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枢密韩太尉书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上枢密韩太尉书

ID:1077627

大小:84.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2-04-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文者气()之所形也②称()其气之小大③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④恣()观终南,嵩,华之高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慨然想见古之豪杰A.思之至深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甚矣,汝之不惠10.结合文意翻译下面句子.(2分)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译句:11.这篇以议论为主的书信体文章谈论的中心话题是,作者在文中所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2分)12.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养气"的两条途径,其中一条途径是,另一条途径是,并强调自己特别重视通过的途径来"养气""治文".(2分)13.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联系全文看,你认为他的目的能达到吗为什么(2分)答案:8.①指人的修养,气质,精神力量.(意近即可)②相当,配合③显现,(表达).④无拘束.9.B10.如不先养气,只是学作文,文章是写不好的,而气可以通过修养获得.11.为文与养气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12.加强内在修养丰富外在阅历丰富外在阅历 13.示例:作者"求见"的目的能够达到.因为文章能以恳切的言辞,真挚的感情打动人,以卓越的见识,非凡的才华吸引人,以正当的理由,严密的推论说服人.宁(即甘宁)厨下儿曾有过,走投吕蒙.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后宁赍礼(赠送礼物)礼蒙母,乃出厨下儿还宁.宁许蒙不杀.斯须(一会儿)还船,缚至桑树,自挽弓射杀之.毕,解衣卧船中.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宁闻之,故卧不起.蒙母徒跣(赤脚步行)出谏蒙曰:"至尊(指吴主孙权)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蒙素至孝,闻母言,即豁然意释,自至宁船,笑呼之曰:"兴霸(甘宁的字),老母待卿食,急(赶快)上!"宁涕泣嘘欷(哽咽,抽噎)曰:"负卿!"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2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宁厨下儿曾有过过:过失B.宁许蒙不杀许:答应C.蒙母徒跣山谏蒙曰谏:进谏D.属汝以大事属:通"嘱",嘱托24.请将"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译文:25.文中吕蒙形象鲜明,试概括这一人物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2分)答:答案:18,(1)降低身份(2)询问(3)表明,显扬(4)……的原因(每小题1分,共4分.)19,D(A中两个"以"的意思分别为"以致","凭";B中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第二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C中的两个"顾"字的意思分别为"拜访","难道":D中两个"效"字的意思都是"实现".)20,C("夙夜"的古今义都为"朝夕","日夜";"卑鄙"的古义为"地位卑微,目光短浅",今义是指品德低劣;"驱驰"的古义为"奔走效劳",今义是"驱赶,奔走";"涕"的古义为"眼泪",今义是"鼻涕".)21,我在战事失败(或兵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受到委任(或奉命出使东吴).("于","际"翻译错误每个扣0.5分,缺主语扣1分.句式不顺不对扣1分.)22,(1)白帝城(刘备)托孤,兴复汉室(各1分)(2)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报答)刘备父子之情.(每层意思占1分.用文中的"报先帝而忠陛下"亦可.)23,C("谏"应为"劝说"的意思.)24,吕蒙大怒,擂起战鼓,调动军队,打算上船攻打甘宁.(错译"兵","就"的意思各扣0.5分,句式不顺扣1分.)25,吕蒙性格: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深明大义,顾全大局.(1分.答对性格中的一点得1分,每多答对一点加1分,附加分不得超过2分.)在甘宁背信弃义的情况F,吕蒙能听从母亲的意见,以国事为重,不以私怒而攻杀甘宁.(]分.)孙叔敖纳言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 ,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14.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3分)(1)(2)(3)15.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除甲、乙两文之外)(1分)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参考答案7.孤山寺;白沙堤;春;最爱。(2分,每空0.5分)8.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2分,意近即可)9.(1)穿戴;(2)偏爱。(2分,每题1分)10.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2分,如关键词语漏掉或错译,酌情扣分)11.(1)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偏爱齐王;(2)朝中的大臣害怕齐王;(3)举国上下的人都有求于齐王。(3分,每条1分)12.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2分,言之成理即可)13.(1)离开(背弃);(2)厌恶(嫌弃)。(2分,每空1分)14.(1)位高意下;(2)官大心小;(3)禄厚不取。(3分,每小题1分,意近即可)15.(1)鲁庄公采纳曹刿的建议,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2)楚王听取墨子的谏言,停止攻打宋国。(1分,符合要求即可)六一居士传(节选)欧阳修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屡易其号。……”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注释】①颍水:地名。②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13、“屡易其号”中“屡”的意思是:(1分)14、“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2分)15、欧阳修为什么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2分)参考答案(甲) 8、宋(北宋)(1分)9、(1)倾泻(倾注或快速地流)(2)离开(共2分,每小题1分)10、围绕“与民同乐”回答即可。(2分)11、围绕“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回答即可。(共2分,每点1分)12、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共3分,启示1分,结合生活实际1分,语言表达1分)(乙)13、多次(1分)14、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2分)15、聊以志吾之乐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2分)田单即墨之战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①。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而死。即墨人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三年而犹未下。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乃斩之。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注:①车轊(wèi):车轴头。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①皆以轊折车败败:②期年不克克:③各去城九里而为垒去:④南面而王耳王:9.下列句中的“之”与“或谗之于燕昭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何陋之有B.将军宜枉驾顾之C.辍耕之垄上  D.怅恨久之10.翻译下列句子。(3分)①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译:②汝何敢言若此!译:11.文中的燕昭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2分)-答:参考答案(一)(2分) 7.(2分) C(二)(11分)8.(4分) ①坏:损坏  ②攻下;战胜  ③距离;离开  ④称王 9.(2分)  B(代词,代人)10.(3分)①(2分)田单让家族的人都用铁皮包裹车轴头。(得分点:以、笼)句子基本正确,两句都无标点扣1分,错别字不计②(1分)你怎么敢说这样的话!(得分点:何、句式)(在翻译基本正确的基础上,按得分点给分)11.(2分)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不轻信谗言、办事果断(学生如从反面答“善用权术”也算对)(答对一点得全分)意思对即可。[甲]晏子使楚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乙]晏子辞千金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选自《晏子春秋》)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1)坐盗()(2)其实味不同()(3)生于淮北则为枳()(4)使者反()13.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齐人固善盗乎?译文:(2)景公使使者至。译文:15.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4分)参考答案12.(1)犯罪,(2)它的果实,(3)在,(4)同“反”,返回13.是寡人之过也14.(1)齐国的人本来善于偷窃吗?(2)景公派使者到了。15.机智、善辩、清廉、简朴。(意思对即可)(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10题。(15分)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古诗阅读】 6.阅读曹操《观沧海》中的诗句,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1)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写的是动景,“▲,,写的是静景。(1分)(2)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2分)【古文阅读】【甲】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北史•傅永列传》注:①[让]责备。②[露布]公开的文告。7.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蒙辞以军中多务不辞而别8.自以为大有所益精益求精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寻根问底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品学兼优8.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C.策之不以其道D.愿陛下亲之信之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分)(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2分)10.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第(1)(2)两题任选一题作答,第(3)题必答。(4分)(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2分)▲——(2)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2分)▲——(3)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答案(1)动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静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动景静景各写一点即可,写错一处本题即不得分)(1分)(2)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意对即可)(2分)7.(2分)D.8.(2分)A9.(4分)(1)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分)(2)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2分)10.(4分)(1)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意对即可)(2分)(2)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意对即可)(2分)(3)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人(武将、武夫);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意对即可)(2分)南通市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①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③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予,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旦盟羞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主宣直l—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选自《资治通鉴》)(注)①适:到……去②罢:了结,③讲:和解20.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①韩借师于魏以伐赵()②皆朝于魏()③二国皆怒而去()④使乐羊伐中山()21.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例句:君将安之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D.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2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23.读了上文以后,你觉得魏文侯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分)莆田市 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⑴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_______⑵于是鸱得腐鼠      于是:_______⑶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之:_______8.翻译下面句子(5分)⑴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答:⑵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答:9.在《惠子相梁》中,庄子用什么比喻自己?这说明庄子是个怎样的人?(3分)答:10.读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你认为庄子与惠子的辩论,谁胜出?为什么?(4分)答:答案7.(3分)⑴国都、都城⑵在这时⑶这,指鱼快乐8.(5分)⑴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子”“以”各0.5分,句意通顺1分)⑵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快乐,是完全可以确定的。(两个“固”、前一个“之”、“全”各0.5分,句意通顺1分)9.(3分)庄子自喻为“鵷鵮”(1分),这说明庄子是个志向高洁、淡泊利禄、厌恶功名的人。(2分)10.(4分)示例:(1)庄子胜出,因为庄子是以自己的心境去观赏事物的美,并且巧妙地偷换概念(把“安知”故意曲解为“从哪里知道”“如何知道”),他解了惠子的发难。(2)惠子胜出,因为惠子对事物的认识是求实的,并且论辩逻辑严密,逼得庄子只能诡辩了。(开放题,两种观点均可。前一问1分,后一问3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西湖游记》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①月色入户。户:②其实湖光染翠着工。工: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三)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11~12题。王恭从会稽①还,王大②看之。见其坐六尺簟③,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④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⑤不悉恭,恭作人无长⑥物。”——刘义庆《世说新语》注①会稽:地名。②王大:人名。③簟diàn:竹席。④荐:草垫。⑤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⑥长:旧读zhàng,多余,剩余。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①可以一领及我。以:②后大闻之之:12.成语“身无长物”出自本文,从文段看,它的意思是:,从中可以看出王恭具有的品德。(3分)7、夏夜图和农村丰收图,农村丰收的喜悦8、①门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9、①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大体对即可。10、11、答案:①把(或“拿”)②这件事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2、答案示例:自己没有多余的东西俭朴清廉评分:每空1分,共2分。后一空只答出“俭朴”即可得1分。意思对即可。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一12题。(10分)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③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④,性不喜华靡⑤,闻喜宴⑥独不戴花,同列⑦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五》)【注释】①凛然:稳重的样子。②指:同“旨”,主要意思。③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④甫冠:指刚满二十岁。⑤华靡:奢华。⑥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⑦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20.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分)(1)退为家人讲()(2)光持石击瓮破之()(3)同列语之曰()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闻讲《左氏春秋》,爱之(代家人)B.群儿戏于庭(在)C.众皆弃去(全、都)D.乃簪一枝(于是、就)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2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3分)答案16.⑴楚江、帆、鸟、海门、浦树。⑵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评分标准:第⑴题2分,共五种景物,写出其中两个即可得满分,只写其中一个得1分。第⑵题2分,写出“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可得1分。(二)(10分)17.⑴形体(形迹)⑵离开⑶日光(阳光)⑷探求评分标准:4分。每词1分。18.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评分标准:3分。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不一定要逐字翻译。19.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抱负。评分标准:3分。如用自己的话概括,意对即可。(三)(11分)20.⑴回家(回来、回去)⑵打破(击破、敲破)⑶告诉评分标准:3分。每词1分。21.A评分标准:2分。22.从此舍不得放下手里的书(或从此勤奋读书),到了不觉得饥渴寒暑的程度。评分标准:3分。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不一定要逐字翻译。23.⑴喜欢读书(勤奋好学)⑵聪明机智⑶生活朴实(不喜奢华)评分标准:3分,写出一点得1分。第⑵点如答“乐于助人”也对。窃槽刘基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①,必以其说驾②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③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④弗得。有仕⑤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选自《郁离子》)【注释】①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②驾:驾驭、统摄。③郁离子:原为刘基所著的书名,这里借为作者自称。④方:酒方。⑤仕:做官。8.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断3处)。(3分)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9.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2分)A.主酒家(主持,掌管)B以鲁酒渍之(浸泡)C索而饮之(索取)D今子以佛夸予(夸奖)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意思:11.本文讽刺了怎样一类人?(2分)答案5.①通“悦”,愉快,高兴②坚决③两次④坚持道义(以……为义)6.先生对我有什么指教呢?7.采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通过指出公输盘“义不杀少而杀众”的矛盾行为,从而说服了公输盘。8.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9.D10.自鸣得意地自以为有了独到的见解。11.讽刺那些以不知为知,拾人牙慧而沾沾自喜,到处炫耀的人(或:有了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不起而夸夸其谈的人)。唐太宗论弓矢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璃日:“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日‘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日:‘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⑤,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③弓工:造弓的工匠。④邪:不正。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朕少好弓矢(2)皆非良材(3)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4)数延见22.选出与“问以民间疾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以塞忠谏之路也C.皆以美于徐公D.咨臣以当世之事23.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3分)答案15.裂折 16.表现了从军将士一往元前的精神。17.(I)参与(2)击鼓进军(3)追赶、追击(4)倒下18.(1)刿(曹刿)(2)之(它)19.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20.取信于民。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1.(1)喜爱、爱好(2)全、都(3)从前(4)屡次、多次22.D23.唐太宗是一位关心民间疾苦,善于治理国家,善于自省,善于纳谏的君主。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