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武克稳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武克稳

ID:1143854

大小:1.14 MB

页数:7页

时间:2022-06-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东阳市顺风高级中学武克稳一、教学设想:1、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读”课文,从中感受作者激愤沉郁、豪放悲壮的豪放词风。2、涵咏品味,研习对比,感悟豪放词风格特点及苏辛词风的差异。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辛弃疾的生平、思想及其词作特点。(2)学习吟咏和用典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3)理解并掌握辛弃疾词中的部分名句。2、过程与方法:(1)分组搜集辛弃疾的生平事迹资料和本词中的典故的来历,并且进行交流。(2)掌握典故在词中运用的深刻含义。(3)在学习中体会作者的豪放胸襟,抒发爱国热情。(4)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对比阅读,看看苏辛不同的词作风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味作者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愤慨。(2)通过对辛弃疾生平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伟大胸襟。三、教材分析:本文是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第三专题千古江山板块的一篇怀古词作,由于前面已经学过这类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对于怀古词的写作特色和手法,学生已经基本清楚了,故这课的学习重点应放在词中的用典上,深刻体会运用它们的真正用意。辛弃疾作为一个爱国词人和将领,生于动荡混乱的年代,就注定了他的豪放词中体现的悲壮写作风格。学习本词必须和南宋王朝偏安一隅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的战和形势紧密结合,对相关知识进行扩张延伸,让学生明白词人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从而树立崇高的人生抱负。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词的鉴赏还停留在感性层面上,对其中包含的深刻意义的思考还不成熟,尤其是词中的用典,所以针对于此,课前要求学生查阅多种相关资料,并能熟练背诵全词。六、教学策略:1、教学组织形式重在合作、探究,如分小组搜集资料、探究作者思想等。2、教学方法体现以朗读法、文本研习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3、教学媒体以多媒体课件、音乐、图片等相结合的方式。七、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多媒体播放轮回乐队演唱的《烽火扬州路》,并且显示歌词)《烽火扬州路》演唱:轮回乐队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千古江山英雄曾道寄奴曾住,人道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末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婿,赢的仓皇呀仓皇北顾,四十三年呀,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首词和曲子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猜猜它是谁的作品?如果你们猜不出来的话,老师可以再提示一下,苏东坡词风豪放,有铁板铜琶之称,看下面对联:多媒体显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幅对联写的就是上面那首歌词的作者?同学们现在知道他是谁了吧?对,他就是辛弃疾,这幅对联就是写了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与苏东坡齐名;同时还写了他对南宋朝廷的一片忠诚。我们刚刚听的这首歌就是根据他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改编的,我们前面学过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的周瑜相比,东坡自然会发出无限的感慨;而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二)作者生平及背景:首先请同学们以比赛的形式按小组说出本组所搜集的关于辛弃疾的资料。明确:多媒体显示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山东历城人。其词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接近,世称“苏辛”。辛词充满了誓复中原的爱国思想感情,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辛弃疾是一个文武双全的英雄。 1161 年,金国大举南犯, 21 岁的辛弃疾率群众 2000 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件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是,亲率 50 骑兵,直逼驻有 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后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从此以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上饶,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辛弃疾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怀古词,是最突出的一首。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64岁退隐江西上饶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侘胄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作北伐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侘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 (三)整体感知:1、关于词及“永遇乐”这个词牌,同学们了解多少呢?明确:词是隋唐时期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的篇幅长短按字数可以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永遇乐”又名“百字令”,分为上下两阕,共104字,有平韵、仄韵两体。2、请同学分小组进行朗诵比赛,感受作者激愤沉郁、豪放悲壮的豪放词风。形式要多样,可独诵,可合诵(多媒体配乐)3、辛弃疾在文学史上被评论家讥之以“掉书袋”,原因是他的词作好用典故,那么读完全词,请同学们思考:上阙和下阙分别用了哪些典故?有几个发生在京口?明确:多媒体显示孙仲谋(孙权)京口元嘉草草(刘义隆)上阙下阕佛狸祠(拓跋焘)寄奴(刘裕)京口廉颇(四)具体赏读:1、品读上阙a、上阕为什么写孙权、刘裕两个人,而不是写刘备、曹操等人?明确(多媒体显示):尽管刘备、曹操等也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但是只有孙权、刘裕的事业是在京口起步的,作者现在登上京口北固亭,联想起南宋萎靡不振的社会现实,自然而然地就想起孙权、刘裕二人,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b、写孙权和刘裕一略写一详写,为什么?明确(多媒体显示):写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2、赏析下阙a、“元嘉草草”①请同学根据所查资料,口述宋文帝北伐的经过,明确北伐失败的原因。明确(多媒体显示):“元嘉” 是南朝宋文帝年号。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谟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②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明确:借古讽今――委婉劝阻韩侂胄: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b、“佛狸祠”①诗人写佛狸祠下神鸦社鼓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明确(多媒体显示):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②除了用典,还运用什么写法强化这种感情?明确:古今对比:烽火扬州路――神鸦社鼓,此情此景让人不堪回首。c、“廉颇”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明确(多媒体显示):以廉颇自况,虽64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加上小人挑拨,使他很感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但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这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五)拓展延伸:《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此题设计,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两首词内容的异同,还要领会苏辛这两位豪放派代表词人风格上的异同)明确(多媒体显示):(1)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以古喻今(2)不同点:①题材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写到赤壁凭吊古迹,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历史人物的神往,抒发了人生感慨;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开拓了词的境界,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②语言特色不同。苏词语言“以诗入词” ,豪迈奔放,写景乱石惊涛,写人则雄姿英发,境界开阔,气魄宏大;辛词语言“以文为句”,多用典故,语言铿锵,感情浓烈。(六)探究分析:探究诗词用典的意义和弊端。(此题可用讨论法展开)多媒体显示:用典有用典的好处,也有用典的弊端。写诗的人,如果运用得当,用一个典故就可以勾起许多联想,因而可以事半功倍地使诗歌本身产生更大的审美效应。例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廉颇的典故,就是作者以廉颇自况,虽64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又小人挑拨,使他很感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严格地说起来,任何人写诗作文都无法不用典故。不过,因为时代变迁,人事更替,某些典故日渐生僻,无人知晓;某些典故则愈益昭彰,变得众所周知。这样就产生如何确定用典范围的问题。理想的办法是根据当代人的审美需求酌情酌量而用典。例如,多用生典(僻典),则超过了读者的接受能力,不宜提倡;多用熟典,则诗歌必易流为陈词滥调,所谓“文章殆同书抄”,这即是用典过滥的弊端。(七)补充鉴赏:多媒体显示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八)布置作业:1、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2、自己找两篇怀古的词作,写两篇鉴赏文章(九)板书设计: 多媒体显示           孙 权: 英雄难觅   上阕                                       建功立业、令人仰慕            刘 裕:寻常巷陌、金戈铁马            刘义隆:草草出师,仓皇北顾       警告当朝       咏史抒怀  下阕               烽火扬州路,神鸦社鼓     愤斥偏安       借古讽今            诗  人: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壮志未酬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