊说的这句话很明显有惺惺相惜的味道,对颜渊的欣赏也是溢于言表。用行舍藏,他夸颜渊的主要是藏。颜渊箪食壶浆,穷街陋巷,耐寂寞,忍贫寒,这是舍藏。但子路一听,心中有嫉妒之感,所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统帅三军,您跟谁一起?他原以为我为您赶车,给您当保镖,您一定是跟我一起,谁料老师说了不与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一起,而这样一个冲动的人其实就是在说子路。可见老师还是喜欢有谋而不是“勇”,而子路偏偏是一个张飞式的勇士。所以老师担心子路的原因是他性情冲动,有勇无谋。对话4:据说子路鼓瑟有“北鄙杀伐之声。”3 所以可见子路学艺不精。这个小节孔子先说他是这种本事不配在他门下,其他学生都看不起他,然后孔子又说子路已经登堂,而未入室。他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是又让他能树立自信心。对话5:这一小节实在是有趣。子路听到老师要带他同去,露出喜色,这个喜字将子路洋洋得意的形象十分形象,见此状老师又说你只是比我勇敢,其他也没什么可取的,一盆冷水又浇灭了子路骄傲的心,让他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是孔子和儒家的道家(退隐)面。至苏东坡还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著名诗句。不过海上难居,多半退隐于山野,水边。后世诗文山水画中的渔樵与半角草堂中的儒生(读书人)常相映成趣。他们与大自然(山水)似乎就代表着、象征着永恒。他们就是中国人的本体符号。——李泽厚《论语今读》孔子认为子路有勇可恃,故加以赞扬。当见其沾沾自喜,好胜心切时,又加以抑止。子路往往经不起表扬。由此可见孔子对待“勇”的中庸之道,又可见孔子善于对学生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孙钦善《论语本解》对话6:孔子去见卫灵公夫人南子,据说是个声名狼藉的女人,孔子去见她一说是为了商讨称霸之事,一说是南子让人传话,要见卫灵公,必须先见她。所以孔子去面见了她,根据史料记载“只闻环佩之声”,所以并没有什么不当的行为。但子路不高兴了,孔子就向自己的学生表明自己的清白,即使是我们提倡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今天,也没法做到这样。所以孔子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亦师亦友,比现在更为亲密。子路小结:孔子和子路感情深厚,在本章节中出现的孔子责备子路的话是因为知道子路性情刚烈鲁莽,怕他吃亏。子路死后孔子悲恸不已,他说“自吾得由,恶言不入于耳。”(弟子一直很维护老师的权威尊严)孔子和颜渊:对话7和对话8:孔门之师弟子对颜子之丧之情意备至,真千古如见矣。——钱穆《论语新解》。弟子死后,孔子痛呼:天丧予,反复两次(反复加强语气,加强感情色彩,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体现了《论语》的口语化特点)可见痛惜之至,孔子对颜渊期待极高。那么颜渊何以得到夫子之叹呢?(1)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不违”,意不相背。“愚”,愚昧无知。“退”,回家。“私”,独处。“发”,思考、探明事理);闻一知十(好学、善学)(2)其心三月不违仁;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德行)安贫乐道的典范(3)愿无伐善无施劳(希望没有人夸耀自己的长处,没有人表白自己的功劳);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处事)后儒有云:“颜子没而圣学亡”。孔子和伯牛从语境看,伯牛的病十分严重,对于他是否是传染病,各有各的说法,孔子此时只能感慨“这样的人竟然会得这种病”,只能感慨上天为何如此待伯牛。此章足见孔子远非教主或神仙,并不能盲目明、病者起,而只能感叹命运的无据,这本就是人生和生活。所以“尽人事而听天命”乃儒学义理。“命”者,偶然性也,既非宿命,也非神意。即使尽力而为,也总有各种不可抗御、不可预测的偶然,人生常如此,只有深深感慨而已。偶然性之不可测,才有“命”的慨叹,可见“命”非理也。——李泽厚《论语今读》孔子和子游:对话10:老师说治理武城这么个小地方何须用礼乐这种大道呢?学生就纠正他说“您以前说君子学习礼乐能爱人,而小人学习礼乐能安于被人驱使。老师听后说“偃之言是也。”3 可见老师也是很可爱,知错能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孔子对所有学生:孔子说这段话的时候,正当鲁国季康子执政,想招求回去协助处理政务。所以孔子让他回去吧,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同时又指出了学生们存在的问题:行为过于粗率,不知如何克制自己。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狂简”是对应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斐然成章”对应“三十而立”,已经颇有可观了;“不知所以裁之”对应“四十而不惑”,孔子的学生大多数还没到四十,还没达到“不惑”。孔子简单的话,对照他生平的经验与步骤,正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理解:第一,要有志向;第二,努力念书;第三,能判断事理。——傅佩荣《细说论语》5、学生评价孔子:颜回:孔子对颜回、曾参的教导特征,远超出“学优则仕”的教育目的和范围,而成为完整的人格和人生境界的追求企望。这便是孔子宗教性的道德方面。它起着拯救灵魂解除世俗的准宗教功能。作为这种老师,孔子也才获得如此高而近乎神秘的形象描述。“欲罢不能”四字甚佳,展示学习之不断深入状态。子贡:我总以为子贡是《论语》中最可爱的人物,不像宰我那么贫嘴,不像樊迟那样迟钝,不像颜回、曾参那么谨小慎微,兢兢业业;不像子张那么热衷政治,虚有其表,也不像子路那么一味地逞强好胜。不仅多次显示子贡会说话,在这些话语中展示着灵活、聪明和智慧,这是曾参等人讲不出来的。而且也表达了子贡对孔子的忠诚爱戴。——李泽厚《论语今读》夫孔子一多情人也,有笑有怒,有喜有憎,好乐好歌,甚至好哭,皆是一位活灵活现之人的表记。——林语堂3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